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固定效果好的汽车管路用支撑芯棒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21:45: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芯棒,特别是涉及一种固定效果好的汽车管路用支撑芯棒,属于芯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汽车的车身框架是所有零部件安装的基础,汽车有底盘,底盘上有发动机变速箱,车轮,悬架,刹车等,大部分汽车都采用承载式车身,承载式车身的大梁与车壳整合在一起,这种车身重量更轻舒适性更高;
3.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的自主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整车自主品牌与技术创新需要零部件作基础,零部件的自主创新又对整车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4.汽车管路也是汽车零件中的一种,汽车管路在加工的过程中需要在管路内部卡进芯棒,在汽车管路加工的过程中起到在管路内部支撑的效果,目前现有的芯棒不能将芯棒固定在汽车管路内,会出现滑动的现象,从而导致管路加工不精确;
5.因此,亟需对芯棒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固定效果好的汽车管路用支撑芯棒,通过利用芯棒头与芯棒尾上设置的螺纹杆将管路固定在芯棒体上,通过简单的固定机构将管路固定在芯棒体上,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8.一种固定效果好的汽车管路用支撑芯棒,包括芯棒体、芯棒头以及芯棒尾,所述芯棒头连接在所述芯棒体的一端,所述芯棒尾连接在所述芯棒体的另一端,所述芯棒体的一侧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竖向贯穿所述芯棒体,所述芯棒体的另一侧上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螺纹孔,所述芯棒体靠近所述第一滑槽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通,所述芯棒头内开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适配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一面设置有轴承,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轴承通过第二螺纹杆贯穿连接;
9.所述芯棒尾的上端面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适配的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三螺纹孔通过第一螺纹杆贯穿连接。
10.优选的,所述芯棒体靠近所述第一螺纹孔一侧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用于所述芯棒尾的滑动,所述芯棒尾内开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内壁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相适配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卡进所述第二滑槽内。
11.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上方的两侧面均固定设置有手柄,所述第二螺纹杆远离所述第二螺纹孔一端的两侧也固定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上设置有防滑纹路。
12.优选的,所述芯棒头与管路的接触面固定设置有第一防滑保护垫,所述芯棒尾与管路的接触面也设置有所述第一防滑保护垫。
13.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一通槽内部远离所述第一防滑保护垫的一侧。
14.优选的,所述第二滑块设置在所述第二通槽内远离所述第一防滑保护垫的一侧。
15.优选的,所述第一防滑保护垫为软性橡胶防滑保护垫。
16.本实用新型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7.1、通过利用芯棒头与芯棒尾上设置的螺纹杆将管路固定在芯棒体上,通过简单的固定机构将管路固定在芯棒体上,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
18.2、当芯棒尾需要套设在芯棒体上时,将第二滑块卡进第二滑槽内,便于将第一螺纹孔与第三螺纹孔进行对位相通,具有定位效果。
附图说明
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芯棒尾连接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芯棒头连接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芯棒尾连接剖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芯棒头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芯棒尾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芯棒体,2-芯棒头,3-芯棒尾,4-第一滑槽,5-第一螺纹孔,6-第二螺纹孔,7-第一通槽,8-第一滑块,9-轴承,10-第二螺纹杆,11-第三螺纹孔,12-第一螺纹杆,13-第二滑槽,14-第二通槽,15-第二滑块,16-手柄,17-第一防滑保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将配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技术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29.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效果好的汽车管路用支撑芯棒,包括芯棒体1、芯棒头2以及芯棒尾3,芯棒体1起到支撑管路的效果,芯棒头2与芯棒尾3用于固定管路,芯棒头2连接在芯棒体1的一端,芯棒尾3连接在芯棒体1的另一端,芯棒体1的一侧上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4,第一滑槽4竖向贯穿芯棒体1,第一滑槽4使芯棒头2具有滑动效果,芯棒体1的另一侧上表面固定设置有若干个第一螺纹孔5,芯棒体1靠近第一滑槽4的一端开设有第二螺纹孔6,第二螺纹孔6与第一滑槽4相通,芯棒头2内开设有第一通槽7,第一通槽7内固定设置有与第一滑槽4相适配的第一滑块8,第一滑块8靠近第二螺纹孔6的一面设置有轴承9,第二螺纹孔6与轴承9通过第二螺纹杆10贯穿连接,当芯棒体1卡进管路内时,将芯棒尾3进行套设在芯棒体1上,在进行固定,芯棒尾3固定完成后,通过转动第二螺纹杆10,使第二螺纹杆10在第二螺纹孔6内进行转动,推动第一滑块8在第一滑槽4内滑动,从而推动芯棒头2
在第一滑槽4上滑动,直至芯棒头2与管路相抵,进行管路的固定,通过利用轴承9的设置,不会影响第二螺纹杆10的正常转动,第一滑块8设置在第一通槽7内部远离第一防滑保护垫17的一侧,第一滑块8远离第一防滑保护垫17的设置能最大程度的使芯棒头2在第一滑槽4上滑动的距离更远,更加便于对管路进行固定夹持;
30.芯棒尾3的上端面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5相适配的第三螺纹孔11,第一螺纹孔5与第三螺纹孔11通过第一螺纹杆12贯穿连接,当芯棒体1卡进管路内时,管路的一端与芯棒头2接触,将芯棒尾3套设在芯棒体1上,将芯棒尾3与管路接触,在通过转动第一螺纹杆12,使第一螺纹杆12在第一螺纹孔5与第三螺纹孔11内进行转动,从而将芯棒尾3与芯棒体1进行固定,芯棒体1靠近第一螺纹孔5一侧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13,第二滑槽13用于芯棒尾3的滑动,芯棒尾3内开设有第二通槽14,第二通槽14内壁固定设置有与第二滑槽13相适配的第二滑块15,第二滑块15卡进第二滑槽13内,第二滑槽13与第二滑块15的滑动配合使芯棒尾3具有滑动效果,当芯棒尾3需要套设在芯棒体1上时,将第二滑块15卡进第二滑槽13内,便于将第一螺纹孔5与第三螺纹孔11进行对位相通,具有定位效果,第二滑块15设置在第二通槽14内远离第一防滑保护垫17的一侧,第二滑块15远离第一防滑保护垫17的设置能最大程度的使芯棒尾3在第二滑槽13上滑动的距离更远,更加便于对管路进行进一步的固定夹持。
3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螺纹杆12上方的两侧面均固定设置有手柄16,第二螺纹杆10远离第二螺纹孔6一端的两侧也固定设置有手柄16,手柄16上设置有防滑纹路,手柄16的设置便于螺纹杆的转动,防滑纹路提高了手柄16的防滑效果,增大了手柄16的摩擦力。
3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7所示,芯棒头2与管路的接触面固定设置有第一防滑保护垫17,芯棒尾3与管路的接触面也设置有第一防滑保护垫17,第一防滑保护垫17为软性橡胶防滑保护垫,第一防滑保护垫17的设置在芯棒头2与芯棒尾3与管路接触时,防止对管路造成挤压损伤,软性橡胶材质垫的防滑保护垫能进一步的提高保护效果,同时能提高芯棒头2与芯棒尾3对管路夹持的防滑效果。
33.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效果好的汽车管路用支撑芯棒的原理如下:当芯棒体1卡进管路内时,将芯棒尾3套设在芯棒体1上,将芯棒尾3与管路接触,在通过转动第一螺纹杆12,使第一螺纹杆12在第一螺纹孔5与第三螺纹孔11内进行转动,从而将芯棒尾3与芯棒体1进行固定,当芯棒尾3需要套设在芯棒体1上时,将第二滑块15卡进第二滑槽13内,便于将第一螺纹孔5与第三螺纹孔11进行对位相通,具有定位效果,芯棒尾3固定完成后,通过转动第二螺纹杆10,使第二螺纹杆10在第二螺纹孔6内进行转动,推动第一滑块8在第一滑槽4内滑动,从而推动芯棒头2在第一滑槽4上滑动,直至芯棒头2与管路相抵,进行管路的固定,通过利用轴承9的设置,不会影响第二螺纹杆10的正常转动,第一滑块8设置在第一通槽7内部远离第一防滑保护垫17的一侧,第一滑块8远离第一防滑保护垫17的设置能最大程度的使芯棒头2在第一滑槽4上滑动的距离更远,更加便于对管路进行固定夹持。
34.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
于”。“大致”是指在可接收的误差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一定误差范围内解决技术问题,基本达到技术效果。
35.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6.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