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非水电解液以及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2022-03-31 06:25: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非水电解液以及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2.电解液被誉为锂离子电池中的“血液”,对锂离子电池中电极材料容量的发挥、电池循环稳定性、电池安全性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传统的锂离子电池中,由于石墨负极的理论比容量(372mah/g)较低,使得人们开始寻找具有更高比容量、更低电位的锂金属材料(3860mah/g,-3.04vvs.she)作为负极材料。以碳酸乙烯酯(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等为代表的碳酸酯类电解液溶剂,其并不适用于锂金属电池,这主要是因为锂金属的电位较低,还原性较强,能够与大多数酯类电解液反应,从而在充放电过程中容易导致锂支晶的生长以及死锂的形成,最终使得电池衰减迅速,难以满足需求。此外,由于多硫化锂也可与酯类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因而传统酯类电解液也难以用于锂硫电池。
4.而以乙二醇二甲醚(dme)、1,3-环戊烷(dol)为代表的醚类电解液与锂金属反应缓慢,表现出对锂金属较好的稳定性,因而被众多学者用于锂金属电池的研究。此外多硫化锂在醚类电解液中又较好的溶解度,且不与溶剂发生反应,因而醚类电解液也被常用于锂硫电池,经典的配方为1m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溶于dme/dol(1:1v/v)中,同时添加1~2%lino3作为添加剂。虽然该醚类电解液体系对锂金属有较好的稳定性,可缓解锂枝晶的生长,但是其氧化分解电位较低,难以满足高电压正极材料的需求(如三元正极材料ncm、尖晶石镍锰酸锂等正极材料)。同时,醚类电解液与酯类电解液一样,具有易燃性,给锂离子电池组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
5.另一方面,现有一类砜类化合物添加剂,如磺酰胺类化合物或磺酸酯类化合物,虽然通过在电解液中加入砜类化合物能够在较小程度上提高电池的电化学性能,但是现有的砜类化合物添加剂对于电解液的耐氧化性能方面并没有较好的提升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水电解液以及二次电池,通过将端单氟取代醚类、烃类、磺酸酯类化合物加入至非水电解液中,由于端单氟取代的醚类、烃类以及磺酸酯类合物具有高氧化电位、低可燃性,因此,对作为电解质的锂盐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与锂盐形成稳定的电解液体系,用以最大程度的优化以及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水电解液,包括非水有机溶剂、锂盐以及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结构式1至结构式3所示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0008][0009]
其中,r1选自c1-c5的烷基、c1-c5的氟代烷基、c1-c5的氟代烷氧基或c1-c5的氟代烯基;
[0010][0011]
其中,r2选自c1-c6的烷基、c1-c6的氟代烷基或c1-c6的氟代烯基;
[0012][0013]
其中,r3选自c1-c6的烷基、c1-c6的氟代烷基、c1-c6的氟代烷氧基或c1-c6的氟代烯基。
[0014]
本发明通过将端单氟取代醚类、烃类、磺酸酯类化合物加入至非水电解液中,能够有效减少反应性较高的溶剂分子与正/负极界面的直接接触,用以降低二次电池中对电化学循环不利的副反应;同时,由于端单氟取代醚类、烃类、磺酸酯类合物具有高氧化电位、低可燃性,因此,对作为电解质的锂盐有良好的溶解性,可与锂盐形成稳定的电解液体系,还可以与非水电解液中的其他成分在电极表面分解,参与电极表面钝化膜形成,在电极表面形成富含金属氟化物的sei/cei膜,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和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可以提高非水电解液的耐氧化电位,从而提高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
[0015]
对于结构式1至结构式3所示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r1、r2或r3基团的氟代基团可以为全氟代或部分氟代,同时,r1、r2或r3基团的氟取代程度以及碳链长度与其极性相关,具体来说,氟代基团的氟取代程度越高,则其碳链长度越长且极性越低,则对锂盐的溶解力越差,而r1、r2或r3基团的碳链越长会有利于提高非水电解液的耐氧化性能和阻燃性,但其基团的碳链长度不宜过长,因为r1、r2或r3基团的碳链长度过长会导致溶剂分子的极性减小,降低溶剂对锂盐的溶解能力,不利于非水电解液电导率的提升,而r1、r2或r3基团的碳链长度相对短一些,可提高所述端单氟取代化合物中的极性官能团-ch2f在整个分子中的比例,有利于锂离子的解离,从而提供更高的离子电导率。
[0016]
需要说明的是,在r1选自烷基、氟代烷基、氟代烷氧基或氟代烯基情况下,所述烷基可以是直链烷基或支链烷基,所述烷氧基可以是直链烷氧基或支链烷氧基,所述烯基可以是直链烯基或支链烯基;在r2选自烷基、氟代烷基或氟代烯基情况下,所述烷基可以是直链烷基或支链烷基,所述烯基可以是直链烯基或支链烯基;在r3选自烷基、氟代烷基、氟代烷氧基或氟代烯基情况下,所述烷基可以是直链烷基或支链烷基,所述烷氧基可以是直链烷氧基或支链烷氧基,所述烯基可以是直链烯基或支链烯基。
[0017]
进一步的,所述结构式1所示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0019]
所述结构式2所示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0][0021]
所述结构式3所示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选自以下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2][0023]
本发明所述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中,包括了以-ch2f为主的端单氟取代基团,由于该基团中独特的单氟烷基链能够解离锂盐,表现出对锂盐良好的溶解性,从而提供较高的离子电导率。
[0024]
此外,本发明人还发现端单氟取代化合物在提供良好离子电导率的同时,氟的取代能够有效提升溶剂分子的耐氧化电位,从而能够使得到的非水电解液表现出对高压正极的稳定性,有利于高压电池的稳定循环。而且,在负极一侧,所选化合物的基团(包括醚、烷烃、磺酸酯)均对锂金属表现出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副反应较少,有利于锂金属的高度可逆沉积。
[0025]
而且,所取代的单氟官能团能够在锂金属负极优先被还原分解,生成富含氟化物
的固态电解质膜(sei膜),有利于阻止电解液与锂金属的进一步反应,因而有利于锂金属的沉积与剥离,提高锂金属的库伦效率。由于含所述端单氟取代化合物的溶剂对锂盐的接力能力弱于强相互作用溶剂,因此其形成的溶剂化结构中锂离子在电极表面的脱出更为容易,因而能够抑制溶剂分子在石墨片层之间的插层反应,从而提高电解液对石墨负极的稳定性。基于上述原理,本发明所述的非水电解液在正/负极表面生成薄而稳定的氟化物sei/cei保护层,从而使得锂金属、石墨、硅氧等负极以及高压正极稳定循环。
[0026]
进一步的,以所述非水电解液的总质量为100%计,所述端单氟取代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10%~100%;进一步优选为80%。
[0027]
由于所述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耐氧化电位和阻燃性,因此,在非水电解液中,加入适量的本发明所述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可降低非水电解液的可燃性,提升其安全性。
[0028]
进一步的,所述溶剂与所述端单氟取代化合物的体积比为0:100~90:10;进一步优选为20:80。
[0029]
进一步的,所述溶剂包括醚类溶剂、腈类溶剂、碳酸酯类溶剂和羧酸酯类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0030]
优选的,所述醚类溶剂选自乙二醇二甲醚、甲基九氟正丁基醚、1,1,2,2-四氟乙基-2,2,3,3-四氟丙基醚、乙二醇双丙腈醚中的至少一种。
[0031]
优选的,所述腈类溶剂选自丁二腈、戊二腈、己烷三腈、己二腈、庚二腈、辛二腈、壬二腈中的至少一种。
[0032]
优选的,所述碳酸酯类溶剂选自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甲乙酯中的至少一种。
[0033]
优选的,所述羧酸酯类溶剂选自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丙酸乙酸中的至少一种。
[0034]
进一步的,所述锂盐选自litfsi、lipf6、libob、lidfob、lipo2f2、libf4、lisbf6、liasf6、lin(so2f)2、libeti中的至少一种。
[0035]
进一步的,所述非水电解液还包括添加剂,所述添加剂选自联苯、氟苯、碳酸亚乙烯酯、三氟甲基碳酸乙烯酯、碳酸乙烯亚乙酯、1,3-丙磺酸内酯、1,4-丁磺酸内酯、硫酸乙烯酯、亚硫酸乙烯酯、甲烷二磺酸亚甲酯、丁二腈、己二腈、1,2-二(2-氰乙氧基)乙烷和1,3,6-己烷三腈中的至少一种。
[0036]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包括正极片、负极片、隔离膜以及上述任一段落所述的非水电解液;所述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及涂布在正极集流体上的正极膜片,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及涂布在负极集流体上的负极膜片。
[003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优点:
[0038]
(1)本发明通过在非水电解液中加入含结构式1、结构式2或结构式3所示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作为添加剂,能够有效减少反应性较高的溶剂分子与正/负极界面的直接接触,以降低二次电池中对电化学循环不利的副反应,同时,将所述含结构式1、结构式2或结构式3所示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的非水电解液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时,能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用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0039]
(2)所述含结构式1、结构式2或结构式3所示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耐氧化电位和阻燃性,可有效降低非水电解液的可燃性,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
[0040]
(3)将所述含结构式1、结构式2或结构式3所示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的非水电解液应用于锂硫电池时,可降低多硫化锂在非水电解液中的溶解度,减缓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提高非水电解液耐氧化电位,从而提高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
附图说明
[0041]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ncm811电池的循环性能图;
[0042]
图2是本发明对比例3制得的ncm811电池的循环性能图;
[0043]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6-28中锂硫电池的平均库伦效率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0045]
表1
[0046][0047]
注: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采用的化合物1~18选自于表1。
[0048]
实施例1
[0049]
一、非水电解液的制备
[0050]
将碳酸乙烯酯(ec)、碳酸二乙酯(dec)和碳酸甲乙酯(emc)按质量比为ec:dec:emc=1:1:1进行混合,然后加入六氟磷酸锂(lipf6)至摩尔浓度为2mol/l,以非水电解液的总重量为100%计,加入按表2中实施例1所示质量百分比的化合物1,搅拌、充分溶解,即得。
[0051]
二、电池的组装以及电池性能测试
[0052]
以ncm811为正极,锂片为负极,以商用的聚丙烯为隔膜,与40ul制得的所述非水电解液一起,组装在cr2032型纽扣电池壳中;在24℃恒温条件下静止3小时,以1c电流密度的
条件下循环300圈,充放电电压范围为2.4-4.4v,计算该条件下电池容量保持率,再以2c电流密度的条件下循环270圈,计算该条件下电池容量保持率。
[0053]
按下式计算循环的容量保持率:
[0054]
电池容量保持率(%)=最后一次的放电容量/第1次的放电容量
×
100%。
[0055]
实施例2-25
[0056]
实施例2-25中包括实施例1中大部分的操作步骤,其不同之处在于:
[0057]
非水电解液的制备过程中,加入表2中实施例2-25所示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得到的测试结果填入表2。
[0058]
对比例1-4
[0059]
对比例1-4中包括实施例1中大部分的操作步骤,其不同之处在于:
[0060]
非水电解液的制备过程中,加入表2中对比例1-4所示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得到的测试结果填入表2。
[0061]
表2
[0062][0063]
结合图1-2、实施例1-25以及对比例1-4的数据可以看出,在非水电解液中加入含有结构式1、结构式2或者结构式3所述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时,可以显著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常温循环稳定性,尤其是当含有所述结构式1、结构式2或者结构式3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的质量百分数在10%~100%时,用其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在常温条件下以1c循环300周的容量保持率可达80%以上,其以2c循环270周的容量保持率可达85%以上,且当溶剂与所述端单氟取代化合物的体积比在20:80时,制备得到的所述锂离子电池以1c循环300周的容量
保持率高达91%,其以2c循环270周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3%;
[0064]
对比例1是在非水电解液中加入5%的含有结构式1、结构式2或者结构式3所述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用其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在常温条件下以1c循环300周的容量保持率为73%,且以2c循环270周的容量保持率为75%,可见,加入的含所述端单氟取代化合物的量对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是有一定影响的,只有加入适量的,例如本技术所述的10%~100%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才可以最有效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对比例2是在含有较少量的含所述端单氟取代化合物的非水电解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所述添加剂,其对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提升不大,可见,只有将适量的所述含结构式1、结构式2或结构式3所示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的非水电解液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时,才能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用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0065]
对比例3和对比例4分别是在所述非水电解液中不加入所述含有结构式1、结构式2或者结构式3所述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通过对比例3和对比例4的数据可以看出,以其制备得到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均较差。
[0066]
实施例26
[0067]
实施例26中包括实施例1中大部分的操作步骤,其不同之处在于:
[0068]
电池的组装过程中,以硫单质为正极,其在一集流体的表面形成一层状结构,锂片为负极,以商用的聚丙烯为隔膜,与40ul制得的所述非水电解液一起,组装在cr2032型纽扣电池壳中;以电流密度为0.5ma/cm2,面容量为1mah/cm2的条件下循环200圈,其平均库伦效率为99.4%。
[0069]
实施例27
[0070]
实施例27中包括实施例1中大部分的操作步骤,其不同之处在于:
[0071]
非水电解液的制备过程中,加入表2中实施例13所示质量百分比的化合物9;电池的组装过程中,以硫单质为正极,其在一集流体的表面形成一层状结构,锂片为负极,以商用的聚丙烯为隔膜,与40ul制得的所述非水电解液一起,组装在cr2032型纽扣电池壳中;以电流密度为0.5ma/cm2,面容量为1mah/cm2的条件下循环200圈,其平均库伦效率为99.6%。
[0072]
实施例28
[0073]
实施例28中包括实施例1中大部分的操作步骤,其不同之处在于:
[0074]
非水电解液的制备过程中,加入表2中实施例20所示质量百分比的化合物16;电池的组装过程中,以硫单质为正极,其在一集流体的表面形成一层状结构,锂片为负极,以商用的聚丙烯为隔膜,与40ul制得的所述非水电解液一起,组装在cr2032型纽扣电池壳中;以电流密度为0.5ma/cm2,面容量为1mah/cm2的条件下循环200圈,其平均库伦效率为99.5%。
[0075]
结合图3以及实施例26-28的数据可以看出,分别将含有结构式1、结构式2或者结构式3所示端单氟取代化合物的非水电解液制备成不同锂硫电池时,其以电流密度为0.5ma/cm2,面容量为1mah/cm2的条件下循环200圈的平均库伦效率均高于99.5%,可见,将含有所述结构式1、结构式2或者结构式3所示端单氟取代化合物应用于锂硫电池的制备时,制得的锂硫电池的库伦效率高,且其可降低多硫化锂在非水电解液中的溶解度,减缓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用以提高非水电解液耐氧化电位,从而提高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利于延长二次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
[0076]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水电解液及二次电池,通过在非水电解液中加入
含结构式1、结构式2或结构式3所示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能够有效减少反应性较高的溶剂分子与正/负极界面的直接接触,以降低二次电池中对电化学循环不利的副反应,同时,将所述含结构式1、结构式2或结构式3所示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的非水电解液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时,所述含结构式1、结构式2或结构式3所示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会与非水电解液中的其他成分在锂离子电极表面分解,参与电极表面钝化膜的形成,在电极表面形成富含金属氟化物的sei/cei膜,能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用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而且,所述含结构式1、结构式2或结构式3所示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耐氧化电位和阻燃性,可有效降低非水电解液的可燃性,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此外,将所述含结构式1、结构式2或结构式3所示的端单氟取代化合物的非水电解液应用于锂硫电池时,可降低多硫化锂在非水电解液中的溶解度,减缓多硫化锂的穿梭效应,提高非水电解液耐氧化电位,从而提高二次电池的循环性能。
[0077]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