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分体式透水砖的制作方法

2022-03-30 10:48: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透水砖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分体式透水砖。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一种被称为透水砖的产品越来越被多地被采用,并被铺设人行道上;透水砖可以解决路面积水问题,使用时,雨水可以迅速通过透水砖渗入地下,补充土壤水和地下水,且透水砖可以分为实体透水砖和多孔洞透水砖。
3.目前,当多孔洞的透水砖铺设至人行道上时,由于行人在雨天行走时,行人鞋底粘附有泥土杂质是不可避免的,当行人鞋底粘附的泥土杂质堆积在透水砖内部的渗水孔内部后,导致透水砖在对雨水进行下渗时,渗水孔被杂质堵塞,杂质在非人为干预下会逐渐堆积,导致渗水孔内部杂质之间具有的微孔减少以及变小,导致对水流的渗透作用下降,堵塞导致透水砖的透水效率降低,从导致透水砖上方雨水堆积。
4.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分体式透水砖,解决了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行人在雨天行走时,行人鞋底粘附有泥土杂质是不可避免的,当行人鞋底粘附的泥土杂质堆积在透水砖内部的渗水孔内部后,导致透水砖在对雨水进行下渗时,渗水孔堵塞导致透水砖的透水效率降低,从导致雨水堆积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分体式透水砖。
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体式透水砖,包括砖体,
7.渗水槽,所述渗水槽贯穿开设在所述砖体上。
8.疏通单元,所述疏通单元设置在砖体上,所述疏通单元用于对砖体内部进行疏通。
9.优选的,所述疏通单元包括:
10.一号槽,所述开设在所述渗水槽的内壁,且所述一号槽为半筒状;
11.弹片,所述弹片设置在所述一号槽内,并且所述弹片两侧与所述渗水槽两侧的一号槽内壁接触;
12.疏通块,所述疏通块穿过所述弹片中部并与所述弹片中部固连,所述疏通块上端行人被行人挤压时,所述疏通块通过弹片上下运动。
13.优选的,所述一号槽的内壁为球面设置。
14.优选的,所述弹片的长度为渗水槽宽度的一倍,当所述疏通块进行上下运动时,弹片不会脱离一号槽。
15.优选的,所述弹片中部均匀开设有二号槽。
16.优选的,所述疏通块的下端为锥型设置。
17.优选的,每个所述疏通块的外壁均设置有刺针。
18.优选的,所述刺针在所述疏通块外壁自上向下交错设置。
19.优选的,所述刺针为倾斜向下设置。
20.优选的,所述刺针为“y”形设置。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22.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分体式透水砖,通过设置砖体、渗水槽和疏通单元;通过在砖体内部开设疏通单元,使天气在进行下雨时,人们在透水砖上进行行走时,疏通单元进行运动,疏通单元对渗水槽内部的杂质进行疏通,从而避免杂质堆积对渗水槽进行堵塞,进而提高了透水砖的透水效率。
23.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分体式透水砖,通过设置疏通块和刺针;当疏通块向上进行运动时,疏通块的动力源来源于弹片弹性形变后的复位,由于行人踩踏产生的动力大于弹片复位产生的动力,从而使刺针倾斜向下时,疏通块向上运动,刺针对杂质产生的压强增加,进而使刺针对杂质的疏通作用增强。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5.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26.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
27.图3是图2中疏通块的结构视图;
28.图4是本发明中透水砖的铺设环境图;
29.图5是本发明中透水砖的铺设工艺图;
30.图6是本发明透水砖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合模模具
31.图中;砖体1、渗水槽2、疏通单元3、一号槽31、弹片32、二号槽321、疏通块33、刺针34。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33.如图1至图6所示;
34.一种分体式透水砖,包括砖体1,
35.渗水槽2,所述渗水槽2贯穿开设在所述砖体1上。
36.疏通单元3,所述疏通单元3设置在砖体1上,所述疏通单元3用于对砖体1内部进行疏通;
37.使用时,当透水砖铺设在地面上时,通过在砖体1内贯穿开设有渗水槽2,使雨水落到砖体1上端时,雨水进入渗水槽2内部,从而使雨水通过渗水槽2直接进入透水砖下方水泥地面上的导流槽内,随后水流通过导流槽流到下水道或人行道旁的绿化带内,雨水直接从渗水槽2内部向下进行流动,使雨水减少从透水砖砖体1内部进行下渗的过程,使雨水直接与地面进行接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透水砖的渗水效率;且通过在砖体1内部开设疏通单元3,使天气在进行下雨时,人们在透水砖上进行行走时,疏通单元3进行运动,疏通单元3对渗水槽2内部的杂质向下进行疏通,使杂质通过导流槽流到下水道内,从而避免杂质堆积对渗水槽2进行堵塞,进而提高了透水砖的透水效率;
3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疏通单元3包括:
39.一号槽31,所述开设在所述渗水槽2的内壁,且所述一号槽31为半筒状;
40.弹片32,所述弹片32设置在所述一号槽31内,并且所述弹片32两侧与所述渗水槽2两侧的一号槽31内壁接触;
41.疏通块33,所述疏通块33穿过所述弹片32中部并与所述弹片32中部固连,所述疏通块33上端行人被行人挤压时,所述疏通块33通过弹片32上下运动;
42.使用时,疏通单元3包括疏通块33,行人在砖体1上进行行走时,行人对疏通块33上端进行踩踏,疏通块33受挤压向渗水槽2下方进行挤压,疏通块33向下方进行挤压时,弹片32位于一号槽31内壁的部分被一号槽31内壁进行阻挡,从而使弹片32中部受压,弹片32发生弹性变形,当行人踩踏结束后,疏通块33不再受压,弹性变形的弹片32受自身弹性变形恢复的作用向上进行弹回,从而使疏通块33在渗水槽2内进行上下运动,当疏通块33进行上下移动时,疏通块33对渗水槽2槽内的杂质进行振动疏通,使杂质流到下方水泥下方的导流槽内,随后通过导流槽流到下水道或者人行道旁的绿化带内,从而避免杂质在渗水槽2内进行堆积,进而使渗水槽2的渗水性能提高,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
4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号槽31的内壁为球面设置;
44.所述弹片32的长度为渗水槽2宽度的一倍,当所述疏通块33进行上下运动时,弹片32不会脱离一号槽31;
45.所述弹片32中部均匀开设有二号槽321;
46.使用时,通过使一号槽31的内壁为球面设置,当行人在透水砖上端进行行走时,行人对疏通块33进行挤压,疏通块33在向下方进行挤压时,疏通块33对弹片32进行挤压,弹片32中部受挤压向下方进行弯曲,使弹片32在向下进行弯曲时,一号槽31内壁为球面设置,使一号槽31内壁对弹片32的支撑面成弧形,使弹片32在进行弯曲时,弹片32的中部距离弹片32支撑点的距离扩大,从而使弹片32的折弯面增加,进而使弹片32受力弯曲时,弹片32中部在弯曲时更加省力,进而使疏通块33的上下活动时更加省力,从而使疏通块33在渗水槽2内上下运动时的运动效率提高,进而对渗水槽2内部的杂质疏通效果增加;通过使弹片32的长度为渗水槽2长度的一倍,弹片32的长度等于渗水槽2两侧的一号槽31之间的最大距离,使弹片32在渗水槽2内发生弹性变形时,使弹片32不会脱离一号槽31,从而使弹片32保证疏通块33的复位作用;通过使弹片32中部均匀开设有二号槽321,使弹片32在渗水槽2内部发生弹性形变时,当渗水槽2内部出现杂质时,使弹片32中部二号槽321之间位置为条状,从而使弹片32对内部杂质的接触面积减小,进而使弹片32对杂质的压强增加,且通过弹片32之间的二号槽321,使杂质通过二号槽321时,杂质进行分散,随后通过疏通块对杂质进行疏通,使杂质流入透水砖下方的导流槽内,随后通过导流槽流入下水道和绿化带,从而使渗水槽2内部的避免堆积杂质,从而使渗水槽的渗水效率增加。
4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疏通块33的下端为锥型设置;
48.使用时,通过使疏通块33下端为锥型设置,使疏通块33在向下方进行运动时,当渗水槽2内出现杂质时,疏通块33向下方进行运动,使疏通块33下端面积变小,使疏通块33下端对杂质产生的压强增加,从而使疏通块33在向下方进行运动时,疏通块33使杂质内部产生微孔,从而使疏通块33的对内杂质的疏通效率增加,且通过疏通块33,使渗水槽2内堆积的杂质疏通到透水砖下方的导流槽内,随后杂质通过导流槽流入下水道和绿化带内,从而使渗水槽2内部保持通畅。
4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每个所述疏通块33的外壁均设置有刺针34。
50.所述刺针34在所述疏通块33外壁自上向下交错设置;
51.所述刺针34为倾斜向下设置;
52.所述刺针34为“y”形设置;
53.使用时,通过使疏通块33的外壁均匀设置有刺针34,当疏通块33在渗水槽2内进行上下运动时,刺针34在渗水槽2内进行上下运动,刺针34上下运动时,刺针34伸入到渗水槽2内部的杂质内,刺针34对渗水槽2内的杂质进行疏松,使杂质内部产生微孔,从而使透水砖的透水效率增加,通过使刺针34在疏通块33的外壁自上向下交错设置,使疏通块33在渗水槽2内进行上下运动时,刺针34与渗水槽2内杂质接触时,刺针34与渗水槽2内部杂质的空间接触面积增加,进而使疏通块33在渗水槽2内进行上下运动时,渗水槽2内部杂质推动的数量增加,从而使渗水槽2内的杂质能够更加顺畅的流入导流槽内,从而使渗水槽2内保持通畅,通过使刺针34为倾斜向下设置,当疏通块33向下方进行运动时,疏通块33的动力源来源于行人的踩踏,当疏通块33向上进行运动时,疏通块33的动力源来源于弹片32弹性形变后的复位,由于行人踩踏产生的动力大于弹片32复位产生的动力,从而使刺针34倾斜向下时,刺针34对渗水槽2内的杂质阻力增加,从而使刺针34对杂质的推动作用增加,从而使渗水槽2内的杂质能够更好流入到导流槽内,随后杂质通过导流槽流入到下水道或行人道旁边的绿化带内,进而使渗水槽2保持通畅,从而使渗水槽2的渗水效率增加。
54.制造工艺;
55.率先制造出本发明中透水砖中的疏通块33和弹片32,在弹片32中部开孔,将疏通块33穿过弹片32中部的孔,随后使疏通块33与弹片32之间进行固定;
56.通过使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合模模具制造出本发明透水砖的左右部分,通过合模模具内部的模芯制造出本发明中透水砖内部的渗水槽2,单个模芯两侧的弧形凸起制造出本发明中透水砖内部的一号槽31,随后将制造固定后的疏通块33和弹片32放置在通过合模模具制造出的一号槽31内,当所有的疏通块33和弹片32放置完成后,使通过合模制造出的透水砖左右两侧进行组合在一起,从而使本发明的透水砖生产完成,生产完成后对透水砖进行铺设。
57.铺设工艺;
58.由于当前的透水砖铺设在马路旁的人行道上时,长时间使用时,透水砖下方的土地或者沙地在水流的作用下,地面土壤容易出现局部塌陷,导致透水砖出现个体或局部翘起的情况,当行人在人行道上进行行走时,行人对透水砖进行踩踏,翘起的透水砖受行人踩踏容易出现溅水的现象,以及行人在夜间行走时,行人视觉受限,翘起的透水砖容易导致行人出现绊脚的问题,导致行人出现跌倒受伤的问题,所以本发明的透水砖在铺设之前,在地面上率先铺设水泥,水泥表面长时间受水流冲击后,水泥地面的表面平整度较地面好,使透水砖铺设在水泥地面上后,不会出现透水砖个体或者局部翘起的问题,且当水泥铺设的过程中,通过钢筋或者木棍,在水泥地面上开设有导流槽,使导流槽汇聚通向临近的下水道口,或者水流在导流槽内流向人行道一侧的绿化带内;随后将本发明的透水砖铺设至水泥地面上,并且使透水砖上设置的渗水槽与水泥地面上的导流槽相互对应。
59.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60.当透水砖铺设在地面上时,通过在砖体1内贯穿开设有渗水槽2,使雨水落到砖体1
上端时,雨水进入渗水槽2内部,从而使雨水通过渗水槽2直接进入地面下方,使雨水在通过透水砖进入地面时,雨水直接从渗水槽2内部向下进行流动,使雨水减少从透水砖砖体1内部进行下渗的过程,使雨水直接与地面进行接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透水砖的渗水效率;且通过在砖体1内部开设疏通单元3,使天气在进行下雨时,人们在透水砖上进行行走时,疏通单元3进行运动,疏通单元3对渗水槽2内部的杂质进行疏通,从而避免杂质堆积对渗水槽2进行堵塞,进而提高了透水砖的透水效率;疏通单元3包括疏通块33,行人在砖体1上进行行走时,行人对疏通块33上端进行踩踏,疏通块33受挤压向渗水槽2下方进行挤压,疏通块33向下方进行挤压时,弹片32位于一号槽31内壁的部分被一号槽31内壁进行阻挡,从而使弹片32中部受压,弹片32发生弹性变形,当行人踩踏结束后,疏通块33不再受压,弹性变形的弹片32受自身弹性变形恢复的作用向上进行弹回,从而使疏通块33在渗水槽2内进行上下运动,当疏通块33进行上下移动时,疏通块33对渗水槽2槽内的杂质进行振动疏通,从而避免杂质在渗水槽2内进行堆积压实,进而使渗水槽2的渗水性能提高,从而提高了透水砖的使用效率。
61.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6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63.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该,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该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