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地下节水渗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25 07:23: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创造属于农田水利设备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地下节水渗灌系统。


背景技术:

2.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耕地面积广,东西南北跨度都很大,气候差距大,水资源紧缺;近些年极端气候频发,在干旱年份农业用水资源严重短缺,不能科学有效灌溉造植物干旱胁迫而减产,而在多雨年份或低湿易涝地块又容易受到涝害导致作物减产,严重影响作物粮食安全生产。因此,寻找一种科学有效地下渗灌系统具有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地下节水渗灌系统,它能有效地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节水渗灌系统,包括:蓄水池、水泵、进水控制阀、抽水管、施肥池、过滤器、主进水管、支管、高分子渗水头、主回水管、水位控制器、排水渠。所述的水泵通过抽水管从蓄水池中取水,所述的施肥池与进水管相连接,所述的进水控制阀和过滤器安装在抽水管上,所述进水管与主进水管连接,所述的支管连接在主进水管和主回水管之间,所述的水位控制器安装在主回水管上,所述的排水渠一端连接水位控制器,另一端与蓄水池连接,所述高分子渗水头与支管连接。
5.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根据作物需水量进行地下渗灌用水量少,灌水效率高,可实现水肥一体化渗灌,根据作物生理需水特性调整控制地下水位深度,为作物能提供良好的土壤水分状况,有助于减少地面土壤水分蒸发,容易保证农作物生长所需水量,当农田受到涝害时,可使地下水位下降,以防作物遭受渍害。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可适用性广的特点,为作物高产节水灌溉、水资源重复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7.图2是高分子渗水头结构示意图。
8.图中:1、蓄水池;2、抽水管;3、水泵;4、进水控制阀;5、施肥池;6、过滤器;7、主进水管;8、支管;9、高分子渗水头;10、主回水管;11、水位控制器;12、排水渠。
具体实施方式
9.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0.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地下节水渗灌系统,包括:蓄水池1、抽水管2、水泵3、进水控制阀4、施肥池5、过滤器6、主进水管7、支管8、高分子渗水头9、主回水管10、水位控制器11、排水渠12,所述的水泵3通过抽水管2从蓄水池1中取水,所述的施肥池5与进水管2两端
相连接,施肥池5高于地表50cm,所述的进水控制阀4和过滤器6安装在抽水管2上,所述进水管2与主进水管7连接,所述的支管8埋入地下深度为60cm,每个支管等距平行间隔2m连接在主进水管7和主回水管10之间,所述的水位控制器11安装在主回水管10上,所述的排水渠12一端连接水位控制器11,另一端与蓄水池1连接,所述高分子渗水头9与支管连接,均匀等距50cm排布在支管8的两侧,高分子渗水头9上有很多微渗孔,可有效防止泥土和植物根系堵塞现象的发生,当该系统持续给水时,在内部压力作用下通过其上的微渗孔向外渗水,利用土壤的土壤毛细管作用湿润周围土壤,当涝害发生时,地下水位较高时,地下水通过高分子渗水头9上的微渗孔向系统内部反向渗水。
11.实施例2:矮杆窄行大豆在盛花期时,地下水位在30cm时,作物能够充分利用地下水吸收利用率,满足其作物生理需水量的要求,提高结荚率,有助于提高产量。本发明的供水泵3开始持续工作,对该系统持续供水,支管9中的水开始分别流入高分子渗水头9中,向土壤四周加速持续渗水,地下水位将持续升高,此时将水位控制器11上对应的地下30cm水位深度排水阀门打开,当地下达到30cm水位深度时,水位控制器11中的水将通过其上的排水出口管流入到排水渠12中,再通过排水渠12流入到蓄水池1中,由于供水泵3持续工作供水,这样地下水位深度将保持在30cm深处,多余的地下灌水量将通过最终排到蓄水池1中。同理,根据作物生理需水量需要在某一生育时期将地下水位调整到其他水位高度时,对该系统持续供水,同时水位控制器11上的对应深度的阀门打开即可。
12.实施例3:当作物需要补充肥料的或其他生长控制剂时,可以溶解于施肥池5中,打开施肥池5与进水管2连接的阀门,从而实现水肥一体化渗灌。施肥池5的作用不仅限于施肥或施生长控制剂时使用,还可兼具蓄水池的作用,在水泵3不工作不产生水压的情况下,由于施肥池高于地表,在水的重力作用下,同样可实现渗灌目的。
13.实施例4:当农田遭遇涝害时,供水泵3停止供水,将水位控制器11上的所有阀门打开,此时地下水位过高,土壤中的水通过高分子渗水头9渗入到支管8内,通过水位控制器11的排水出口管流入到排水渠1内,从而解决排涝问题,又把多余地下水贮存到蓄水池1中,最终实现田间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1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节水渗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水泵、进水控制阀、抽水管、施肥池、过滤器、主进水管、支管、高分子渗水头、主回水管、水位控制器、排水渠,所述的水泵通过抽水管从蓄水池中取水,所述的施肥池与进水管相连接,所述的水位控制器和过滤器安装在抽水管上,所述进水管与主进水管连接,所述的支管连接在主进水管和主回水管之间,所述的水位控制器安装在主回水管上,所述的排水渠一端连接水位控制器,另一端与蓄水池连接,所述高分子渗水头与支管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下节水渗灌系统,包括:蓄水池、水泵、进水控制阀、抽水管、施肥池、过滤器、主进水管、支管、高分子渗水头、主回水管、水位控制器、排水渠。所述的水泵通过抽水管从蓄水池中取水,所述的施肥池与进水管相连接,所述的进水控制阀和过滤器安装在抽水管上,所述进水管与主进水管连接,所述的支管连接在主进水管和主回水管之间,所述的水位控制器安装在主回水管上,所述的排水渠一端连接水位控制器,另一端与蓄水池连接,所述高分子渗水头与支管连接。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可适用性广的特点,为作物高产节水灌溉、水资源重复利用提供技术保障。利用提供技术保障。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杜佳兴 陈小康 杨传华 顿圆圆 于华宇 李旭 王新荣 王冬 张霞 范泽 祝铭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佳木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0.18
技术公布日:2022/3/2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