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磁操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20:11: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驱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磁操动机构。


背景技术:

2.电磁操动机构作为常用的动力元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气产品中。电磁操动机构在工作时,需要对其中的线圈通电以产生足够的磁场来驱使动铁芯运动,当动铁芯运动与静铁芯接触后,只需要在线圈中施加一定的电流即可使动铁芯和静铁芯可靠吸合。由于在电磁操动机构的整个工作过程中均需要对线圈通电以实现驱动动铁芯运动或者使动铁芯和静铁芯保持吸合状态,因此线圈中会产生一定热量。另外,当电磁操动机构长期工作于高温环境中,由于热量的传导以及散热不及时,会使线圈的温度上升,进而导致电磁操动机构工作不稳定,影响电气产品的可靠性。
3.申请号为202022531427.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磁驱动机构,该电磁驱动机构包括外壳,在外壳外壁沿圆周方向设置了多个外壳散热板,通过外壳散热板来促进电磁驱动机构散热,达到降温的目的。但是该驱动机构是将线圈的热量通过热传导至外壳,然后由外壳散热,因此对处于机构内部的线圈来说散热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可以提升线圈散热效果的电磁操动机构。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电磁操动机构,包括圆柱形缸体、设置于缸体两端的端盖组件,在缸体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的导磁环,在导磁环的两侧与端盖组件间分别设置有环形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动铁芯设置于缸体内,驱动杆穿过设置于端盖组件中间位置的第二气孔与动铁芯相连,缸体内壁沿缸体轴向均匀设置有凹槽,端盖组件上设置有第三气孔。
7.进一步地,导磁环的两个端面设置有环状的凸台,凸台的外径小于导磁环的外径,在凸台上沿径向设置有导流槽。
8.进一步地,缸体的上下两端侧壁位于凹槽内设置有第一气孔。
9.进一步地,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和设置于端盖中间位置的静铁芯。
10.进一步地,凹槽在缸体内侧壁呈螺旋状设置。
11.进一步地,导流槽在凸台上沿径向呈螺旋状设置。
12.进一步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相同。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操动机构,通过在缸体内壁设置沿缸体轴向的凹槽,在端盖组件上设置第二气孔和第三气孔,可以使外部气流进入电磁操动机构的内部,通过气流将内部热量带走,起到降温的目的。
15.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操动机构,通过在缸体上下两端侧壁位于凹槽内设置
第一气孔,可以为流入电磁操动机构内部的气体流动更加顺利,进一步地提高降温效果。
16.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操动机构,通过将缸体内壁的凹槽设置成螺旋状,将凸台上的导流槽设置成螺旋状,可以增加气流在凹槽和导流槽内的流动路径,更好地将热量带走。
17.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磁操动机构,由于两个端盖组件的结构相同,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结构和尺寸相同,导磁环的上下两侧呈对称设计,因此可以更加方便地组装。
附图说明
18.图1为电磁操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缸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缸体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21.图4为导磁环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22.图5为图4导磁环的俯视图;
23.图6为导磁环和缸体间的关系示意图;
24.图7为端盖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导磁环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26.图9为电磁操动机构工作状态示意图。
27.其中:1、缸体;101、凹槽;102、第一气孔;2、端盖组件;201、端盖;202、静铁芯;203、第二气孔;204、第三气孔;3、导磁环;301、凸台;302、导流槽;303、环形缺口;4、第一线圈;5、第二线圈;6、动铁芯;7驱动杆;8、鼓风腔;801、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除非另有明确说明,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当做广义理解,可以根据其所处的具体技术方案被理解为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技术方案中所涉及的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0.图1、图2、图3及图7所示的一种电磁操动机构,包括圆柱形缸体1、设置于缸体两端的端盖组件2,在缸体1的内部设置有环形的导磁环3,在导磁环3的两侧与端盖组件2间分别设置有环形的第一线圈4和第二线圈5,动铁芯6设置于缸体1内,驱动杆7穿过设置于端盖组件2中间位置的第二气孔203与动铁芯相连,缸体1内壁沿缸体轴向均匀设置有凹槽101,端盖组件2上设置有第三气孔204。
3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增加气流在缸体内部流动路径的长度,提高散热效率,凹槽101在缸体内侧壁呈螺旋状设置,这样可以有效增加凹槽长度,增大气流流动路径,提高散热效率。
32.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所构成的电磁操动机构工作时,如图9所示,在远离驱动杆7一侧的端盖组件2的外部设置能够覆盖端盖组件2的鼓风腔8,在鼓风腔8的上方设置有风扇安
装孔,在风扇安装孔内安装风扇801,这样在需要对电磁操动机构内部进行降温操作时,通过电气控制启动风扇801,此时风扇801产生的气流即可通过端盖组件2上的第二气孔203和第三气孔204进入电磁操动机构的内部,气流沿着缸体1内部侧壁的凹槽101以及其它间隙流动后由驱动杆7所在一侧的端盖组件上的第二气孔203和第三气孔204流出,通过气流的流动将操动机构内部热量带走,起到散热的目的。
33.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例中,为了增加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端部的散热效率,在导磁环3的两个端面设置有环状的凸台301,凸台301的外径小于导磁环3的外径,并且在凸台301上沿径向设置有图5所示的导流槽302。由于凸台301的外径小于导磁环3的外径,因此如图4所示,在凸台和导磁环的边缘交接处会形成一个环形缺口303,导磁环3安装于缸体1内时,当如图6中所示的出现凹槽101未与导流槽302正对时,凹槽中的气流也会通过环形缺口的导流作用进而进入导流槽302中,对线圈的端部形成散热作用。
3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增加气流在线圈端部流动路径的长度,提高散热效率,导流槽302在凸台301上呈图8所示的沿径向螺旋状设置,这样可以有效增加导流槽长度,增大气流流动路径,提高线圈端部散热效率。
35.进一步地,为了增加气流的流动性,在缸体1的上下两端侧壁位于凹槽101内设置有第一气孔102。在使用时,将远离驱动杆7一端的第一气孔102封闭,保留靠近驱动杆7一端的第一气孔102,使气流流经操动机构内部后再由第一气孔流出。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端盖组件2可以采用现有的常用设计形式,包括端盖201和设置于端盖201中间位置的静铁芯202。假设动铁芯处于图1所示位置时为电磁操动机构的合闸位置,当第二线圈5断电,为第一线圈4通电,此时在第一线圈4产生磁场的作用下动铁芯6向上运动,当动铁芯6与静铁芯202接触后,完成分闸操作。
37.由于此技术方案中所涉及的电磁操动机构,两个端盖组件的结构相同,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结构和尺寸相同,导磁环的上下两侧如图4所示呈对称设计,因此可以更加方便地组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