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下水管管口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9:35: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排水管口,具体是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下水管管口。


背景技术:

2.传统的下水管管口均设置有过滤漏斗,在过滤漏斗在被堵塞堆满后,水流将被堵住,无法向下水管排放,或是造成排放缓慢,需要将漏斗拽出后,方可继续快速下水,其造成排放缓慢,效率低下的问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下水管管口,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下水管管口,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下水管管口,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端连接有下水管,下水管内设置有挡板一,挡板一内设置有管口,管口下端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下端连接下管壁,所述下管壁与管口之间开设有通水槽;
6.所述挡板一内包括有支撑板、固定杆、浮杆,挡板一下端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支撑板底端与浮杆固定连接,支撑板与固定杆固定连接,支撑板一侧设置有第一漏斗。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通过固定杆与第一漏斗固定连接,第一漏斗设置在通水槽内。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口通过连接杆与下管壁连接,第一漏斗与连接杆滑动套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管壁与下水管固定连接,下管壁与下水管连接处形成水槽。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口上开设有若干的导水孔,导水孔下方设置有第二漏斗,第二漏斗内安装有提拉把手。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管口周侧设置有挡板二。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通过设计在管口设计有挡板一,当第一漏斗堵塞后,水通过通水槽流向水槽,水槽内的浮杆受水压浮起,挡板一浮起带动第一漏斗上升,此时水流可通过浮板下的水槽流向通水槽进行水源的排放。
14.2、实施例二中,将挡板一替换为挡板二,挡板二与第二漏斗并不连接,第二漏斗设置在通水槽的上方与管口卡接,当第二漏斗堵塞时,水源从导水孔流向水槽,挡板二浮起,此时水流也可进行排放。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下水管管口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下水管管口中实施例一的管口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下水管管口中实施例一的挡板一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下水管管口中实施例一的挡板一未开启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下水管管口中实施例一的挡板一开启后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下水管管口中实施例二的导水孔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下水管管口中实施例二的第二漏斗的位置结构图。
22.图中:1、安装板;2、下水管;3、挡板一;4、管口;5、连接杆;6、下管壁;
23.7、通水槽;8、支撑板;9、固定杆;10、浮杆;11、第一漏斗;
24.12、导水孔;13、挡板二;14、第二漏斗;15、提拉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下水管管口,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下端连接有下水管2,下水管2内设置有挡板一3,挡板一3内设置有管口4,管口4通过连接杆5与下管壁6连接,第一漏斗11与连接杆5滑动套接,管口4下端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下端连接下管壁6,下管壁6与下水管2固定连接,下管壁6与下水管2连接处形成水槽,所述下管壁6与管口4之间开设有通水槽 7;
27.所述挡板一3内包括有支撑板8、固定杆9、浮杆10,挡板一3下端与支撑板8固定连接,支撑板8底端与浮杆10固定连接,支撑板8与固定杆9固定连接,支撑板8一侧设置有第一漏斗11,所述支撑板8通过固定杆9与第一漏斗11固定连接,第一漏斗11设置在通水槽7内。
28.实施例二:请参阅图6~7,本实施例作为上一实施例的改进:所述管口4上开设有若干的导水孔12,导水孔12下方设置有第二漏斗14,第二漏斗14内安装有提拉把手15,所述管口4周侧设置有挡板二13;
29.将挡板一3替换为挡板二13,挡板二13与第二漏斗14并不连接,第二漏斗14设置在通水槽7的上方与管口4卡接。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1.该下水管道设置有两个进水口,最终均通过下管壁6进行排水;
32.第一进水口是管口4,第二进水口是在第一进水口内的第一漏斗11堵塞后,水流无法通过第一漏斗11向下管壁6内流动,水流改变方向通过通水槽7,流向水槽内,水槽内的浮杆10受水压浮起,将挡板一3以及与挡板一3连接的第一漏斗11浮起,水流通过挡板一3升起后形成的水槽,流向通水槽7,继续向下管壁6内进行排水。
33.实施例二中将挡板一3替换为挡板二13,挡板二13与第二漏斗14并不连接,第二漏斗14设置在通水槽7的上方与管口4卡接,当第二漏斗14堵塞时,水源从导水孔12流向水槽,挡板二13浮起,此时水流也可进行排放。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下水管管口,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下端连接有下水管(2),下水管(2)内设置有挡板一(3),挡板一(3)内设置有管口(4),管口(4)下端连接有连接杆(5),连接杆(5)下端连接下管壁(6),所述下管壁(6)与管口(4)之间开设有通水槽(7);所述挡板一(3)内包括有支撑板(8)、固定杆(9)、浮杆(10),挡板一(3)下端与支撑板(8)固定连接,支撑板(8)底端与浮杆(10)固定连接,支撑板(8)与固定杆(9)固定连接,支撑板(8)一侧设置有第一漏斗(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下水管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8)通过固定杆(9)与第一漏斗(11)固定连接,第一漏斗(11)设置在通水槽(7)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下水管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口(4)通过连接杆(5)与下管壁(6)连接,第一漏斗(11)与连接杆(5)滑动套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下水管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管壁(6)与下水管(2)固定连接,下管壁(6)与下水管(2)连接处形成水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下水管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口(4)上开设有若干的导水孔(12),导水孔(12)下方设置有第二漏斗(14),第二漏斗(14)内安装有提拉把手(1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下水管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口(4)周侧设置有挡板二(13)。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快速排水结构的下水管管口,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端连接有下水管,下水管内设置有挡板一,挡板一内设置有管口,管口下端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下端连接下管壁,所述下管壁与管口之间开设有通水槽;所述挡板一内包括有支撑板、固定杆、浮杆。通过设计在管口设计有挡板一,当第一漏斗堵塞后,水通过通水槽流向水槽,水槽内的浮杆受水压浮起,挡板一浮起带动第一漏斗上升,此时水流可通过浮板下的水槽流向通水槽进行水源的排放。实施例二中,将挡板一替换为挡板二,挡板二与第二漏斗并不连接,第二漏斗设置在通水槽的上方与管口卡接,当第二漏斗堵塞时,水源从导水孔流向水槽,挡板二浮起,此时水流也可进行排放。可进行排放。可进行排放。


技术研发人员:葛瑞玲 孙东 杨骋飞 毕姗霞 王官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5
技术公布日:2022/3/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