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转轴组件、铰链同步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4-02 03:08:5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轴组件、铰链同步机构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柔性显示屏因为低功耗、可弯曲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然而,可折叠电子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柔性屏反复弯折,因受到拉伸或压缩而形变,若没有及时恢复则会拱起,甚至造成柔性屏损坏等。因此,如何减少柔性屏形变,进而提高柔性屏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成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柔性屏可靠性的转轴组件,两侧铰链能够同时转动的铰链同步机构及柔性屏可靠性较高的电子设备。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轴组件,包括:
5.底座;
6.固定座,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底座之间形成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对称设置;
7.第一铰链,所述第一铰链设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一铰链设有第一圆弧部,所述第一圆弧部至少部分贴合所述第一滑槽的槽壁;及
8.第二铰链,所述第二铰链与所述第一铰链对称设置,所述第二铰链设有第二圆弧部,所述第二圆弧部至少部分贴合所述第二滑槽的槽壁;
9.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用于在所述第一圆弧部沿所述第一滑槽转动、所述第二圆弧部沿所述第二滑槽转动时,带动柔性屏弯折,并使所述柔性屏弯折至第一状态时的尺寸等于所述柔性屏弯折至第二状态时的尺寸。
10.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折叠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转轴组件、分别设于所述转轴组件相对两侧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及设于所述转轴组件、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柔性屏,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支撑所述柔性屏。
11.第三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铰链同步机构,包括:
12.底座;
13.第一铰链,所述第一铰链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第一铰链设有第一同步柱;
14.第二铰链,所述第二铰链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另一侧,所述第二铰链设有第二同步柱;及
15.同步机构,所述同步机构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同步机构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所述同步机构包括滑动块,所述滑动块滑动连接所述底座,所述滑动块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对称设置,所
述第一同步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所述第二同步柱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壁,当所述第一同步柱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滑动,所述第二同步柱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滑动时,带动所述第一铰链与所述第二铰链同步反向转动。
16.第四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铰链同步机构。
17.通过使固定组件形成确定形状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铰链沿第一滑槽转动,第二铰链沿第二滑槽转动,可使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带动柔性屏转动至第一状态时的尺寸等于柔性屏弯折至第二状态时的尺寸,从而保证柔性屏在从第一状态弯折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柔性屏的尺寸保持不变或者柔性屏发生变形后能够恢复原尺寸,进而提高柔性屏的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第一铰链贴合第一滑槽的槽壁,第二铰链贴合第二滑槽的槽壁,可保证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21.图3是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中转轴组件、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处于弯折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中转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转轴组件的俯视图及沿a-a线的局部剖视图;
26.图8是转轴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27.图9是图1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分别处于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的平面示意图;
28.图10是图8所示转轴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29.图11是图6所示转轴组件设有同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12是图6所示转轴组件设有同步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31.图13是图8所示转轴组件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3.如图1所示,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桌面型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电子阅读器、手持计算机、电子展示屏、笔记本电脑、上网本、可穿戴式电子设备等。其中,“可折叠”可以理解为电子设备能够向内对折、向外对折、单侧弯折、双侧不对称弯折等。可选的,单侧弯折的角度范围为0
°
~90
°
,或者0
°
~180
°
。本技术以内折的可折叠手机、单侧弯折角度为0
°
~90
°
为例进行说明。为便于描述,定义展开状态时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定义展开状态时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定义展开状态时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弯折轴线与y轴平行。
34.如图2所示,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包括转轴组件1、分别设于转轴组件1相对两侧的第一壳体3和第二壳体4、及设于转轴组件1、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上的柔性屏2。
35.可折叠电子设备100至少具有展开和折叠两种常用状态。本技术实施例中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柔性屏2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时的尺寸相等,柔性屏2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受到拉伸或压缩而产生的变形较小,能够延长柔性屏2的使用寿命。
36.请参照图2和图3,在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3、转轴组件1及第二壳体4沿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第一壳体3连接于转轴组件1的一侧,第二壳体4连接于转轴组件1相对的另一侧。柔性屏2沿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设于第一壳体3、转轴组件1及第二壳体4上。此时,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之间的夹角角度大致为180
°
。柔性屏2展平,便于显示平整画面。
37.如图4所示,在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壳体3连接转轴组件1的一端与第二壳体4连接转轴组件1的一端分离,第一壳体3远离转轴组件1的一端与第二壳体4远离转轴组件1的一端靠近或抵接。此时,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两侧折叠于一起。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之间的夹角角度接近于0
°
或者等于0
°

38.以下实施例在无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以展开状态对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后续不再赘述。
39.如图5所示,第一壳体3具有第一支撑面31。第二壳体4具有第二支撑面41。
40.柔性屏2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平直区21、弯折区22及第二平直区23。第一平直区21固定连接第一壳体3。第二平直区23固定连接第二壳体4。一实施例中,第一平直区21固定贴合于第一支撑面31上,第二平直区23固定贴合于第二支撑面41上。第一壳体3与第二壳体4支撑柔性屏2,以避免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在展开使用的过程中,第一平直区21和第二平直区23发生弯曲,以及柔性屏2的第一平直区21和第二平直区23因硬度较小,而造成的显示画面失真等。第一平直区21与第二平直区23关于弯折区22沿x轴方向的中心线对称。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在弯折的过程中,柔性屏2的第一平直区21始终与第一壳体3的第一支撑面31贴合,柔性屏2的第二平直区23始终与第二壳体4的第二支撑面41贴合。可以理解的,在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在弯折的过程中,柔性屏2的第一平直区21与第二平直区23相对于中心线反向转动,但未弯折而产生变形。弯折区22与转轴组件1、第一壳体3、第二壳体4之间均无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弯折区22呈自由状态。弯折区22在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弯折的过程中能够自由弯折。在展开状态时,弯折区22展平,以便于显示。在折叠状态时,弯折区22呈弧形,以提高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便携性。
41.请参照图5和图6,转轴组件1包括底座10、固定座11、第一铰链12及第二铰链13。第一铰链12、底座10及第二铰链13沿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固定座11沿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设于底座10上。第一铰链12连接于底座10与第一壳体3之间。第二铰链13连接于底座10与第二壳体4之间。
42.具体的,如图7所示,固定座11与底座10沿可折叠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固定座11包括朝向底座10的第一圆弧面110和第二圆弧面112,第一圆弧面110与第二圆弧面112相邻或者间隔设置。底座10具有朝向固定座11的第三圆弧面101和第四圆弧面102,第三圆弧面101与第四圆弧面102相邻或者相间隔设置。第一圆弧面110与第三圆弧面101之间形成第一滑槽103。第二圆弧面112与第四圆弧面102之间形成第二滑槽104。第一滑槽103
和第二滑槽104对称设置。换言之,第一圆弧面110与第三圆弧面101形成第一滑槽103的槽壁。第二圆弧面112与第四圆弧面102形成第二滑槽104的槽壁。一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03与第二滑槽104关于固定座11或底座10沿x轴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03与第二滑槽104可以呈对角设置,即中心对称。
43.请参照图5和图7,第一铰链12设有第一圆弧部120。具体的,第一铰链12靠近固定座11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弧部120。第一铰链12远离第一圆弧部120的一端连接第一壳体3。第一圆弧部120至少部分贴合第一滑槽103的槽壁。换言之,第一圆弧部120至少部分贴合第一圆弧面110、或者第三圆弧面101或者既贴合第一圆弧面110又贴合第三圆弧面101。
44.可以理解的,第一圆弧部120于第一滑槽103内转动时,第一铰链12远离第一圆弧部120的一端带动第一平直区21弯折,第一滑槽103的槽壁能够限制第一铰链12在沿z轴方向的运动,避免在转轴组件1跌落时,第一铰链12与固定座11分离。
45.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和图8,第一圆弧部12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顶面120a和第一底面120b。第一顶面120a与第一圆弧面110贴合,第一底面120b与第三圆弧面101贴合。在转轴组件1弯折的过程中,第一圆弧部120于第一滑槽103内转动,且第一圆弧部120转动时既贴合第一圆弧面110又贴合第三圆弧面101,第一圆弧部120在沿z轴方向限位于第一圆弧面110与第二圆弧面112之间,可提高第一铰链12转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6.请参照图5和图7,第二铰链13设有第二圆弧部130。具体的,第二铰链13靠近固定座11的一端设有第二圆弧部130。第二铰链13远离第二圆弧部130的一端连接第二壳体4。第二圆弧部130至少部分贴合第二滑槽104的槽壁。换言之,第二圆弧部130至少部分贴合第二圆弧面112、或者第四圆弧面102或者既贴合第二圆弧面112又贴合第四圆弧面102。
47.可以理解的,第二圆弧部130于第二滑槽104内转动时,第二铰链13远离第二圆弧部130的一端带动第二平直区23弯折,第一滑槽103的槽壁能够限制第一铰链12在沿z轴方向的运动,避免在转轴组件1跌落时,第一铰链12与固定座11分离。
48.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7和图8,第二圆弧部13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二顶面130a和第二底面130b。第二顶面130a与第二圆弧面112贴合,第二底面130b与第四圆弧面102贴合。在转轴组件1弯折的过程中,第二圆弧部130于第二滑槽104内转动,且第二圆弧部130转动时既贴合第二圆弧面112又贴合第四圆弧面102,第二圆弧部130在沿z轴方向限位于第二圆弧面112与第二圆弧面112之间,可提高第二铰链13转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9.可以理解的,第一滑槽103能够限制第一圆弧部120的运动轨迹,第二滑槽104能够限制第二圆弧部130的运动轨迹。因此,通过合理的设计第一滑槽103和第二滑槽104,可使第一铰链12和第二铰链13沿确定的轨迹进行转动,从而控制柔性屏2的弯折,达到调整柔性屏2变形量的目的。
50.通过设计第一滑槽103和第二滑槽104,使得柔性屏2在第一状态时的尺寸等于柔性屏2在第二状态时的尺寸。其中,第一状态可以为折叠状态,第二状态为展开状态,或者,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中任意一者为弯折状态,或者,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皆为弯折状态。其中,弯折状态可以理解为第一平直区21与第二平直区23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0
°
且小于180
°

51.请参照图8和图9,一实施例中,第一状态为折叠状态,第二状态为展开状态。柔性屏2在弯折过程中,弯折区22由于自由弯折而产生形变,通过保证柔性屏2在折叠状态与展
开状态等两种常用状态时的尺寸相等或近似相等,可使柔性屏2在该两种常用状态时,不受到的拉伸或压缩,或者受到的拉伸与压缩较小。换言之,柔性屏2在该两种常用状态时,能够呈自由状态或保持原尺寸,从而提高柔性屏2的使用寿命。
52.具体的,弯折区22的中心点为o点。弯折区22与第一平直区21的交界处具有第一目标点。第一目标点在柔性屏2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所在位置为第一位置a,第一目标点在柔性屏2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所在位置为第二位置a’。第一铰链12的旋转中心c位于第一位置a与第二位置a’之间连线的中垂线上。
53.弯折区22与第二平直区23的交界处具有第二目标点。第二目标点在柔性屏2处于折叠状态时的所在位置为第三位置b,第二目标点在柔性屏2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所在位置为第四位置b’。第二铰链13的旋转中心d位于第三位置b与第四位置b’之间连线的中垂线上。
54.可选的,柔性屏2从折叠状态弯折至展开状态的弯折角度为90
°

55.柔性屏2沿y轴弯折时,其宽度尺寸、厚度尺寸不变,容易造成柔性屏2沿x轴方向的长度发生变化。为满足柔性屏2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时的长度相等,需要确保ab弧长等于a’b’直线长度。可以理解的,ab等于oa与ob之和。a’b’等于oa’与ob’之和。若使oa等于oa’,ob等于ob’即可满足ab等于a’b’。现假设oa等于oa’,ob等于ob’,则满足当柔性屏2在从折叠状态弯折至展开状态时,第一目标点从a点运动至a’点,第二目标点从b点运动至b’点,即可实现柔性屏2的弯折区22在折叠状态时的尺寸等于在展开状态时的尺寸。第一目标点绕aa’的中垂线上任意一点进行旋转,可保证第一目标点能够从a点运动至a’点。第二目标点绕bb’的中垂线上任意一点进行旋转,可保证第二目标点能够从b点运动至b’点。因此,设置第一铰链12的旋转中心c位于aa’的中垂线上,第二铰链13的旋转中心d位于bb’的中垂线上,可使得第一铰链12转动时带动第一目标点从a点运动至a’点,第二铰链13转动时带动第二目标点从b点运动至b’。
56.其中,a点为第一目标点在柔性屏2处于折叠状态时的位置。a’点为第一目标点在柔性屏2处于展开状态时的位置。因此,当柔性屏2从折叠状态弯折至展开状态时,第一目标点的运动轨迹所对应的圆心角等于柔性屏2的弯折角度。其中,第一目标点的运动轨迹即为第一目标点从a点运动至a’点。换言之,∠aca’等于弯折角度,第一铰链12的旋转中心c为aa’中垂线上的确定点。
57.b点为第二目标点在柔性屏2处于折叠状态时的位置。b’点为第二目标点在柔性屏2处于展开状态时的位置。因此,当柔性屏2从折叠状态弯折至展开状态时,第二目标点的运动轨迹所对应的圆心角等于柔性屏2的弯折角度。其中,第二目标点的运动轨迹即为第二目标点从b点运动至b’点。换言之,∠bdb’等于弯折角度,第二铰链13的旋转中心d为bb’中垂线上的确定点。
58.可以理解的,上述a点、a’点,b点,b’点由柔性屏2所处状态确定,∠aca’及∠bdb’由柔性屏2的弯折角度确定。
59.请参照图7和图9,当确定第一铰链12的第一旋转中心c点,第二铰链13的旋转中心d点,可通过设计第一圆弧面110和第三圆弧面101的弧形轨迹的圆心皆位于c点,第二圆弧面112与第四圆弧面102的弧形轨迹的圆心皆位于d点,从而使第一铰链12于第一滑槽103内转动时,绕第一旋转中心c点旋转,第二铰链13于第二滑槽104内转动时,绕第二旋转中心d点旋转,以实现柔性屏2在折叠状态时弯折区22的长度等于在展开状态时弯折区22的的长
度。此外,由于柔性屏2的第一平直区21与第二平直区23在弯折过程中长度始终保持不变,因此,弯折区22在折叠状态时的长度等于在展开状态时的长度即为柔性屏2在折叠状态时的长度等于在展开状态时的长度。
60.一实施例中,弯折区22的尺寸先增加后减小。当第一铰链12的旋转中心c与第一目标点之间的连线平行于柔性屏2处于展开状态时的所在面,及第二铰链13的旋转中心d与第二目标点之间的连线平行于柔性屏2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的所在面时,弯折区22的尺寸为预设尺寸。柔性屏2从折叠状态弯折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弯折区22的尺寸先增加至预设尺寸后减小。换言之,第一目标点运动至e点,第二目标点运动至e’点时,弯折区22的长度最长,此时柔性屏2的拉伸量最大。
61.通过使固定座11形成确定形状的第一滑槽103和第二滑槽104,第一铰链12沿第一滑槽103转动,第二铰链13沿第二滑槽104转动,可使第一铰链12和第二铰链13带动柔性屏2转动至第一状态时的尺寸等于柔性屏2弯折至第二状态时的尺寸,从而保证柔性屏2在从第一状态弯折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柔性屏2的尺寸保持不变或者柔性屏2发生变形后能够恢复原尺寸,进而提高柔性屏2的可靠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第一铰链12贴合第一滑槽103的槽壁,第二铰链13贴合第二滑槽104的槽壁,可保证第一铰链12和第二铰链13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62.请参照图8,本技术转轴组件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铰链12,一个或多个第二铰链13。一实施例中,转轴组件1包括底座10,及沿y轴方向相对设于底座10的两端的两个第一铰链12和两个第二铰链13。每个第一铰链12与相应的第二铰链13之间设有一个或多个固定座11。通过设置多个第一铰链12和第二铰链13,可在应用于大尺寸电子设备时,提高电子设备的弯折效率。
63.可选的,请参照图7和图10,第一圆弧部120包括沿弯折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爪部1201和第二爪部1202。换言之,第一圆弧部120包括第一爪部1201和第二爪部1202,第一爪部1201和第二爪部1202沿y轴方向相对设置。第一爪部1201和第二爪部1202相间隔以形成第一收容区1203。
64.第二圆弧部130包括沿柔性屏2的弯折轴线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爪部1301和第四爪部1302。换言之,第二圆弧部130包括第三爪部1301和第四爪部1302,第三爪部1301和第四爪部1302沿y轴方向相对设置。第三爪部1301和第四爪部1302相间隔以形成第二收容区1303。
65.进一步的,第一滑槽103内设有第一抵接柱105。第一抵接柱105可以设于第一圆弧面110,或者设于第三圆弧面101,或者第一抵接柱105连接于第一圆弧面110与第二圆弧面112之间。一实施例中,第一抵接柱105设于第三圆弧面101,并沿z轴方向朝向第一圆弧面110延伸。第一爪部1201和第二爪部1202贴合第一抵接柱105的相对两侧。
66.第二滑槽104内设有第二抵接柱106。第二抵接柱106可以设于第二圆弧面112,或者设于第四圆弧面102,或者第二抵接柱106连接于第二圆弧面112与第四圆弧面102之间。一实施例中,第二抵接柱106设于第四圆弧面102,并沿z轴方向朝向第二圆弧面112延伸。第三爪部1301和第四爪部1302贴合第二抵接柱106的相对两侧。
67.当第一铰链12和第二铰链13转动时,第一爪部1201和第二爪部1202贴合第一抵接柱105的相对两侧运动,第三爪部1301和第四爪部1302贴合第二抵接柱106的相对两侧运
动,从而可限位第一铰链12与第二铰链13沿y轴方向的运动,避免第一圆弧部120沿y轴方向偏离第一滑槽103,或者第二圆弧部130沿y轴方向偏离第二滑槽104,影响第一铰链12与第二铰链13的运动轨迹。换言之,第一爪部1201和第二爪部1202贴合第一抵接柱105,第三爪部1301和第四爪部1302贴合第二抵接柱106,可以提高第一铰链12和第二铰链13转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此外,在转轴组件1意外跌落时,也能够保证第一铰链12和第二铰链13与固定座11可靠的位置关系,避免第一铰链12和第二铰链13错位,掉落等。
68.本技术第一铰链1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圆弧部120。第二铰链13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圆弧部130。第一圆弧部120与第二圆弧部130的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69.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铰链12包括沿y轴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圆弧部120。第二铰链13包括沿y轴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圆弧部130。一个第一圆弧部120与一个第二圆弧部130对称设置。另一个第一圆弧部120与另一个第二圆弧部130对称设置。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圆弧部120和多个第二圆弧部130以提高第一铰链12和第二铰链13转动的效率。
70.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转轴组件1还包括同步机构14。同步机构14设于底座10上且位于第一铰链12与第二铰链13之间。一实施例中,同步机构14沿z轴方向设于底座10上。同步机构14与固定座11沿y轴方向排列。同步机构14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所述第一铰链12和所述第二铰链13,以使所述第一铰链12和所述第二铰链13同步且反向转动。通过设置同步机构14,在第一铰链12与第二铰链13中任意一个转动时,可带动另一个转动,从而能够提高折叠与展开的效率,简化用户的操作。
71.请参照图11和图12,同步机构14包括滑动块140。滑动块140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凹槽140a和第二凹槽140b。第一铰链12设有第一同步柱121,第二铰链13设有第二同步柱131。第一同步柱121滑动连接第一凹槽140a的槽壁,第二同步柱131滑动连接第二凹槽140b的槽壁。在从第一状态至第二状态的过程中,第一同步柱121于第一凹槽140a内滑动,第二同步柱131于第二凹槽140b内滑动。一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40a与第二凹槽140b沿x轴排列,且第一凹槽140a与第二凹槽140b对称。第一凹槽140a的开口朝向第一圆弧部120,第二凹槽140b的开口朝向第二圆弧部130。第一同步柱121设于第一圆弧部120,第二同步柱131设于第二圆弧部130。
72.在从折叠状态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铰链12沿n1方向转动,第一铰链12的第一圆弧部120于第一滑槽103转动。第一铰链12的第一同步柱121于第一凹槽140a内滑动并带动滑动块140逐渐远离底座10。滑动块140远离底座10时,带动第二铰链13的第二同步柱131于第二滑槽104内滑动,第二同步柱131与第一同步柱121逐渐靠近,第二铰链13的第二圆弧部130于第二滑槽104转动,第二铰链13沿n2方向转动。第一铰链12远离第一圆弧部120的一端与第二铰链13远离第二圆弧部130的一端逐渐远离。
73.在从展开状态至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铰链12沿n2方向转动,第一铰链12的第一圆弧部120于第一滑槽103转动。第一铰链12的第一同步柱121于第一凹槽140a内滑动并带动滑动块140逐渐靠近底座10。滑动块140靠近底座10时,带动第二铰链13的第二同步柱131于第二滑槽104内滑动,第二同步柱131与第一同步柱121逐渐远离,第二铰链13的第二圆弧部130于第二滑槽104转动,第二铰链13沿n1方向转动。第一铰链12远离第一圆弧部120的一端与第二铰链13远离第二圆弧部130的一端逐渐靠近。
74.进一步的,请参照图12和图13,滑动块140设有导向槽1401。底座10设有导向柱107。导向柱107至少部分位于导向槽1401内。具体的,滑动块140的底面沿z轴方向朝向底座10,导向槽1401的开口位于滑动块140的底面。导向柱107于底座10上沿z轴方向延伸,并至少部分伸入于导向槽1401内。在从滑动块140逐渐远离底座10,或者滑动块140逐渐靠近底座10的过程中,导向柱107均于导向槽1401内沿导向槽1401的槽壁滑动,从而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导向柱107和导向槽1401,可使滑动块140在逐渐远离或逐渐靠近底座10的过程中沿z轴方向稳定的运动,避免滑动块140发生旋转或偏移,影响第一铰链12与第二铰链13同步转动的可靠性。
75.此外,滑动块140的顶面沿z轴方向背离底座10。滑动块140顶面设有第一缺口部140c和第二缺口部140d。第一缺口部140c与第一凹槽140a连通。第二缺口部140d与第二凹槽140b连通。第一同步柱121经第一缺口部140c安装于第一凹槽140a内。第二同步柱131经第二缺口部140d安装于第二凹槽140b内。通过设置第一缺口部140c和第二缺口部140d,可使第一铰链12与第二铰链13沿z轴装配于底座10上,从而方便第一铰链12和第二铰链13的装配。
76.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滑动块140、第一同步柱121和第二同步柱131形成同步机构14,用于带动第一铰链12和第二铰链13同步且反向转动,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此外,将同步机构14设于底座10上,并夹设于两个固定座11之间,可以提高转轴组件1的紧凑性,便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
77.此外,请参照图11和图1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铰链同步机构14,包括底座10、第一铰链12、第二铰链13及同步机构14。
78.第一铰链12连接于底座10的一侧。第二铰链13连接于底座10的另一侧。具体的,第一铰链12与第二铰链13对称设于底座10的相对两侧。第一铰链12与第二铰链13可相对于底座10弯折以打开或关闭。
79.同步机构14用于带动第一铰链12和第二铰链13同步且反向转动。同步机构14包括滑动块140、第一同步柱121和第二同步柱131。滑动块140设于底座10上并滑动连接底座10。一实施例中,滑动块140与底座10上、下相对设置。滑动块140可上、下运动以逐渐靠近或远离底座10。第一同步柱121设于第一铰链12,第二同步柱131设于第二铰链13。第一同步柱121与第二同步柱131滑动连接滑动块140。可选的,滑动块140的外表面设有第一凹槽140a和第二凹槽140b。第一凹槽140a与第二凹槽140b对称设置。第一同步柱121滑动连接第一凹槽140a的槽壁。第二同步柱131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凹槽140b的槽壁。当第一同步柱121于第一凹槽140a内滑动时,带动第二同步柱131于第二凹槽140b内反向滑动。
8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及转轴组件1可以避免柔性屏2由于反复弯折,频繁受到拉伸或压缩而发生变形,提高柔性屏2的使用寿命。此外,同步机构14能够使可折叠电子设备100及转轴组件1得两侧同步弯折,以方便用户操作,提高折叠与展开的效率。
81.以上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