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全向颈部锻炼器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3:09: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是一种用于颈部锻炼的器械,尤其是能够在保护颈椎的前提下使颈部得到前后左右全方位锻炼的器械。


背景技术:

2.目前,人们由于长时间伏案工作或长期低头使用电子产品,这使得颈部常常处于疲劳状态,与此同时又未对颈部进行合理地锻炼,所以导致出现颈椎问题的人增多。而现有的抗阻力颈部锻炼装置很难实现科学合理地锻炼颈部,因其主要特点是将阻力部件直接通过头套固定或用肩托支撑头套固定到头部区域,再通过头部作为发力点去对抗阻力,从而期望达到锻炼颈部的效果。众所周知在头部高度去前后或左右对抗外力时颈椎会成为最大的受力杠杆,也就是说现有的颈部锻炼装置对颈椎会产生极大的压迫,所以其运动原理与锻炼颈部的初衷背道而驰,其不合理的锻炼方式反而会给颈椎带来潜在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抗阻力颈部锻炼装置不合理的锻炼方式会给颈椎带来压迫风险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全向颈部锻炼器,并不将外力作用在头部高度,而是在符合颈椎生理结构的运动范围内通过颈部肌肉的合理收缩伸展,从而实现全方位的颈部锻炼。
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依据颈部生理特征采用既能够保护颈椎又能够使颈部得到全方位锻炼的技术方案,即器械整体佩戴于头部之下,采用围护肩颈的结构其主要部件包括颈托、枕托、肩围挡、下颚抵板、定位片、弹力柱。其中:颈托分为左颈托和右颈托并通过连接轴合围成心形,左右颈托可绕连接轴作开合,并在其前、后、侧各有一对弹力柱的卡口,颈托贴合下颚的前半部均为直线形,上面各有一排下颚抵板的卡槽,下面对应的位置也各有一排定位孔,颈托围绕颈部的后半部为上翘的圆弧形,并与弧形枕托相连且由加强筋稳固;肩围挡采用贴合肩部、前胸及后背斜方肌处的结构,其左右两部分由纵向的连接轴连接,前后两部分由横向的连接轴连接,各部分也均可绕连接轴作开合,并在其前、后、侧分别对应颈托卡口下方的位置也各有一对可调节弹力柱高度的调节卡口;下颚抵板为横向平板,背面有卡条,是通过定位片固定到颈托上,且定位片插入颈托上的定位孔时下颚抵板的卡条就会卡入颈托上对应的卡槽,从而确定及固定下颚抵板的位置;定位片分左右两片则可分别插入左右颈托对应的定位孔中再由螺母固定,左片有圆孔用于插入下颚抵板的连接螺丝,右片成钩状用于钩住连接螺丝,之后再旋紧连接螺丝则可固定下颚抵板,也同时完成了下颚抵板与颈托的位置固定;弹力柱分前、后、侧各一对即六根,其上下端分别由卡销固定于颈托、肩围挡的对应卡口之中,弹力柱均为弧形,其弧度分别朝向对应的前后左右运动方向。组装时,通过定位片插入颈托上相应的定位孔来调节颈托的围度及下颚抵板的前后距离,从而确定符合自身颈围及下颚位置的合适器械结构,之后再将弹力柱分别用卡销将上端固定到颈托对应的卡口上,并根据自身颈部的长度将弹力柱下端用卡销固定到肩围挡对应高度的卡口,使得颈托平面能正好处于托住头部的位置.使用时,松开
下颚抵板与定位片上的连接螺丝,将钩状的右定位片与其脱钩,此时便可将整个器械绕连接轴向两边打开,由开口处从颈后方套入肩颈部再合拢器械,最后将右定位片回钩住连接螺丝使整个器械能够围护住肩颈后旋紧螺丝即可。
5.进行颈部锻炼:以双眼平视前方头部正直为起始位,当做颈部前屈运动时,颈前侧肌肉收缩带动下颚通过下颚抵板使颈托压缩前弹力柱,完成之后颈前侧肌肉伸展再回到起始位置,重复该运动则锻炼颈前部;当做颈部侧屈运动时,向左侧屈则压缩颈托左侧弹力柱,向右侧屈则压缩颈托右侧弹力柱,同样在压缩弹力柱后颈部侧向肌肉伸展再回到起始位置,重复该运动则锻炼颈部左右两侧;当做颈部后仰运动时,则通过枕托压缩颈托后弹力柱,之后颈后侧肌肉伸展回到起始位置,重复该运动则锻炼颈后部。通过以上在头部之下颈椎曲度范围内合理的颈部运动,从而实现其前后左右全方位且安全地颈部锻炼。
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全向颈部锻炼器的颈托和肩围挡左右两部分均可绕纵向连接轴作开合则可使整个器械向两边打开,由开口处从颈后方套入肩颈部,从而实现器械整体佩戴于头部之下。其中,颈托的前半部为直线形则可贴合下颚,这便于适应颈部在做前屈运动时的发力,而在其上面的定位孔不仅可以插入定位片来确定下颚抵板的位置而且可以通过不同的定位孔来调节颈托的围度以及下颚抵板的前后距离,这样便能确保颈托符合自身颈围且下颚抵板的位置舒适,颈托后半部为上翘的圆弧形以及与弧形枕托的结合则可更好地围护颈部和支撑头部后脑的位置,这便于适应颈部在做侧屈和后仰运动时的发力。肩围挡整体结构很好地围护住了肩颈部,其前后部分由横向的连接轴连接,这样则可根据自身的肩膀厚度作开合调整,使其能够更好的贴合肩部、前胸及后背斜方肌处,能够让整个器械的佩带更舒适稳固。下颚抵板为横向平板并根据定位孔调节其前后距离,这样便能调整到符合自身脸型的位置而对下颚实现充分支撑,背面的卡条确保了下颚抵板不会出现转动,能更稳固,从而便于适应颈部在做前屈运动时的发力。定位片分左右两片则可分别插入并固定到左右颈托的对应定位孔中,通过插入一排定位孔中不同的位置便可调节颈托的不同围度,并同时调节下颚抵板的对应距离,左定位片有圆孔可插入螺丝连接下颚抵板,这样便始终确保了下颚抵板调整好的位置不会出现变动,右定位片成钩状采用钩住连接则方便与螺丝脱开或相连,这样在器械佩带时可便于打开开口和闭合开口。弹力柱共有六根且分布于器械的前、后、侧各一对,这就确保了颈部能实现前后左右的全方位运动,各个弹力柱上下端都分别由卡销固定到颈托与肩围挡的对应卡口上,其中固定下端的肩围挡卡口高度可调节,这样就可根据自身颈部的长度来安装弹力柱,从而使颈托平面能正好处于托住头部的位置,这便使整个器械佩带更舒适,运动时受力更合理,弹力柱均为弧形其弧度分别朝向对应的前后左右运动方向,弧形结构则能确保其受力压缩时能朝运动方向弯曲,而回到起始位时其又有反向的拉力且相反位置的弹力柱又起到支撑作用,这样就确保了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出现过度回弹。
7.全向颈部锻炼器整体佩带于头部之下的肩颈部位,这就确保了其在锻炼过程中不会在头面部高度去顶抗外力,不用去承受压迫颈椎的外力,而其是在颈椎曲度范围内的低头、仰头、歪头即前屈、后仰、侧屈动作则是颈部肌肉收缩舒展的合理运动,从而能够实现保护颈椎前提下的全方位颈部锻炼。
附图说明
8.图1是全向颈部锻炼器的整体视图
9.图2是全向颈部锻炼器的左侧部件分解图
10.图3是全向颈部锻炼器的右侧结构图
11.图中1.颈托,2.枕托,3.肩围挡,4.下颚抵板,5a.左定位片,5b.右定位片,6a.前弹力柱,6b.侧弹力柱,6c.后弹力柱,7.连接轴,8.卡口,9.卡槽,10.定位孔,11.调节卡口,12.卡条,13.螺母,14.连接螺丝,15.卡销。
具体实施方式
12.在图示中,全向颈部锻炼器具体采用围护肩颈的结构其主要部件包括颈托(1)、枕托(2)、肩围挡(3)、下颚抵板(4)、定位片、弹力柱,器械整体佩戴于头部以下肩颈部位。其中:颈托(1)分为左颈托和右颈托并通过连接轴(7)合围成心形,左右颈托可绕连接轴(7)作开合,并在其前、后、侧各有一对弹力柱的卡口(8),左右颈托(1)贴合下颚的前半部均为直线形,上面各有一排下颚抵板(4)的卡槽(9),下面对应的位置也各有一排定位孔(10),颈托(1)围绕颈部的后半部为上翘的圆弧形,并与弧形枕托(2)相连且由加强筋稳固;肩围挡(3)采用贴合肩部、前胸及后背斜方肌处的结构,其左右两部分由纵向的连接轴(7)连接,前后两部分由横向的连接轴(7)连接,各部分也均可绕连接轴作开合,并在其前、后、侧分别对应颈托卡口(8)下方的位置也各有一对可调节弹力柱高度的调节卡口(11);下颚抵板(4)为横向平板,背面有卡条(12),通过定位片将其固定到颈托(1)上,且定位片插入颈托上的定位孔(10)时下颚抵板的卡条(12)就会卡入颈托上相应的卡槽(9),从而确定及固定下颚抵板(4)的位置;定位片分左定位片(5a)和右定位片(5b)则可分别插入左右颈托(1)对应的定位孔(10)中再由螺母(13)固定,左定位片(5a)有圆孔用于插入下颚抵板(4)的连接螺丝(14),右定位片(5b)成钩状用于钩住连接螺丝(14),之后再旋紧连接螺丝则可固定下颚抵板,也同时完成了下颚抵板(4)与颈托(1)的位置固定;弹力柱分前弹力柱(6a)、侧弹力柱(6b)和后弹力柱(6c)各一对即六根,其上下端分别由卡销(15)固定于颈托卡口(8)、肩围挡调节卡口(11)之中,弹力柱均为弧形,其弧度分别朝向对应的前后左右运动方向。组装时,通过定位片插入颈托(1)上相应的定位孔(10)来调节颈托(1)的围度及下颚抵板(4)的前后距离,从而确定符合自身颈围及下颚位置的合适器械结构,之后再分别将六根弹力柱用卡销(15)将上端固定到颈托(1)前、侧、后对应的卡口(8)上,并根据自身颈部的长度将弹力柱下端分别用卡销(15)固定到肩围挡(3)对应高度的调节卡口(11),使得颈托(1)平面能正好处于托住头部的位置。使用时,松开下颚抵板(4)与定位片上的连接螺丝(14),将钩状的右定位片(5b)与其脱钩,此时便可将整个器械绕连接轴(7)向两边打开,由开口处从颈后方套入肩颈部再合拢器械,最后将右定位片(5b)回钩住连接螺丝(14)使整个器械能够围护住肩颈后旋紧螺丝即可。佩带好之后便可进行颈部锻炼,此时以双眼平视前方头部正直为起始位,当做颈部前屈运动时,颈前侧肌肉收缩带动下颚通过下颚抵板(4)使颈托(1)压缩前弹力柱(6a),完成之后颈前侧肌肉伸展再回到起始位置,重复该运动则锻炼颈前部;当做颈部侧屈运动时,向左侧屈则压缩颈托左侧弹力柱(6b),向右侧屈则压缩颈托右侧弹力柱(6b),同样在压缩弹力柱后颈部侧向肌肉伸展再回到起始位置,重复该运动则锻炼颈部左右两侧;当做颈部后仰运动时,则通过枕托(2)压缩颈托后弹力柱(6c),之后颈后侧肌肉伸展回到起始
位置,重复该运动则锻炼颈后部。通过以上在头部之下颈椎曲度范围内合理的颈部运动,从而实现其前后左右全方位且安全地颈部锻炼。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