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农业技术推广用便于分类储存的土壤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20:00: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业技术推广用便于分类储存的土壤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2.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其厚度从数厘米至2~3米不等,土壤与成土母质的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具有肥力,即具有不断地、同时地为植物生长提供并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土壤的土质在遭受一定的破坏后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部分土壤变质,为了保护环境,针对不同变质的土壤,会进行采样研究。
3.目前对不同的土壤进行采样研究时,一个采样装置只能储放一种样品,样品在受到污染后,需要全部重新采集,导致检测的工作效率较低,不重新采集会导致检测的纯度下降,且采样装置的功能较为单一,不便于采集。
4.针对以上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农业技术推广用便于分类储存的土壤取样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业技术推广用便于分类储存的土壤取样装置,采用本装置进行工作,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中目前对不同的土壤进行采样研究时,一个采样装置只能储放一种样品,样品在受到污染后,需要全部重新采集,导致检测的工作效率较低,不重新采集会导致检测的纯度下降,且采样装置的功能较为单一,不便于采集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业技术推广用便于分类储存的土壤取样装置,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下端四周设置有刮取组件,支撑组件的内腔中设置有提取组件;
7.所述提取组件包括转动把柱和固定安装在转动把柱下端的固定圆盘,固定圆盘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长杆,长杆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分隔取料机构。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空心粗桶和设置在空心粗桶上端两侧的连接块。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转环,空心粗桶的下端设置有架起机构。
10.进一步地,所述架起机构包括上贴合圈和固定焊接在上贴合圈下端四周的圆杆,圆杆的下端设置有下收集圆圈,下收集圆圈的四周外壁上设置有内空螺母。
11.进一步地,所述刮取组件包括螺纹柱和固定安装在螺纹柱一侧的连带机构,螺纹柱与内空螺母进行螺纹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连带机构包括长方块和固定焊接在长方块下端一侧的扩展推土块,长方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尖角长块。
13.进一步地,所述分隔取料机构包括圆心盒和开设在圆心盒一侧的第一进料口,圆心盒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料口,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的边侧均设置有弯弧块。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农业技术推广用便于分类储存的土壤取样装置,支撑组件的下端四周设置有刮取组件,空心粗桶的上端两侧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一侧设置有转环,空心粗桶的下端设置有架起机构,上贴合圈的下端四周设置有圆杆,圆杆的下端设置有下收集圆圈,下收集圆圈的四周外壁上设置有内空螺母,螺纹柱的一侧设置有连带机构,螺纹柱与内空螺母进行螺纹连接,长方块的下端一侧设置有扩展推土块,长方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尖角长块,操作者遇到较为干燥的土壤时,可先转动转环,转环会带动上贴合圈下端的刮取组件对土壤表皮进行刮取,长方块下端的扩展推土块会将泥土刮起,刮取到一定量之后,可移动下收集圆圈,将扩展推土块刮取出来的泥土圈收起来,根据不同土壤的地势来进行刮取,可利用尖角长块刮取土邱凸起外壁上的土壤,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收集,使用较为灵活。
16.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农业技术推广用便于分类储存的土壤取样装置,支撑组件的内腔中设置有提取组件,转动把柱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圆盘,固定圆盘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长杆,长杆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分隔取料机构,圆心盒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进料口,圆心盒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料口,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的边侧均设置有弯弧块,操作者在刮取好需要采集的土壤后,利用扩展推土块将刮取出来的泥土圈收在扩展推土块的内腔中,拿动转动把柱,将长杆放入空心粗桶的内腔中,固定圆盘会卡合在空心粗桶的上端,转动转动把柱,转动把柱会带动分隔取料机构进行转动,因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是两个完全分隔开的腔室,在转动的过程中,依据转动的角度,弯弧块会将土壤刮进第一进料口的内腔中,可转换转动把柱的方向,再次转动转动把柱,弯弧块会刮动部分土壤进入到第二进料口的内腔中,且下收集圆圈已提前将需要采集的土壤包围起来,更便于提取组件进行提取,操作者可将采集的土壤,分装在两个分隔开的腔室内,根据实验需求,依次对腔室内的土壤进行提取,操作失误时,可继续对第二进料口内腔中的土壤进行检测,提高采集的效率和后期样品检测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刮取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提取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支撑组件;11、空心粗桶;12、连接块;13、转环;14、架起机构;141、上贴合圈;142、圆杆;143、下收集圆圈;144、内空螺母;2、刮取组件;21、螺纹柱;22、连带机构;221、长方块;222、尖角长块;223、扩展推土块;3、提取组件;31、转动把柱;32、固定圆盘;33、长杆;34、分隔取料机构;341、圆心盒;342、第一进料口;343、弯弧块;344、第二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为了解决在采集土壤时,采集装置功能较为单一的技术问题,如图1-3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24.一种农业技术推广用便于分类储存的土壤取样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支撑组件1的下端四周设置有刮取组件2,支撑组件1的内腔中设置有提取组件3,支撑组件1包括空心粗桶11和设置在空心粗桶11上端两侧的连接块12,连接块12的一侧设置有转环13,空心粗桶11的下端设置有架起机构14。
25.架起机构14包括上贴合圈141和固定焊接在上贴合圈141下端四周的圆杆142,圆杆142的下端设置有下收集圆圈143,下收集圆圈143的四周外壁上设置有内空螺母144,刮取组件2包括螺纹柱21和固定安装在螺纹柱21一侧的连带机构22,螺纹柱21与内空螺母144进行螺纹连接,连带机构22包括长方块221和固定焊接在长方块221下端一侧的扩展推土块223,长方块22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尖角长块222。
26.具体的,操作者遇到较为干燥的土壤时,可先转动转环13,转环13会带动上贴合圈141下端的刮取组件2对土壤表皮进行刮取,长方块221下端的扩展推土块223会将泥土刮起,刮取到一定量之后,可移动下收集圆圈143,将扩展推土块223刮取出来的泥土圈收起来,根据不同土壤的地势来进行刮取,可利用尖角长块222刮取土邱凸起外壁上的土壤,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刮取,在使用下收集圆圈143进行收集时,因螺纹柱21与内空螺母144进行螺纹连接,直接将螺纹柱21从内空螺母144的内腔中取出,即可将刮取组件2从架起机构14的下端卸下,使用较为灵活。
27.为了解决对采集的土壤进行实验时,以防在实验中出现误差导致采集的样品全部作废,二次采集土壤,较为麻烦的技术问题,如图4所示,提供以下优选技术方案:
28.提取组件3包括转动把柱31和固定安装在转动把柱31下端的固定圆盘32,固定圆盘32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长杆33,长杆33的下端固定设置有分隔取料机构34,分隔取料机构34包括圆心盒341和开设在圆心盒341一侧的第一进料口342,圆心盒341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料口344,第一进料口342和第二进料口344的边侧均设置有弯弧块343。
29.具体的,操作者在刮取好需要采集的土壤后,利用扩展推土块223将刮取出来的泥土圈收在扩展推土块223的内腔中,拿动转动把柱31,将长杆33放入空心粗桶11的内腔中,固定圆盘32会卡合在空心粗桶11的上端,转动转动把柱31,转动把柱31会带动分隔取料机构34进行转动,因第一进料口342和第二进料口344是两个完全分隔开的腔室,在转动的过程中,依据转动的角度,弯弧块343会将土壤刮进第一进料口342的内腔中,可转换转动把柱31的方向,再次转动转动把柱31,弯弧块343会刮动部分土壤进入到第二进料口344的内腔中,且下收集圆圈143已提前将需要采集的土壤包围起来,更便于提取组件3进行提取,操作者可将采集的土壤,分装在两个分隔开的腔室内,根据实验需求,依次对腔室内的土壤进行提取,操作失误时,可继续对第二进料口344内腔中的土壤进行检测,提高采集的效率和后期样品检测的精准度。
3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