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水下光学监测仪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26 18: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环境监测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下光学监测仪器。


背景技术:

2.在水质监测过程中需要对生化要素进行监测,如对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等测量项进行测量。现有技术中最为广泛的做法是应用水下原位工作的ac-s水体固有光学特性测量仪对上述测量项进行测量。该测量仪是由美国wet labs公司生产的能同时测量水体衰减系数和吸收系数的光谱仪器,具有4nm的光谱分辨率和400-720nm的光谱测量范围。该仪器采用双路径结合两个氩气填充的白炽灯泡,经过一个旋转扫描的线性可变滤波器来得到分散光谱。光经过10cm或25cm的水体传播后,分别由狭窄的孔径接收器与大面积探测器来接收得到衰减系数和吸收系数。参见说明书附图1,ac-s水体固有光学特性测量仪100包括光源101、第一探测单元102、第二探测单元103和探测窗口104。光源101发出的光经过第一探测单元102、探测窗口104和第二探测单元103,其中,探测窗口104被设置在待测水体中。该仪器能够获取第一探测单元102和第二探测单元103中的光学参数,经过计算可得出测量项的含量。
3.由于第一探测单元102和第二探测单元103分别设置在探测窗口104的两侧,因此,该仪器的体积较大,不便于在检测平台集成,限制了其在水下滑翔机和argo浮标等领域的应用。针对ac-s水体固有光学特性测量仪体积较大的缺陷,现有的此类小型化测量仪不再设置第一探测单元102。虽然测量仪的体积缩小了,但是测量稳定性也随之降低,无法满足长期水下无人监测的应用。
4.因此,亟需一种体积较小,测量稳定性高的水下光学监测仪器。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下光学监测仪器,通过将第一探测单元和第二探测单元设置在探测窗口的同侧,实现了缩小下光学监测仪器体积、保证光谱测量稳定性的效果。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水下光学监测仪器,包括电气系统、软件系统和光学系统。
7.所述光学系统包括:光源模块、探测模块、窗口模块和光纤束模块。其中,所述光源模块用于发射光信号;所述探测模块包括第一探测单元和第二探测单元;所述窗口模块包括第一窗口单元和与所述第一窗口单元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二窗口单元,所述第二窗口单元包括反射镜;所述光纤束模块包括第一光纤束、第二光纤束和第三光纤束;
8.所述光源模块发出的光信号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一光纤束入射到所述第一探测单元,另一部分通过所述第二光纤束传输到所述窗口模块,经所述窗口模块的反射镜反射后入射所述第三光纤束,通过所述第三光纤束传输到所述第二探测单元。
9.进一步地,所述光学系统还包括光纤聚焦镜模块,所述第二光纤束和第三光线束位于所述光纤聚焦镜模块的一侧,所述窗口模块位于所述光纤聚焦镜模块的另一侧,所述
光纤聚焦镜模块包括光纤聚焦镜,所述第二光纤束的出射光能够经所述光纤聚焦镜扩束后入射到所述窗口模块,经所述反射镜反射后入射所述光纤聚焦镜,经所述光纤聚焦镜汇聚后入射所述第三光纤束。
10.进一步地,所述光纤聚焦镜模块还包括第一圆筒和螺纹转接件,所述第一圆筒包括封闭端、开放端和设置于所述封闭端和开放端之间的侧壁,所述螺纹转接件套设于所述侧壁的外侧,所述第一圆筒的封闭端设有小孔用以传输光信号,所述光纤聚焦镜设置于所述第一圆筒的内部。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窗口单元包括第一窗口、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并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的通道贯穿所述第一窗口单元,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处形成第一凸台,所述第一窗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窗口单元包括第二窗口、反射镜、第三通孔和凹槽,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凹槽的内径,在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凹槽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凸台,所述第二窗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台,所述反射镜设置于所述凹槽内。
13.优选地,所述窗口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窗口单元和第二窗口单元之间的两端开口的第二圆筒,所述第二圆筒包括侧壁,所述侧壁上设有镂空孔。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圆筒的侧壁上有内螺纹,所述第一窗口单元包括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窗口单元包括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上设置与所述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
15.优选地,所述窗口模块还包括导杆和固定件,所述第二窗口单元包括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贯穿所述导杆用所述固定件固定。
16.进一步地,所述光纤束模块还包括:第一光纤接头、第二光纤接头、第三光纤接头和第四光纤接头。其中,所述第一光纤接头接收所述光源模块入射的光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一光纤束和所述第二光纤束;所述第二光纤接头接收所述第一光纤束的入射光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一探测单元;所述第三光纤接头接收所述第三光纤束的入射光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二探测单元;所述第四光纤接头接收所述第二光纤束的入射光信号传输给所述窗口模块,接收所述窗口模块的反射光信号传输给所述第三光纤束。
17.优选地,所述光源模块包括若干个点光源,所述点光源选自发光二极管和激光二极管中的一种或两种,每一个所述点光源对应一组所述第一光纤束和第二光纤束。
18.进一步地,所述探测模块为光谱探测模块或光强探测模块。
19.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光纤束模块和反射镜,将现有技术中的一条光路改为两条光路,第一探测单元和第二探测单元的相对位置更加灵活,在保证测量的稳定性的同时,缩小了水下光学监测仪器的体积,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2.图1是现有技术中ac-s水体固有光学特性测量仪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实施例一提供的水下光学监测仪器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图2中光学系统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图3中光纤束模块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图3中光纤聚焦镜模块、窗口模块和反射镜模块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图3中光纤聚焦镜模块、窗口模块和反射镜模块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图6中第二圆筒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实施例二提供的水下光学监测仪器结构示意图;
30.图9是实施例三提供的水下光学监测仪器结构示意图;
31.图10是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二圆筒结构示意图;
32.图11是实施例五提供的水下光学监测仪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4.现有的ac-s水体固有光学特性测量仪在水质测量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参见文献1和文献2。文献1:boss,emmanuel;picheral,marc;slade,wayne;taylor,lisa;leeuw,thomas;chase,alison p;tara oceans consortium,coordinators;tara oceans expedition,participants(2014):[raw validated data]properties of seawater and particulate matter from a wetlabs ac-sspectrophotometer and a wetlabs chlorophyll fluorometer mounted on the continuous surface water sampling system during the tara oceans expedition2009-2013.pangaea,https://doi.org/10.1594/pangaea.836318文献2:hyperspectral temperature and salt dependencies of absorption by water and heavy water in the 400-750nm spectral range.[j].applied optics,2006.
[0035]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ac-s水体固有光学特性测量仪由于光源与探测器分别置于仪器的两端,因此存在体积大,不利于集成在无人监测平台的缺陷。参见说明书附图1,光源101发射的光经过第一探测单元102进行光谱检测,部分光穿过探测窗口104,被探测窗口104中包含的待测水体中的物质吸收,剩余的光入射到第二探测单元103再进行光谱检测。在上述过程中,光的传播介质是空气,光在空气中只能沿直线传播,因此第一探测单元102和第二探测单元103需要设置在探测窗口104的两侧,使得ac-s水体固有光学特性测量仪100的体积较大,不便于在检测平台集成,限制了其在水下滑翔机和argo浮标等领域的应用。现有技术有为了缩小仪器体积而去掉第一探测单元102,不过,若不设置第一探测单元102,虽然测量仪的体积可以缩小,但是测量的稳定性降低。
[0036]
在本技术中通过在水下光学监测仪器中设置光纤束模块和反射镜,改变现有技术中的光的传播介质和传播路径,使得第二探测单元相对于第一探测单元的位置可以更加灵活,从而缩小测量仪的体积,便于测量仪在水下无人监测平台集成,实现水质多参数水下原位的在线监测;同时,采用两个探测单元实现吸收光谱或吸收光强的测量,同步实现参比和测量,提升了传感器的测量稳定性。
[0037]
实施例一
[0038]
参见说明书附图2,一种水下光学监测仪器200,其包括光学系统21、电气系统22、软件系统23和机械系统24。
[0039]
光学系统21用于对待测水体进行光谱测量。
[0040]
电气系统22包括外部接口和嵌入式电路模块。外部接口用于供电的输入控制命令、运算结果和数据的传输。嵌入式电路模块用于获取控制命令或运算结果,并将所述控制命令或运算结果转化为指令传输,读取光学系统21的光谱检测结果,对所述结果进行处理、转化和传输。
[0041]
软件系统23接受电气系统22的指令通过运算,将运算结果发送给电气系统22。
[0042]
机械系统24包括机械刷、壳体和结构件。机械刷用于对光学系统21进行清洁。壳体增加水下光学监测仪器200的耐腐蚀性。结构件用于支撑水下光学监测仪器200内部的光学系统21、电气系统22和软件系统23。
[0043]
水下光学监测仪器20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待测水体的温度,并将测得的温度数据上传。
[0044]
参见说明书附图3,光学系统21包括光源模块211、光纤束模块212、探测模块213、光纤束聚焦镜模块214和窗口模块215。
[0045]
其中,光源模块211采用宽谱光源,如氙灯、氘灯等。
[0046]
光纤束模块212用于传输由光源模块211发射的光信号。参见说明书附图4,光纤束模块212主要包括第一光纤束2121、第二光纤束2122、第三光纤束2123以及用于连接使用的第一光纤接头2124、第二光纤接头2125、第三光纤接头2126和第四光纤接头2127。具体地,第一光纤束2121的两端连接第一光纤接头2124和第二光纤接头2125;第二光纤束2122的两端连接第一光纤接头2124和第四光纤接头2127;第三光纤束2123的两端连接第三光纤接头2126和第四光纤接头2127。因此,第二光纤束2122的一端与第一光纤束2121的一端共用一个第一光纤接头2124,第二光纤束2122的另一端与第三光纤束2123的一端共用一个第四光纤接头2127。进一步,第一光纤接头2124与光源模块211连接,用于传输光源模块211发射的光信号。第四光纤接头2127的一端和窗口模块215连接,另一端和第二光纤束2122及第三光纤束2123连接,第二光纤束2122的入射光通过第四光纤接头输送给窗口模块215,经窗口模块215反射后,再通过第四光纤接头2127入射到第三光纤束2126。
[0047]
光在光纤束中传播,其传播路径可以随光纤束的设置而变化,更灵活的光信号传输路径能够减少对仪器不同模块位置的限制,有利于整体体积的减小。
[0048]
请参阅图3,探测模块213为光谱探测模块,包括第一探测单元2131和第二探测单元21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探测单元2131和第二探测单元2132为光谱检测单元,根据入射光的光谱得出吸收光谱分析结果。具体地,第一探测单元2131和第二光纤接头2125连接,接收第一光纤束2121的入射光并进行光谱检测。第二探测单元2132和第三光纤接头2126连接,接收第三光纤束2123的入射光并进行光谱检测。
[0049]
从光源模块2121发射的光通过两条光路分别入射到第一探测单元2131和第二探测单元2132。第一条光路是经第一光纤接头2124入射到第一光纤束2121,随第一光纤束2121输送到第二光纤接头2125,通过第二光纤接头2125入射到第一探测单元2131进行光谱检测。第二条光路是经第一光纤接头2124入射第二光纤束2122,随第二光纤束2122输送到
第四光纤接头2127,通过第四光纤接头2127入射到窗口模块215,经窗口模块215反射后,再次通过第四光纤接头2127入射到第三光纤束2123,随第三光纤束2123输送到第三光纤接头2126,经第三光纤接头2126入射到第二探测单元2132进行光谱检测。
[0050]
在本实施例中,探测模块213中包含的第一探测单元2131和第二探测单元2132进行光谱检测的入射光均是由光纤束输入的,所以位置非常灵活,可以均设置在窗口模块215的同侧,因而极大地缩小了水下光学监测仪器200的体积,便于在水下无人监测平台集成,实现水质多参数水下原位在线监测,使水下光学监测仪器200的应用范围扩展到了在水下滑翔机和argo浮标等领域的应用。
[0051]
窗口模块215设置于待测水体中。参见说明书附图5和附图6,窗口模块215包括第一窗口单元2151、第二窗口单元2152和两端开口的第二圆筒2153。第二圆筒2153设置于第一窗口单元2151和第二窗口单元2152之间。
[0052]
第一窗口单元2151包括第一窗口21511、第一通孔21512和第二通孔21513。
[0053]
第一通孔21512和第二通孔21513连通,连通的通道贯穿第一窗口单元215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21512的内径大于第二通孔21513的内径,在第一通孔21512和第二通孔21513连通处形成第一凸台21514。第一窗口21511设置于第一凸台21514上。
[0054]
参见说明书附图6,第二窗口单元2152包括第二窗口21521、反射镜21522、第三通孔21523和凹槽21524。第三通孔21523的内径大于凹槽21524的内径。在第三通孔21523和凹槽21524的连通处形成第二凸台21525,第二窗口21521设置于第二凸台21525,反射镜21522设置于凹槽21524。第二光纤束2122的入射光穿过第一窗口单元2151和第二窗口21521,经反射镜21522反射后入射第三光纤束2123。在一个实施例中,反射镜为平面反射镜。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反射镜为长焦距凹面反射镜。一般情况下,光源模块发出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光束会产生发散,尤其是探测光程比较长时光束发散效果明显,此时使用长焦距凹面反射镜对入射光进行反射的同时还具有对光的汇聚作用,能够减小光的发散对光谱测量结果的误差。优选地,长焦距凹面反射镜半径的数值等于入射光光程长度数值的二分之一,例如探测光入射光程长度为200mm,则长焦距凹面镜的半径为-100mm。当反射镜可更换为其他光学反射元件。
[0055]
请参阅图7,第二圆筒2153包括设置在两端开口之间的侧壁,所述侧壁外侧设有镂空孔21531。窗口模块215放置入待测水体中时,待测水体可以通过镂空孔21531进入第一窗口单元2151和第二窗口单元2152之间。
[0056]
第二圆筒2153的轴向长度为探测光路进入第二探测单元2132的样品光束光程。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海洋、湖泊等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粒度不同,对进入第二探测单元2132的光束的光程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水下光学监测仪器200的使用过程中可以配备多个不同轴向长度的第二圆筒2153,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0057]
对应地,第一窗口单元2151还包括第一连接片215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窗口单元2151连接在第二圆筒2153的一侧是通过第一连接片2154实现的,具体地,第一连接片2154设置在第一窗口单元2151上,靠近第二通孔21513的一端,沿第二通孔21513的轴向延伸。第一连接片2154上设有内螺纹,和第二圆筒2153通过螺纹可拆卸地连接。同理,第二窗口单元2152还包括第二连接片21526,第二连接片21526设置于第二窗口单元2152上靠近第三通孔21523的一侧,沿第三通孔21523的轴向延伸,第二连接片21526上设有与第二圆筒2153侧壁
内侧的内螺纹对应的外螺纹。
[0058]
实施例二
[0059]
本实施例的一种水下光学监测仪器300与水下光学监测仪器200基本架构相同,区别在于:
[0060]
光纤束聚焦镜模块314包括第一圆筒3141、光纤束聚焦镜3142和螺纹转接件3146。第一圆筒3141包括封闭端3143、开放端3144和设置于封闭端3143和开放端3144之间的侧壁。螺纹转接件3146套设于所述侧壁的外侧。第一圆筒3141的封闭端3143设有小孔3147,小孔3147连接第四光纤接头3127,光纤聚焦镜3142设置于第一圆筒3141内部,经第二光纤束3122传播的光束通过第四光纤接头3127和小孔3147照射到光纤聚焦镜3142上,光纤聚焦镜3142对光束进行扩束。螺纹转接件3146设置外螺纹,用于和第一窗口单元3151可拆卸地连接。光纤束聚焦镜模块314的螺纹转接件3146也设置于第一通孔31512内,与第一窗口31511抵接。第一通孔31512内设螺纹,用于和螺纹转接件3146配合,通过螺纹可拆卸地连接。
[0061]
经过光纤聚焦镜3142扩束的光束后成为准平行光束,准平行光束通过开放端3144依次入射到第一窗口单元3151和第二窗口单元3152,经反射镜反射后再次穿过第二窗口单元3152和第一窗口单元3151,经光纤聚焦镜3142汇聚后,通过第四光纤接头3127进入第三光纤束。
[0062]
光纤聚焦镜3142对光束进行扩束,降低待测水体中存在的较大颗粒状物对测量参数的影响,即提高光束在待测液体中的传播直径,提高测量准确性。例如:当光束直径为1mm时,直径为1mm的颗粒物会极大影响光束传播,而光束直径为10mm时,直径为1mm的颗粒物对光的影响相对较小。
[0063]
实施例三
[0064]
本实施例的一种水下光学监测仪器400与水下光学监测仪器200基本架构相同,区别在于:
[0065]
窗口模块415包括第一窗口单元4151、第二窗口单元4152、导杆4153和固定件4154。导杆4153设置于第一窗口单元4151和第二窗口单元4152之间。导杆4153与第一窗口单元4151固定连接,导杆4153的长度方向为第二窗口单元4152相对于第一窗口单元4151的方向。
[0066]
第二窗口单元4152包括第四通孔41526,用于引导导杆4153,即导杆4153贯穿第四通孔41526。第四通孔41526的两端外侧的导杆4153上,用固定件4154对导杆4153进行固定,从而导杆4153和第二窗口单元4152之间可以相互移动,也可以固定。如此使得第一窗口单元4151和第二窗口单元4152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即通过调节第四通孔41526在导杆4153长度方向上的位置,实现进入第二探测单元4132的光束的光程方便可调,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0067]
优选地,第四通孔41526的个数与导杆4153的个数匹配。
[0068]
优选地,导杆为螺杆,固定件为螺母。每一个螺杆都穿过一个第四通孔,多个螺杆可以均匀分布在第一窗口单元4151朝向第二窗口单元4152的侧面,如此使得光程调节的更加平顺稳当。优选地,螺杆的数量为4根。
[0069]
实施例四
[0070]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下光学监测仪器500与水下光学监测仪器200基本相同,区
别在于:
[0071]
第二圆筒5153包括内层圆筒51531和外层圆筒51532。内层圆筒51531套设在外层圆筒51532内侧,内层圆筒51531和外层圆筒51532可沿第二圆筒5153的轴向长度方向相对滑动。在此情况下,通过改变内层圆筒51531和外层圆筒51532的相对位置,可获取多个连续的不同的第一窗口单元和第二窗口单元之间的探测光程长度,以适用不同的应用场景。
[0072]
相对于实施例一中的第二圆筒,本实施例四提供的第二圆筒仅需要设置一个第二圆筒即可获取多个连续的不同的探测光称长度,不需要配备多个不同轴向长度的第二圆筒,在降低成本、优化探测步骤的同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场景。
[0073]
实施例五
[0074]
实施例五的一种水下光学监测仪器600与水下光学监测仪器200基本相同,区别在于:
[0075]
光源模块611为若干个单色光源6111,单色光源6111选自发光二极管(led)和激光二极管(ld)中的一种或两种,或其他单色光源。探测模块为光强探测模块,包括第一探测单元6131和第二探测单元6132。
[0076]
光源模块611采用宽谱光源的情况下,宽谱光源的电消耗较大,且使得光源模块611的体积较大,导致水下光学监测仪器600的体积较大。在一些情况下,已知待测水体需进行的吸光强度检测所涉及的光源的频率段。可设置一个或多个特定频率段的单色光源。在需要其中一个频率段的光源时,选取对应的单色光源即可。
[0077]
对应地,光纤束模块612包括若干第一光纤束6121和第二光纤束6122。每一个单色光源6111对应一组第一光纤束6121和第二光纤束6122。第一光纤束6121的两端连接第一光纤接头和第二光纤接头。第二光纤束6122的两端连接第一光纤接头和第四光纤接头。多个第一光纤束6121连接在一个或多个第二光纤接头,多个第二光纤束连接一个或多个第四光纤接头。第一光纤接头的另一端连接单色光源6111。第二光纤接头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探测单元6131。第四光纤接头的另一端连接窗口模块615。
[0078]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探测单元6131和第二探测单元6132为光电探测单元(pd,photo diode),入射光入射到第一探测单元6131测得参比光吸收强度,入射到第二探测单元5132测得样品光吸收强度,探测单元也可替换为其他光电元件。
[0079]
水下光学监测仪器600中可设置若干第一探测单元6131和若干第二探测单元6132。在一种情况下,第一探测单元6131和第二探测单元6132的数量各为一个,该第一探测单元6131和第二探测单元6132可以检测到若干个单色光源的出射光的吸光强度。若干单色光源6111通过一个第一光纤接头连接若干第一光纤,若干第一光纤的另一端通过一个第二光纤接头连接到一个第一探测单元6131;同时,若干单色光源6111通过一个第一光纤接头连接若干第二光纤束,若干第二光纤束连接到一个第三光纤接头,第三光纤接头的另一端连接一个第三光纤束,该第三光纤束的另一端通过第四光纤接头与一个第二探测单元6132连接。使用时,单色光源6111的出射光一部分进入经第一光纤束6121进入第一探测单元6131,另一部分通过第二光纤束进入窗口模块615,经窗口模块615反射后进入到第三光纤束,由第三光纤束输送到第二探测单元6132。在另一中情况下,第一探测单元6131和第二探测单元6132的数量各为若干个,每一个第一探测单元6131对应设置一个第一光纤束6121、一个第二光纤束6122。每一个第二探测单元6132对应设置一个第三光纤束。使用时,一个单
色光源6111的发射光一部分通过对应的第一光纤束入射到对应的第一探测单元6131,另一部分通过对应的第二光纤束6122入射窗口模块615,经窗口模块615反射后入射对应的第三光纤束,通过对应的第三光纤束入射到对应的第二探测单元6132。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探测单元6131和第二探测单元6132仅能检测到对应的单色光源6111发射光的吸收光强度。
[0080]
根据第一探测单元6131测得的参比光吸收强度结果和入射到第二探测单元6132测得的样品光吸收强度结果选择适合对待测水体进行吸光强度检测的单色光源6111的频率。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可选择对应的点光源对待测水体进行吸收光强的测量,可降低光源模块611的功率,进一步缩小水下光学监测仪器600的体积,降低成本。
[0081]
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实施例二中所述的光纤束聚焦镜模块,光纤聚焦镜对光束进行扩束,降低待测水体中存在的较大颗粒状物对测量参数的影响,即提高光束在待测液体中的传播直径,提高测量准确性。例如:当光束直径为1mm时,直径为1mm的颗粒物会极大影响光束传播,而光束直径为10mm时,直径为1mm的颗粒物对光的影响相对较小。
[0082]
在本技术中通过在水下光学监测仪器中设置光纤束模块和反射镜,使现有技术中第一探测单元和第二探测单元的光的传播路径分开,使得第一探测单元和第二探测单元的相对位置更加灵活,设置在探测窗口的同侧,使得测量仪的体积缩小,便于测量仪在水下无人监测平台集成,实现水质多参数水下原位的在线监测;同时,采用两个探测单元实现吸收光谱测量,同步实现参比和测量,提升了传感器的测量稳定性。
[008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