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视频会议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03-26 02:02: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视频会议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视频会议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在视频电视等视频会议终端上进行的视频会议,都是基于遥控器、鼠标、键盘等外接输入设备进行操作和控制的,或者通过触屏操作进行控制,这些视频会议控制方式操作繁琐,无法实现快速上下会等操作,影响对视频会议的操作和控制效率。特别是通过外接设备进行操作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比如配件丢失或故障时,不仅会影响正常的视频会议,甚至还会影响对视频会议终端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视频会议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的基于外接设备或触屏操作的视频会议控制方式,无法实现快速上下会等操作,对视频会议的操作和控制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应用于视频会议控制系统,所述视频会议控制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和会议终端,所述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会议配置信息,其中,所述会议配置信息包括安全验证信息和会议配置参数;

根据所述安全验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若验证通过,控制所述会议终端执行所述会议配置参数对应的视频会议操作。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会议终端执行所述会议配置参数对应的视频会议操作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会议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会议终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基于所述通信连接将所述会议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会议终端中。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安全验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的账户信息,根据所述账户信息从预存的多个用户的身份信息中,确定与所述账户信息绑定的目标身份信息;

将所述安全验证信息与所述目标身份信息进行对比,以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可选地,所述会议配置参数包括上会参数,所述视频会议操作包括上会操作,所述控制所述会议终端执行所述会议配置参数对应的视频会议操作的步骤包括:

检测所述上会参数中是否包含上会时间;

若所述上会参数中包含上会时间,则将所述上会时间与当前时间进行比较,若所述上会时间与当前时间一致,则控制所述会议终端执行所述上会参数对应的上会操作。

可选地,所述视频会议操作包括下会操作,所述控制所述会议终端执行所述上会参数对应的上会操作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检测所述会议配置参数中是否包含下会参数;

若所述会议配置参数中包含下会参数,则控制所述会议终端执行所述下会参数对应的下会操作;

若所述会议配置参数中不包含下会参数,则通过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用户配置的下会参数,并控制所述会议终端执行所述下会参数对应的下会操作。

可选地,所述视频会议操作包括会议切换操作,所述会议终端至少包括两个,所述控制所述会议终端执行所述上会参数对应的上会操作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用户通过所述移动终端设置的会议切换参数时,检测所述会议切换参数对应的第二会议终端是否处于可用状态;

若是,则将当前在第一会议终端中进行的视频会议切换至所述第二会议终端中。

可选地,所述安全验证信息包括人脸信息、指纹信息、声纹信息、瞳孔信息和密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视频会议控制系统,所述视频会议控制系统包括:

移动配置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会议配置信息,其中,所述会议配置信息包括安全验证信息和会议配置参数;

安全验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安全验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会议控制模块,用于若验证通过,控制所述会议终端执行所述会议配置参数对应的视频会议操作。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视频会议控制程序,所述视频会议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视频会议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视频会议控制程序,所述视频会议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视频会议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的视频会议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视频会议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现有技术中,大多基于鼠标、键盘、遥控器等外接输入设备对会议终端进行操作和控制,操作过程复杂导致对视频会议的控制效率不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应用于视频会议控制系统,所述视频会议控制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和会议终端,通过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会议配置信息,其中,所述会议配置信息包括安全验证信息和会议配置参数;根据所述安全验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验证;若验证通过,控制所述会议终端执行所述会议配置参数对应的视频会议操作。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参数配置,并基于移动终端和会议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利用在移动终端中配置的参数实现对会议终端的控制,可以实现快速上下会等视频会议操作,提高对视频会议的控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一种实施方式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视频会议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视频会议控制系统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视频会议控制终端(又叫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可以是PC,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计算机等具有显示和数据处理功能的可移动式终端设备。

如图1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可选地,终端还可以包括摄像头、RF(Radio Frequency,射频)电路,传感器、音频电路、WiFi模块等等。其中,传感器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可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屏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屏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重力加速度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移动终端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当然,移动终端还可配置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视频会议控制程序。

在图1所示的终端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连接后台服务器,与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连接客户端(用户端),与客户端进行数据通信;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视频会议控制程序,所述视频会议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下述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控制方法中的操作。

基于上述设备硬件结构,提出了本发明视频会议控制方法的各个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视频会议控制方法的各实施例中,设有视频会议控制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所述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应用于系统中,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和会议终端,还可以包括键盘、鼠标、遥控器等。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基于鼠标、键盘和遥控器等外接输入设备对视频会议终端进行操作和控制,或者是通触屏操作,从而实现视频会议相关的各种功能,但是,上述方式在实现视频会议的上下会等功能时,操作过程较为繁琐,无法实现快速上下会,从而导致对视频会议的操作和控制效率较低。更甚者,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鼠标、键盘、遥控器等配件丢失或故障时,会影响对视频会议终端的操作和控制,从而可能影响视频会议的正常进行,基于此,提出本发明视频会议控制方法的各个实施例,在上述视频会议控制方式的基础上,通过移动终端对视频会议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快速上下会等操作。

具体地,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视频会议控制终端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发明视频会议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通过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会议配置信息,其中,所述会议配置信息包括安全验证信息和会议配置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视频会议控制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和会议终端,移动终端和视频终端之间可以进行通信连接,从而可以使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操作,实现对会议终端中的视频会议的控制。具体地,系统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会议配置信息,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平板电脑等具有通信功能的可移动式终端设备,会议终端可以是会议电视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以下以手机作为移动终端、以会议电视作为会议终端为例进行说明。在手机中,安装有视频会议控制系统对应的APP,用户可以在手机中登录APP并可以在APP中配置视频会议相关的信息,可知地,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中进行信息的输入或设置,与鼠标和键盘等外接输入设备直接在会议终端上进行操作相比,灵活性和操作便捷性更高,因此,可以使得用户的信息设置更方便,简化了用户控制视频会议的操作过程,从而可以快速实现相应的视频会议操作,提高用户对视频会议的操作和控制效率。系统获取用户在手机APP中设置的会议配置信息,其中,用户设置的会议配置信息包括安全验证信息和会议配置参数,安全验证信息用于验证用户身份,确认用户身份是否合法,从而保证视频会议内容和/或会议终端的安全性,会议配置参数则包括上下会时间、上会设备信息、视频会议编号、会议终端的摄像头和麦克风的开关状态设置信息等。

步骤S20,根据所述安全验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在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用户配置的会议配置信息后,根据会议配置信息中的安全验证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其中,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时,可以是在移动终端中进行验证,也可以是在会议终端中进行验证。在移动终端中验证时,例如,首先对用户的安全验证信息进行验证,验证通过后才允许用户进行会议配置参数的设置;或者,同时获取用户设置的安全验证信息和会议配置参数,然后根据安全验证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身份验证通过时再进行下一步操作,身份验证不通过时,则不作响应。在会议终端中进行验证时,例如,首先将获取的会议配置信息发送至会议终端中,在会议终端中根据获取的安全验证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验证通过时,再进行下一步操作,验证不通过,则不作响应,以确保会议终端和信息安全性;或者,在将获取的会议配置信息发送至会议终端中时,首先将安全验证信息发送至会议终端中,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验证通过时,再将会议配置参数等其他信息发送至会议终端中,并进行进一步的操作,验证不通过时,则不作响应。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根据获取的安全验证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的方式,仅仅用于对本实施例进行解释说明,并不用于对本实施例构成限定,在实际应用时,还可以以其他方式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并达到与本实施例中保证用户信息和终端安全性相同的效果。

在一实施方式中,步骤S20的细化,还包括:

步骤S201,获取所述用户的账户信息,根据所述账户信息从预存的多个用户的身份信息中,确定与所述账户信息绑定的目标身份信息;

步骤S202,将所述安全验证信息与所述目标身份信息进行对比,以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的安全验证信息包括用户的人脸信息、指纹信息、声纹信息、瞳孔信息和密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在根据获取的安全验证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时,首先获取用户的账户信息,该账户信息是用户登录手机APP时所使用的账户信息,包括用户的账户名和密码,根据用户的账户信息从预存的多个用户的身份信息中,确定与该账户信息绑定的目标身份信息,该目标身份信息是用户在系统中预存的与其账户信息绑定的安全验证信息,将获取的安全验证信息与目标身份信息进行对比,确认用户输入的安全验证信息与该用户预存的身份验证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确认用户身份合法,若不一致,则判定为用户身份不合法,以此完成对用户的身份验证。

步骤S30,若验证通过,控制所述会议终端执行所述会议配置参数对应的视频会议操作。

进一步地,在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通过时,控制会议终端执行会议配置信息中的会议配置参数对应的视频会议操作,该视频会议操作包括上会操作、下会操作、会议切换操作等,用户设置的会议配置参数可以包含上会参数、下会参数和会议切换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地,用户可以在手机APP中设置会议配置信息,系统在获取用户配置的参数后,将获取的参数发送至会议终端,从而控制会议终端进行上下会等操作。以接触式的NFC通信连接为例,用户提前在手机APP中设置好会议配置参数,并利用手机接触会议终端上的NFC扫描区域,使手机与会议终端之间建立NFC通信连接,实现数据交互,将手机APP中配置的参数发送至会议终端中,以控制会议终端进行上下会操作,若用户在手机APP中只提前设置了上会参数,则在视频会议进行期间,用户可以在手机APP中随时进行会议切换参数和/或下会参数的配置,从而在视频会议进行中,随时对视频会议进行控制,实现会议切换和下会等操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0之前,还包括:

步骤S01,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会议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会议终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步骤S02,基于所述通信连接将所述会议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会议终端中。

当检测到移动终端与会议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则在移动终端和会议终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基于建立的通信连接将获取的会议配置信息发送至会议终端中。可以理解的是,通信连接的建立,可以是在获取用户的会议配置信息之前,也可以是获取用户的会议配置信息之后,具体根据用户对终端的操作顺序确定。基于如上所述的身份验证方式,将获取的会议配置信息发送至会议终端中时,可以是在对用户的身份验证通过时发送,也可以是在建立通信连接后直接发送,在将获取的会议配置信息发送至会议终端后,再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与会议终端之间建立的通信连接,可以是蓝牙、NFC等短距离通信连接,也可以是4G/5G/WIFI等远距离通信连接,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可以灵活选择和配置,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当建立的是短距离通信连接时,以NFC连接为例,会议终端上设置有NFC扫描区域,当用户在手机APP中提前设置好会议配置信息后,需要进行上下会操作时,将手机靠近会议终端的NFC扫描区域,当手机与会议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即建立通信连接并进行数据交互,从而将用户设置的会议配置信息从手机发送至会议终端。当建立的是远距离通信连接时,则用户可以提前在手机APP中设置好会议配置信息,并且,可以将设置的会议配置信息提前发送至会议终端中进行视频会议预约。可知地,在将获取的会议配置信息发送至会议终端时,可以是在建立通信连接后自动发送,也可以是根据用户在手机APP中触发相应的发送指令时发送,例如,手机APP中设置有发送按钮,当用户持移动终端处于与会议终端的通信连接范围内时,可以在手机APP端设置会议配置信息,然后通过手机APP中的发送按钮触发发送指令,将设置的会议配置信息发送至会议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应用于视频会议控制系统,该视频会议控制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和会议终端,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会议配置信息,其中,获取的会议配置信息包括安全验证信息和会议配置参数,根据安全验证信息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确保视频会议内容和终端安全性,若验证通过,控制会议终端执行会议配置参数对应的视频会议操作。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参数配置,并基于移动终端和会议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利用用户在移动终端中配置的参数实现对会议终端的控制,可以实现快速上下会等视频会议操作,提高用户对视频会议的控制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发明视频会议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是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30细化的步骤,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同样以手机作为移动终端、以会议电视作为会议终端,手机与会议电视之间建立有接触式NFC通信连接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30的细化包括:

步骤S301,检测所述上会参数中是否包含上会时间;

步骤S302,若所述上会参数中包含上会时间,则将所述上会时间与当前时间进行比较,若所述上会时间与当前时间一致,则控制所述会议终端执行所述上会参数对应的上会操作。

基于上述实施例,会议配置参数包括上会参数、下会参数和会议切换参数等,相应地,视频会议操作包括上会操作、下会操作和会议切换操作等,根据用户配置的会议参数,控制终端执行相应的视频会议操作。根据用户配置的上会参数,控制会议终端执行相应的上会操作时,具体可以是,当用户在手机APP中提前设置好会议配置参数后,利用手机接触会议终端的NFC扫描区域,将设置的会议配置参数发送至会议终端。会议配置参数中包括上会参数,在会议终端接收到会议配置参数后,检测上会参数中是否包含上会时间,若不包含,则按照默认方式执行上会操作,例如,控制会议终端立即执行上会操作;若上会参数中包含上会时间,则将该上会时间与当前时间进行比较,若用户设置的上会时间与当前时间一致,则控制会议终端执行上会操作,若用户设置的上会时间与当前时间不一致,则在当前时间到达用户设置的上会时间时,再控制会议终端执行上会操作,实现上会预约。

进一步地,用户在上会时设置的会议配置参数中,包括有上会参数,但不一定包含有下会参数,在控制会议终端执行上会操作后,还包括:

步骤S303,检测所述会议配置参数中是否包含下会参数;

步骤S304,若所述会议配置参数中包含下会参数,则控制所述会议终端执行所述下会参数对应的下会操作;

步骤S305,若所述会议配置参数中不包含下会参数,则通过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用户配置的下会参数,并控制所述会议终端执行所述下会参数对应的下会操作。

在控制会议终端执行上会操作后,检测用户设置的会议配置参数中是否包含下会参数,若包含,则在当前时间到达下会参数中的下会时间时,控制会议终端执行相应的下会操作。若用户设置的会议配置参数中,不包含下会参数时,在视频会议进行期间通过移动终端获取用户配置的下会参数,然后根据获取的用户配置的下会参数,控制会议终端执行相应的下会操作。用户在手机APP中设置下会参数,然后将手机接触会议终端的NFC扫描区域,将下会参数发送至会议终端中,当会议终端接收到下会参数后,根据用户设置的下会参数,控制会议终端执行相应的下会操作。其中,根据用户配置的下会参数,控制会议终端执行相应的下会操作的过程,与根据用户配置的上会参数,控制会议终端执行相应的上会操作的过程可以是相同的,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控制会议终端执行相应的上会操作之后,还可以包括:

步骤S306,当检测到所述用户通过所述移动终端设置的会议切换参数时,检测所述会议切换参数对应的第二会议终端是否处于可用状态;

步骤S307,若是,则将当前在第一会议终端中进行的视频会议切换至所述第二会议终端中。

在控制会议终端执行上会操作后,用户可能存在切换会议终端的需求,因此,控制会议终端执行的视频会议操作中,还包括会议切换操作,当需要执行会议切换操作时,会议终端至少包括两个,当检测到用户通过手机APP设置的会议切换参数时,检测该会议参数对应的第二会议终端是否处于可用状态,若该第二会议终端不可用,则无法进行视频会议的切换,输出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可以是在用户的手机APP中显示,也可以是显示在当前进行视频会议的终端上,在此不作具体限定。若第二会议终端处于可用状态,则将当前在第一会议终端中进行的视频会议切换至第二会议终端中进行。进一步地,用户对会议切换参数的设置,可以是与上会参数和/或下会参数同时设置,也可以是在视频会议进行过程中单独进行设置的,在此同样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移动终端可以与多个会议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以供用户通过同一个移动终端实现对不同会议终端的控制,同一个会议终端,也可以与多个移动终端建立通信连接,以供不同的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对同一个会议终端的控制。在控制会议终端执行会议切换操作时,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可以是在用户通过移动终端与第二会议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后,第二会议终端作为用户所参与的视频会议的参与方,对第一会议终端进行替换,在控制第二会议终端以与第一会议终端相同的方式执行上会操作的同时,中断第一会议终端对视频会议的参与。也可以是在检测到用户的会议切换参数后,根据视频会议当前的进展对用户设置的会议配置参数进行修改,并通过第一会议终端将修改后的会议配置参数发送给第二会议终端,并以此控制第二会议终端在第一会议终端中正在进行的视频会议的基础上执行上会操作,当第二会议终端参与会议的同时,中断第一会议终端对视频会议的参与,从而完成会议终端的切换。具体的终端切换方式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其中,系统对第一会议终端和第二会议终端的识别,可以是基于用户在设置会议切换参数时,配置的第一会议终端和第二会议终端的设备标识或IP地址等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用户在移动终端中配置的不同类型的会议参数,控制会议终端执行不同会议参数对应的视频会议操作,且不同类型的会议参数可以在视频会议不同阶段进行设置,不仅可以保证对视频会议的操作和控制效率,还提高了对视频会议控制的灵活性。

此外,参照图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视频会议控制系统,所述视频会议控制系统包括:

移动配置模块10,用于通过所述移动终端获取用户的会议配置信息,其中,所述会议配置信息包括安全验证信息和会议配置参数;

安全验证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安全验证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会议控制模块30,用于若验证通过,控制所述会议终端执行所述会议配置参数对应的视频会议操作。

可选地,所述视频会议控制系统还包括通信连接模块,用于:

当检测到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会议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在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会议终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基于所述通信连接将所述会议配置信息发送至所述会议终端中。

可选地,所述安全验证模块20,还用于:

获取所述用户的账户信息,根据所述账户信息从预存的多个用户的身份信息中,确定与所述账户信息绑定的目标身份信息;

将所述安全验证信息与所述目标身份信息进行对比,以对所述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所述安全验证信息包括人脸信息、指纹信息、声纹信息、瞳孔信息和密码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会议配置参数包括上会参数,所述视频会议操作包括上会操作,所述会议控制模块30,还用于:

检测所述上会参数中是否包含上会时间;

若所述上会参数中包含上会时间,则将所述上会时间与当前时间进行比较,若所述上会时间与当前时间一致,则控制所述会议终端执行所述上会参数对应的上会操作。

可选地,所述视频会议操作包括下会操作,所述会议控制模块30,还用于:

检测所述会议配置参数中是否包含下会参数;

若所述会议配置参数中包含下会参数,则控制所述会议终端执行所述下会参数对应的下会操作;

若所述会议配置参数中不包含下会参数,则通过所述移动终端获取所述用户配置的下会参数,并控制所述会议终端执行所述下会参数对应的下会操作。

可选地,所述视频会议操作包括会议切换操作,所述会议终端至少包括两个,所述会议控制模块30,还用于:

当检测到所述用户通过所述移动终端设置的会议切换参数时,检测所述会议切换参数对应的第二会议终端是否处于可用状态;

若是,则将当前在第一会议终端中进行的视频会议切换至所述第二会议终端中。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视频会议控制程序,所述视频会议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控制方法中的操作。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视频会议控制方法中的操作。

本发明设备、计算机程序产品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各实施例,均可参照本发明视频会议控制方法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操作/对象与另一个实体/操作/对象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操作/对象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发明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视频会议控制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