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插座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9:52: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插座。


背景技术:

2.插座是目前家用或工业用电网络中最基本的一种电力装置,其主要包括插座和开设在插座上的插孔,插孔内具有与插头金属片相配合的铜片接触槽,金属片电极连接至电力输入端。
3.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常见的插座已无法满足人们对安全性的要求,现有技术中的插座易出现因误插而导致触电,且插座在长时间的插拔使用后,会导致其出现松动,插头会随着数据线的晃动而导致其发生脱落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能够对插头进行卡接,避免其发生脱落,同时也能在插座不使用时对插槽和外界进行隔断,避免因误插而导致触电的情况。
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插座,包括插座本体、壳体以及盖板,所述插座本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盖板上设有插孔,所述插座本体上设有于所述插孔相匹配的插槽,所述插孔对准所述插槽,所述插孔和所述插槽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插头脱落的防脱组件,所述防脱组件适于对所述插槽内的所述插头进行卡接。
6.进一步地,所述防脱组件包括底板、弹性限位板以及按钮件,所述底板安装于所述插座本体上,所述弹性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底板和所述插座本体之间,所述按钮件的一端抵接于弹性限位板,所述按钮件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弹簧连接于所述底板,通过按压所述按钮件得以带动弹性限位板进行转动。
7.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对准所述插槽,所述弹性限位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插孔之间。
8.进一步地,所述弹性限位板上设有限位部以及抵接部,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抵接部分设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两侧,所述插座本体上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底板之间得以形成限位槽,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按钮件设有按压部以及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设有夹持槽,所述抵接部设置于所述夹持槽内,所述按压部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按压部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盖板,当按压所述按压部时,所述夹持部得以推动所述夹持部向所述底板方向运动,以使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准。
9.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槽设有第一抵接面以及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抵接面向下倾斜设置,当所述第一抵接面抵接于所述抵接部时,所述弹性限位板为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准;当所述第一抵接面抵接于所述抵接部
时,所述弹性限位板为向上倾斜设置,所述弹性限位板得以将插头卡接于所述插槽内。
10.进一步地,所述插座本体上设有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活动安装于所述插座本体上,所述保护组件得以对插槽和插孔之间进行隔断或连通。
11.进一步地,所述插座本体上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面向所述盖板,所述保护组件滑动安装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滑动槽上设有定位块,所述保护组件上设有第一限位孔,所述定位块伸入所述第一限位孔内。
12.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组件包括安全保护门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接于所述安全保护门,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定位块。
13.进一步地,所述安全保护门设有第一倾斜面以及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的底部抵接于所述定位块,所述第二倾斜面的底部抵接于所述插座本体,所述第一倾斜面得以对其中一个所述插槽进行遮挡,所述第二倾斜面得以对另一个所述插槽进行遮挡。
14.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滑动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插座本体上设有用于滑动安装于电力轨道上的安装件,所述安装件转动安装于所述插座本体上,所述锁紧件得以对所述安装件进行锁紧操作。
15.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包括锁紧块以及两个第二限位块,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块对称地设置于所述锁紧块的两侧,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滑槽以及两个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槽分设于所述第一滑槽的两侧,所述锁紧块穿过所述第一滑槽并对所述安装件进行锁紧操作。
16.进一步地,所述锁紧块上设有凸出块,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以及所述第二凹槽分别连通所述第一滑槽,当所述凸出块卡入所述第一凹槽时,所述锁紧件为锁紧状态,当所述凸出块卡入所述第二凹槽时,所述锁紧件为解锁状态。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18.(1)其设有防脱组件,得以对插头进行卡接,得以对插头和插座之间的连接起到加固的目的,避免插头和插座之间发生松动,大大提高插头和插座之间连接的牢固程度。
19.(2)其防脱组件在使用时能够对插头和插座之间起到卡接固定的作用,也能在不使用时,对插槽和外界进行遮挡,避免因误插而导致触电的现象发生,从而大大提高插座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中插座的立体图。
21.图2为本技术中插座的爆炸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中插座未安装盖板时的主视图。
23.图4为本技术中插座未安装盖板时的立体图。
24.图5为本技术中保护组件未遮挡插槽时的主视图。
25.图6为本技术中插座未安装盖板和保护组件时的主视图。
26.图7为本技术中图6中沿a-a处的剖视图。
27.图8为本技术中图6中沿b-b处的剖视图。
28.图9为本技术图8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29.图10为本技术中弹簧限位板为倾斜状态时的示意图。
30.图11为本技术中第二通孔对准第一通孔时的主视图。
31.图12为本技术中锁紧件安装于壳体上的示意图。
32.图中:1、插座;10、插座本体;11、插槽;12、第一限位块;13、限位槽;14、滑动槽;141、定位块;15、安装件;20、壳体;21、锁紧件;211、锁紧块;212、第二限位块; 213、凸出块;22、第一滑槽;23、第二滑槽;24、第一凹槽;25、第二凹槽;30、盖板;31、插孔;40、防脱组件;41、底板;411、第一通孔;42、弹性限位板;421、第二通孔;422、限位部;423、抵接部;43、按钮件;431、按压部;432、夹持部;433、夹持槽;434、第一抵接面;435、第二抵接面;44、第一弹簧;50、保护组件;51、第一限位孔;52、安全保护门;521、第一倾斜面;522、第二倾斜面;53、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3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
35.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3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接触连接或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7.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38.如图1-12所示的一种插座1,包括插座本体10、壳体20以及盖板30,插座本体10 安装于壳体20内,盖板30设置于壳体20上,盖板30上设有插孔31,插座本体10上设有于插孔31相匹配的插槽11,插槽11内设有两个金属导电片,便于插头通过插槽11内的金属导电片与电源进行连接,从而实现对电器进行供电操作。插孔31对准插槽11,插孔31和插槽 11之间设有用于防止插头脱落的防脱组件40,防脱组件40适于对插槽11内的插头进行卡接,当插头通过插孔31以及插槽11插入插座本体10后,防脱组件40得以对插头进行卡接,得以对插头和插座本体10之间的连接起到加固的目的,避免插头和插座本体10之间发生松动,大大提高插头和插座本体10之间连接的牢固程度。
39.其中,如图6-11所示,防脱组件40包括底板41、弹性限位板42以及按钮件43,底板41安装于插座本体10上,弹性限位板42设置于底板41和插座本体10之间,按钮件43 的一端
抵接于弹性限位板42,按钮件43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弹簧44连接于底板41,通过按压按钮件43得以带动弹性限位板42进行转动。具体为:当插槽11内未插入插头时,此时外界未对按钮件43施加作用力,在第一弹簧44的弹力作用下,按钮件43的第二抵接面435得以推动弹性限位板42向上运动,使得弹性限位板42为向上倾斜状态,此时第二通孔421与第一通孔411之间并未完全重合,因此弹性限位板42对插槽11具有遮挡作用,从而达到对插槽 11进行保护作用。在插头插入插座本体10时,有两种不同的插接方式,第一种插接方式:无需按压按钮件43,直接将插头插入插槽11内,优选的,在该种操作方式下,第二通孔421的大小大于第一通孔411的大小,其具体操作为:此时的按钮件43未受到外界作用力,因此按钮件43的第二抵接面435推动弹性限位板42向上运动,使得此时的弹性限位板42为倾斜状态,当插头直接插入插座本体10时,由于第二通孔421的大小大于第一通孔411的大小,使得弹性限位板42为倾斜状态时,插头上的金属片也能插入倾斜设置的第二通孔421内,并通过第二通孔421推动弹性限位板42向底板41方向运动,直至第二通孔421对准第一通孔411,由此插头得以依次穿过第二通孔421以及第一通孔411并插入插槽11内,从而完成插头和插座1之间的连接。第二种插接方式:需要按压按钮件43,此时,第二通孔421的大小大于或等于第一通孔411的大小,其具体操作为:在插头插入前,先向内按压按钮件43,按钮件43 得以通过夹持部432推动弹性限位板42向底板41运动,直至弹性限位板42与底板41平齐,此时第二通孔421对准第一通孔411,由此插头得以依次穿过插孔31、第二通孔421、第一通孔411并插入插槽11内,从而完成插头和插座1之间的连接。当插头插接好后,此时插头无外界作用力,按钮件43在第一弹簧44的弹力作用下得以向盖板30方向运动,从而按钮件43 得以带动弹性限位板42恢复原状,此时弹性限位板42得以对插槽11内的插头进行卡接,从而提高插头和插槽11之间连接的牢固程度,避免插头发生脱落。
40.其中,如图8-9所示,底板41上设有第一通孔411,弹性限位板42上设有第二通孔 421,第一通孔411的一端对准插槽11,第二通孔421设置于插孔31和第一通孔411之间。当弹性限位板42为倾斜状态时,第二通孔421与第一通孔411部分重叠,当弹性限位板42与底板41平行时,第二通孔421的一端对准插孔31,第二通孔421的另一端对准第一通孔411,此时便于插头快速地插入插槽11内或从插槽11内快速地将插头拔下来。
41.其中,如图9所示,弹性限位板42上设有限位部422以及抵接部423,限位部422和抵接部423分设于第二通孔421的两侧,插座本体10上设有第一限位块12,第一限位块12 和底板41之间得以形成限位槽13,限位部422设置于限位槽13内,限位槽13得以对限位部 422进行限位,使得弹性限位板42得以绕着限位部422进行转动。优选的,限位槽13与限位部422之间设有间隙,使得抵接部423在转动过程中限位部422也能在限位槽13内发生小幅度移动,以此来适应抵接部423的转动。按钮件43设有按压部431以及夹持部432,夹持部 432设有夹持槽433,抵接部423设置于夹持槽433内,所述按压部431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弹簧44与所述底板41连接,所述按压部431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盖板30,将按压部431向底板41方向按压时,夹持部432得以推动抵接部423向底板41方向运动,以使第二通孔421 与第一通孔411对准,当需要将插头从插座本体10上拔下来时,先将按压部431向底板41方向按压,夹持部432得以推动抵接部423向底板41方向运动,由此弹性限位板42转动至与底板41水平,此时弹性限位板42对插头上插入插槽11内的金属片无卡接作用,因此人们可快速地将插头从插座本体10上拔下来。
42.其中,如图9所示,夹持槽433设有第一抵接面434以及第二抵接面435,第一抵接面434水平设置,第二抵接面435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第一抵接面434设置于第二抵接面435的上方,当第一抵接面434抵接于抵接部423时,弹性限位板42为水平设置,第二通孔 421与第一通孔411对准,此时便于将插头插入插座本体10或从插座本体10上将插头拔下来。当第一抵接面434抵接于抵接部423时,弹性限位板42为向上倾斜设置,弹性限位板42得以将插头卡接于插槽11内,具体为:当插头插入插槽11后,在第一弹簧44的弹力作用下,夹持部432得以向盖板30方向运动,此时第二抵接面435得以推动弹性限位板42上的抵接部 423向上运动,使得抵接部423得以绕着限位部422进行转动,使得第二抵接面435的上端面抵接于限位部422的下端面,此时弹性限位板42恢复至倾斜状态,弹性限位板42得以对插槽 11内的插头进行卡接,避免插头从插槽11内脱落,大大提高插头和插座本体10连接的牢固程度。
43.其中,如图2-5所示,插座本体10上设有保护组件50,保护组件50活动安装于插座本体10上,保护组件50得以对插槽11和插孔31之间进行隔断或连通,当插头未插入插座本体10时,保护组件50得以对插孔31和插槽11之间进行遮挡,此时保护组件50得以对插孔 31和插槽11之间歌单,从而达到防水、放触电功能,提高插座1的安全行性能。当插头插入插座1时,在插头的作用下,得以推动保护组件50,使得保护组件50发生移动,此时插孔31 和插槽11之间得以连通,使得插头得以插入插槽11内。通过设置活动安装的保护组件50,能够在插座1不使用时,保护组件50在第二弹簧53的作用下恢复原位,此时保护组件50得以对插槽11进行覆盖,以减少外界灰尘和水滴渗入,同时也能避免误插现象,有效地提高插座1使用时的安全性。
44.其中,如图3-5所示,插座本体10上设有滑动槽14,滑动槽14面向盖板30,保护组件50滑动安装于滑动槽14内,滑动槽14上设有定位块141,保护组件50设有第一限位孔51,定位块141伸入第一限位孔51内,定位块141得以对保护组件50进行限位操作,保证保护组件50左右移动时的稳定性,当插头向插槽11方向插入时,插头得以推动保护组件50向左移动,此时保护组件50得以远离插槽11,插槽11和插孔31之间得以连通,插头得以通过插孔 31伸入插槽11内,使得插头与插座1之间完成电路接通操作。当插头未插入插座本体10时,此时的保护组件50未受到外界作用力,因此在第二弹簧53的弹力作用下,保护组件50得以恢复至原位,实现插孔31和插槽11之间进行遮挡,避免外界灰尘和水珠进入插槽11内,同时设置保护组件50也能避免因误插而出现漏电的事故,大大提高插座1的安全性能。
45.其中,如图3所示,保护组件50包括安全保护门52以及第二弹簧53,第二弹簧53 的一端固接于安全保护门52,第二弹簧53的另一端连接定位块141,当插头向通过插孔31 向插槽11方向插入时,此时插头得以推动保护组件50向左运动,此时第二弹簧53为拉伸状态且保护组件50对插槽11无遮挡作用,因此插槽11和插孔31得以连通,插头得以通过插孔 31插入插槽11内,同时在第二弹簧53的弹力作用下使得安全保护门52得以将插头牢牢地抵接于插槽11内,从而提高插头和插槽11之间连接的牢固程度,避免其发生脱落的现象。
46.其中,如图2-5所示,安全保护门52设有第一倾斜面521以及第二倾斜面522,第一倾斜面521的底部抵接于定位块141,第二倾斜面522的底部抵接于插座本体10,第一倾斜面 521得以对其中一个插槽11进行遮挡,第二倾斜面522得以对另一个插槽11进行遮挡,当插头插入插座本体10时,插头上对准第一倾斜面521的金属片得以通过第一倾斜面521推动安全保护门52向左移动,同时插头上对准第二倾斜面522的金属片得以通过第二倾斜面522推
动安全保护门52向左移动,由此安全保护门52得以在插头上金属片的作用下向左移动,插孔 31和插槽11之间得以连通,使得插头得以快速的插入插槽11内,实现插头和插座1之间的连通。此外由此安全保护门52向左移动,在第二弹簧53的弹力作用下,得以对安全保护门 52产生一个向右的作用力,使得第一倾斜面521以及第二倾斜面522得以将插头上的金属片牢牢地抵接于插槽11内,从而提高插头和插槽11连接的牢固程度,避免其发生松脱,大大提高插头和插座1连接的安全性。本技术中通过在安全保护门52上设置第一倾斜面521以及第二倾斜面522得以实现同步对不同插槽11进行遮挡操作,大大简化整个安全保护门52的设计,提高其工作效率。
47.其中,如图11-12所示,壳体20上设有锁紧件21,锁紧件21滑动安装于壳体20上,插座本体10上设有用于滑动安装于电力轨道上的安装件15,安装件15转动安装于插座本体 10上,锁紧件21得以对安装件15进行锁紧操作,当需要对插座1进行安装时,需要解锁锁紧件21,然后转动安装件15,使得安装件15与插座1上的插头保持平齐,其中,插座1上的插头是与电力轨道连接进行通电的,调节安装件15与插座1上的插头平齐的目的是便于安装件15带着插头一起插入电力轨道的滑轨内,使得插座1能够安装于电力轨道上,当插座1安装于电力轨道后,在转动插座1,使得插座1上的插头与安装件15保持垂直,随后通过锁紧件21对安装件15进行锁紧操作,此时在插座1上插头的作用下,使得插座1得以沿着电力轨道的滑轨滑动的同时也不会从电力轨道上脱落。
48.其中,如图12所示,锁紧件21包括锁紧块211以及两个第二限位块212,两个第二限位块212对称地设置于锁紧块211的两侧,壳体20上设有第一滑槽22以及两个第二滑槽 23,两个第二滑槽23分设于第一滑槽22的两侧,锁紧块211穿过第一滑槽22并对安装件15 进行锁紧操作,两个第二限位块212得以保证锁紧块211移动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锁紧件 21锁紧的准确性,通过设置第一滑槽22得以保证锁紧块211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二滑槽23,得以保证两个第二限位块212滑动时的稳定性,由此得以提高锁紧件21在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来回滑动时的稳定性。
49.其中,如图12所示,锁紧块211上设有凸出块213,壳体20上设有第一凹槽24和第二凹槽25,第一凹槽24以及第二凹槽25分别连通第一滑槽22,当凸出块213卡入第一凹槽 24时,锁紧件21为锁紧状态,当凸出块213卡入第二凹槽25时,锁紧件21为解锁状态,通过设置凸出块213、第一凹槽24和第二凹槽25,当凸出块213卡入第一凹槽24或卡入第二凹槽25时,凸出块213和第一凹槽24之间或者凸出块213和第二凹槽25之间均能发出“咔咔”的响声,便于提示使用者旋转到位。同时设置第一凹槽24和第二凹槽25能够通过凸出块213 对锁紧块211进行限位,大大提高锁紧块211的锁紧效果。
50.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