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除湿防腐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2022-03-25 07:02: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除湿防腐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2.充电桩的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上,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和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现有的充电桩大多安装配备在露天的环境下,长期使用,其内部容易受到湿气侵蚀而导致电气元件损坏,外部易被外界具有腐蚀性质的物质所腐蚀,这都导致了充电桩的使用寿命和实用性降低,为此,这里推出一种具除湿防腐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除湿防腐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具备除湿防腐功能的优点,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不具备除湿防腐功能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除湿防腐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固定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斜面块,所述壳体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导槽,所述导槽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导块,所述导块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辊,所述导辊的表面与斜面块的表面活动连接,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盒体,所述盒体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限位杆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相反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移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壳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箱,所述加热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加热板,所述壳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底部与加热箱的顶部连通,所述壳体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均风板,所述加热箱的底部通过通风管与均风板的顶部连通,所述壳体正面的顶部设置有操作门,所述操作门表面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密封条,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壳体右侧的底部连通有通风盒,所述通风盒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尘板,所述通风盒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除湿板,所述壳体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耐腐蚀层,所述耐腐蚀层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层,所述基层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水层。
5.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安装螺栓。
6.优选的,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遮阳板,所述遮阳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雨板。
7.优选的,所述壳体正面左侧的顶部开设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铭牌。
8.优选的,所述操作门正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把手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
9.优选的,所述基层的材质为铝合金,所述耐腐蚀层的材质为树脂基漆,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材质均为聚氨酯防水涂料。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固定板、凹槽、固定杆、第一弹簧、移动块、斜面块、导槽、导块、充电桩本体、连接板、导辊、盒体、限位杆、第二弹簧、移动板、连接杆、缓冲板、加热箱、加热板、竖板、顶板、风机、均风板、操作门、密封条、支撑块、底板、通风盒、防尘板、除湿板、基层、耐腐蚀层、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的配合,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可以通过防护机构避免被湿气和具有腐蚀性质的物质所侵蚀,以此提高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使用效率以及实用性。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安装块和安装螺栓,便于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固定在指定位置,通过设置遮阳板,可以避免强烈阳光直接照射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顶部而造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表面温度升高,通过设置收容槽和铭牌,可以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详细参数信息标注其上。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的剖视示意图。
17.图中:1、壳体;2、固定板;3、凹槽;4、固定杆;5、第一弹簧;6、移动块;7、斜面块;8、导槽;9、导块;10、充电桩本体;11、连接板;12、导辊;13、盒体;14、限位杆;15、第二弹簧;16、移动板;17、连接杆;18、缓冲板;19、加热箱;20、加热板;21、竖板;22、顶板;23、风机;24、均风板;25、操作门;26、密封条;27、支撑块;28、底板;29、通风盒;30、防尘板;31、除湿板;101、基层;102、耐腐蚀层;103、第一防水层;104、第二防水层;32、安装块;33、遮阳板;34、收容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本实用新型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20.请参阅图1-4,一种具除湿防腐功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壳体1,壳体1内腔
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固定板2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3,凹槽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固定杆4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弹簧5,固定杆4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移动块6,移动块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斜面块7,壳体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导槽8,导槽8的内腔活动连接有导块9,导块9相对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充电桩本体10,充电桩本体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导辊12,导辊12的表面与斜面块7的表面活动连接,壳体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盒体13,盒体13内腔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4,限位杆14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弹簧15,限位杆14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移动板16,移动板16相反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7,连接杆17远离移动板1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18,壳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加热箱19,加热箱19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加热板20,壳体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板21,竖板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22,顶板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风机23,风机23的底部与加热箱19的顶部连通,壳体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均风板24,加热箱19的底部通过通风管与均风板24的顶部连通,壳体1正面的顶部设置有操作门25,操作门25表面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密封条26,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7,支撑块2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28,壳体1右侧的底部连通有通风盒29,通风盒29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防尘板30,通风盒29内腔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除湿板31,壳体1包括基层101,基层10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耐腐蚀层102,耐腐蚀层10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层103,基层10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水层104,底板2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块32,安装块3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安装螺栓,顶板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遮阳板33,遮阳板3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雨板,壳体1正面左侧的顶部开设有收容槽34,收容槽3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铭牌,操作门25正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把手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基层101的材质为铝合金,耐腐蚀层102的材质为树脂基漆,第一防水层103和第二防水层104的材质均为聚氨酯防水涂料,通过设置安装块32和安装螺栓,便于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固定在指定位置,通过设置遮阳板33,可以避免强烈阳光直接照射在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顶部而造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表面温度升高,通过设置收容槽34和铭牌,可以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详细参数信息标注其上,通过壳体1、固定板2、凹槽3、固定杆4、第一弹簧5、移动块6、斜面块7、导槽8、导块9、充电桩本体10、连接板11、导辊12、盒体13、限位杆14、第二弹簧15、移动板16、连接杆17、缓冲板18、加热箱19、加热板20、竖板21、顶板22、风机23、均风板24、操作门25、密封条26、支撑块27、底板28、通风盒29、防尘板30、除湿板31、基层101、耐腐蚀层102、第一防水层103和第二防水层104的配合,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可以通过防护机构避免被湿气和具有腐蚀性质的物质所侵蚀,以此提高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使用效率以及实用性。
21.使用时,工作人员根据壳体1内腔的干燥状态,定时启动风机23和加热板20,风机23将加热箱19内腔的热空气吹至壳体1的内腔,壳体1内腔的湿热气体再通过通风盒29排出,可以达到除湿的目的,耐腐蚀层102可以避免外部具有腐蚀性质的物质腐蚀壳体1,当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受到外力碰撞时,通过凹槽3、固定杆4、第一弹簧5、移动块6、斜面块7、导槽8、导块9、连接板11、导辊12、限位杆14、第二弹簧15、移动板16、连接杆17和缓冲板18的配合,可以缓冲掉大部分的撞击力,防止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外力撞坏。
2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