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智能厨房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31 08:39: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厨房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设备已经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其中,各种智能厨房系统也越来越多。但是,相关技术中,智能厨房系统的体积较小,智能厨房系统的壳体的内侧空间较小,散热性能较差,智能厨房系统的加热组件对其锅体加热时,会在壳体内产生大量热量,将会对翻炒组件的驱动器部分造成影响,导致驱动器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厨房系统,能够对智能厨房系统的驱动器起到保护效果。
4.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智能厨房系统,包括炒菜设备、配菜盒、上菜输入机构、扫码机、撕膜机构。
5.炒菜设备,包括壳体、锅体、加热组件、翻炒组件、散热组件;所述壳体的内侧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另外,所述壳体形成有散热孔;所述锅体设于所述壳体的一端;所述加热组件设于所述锅体的外侧,且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所述锅体;所述散热组件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散热孔,且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翻炒组件包括翻炒件和驱动器,所述翻炒件位于所述锅体内,用以搅拌食材;其中,所述驱动器包括主体与驱动轴,所述主体位于所述第二腔室,所述驱动轴的一端连接所述主体,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腔室并驱动连接所述翻炒件,使所述翻炒件在所述锅体内旋转;
6.上菜模块,用于将食材传输至所述锅体内。
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厨房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壳体的内侧形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并且将加热组件以及驱动器的主体分隔,减少了加热组件的对锅体加热时产生的热量对驱动器的主体造成的影响,对驱动器的主体起到一个保护作用。另外,散热组件连通加热组件所在的腔室,即第一腔室,使散热组件能够更好的将第一腔室内的热量从散热孔处排出,提高了该智能厨房系统的散热性能。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将所述壳体的内侧分隔为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且所述驱动轴穿过所述安装板进入所述第一腔室,另外,所述安装板上形成有开口,所述散热组件的入风口与所述开口相对应设置,所述散热组件的出风口与所述散热孔相对应设置。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菜模块包括:
10.配菜盒,所述配菜盒用于存储食材,所述配菜盒上设置有识别码;所述配菜盒设置为一端具有出菜口的盒体,所述盒体上设有能够封闭所述出菜口的软膜;
11.上菜输入机构,用于放置所述配菜盒,位于所述锅体的上方;
12.扫码机,用于扫描所述配菜盒上的识别码;
13.撕膜机构,设于所述上菜输入机构,所述撕膜机构用于将所述软膜剥离,使所述配菜盒中的食材从出菜口处掉落至所述锅体内;
14.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与所述撕膜机构、所述扫码机和所述炒菜设备电连接;所述控制部件用于根据所述识别码的信息分别控制所述撕膜机构、所述炒菜设备。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智能厨房系统还包括油烟处理装置,所述油烟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排烟管、油水分离装置、油烟机;
16.所述排烟管的排烟口位于所述锅体的上方;
17.所述油水分离装置连通有排水管;
18.所述油烟机的一端连通外界,所述油烟机内设置有离心式风机、高压电场组件、紫外线灯,所述离心式风机和所述高压电场组件用于使油雾分离,所述紫外线灯用于对分离油后的烟雾进行消毒。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智能厨房系统还包括废料处理装置,所述废料处理装置包括清洗机构、废料槽、粉碎机。
20.清洗机构用于对所述锅体进行清洗;
21.废料槽位于锅体的下方,所述废料槽开设有排废口,所述废料槽的槽底朝所述排废口处倾斜;
22.粉碎机对应所述排废口设置。
2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清洗机构包括清水管、阀体、清洗剂存储箱、清洗剂管、泵体。
24.清水管连通清水水源,所述清水管能够朝向所述锅体的内侧;
25.阀体用于控制清水管的连通;
26.清洗剂存储箱用于存储清洗剂;
27.清洗剂管连通所述清洗剂存储箱,所述清洗剂管能够朝向所述锅体的内侧;
28.泵体用于使所述清洗剂管喷射清洗剂。
2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智能厨房系统还包括调味机构,所述调味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调味料存储箱、调味管、抽料泵;
30.所述调味管一端连通所述调味料存储箱,另一端朝向所述锅体;
31.抽料泵用于使所述调味管流出调味料。
3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撕膜机构包括撕膜杆以及第一驱动部件,所述撕膜杆活动设置在所述盒体下方;所述撕膜杆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盒体一端的软膜抵接;所述第一驱动部件驱动所述撕膜杆旋转以通过所述凸起将所述软膜从所述盒体剥离。
3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菜输入机构设置为槽状结构;所述槽状结构的槽底的另一端开设有倒菜口,所述撕膜杆对应所述倒菜口设置;所述槽状结构的槽底的一端设置有扫码口;所述扫码机对应所述扫码口设置。
3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智能厨房系统还包括阻挡机构,所述阻挡机构包括行程杆以及第二驱动部件;所述行程杆的两端可移动设置在所述上菜输入机构的两侧;所述行程杆位于所述上菜输入机构另一端端部、所述盒体之间,且行程杆与所述盒体抵接;所述第二驱动部件用于驱动所述行程杆沿所述上菜输入机构的侧边往所述上菜输入机构
的一端移动。
3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且所述散热组件以所述主体为中心圆周阵列分布于所述主体的四周。
3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聚风管道和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安装板且对应所述开口设置,另一侧与所述聚风管道相连接,且所述聚风管道连通所述散热风扇和所述散热孔。
3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3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厨房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厨房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4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图2中智能厨房系统的局部a放大示意图;
4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厨房系统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4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厨房系统的上菜输入机构结构示意图;
4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厨房系统的立体图;
4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智能厨房系统的侧视图;
46.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炒菜设备的剖视图;
47.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炒菜设备的俯视图。
48.附图标记:
49.扫码机100;
50.上菜输入机构210、倒菜口211、扫码口212、透明挡板220、配菜输送槽240;
51.撕膜杆310、凸起311、第一驱动部件320;
52.配菜盒回收机构400、斜坡410;
53.行程杆510、第二驱动部件520;
54.壳体610、散热孔611、第一腔室620、第二腔室630、安装板640;
55.锅体710、加热组件720、翻炒件730、通孔731、主体740、驱动轴750、机架760;
56.散热组件810、散热风扇811、聚风管道812;
57.排烟管910、油水分离装置920、油烟机930;
58.清水管940、废料槽950、粉碎机960。
具体实施方式
5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6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
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6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62.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63.本技术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4.根据本技术的智能厨房系统,包括炒菜设备、上菜模块。其中,上菜模块包括配菜盒、上菜输入机构210、扫码机100、撕膜机构。
65.炒菜设备,包括壳体610、锅体710、加热组件720、翻炒组件、散热组件810;壳体610 的内侧设置有安装板640,安装板640将壳体610的内侧分隔为第一腔室620和第二腔室630,另外,安装板640上形成有开口,壳体610形成有散热孔611;锅体710设于壳体610的一端;加热组件720设于锅体710的外侧,且位于第一腔室620内,加热组件720用于加热锅体710;散热组件810固定于安装板640,且位于第二腔室630内,其中,散热组件810的入风口与开口相对应设置,散热组件810的出风口与散热孔611相对应设置;翻炒组件包括翻炒件730和驱动器,翻炒件730位于锅体710内,用以搅拌食材;其中,驱动器包括主体740 与驱动轴750,主体740位于第二腔室630,驱动轴750的一端连接主体740,另一端依次穿过安装板640、锅体710,并且驱动轴750的另一端驱动连接翻炒件730,使翻炒件730在锅体710内旋转;
66.配菜盒用于存储食材,配菜盒上设置有识别码;配菜盒设置为一端具有出菜口的盒体,盒体上设有能够封闭出菜口的软膜;
67.如图1所示,上菜输入机构210用于放置配菜盒,位于锅体710的上方;
68.扫码机100,用于扫描配菜盒上的识别码;
69.撕膜机构,设于上菜输入机构210,撕膜机构用于将软膜剥离,使配菜盒中的食材从出菜口处掉落至锅体710内;
70.控制部件,控制部件与撕膜机构、扫码机100和炒菜设备电连接;控制部件用于根据识别码的信息分别控制撕膜机构、炒菜设备。
71.如图8所示,壳体610的一端形成敞口,另一端封闭,且壳体610的另一端朝外侧凸出,形成半球形状,提高壳体610的体积,进而提高该智能厨房系统的散热性。
72.如图8所示,锅体710安装于壳体610形成敞口的一端,且锅体710的底部与壳体610 的内侧之间形成一容纳腔,安装板640设于容纳腔内,且安装板640将容纳腔分隔为第一腔室620和第二腔室630,具体来说,第一腔室620形成于安装板640与锅体710的底部之间,第二腔室630形成于安装板640与壳体610的封闭的一端之间。加热组件720位于第一腔室 620内,具体来说,加热组件720设于靠近锅体710的底部的位置,使加热组件720能够更好的对
锅体710进行加热。
73.另外,如图8所示,驱动器也设于容纳腔内,具体来说,驱动器的主体740位于第二腔室630内,加热组件720大致呈环形状,即加热组件720中间形成有圆孔,驱动器的驱动轴 750由主体740延伸并依次穿过加热组件720的圆孔以及锅体710的底部,然后驱动连接于翻炒件730,主体740驱动连接驱动轴750,使翻炒件730能够沿驱动轴750旋转,以对食材进行搅拌以及翻炒。
74.如图8所示,散热组件810固定于安装板640上,且散热组件810的入风口对应安装板 640上的开口设置,且散热组件810位于安装板640和壳体610的封闭的一端之间,即散热组件810位于第二腔室630内。如图2所示,壳体610封闭的一端形成有散热孔611,加热组件720在对锅体710加热时会使第一腔室620内产生大量热量。可以理解的是,散热组件 810能够将第一腔室620内的热量抽出,并使热量从散热孔611吹至壳体610的外侧,能够提高该智能厨房系统的散热性能。
75.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板640使壳体610的内侧形成第一腔室620和第二腔室630,且加热组件720和驱动器的主体740分别位于第一腔室620和第二腔室630内,即安装板640将加热组件720以及驱动器的主体740分隔,减少了加热组件720的对锅体710加热时产生的热量对驱动器的主体740造成的影响,对驱动器的主体740起到一个保护作用。另外,散热组件810通过安装板640上的开口连通加热组件720所在的腔室,即第一腔室620,使散热组件810能够更好的将第一腔室620内的热量从散热孔611处排出,提高了该智能厨房系统的散热性能,进一步减少热量对主体740的影响。
76.可以说明的是,翻炒件730可以包括一个,也可以包括一个以上。如图9所示,翻炒件 730上形成有通孔731,在翻炒件730翻炒食材时,部分食材能够通过通过通孔731穿过翻炒件730,增加翻炒件730的翻炒方式,提高了翻炒件730的翻炒效果。
77.需要说明的是,识别码可以是二维码或者条形码。
78.需要说明的是,盒体被分隔成多块区域分别放置不同类型的配菜;当盒体被倒扣时,盒体的出菜口朝向上菜输入机构210,当软膜与盒体脱离时,盒体内的配菜会在重力作用下落入上菜输入机构210。此时,控制撕膜机构收卷软膜的速度,能将不同的配菜在不同的时间点通过上菜输入机构210倒入到炒菜设备。
79.需要说明的是,扫码机100仅用于将配菜盒上的识别码信息发送给控制部件。
80.需要说明的是,智能厨房系统还包括配菜输送槽240,配菜输送槽240的两端连通的通槽,与上菜输入机构210连通,炒菜设备、上菜输入机构210分别位于配菜输送槽240的两端,由于炒菜设备并非本技术的发明点,因此此处不做一一详述。
81.因此,将待炒菜的菜品对应的配菜盒放置在上菜输入机构210上,此时扫码机100扫描配菜盒上的识别码,得到识别码信息并发送给控制部件,控制部件根据识别码信息控制撕膜机构将软膜剥离,以使盒体内的菜品逐一从上菜输入机构210落入炒菜设备。同时,炒菜设备接收控制部件的指令配合撕膜机构翻炒倒入的配菜进行炒制。在这个过程中,无需人为识别配菜盒对应的菜品名并输入到智能厨房系统内,相对于传统的智能厨房系统,本技术自动化效率更高。
8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至图7所示,智能厨房系统还包括油烟处理装置,油烟处理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排烟管910、油水分离装置920、油烟机930;
83.排烟管910的排烟口位于锅体710的上方;
84.油水分离装置920连通有排水管;
85.油烟机930的一端连通外界,油烟机930内设置有离心式风机、高压电场组件、紫外线灯,离心式风机和高压电场组件用于使油雾分离,紫外线灯用于对分离油后的烟雾进行消毒。
86.可以理解的是,在炒菜设备进行炒菜时,油烟机930内的抽风机能够通过排烟管910抽取锅体710上方的油烟,油烟通过排烟管910通过油水分离装置920后,油水分离装置920 将油水分离,分离出来的水从排水管流出,剩下的油雾进入油烟机930,并通过油烟机930 内的离心式风机、高压电场组件,油雾中油凝结,并落至油烟机930底部的接油盘,剩下的烟雾通过紫外线灯进行杀菌消毒并排出油烟机930。
8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至图7所示,智能厨房系统还包括废料处理装置,废料处理装置包括清洗机构、废料槽950、粉碎机960。
88.清洗机构用于对锅体710进行清洗;
89.废料槽950位于锅体710的下方,废料槽950开设有排废口,废料槽950的槽底朝排废口处倾斜;
90.粉碎机960对应排废口设置。
91.可以理解的是,智能厨房系统还包括机架760,壳体610可转动的设于机架760。
92.如图6至图8所示,壳体610的外侧与机架760通过转轴连接,壳体610可沿转轴旋转,另外,机架760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在图中未示),可以理解的是,驱动组件能够通过转轴控制壳体610旋转的角度,以调节锅体710的开口的朝向,在食材煮熟后,使锅体710的开口朝下倾斜,便于倾倒锅体710内的食物。
93.如图6至图8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炒菜设备炒菜完毕且将锅体710中的菜倾倒出后,清洗机构能够与锅体710清洗,锅体710内的残渣将随着水倾倒至废料槽950内,残渣将沿废料槽950的槽底流至排废口处,并进入粉碎机960,粉碎机960对残渣进行粉碎并排出。
94.如图6至图7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智能厨房系统还包括清洗机构,清洗机构包括清水管940、阀体、清洗剂存储箱、清洗剂管、泵体。(阀体、清洗剂存储箱、清洗剂管、泵体在图中均为示出)
95.清水管940连通清水水源,清水管940能够朝向锅体710的内侧;
96.阀体用于控制清水管940的连通;
97.清洗剂存储箱用于存储清洗剂;
98.清洗剂管连通清洗剂存储箱,清洗剂管能够朝向锅体710的内侧;
99.泵体用于使清洗剂管喷射清洗剂。
100.清水管940的喷口朝向与清洗剂管的喷口朝向相同,或者清水管940与清洗剂管共用同一喷口。
101.可以理解的是,在需要对锅体710进行清洗时,通过驱动组件使锅体710的开口朝向清水管940,阀体控制清水管940连通清水水源,使清水管940的喷口喷射清水至锅体710。另外,泵体可将清洗剂从清洗剂存储箱内抽出,并通过清洗剂管的喷口喷射至锅体710。
10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智能厨房系统还包括调味机构(调味机构在图中未标示),调味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调味料存储箱、调味管、抽料泵;
103.调味管一端连通调味料存储箱,另一端朝向锅体710;
104.抽料泵用于使调味管流出调味料。
105.可以理解的是,抽料泵可根据识别码的信息抽取不同调味料存储箱内的调味料,并喷射至锅体710内,对锅体710内的食材进行调味。
10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撕膜机构包括撕膜杆310以及第一驱动部件320,撕膜杆310 活动设置在盒体下方;撕膜杆310上设置有凸起311,凸起311与盒体一端的软膜抵接;第一驱动部件320驱动撕膜杆310旋转以通过凸起311将软膜从盒体剥离。
107.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撕膜机构包括撕膜杆310以及第一驱动部件320,撕膜杆310 活动设置在盒体下方;撕膜杆310上设置有凸起311,凸起311与盒体一端的软膜抵接;第一驱动部件320驱动撕膜杆310旋转以通过凸起311将软膜从盒体剥离;第一驱动部件320与控制部件电连接。通过设置撕膜结构可以控制配菜盒每一配菜落入倒菜口211的时间点。
1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上菜输入机构210设置为槽状结构;槽状结构的槽底的另一端开设有倒菜口211,撕膜杆310对应倒菜口211设置;槽状结构的槽底的一端设置有扫码口212;扫码机100对应扫码口212设置。
109.识别码设置在软膜上,且扫码机100位于扫码口212下方。通过将识别码设置在软膜上,可以更加方便配菜盒的配菜装配。同时,上菜输入机构210为倾斜设置,盒体放置在扫码口212 后能在重力作用下滑至倒菜口211进入倒菜。
110.需要说明的是,槽状结构能够限制盒体沿既定方向移动,保证盒体滑落至倒菜口211时,盒体不会发生太大的偏移,保证落入的配菜与预期相符。如图1所示,此时,配菜输送槽240 与倒菜口211连通。如图3所示,撕膜杆310位于倒菜口211内,且靠近上菜输入机构210的一端设置。
111.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所示,扫码口212上设置有透明挡板220。需要说明的是,透明挡板 220是为了阻隔盒体与扫码机100,起到保护扫码机100的作用。
112.可以理解的是,智能厨房系统还包括配菜盒回收机构400;配菜盒回收机构400位于上菜输入机构210的一端;配菜盒回收机构400用于回收配菜盒。通过设置配菜盒回收机构400,可以提升自动炒菜的效率。
113.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配菜盒回收机构400包括向下的斜坡410,配菜盒在上菜输入机构210的一端从斜坡410滑落传送出智能厨房系统,此时在斜坡410的另一端设置回收容器即可实现配菜盒的回收,或设置传送带传送至清洗装置中,实现上菜、炒菜、清洗全自动化。
114.可以理解的是,如图2至图4所示,智能厨房系统还包括阻挡机构,阻挡机构包括行程杆 510以及第二驱动部件520;行程杆510的两端可移动设置在上菜输入机构210的两侧;行程杆 510位于上菜输入机构210另一端端部、盒体之间,且行程杆510与盒体抵接;第二驱动部件520 用于驱动行程杆510沿上菜输入机构210的侧边往上菜输入机构210的一端移动;第二驱动部件 520与控制部件电连接。
115.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部件520驱动行程杆510从上菜输入机构210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完成配菜盒回收。同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配菜盒往倒菜口211的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二驱动部件520提供反向阻力,以减缓配菜盒的下料速度。
1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散热组件810包括至少两个,且散热组件810以主体740为中心圆周阵列分布于主体740的四周。
117.可以理解的是,散热组件810包括有多个,能够提高散热效果,且散热组件810以主体 740为中心圆周阵列分布,能够更好的减少主体740周围的热量。
1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散热组件810包括聚风管道812和散热风扇811,散热风扇 811的一侧固定于安装板640且对应开口设置,另一侧与聚风管道812相连接,且聚风管道 812连通散热风扇811和散热孔611。
119.如图3所示,聚风管道812的一端固定于散热风扇811具有出风口的一端,且连通散热风扇811的出风口,另一端固定于壳体610的封闭的一端上,且连通散热孔611,可以理解的是,聚风管道812能够使散热组件810更好的将热量排出,避免热量在第二腔室630内弥散。
120.如图1所示,壳体610的外侧与机架760通过转轴连接,壳体610可沿转轴旋转,另外,机架760的一侧设置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在图中未示),可以理解的是,驱动组件能够通过转轴控制壳体610旋转的角度,以调节锅体710的开口的朝向,在食材煮熟后,使锅体710 的开口朝下倾斜,便于倾倒锅体710内的食物。
121.又或者,驱动组件通过转轴控制壳体610沿转轴摆动,使食材能够在锅体710内晃动,提高该智能厨房系统的翻炒效果,使食材受热更加均匀。
12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