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充电口快速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12:26: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设备,尤其涉及充电口快速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常见的用于给电动车辆充电的充电枪分为交流充电枪和直流充电枪,根据相关规定,现有的电动车辆需要装配有两个插座,以适应这两种充电枪,即需要在电动车辆上同时设置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
3.如果将这两种充电口分开设置(即,相互距离较远),在停放车辆时,需要先确定充电桩上的充电枪的类型,然后才能将车辆停放为车辆的对应类型的充电口朝向该充电桩的状态,这种情况给充电前的停车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4.如果将这两种充电口集成在一起(即,两种充电口紧邻彼此),需要扩大车辆外壳上的充电口的尺寸以同时显露出这两种充电口,这会降低车辆外壳的美观程度。
5.公开于本实用新型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口快速切换装置,其通过交流充电口和直流充电口的滑动设置,在不增大充电孔的尺寸的前提下,实现了两种充电口的快速切换。
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口快速切换装置,包括交流充电座,其位于车体上;直流充电座,其位于车体上;轨道组件,其靠近设置有充电孔的车体外壳;以及移动连接组件,其位于所述直流充电座和交流充电座之间,并且所述移动连接组件包括:移动连接组件本体;交流充电头,其位于所述移动连接组件本体靠近交流充电座的一侧;直流充电头,其位于所述移动连接组件本体靠近直流充电座的一侧;滑动板,其固定在所述移动连接组件本体的一侧,并且所述滑动板能够滑动地安装在所述轨道组件上;交流充电口,其安装在所述滑动板上,所述交流充电口通过连接线缆电连接至所述交流充电头;以及直流充电口,其安装在所述滑动板上,所述直流充电口通过连接线缆电连接至所述直流充电头;其中,通过滑动板在轨道组件上滑动使得车体外壳的充电孔仅显露出所述交流充电口时,所述交流充电头电连接至所述交流充电座;通过滑动板在轨道组件上滑动使得车体外壳的充电孔仅显露出所述直流充电口时,所述直流充电头电连接至所述直流充电座。
8.优选地,所述交流充电口包括:交流充电口本体;第一连接器,其安装在所述交流充电口本体内,第一连接器的一端通过连接线缆电连接至交流充电头,第一连接器另一端在充电时电连接至充电枪。
9.优选地,所述直流充电口包括:直流充电口本体;第二连接器,其安装在所述直流
充电口本体内,所述第二连接器内侧的一端通过连接线缆电连接至直流充电头,所述第二连接器外侧的一端在充电时电连接至充电枪。
10.优选地,所述滑动板进一步设置有固定在滑动板下侧的第一引导轨道和固定在滑动板上侧的第二引导轨道;所述轨道组件的内表面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引导轨道相对应的第三引导轨道,所述轨道组件的内表面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第二引导轨道对应的第四引导轨道,并且所述轨道组件包括多个滚珠;其中,滚珠设置在第一引导轨道与第三引导轨道之间,以及第二引导轨道与第四引导轨道之间,以减小滑动板在轨道组件内滑动时的摩擦力。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导轨道的下表面、第二引导轨道的上表面、第三引导轨道的上表面和第四引导轨道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用于配合滚珠的凹槽。
12.优选地,所述交流充电座包括:交流充电座本体,所述交流充电头插入所述交流充电座本体内;第三连接器,其安装在所述交流充电座本体内,第三连接器的一端电连接至车体内的交流充电线,第三连接器的另一端仅当滑动板滑动至车体外壳的充电孔仅显露出交流充电口的状态时电连接至所述交流充电头。
13.优选地,所述直流充电座包括:直流充电座本体,所述直流充电头插入所述直流充电座本体内;第四连接器,其安装在所述直流充电座本体内,第四连接器的一端电连接至车体内的直流充电线,第四连接器的另一端仅当滑动板滑动至车体外壳的充电孔仅显露出直流充电口的状态时电连接至所述直流充电头。
14.优选地,所述移动连接组件进一步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滑动板上并且位于所述滑动板的外侧。
15.优选地,所述移动连接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凸台,其位于所述挡板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凸台位于交流充电口和直流充电口之间并且靠近所述直流充电口,所述第一凸台在用户的推动下带动移动连接组件向直流充电口的方向滑动,使得车体外壳的充电孔仅显露出交流充电口;第二凸台,其位于所述挡板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凸台位于交流充电口和直流充电口之间并且靠近所述交流充电口,所述第二凸台在用户的推动下带动移动连接组件向交流充电口的方向滑动,使得车体外壳的充电孔仅显露出直流充电口。
16.优选地,所述移动连接组件进一步包括:电机,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板在所述轨道组件上滑动;其中,当电机驱动滑动板滑动至轨道组件的一侧时,车体外壳的充电孔仅显露出交流充电口;当电机驱动滑动板滑动至轨道组件的另一侧时,车体外壳的充电孔仅显露出直流充电口。
17.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口快速切换装置,使得电动车辆的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集成在一起,该切换装置可以快速切换直流充电口和交流充电口,可以适应车体外壳上仅能显露一个充电口的充电孔。
18.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实施方案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实施方案共同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口快速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的内部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连接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轨道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交流充电座的立体分解图;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直流充电座的立体分解图;
27.图9为将直流充电口切换为交流充电口的步骤示意图一;
28.图10为图9中充电口与汽车外壳的充电孔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29.图11为将直流充电口切换为交流充电口的步骤示意图二;
30.图12为图11中充电口与汽车外壳的充电孔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31.图13为将直流充电口切换为交流充电口的步骤示意图三;
32.图14为图13中充电口与汽车外壳的充电孔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33.图15为图13中充电座和充电座的插接示意图;
34.图16为将交流充电口切换为直流充电口的步骤示意图一;
35.图17为图16中充电口与汽车外壳的充电孔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36.图18为将交流充电口切换为直流充电口的步骤示意图二;
37.图19为图18中充电口与汽车外壳的充电孔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38.图20为将交流充电口切换为直流充电口的步骤示意图三;
39.图21为图20中充电口与汽车外壳的充电孔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40.图22为图20中充电座和充电座的插接示意图;
41.图23为扇形的轨道组件的示意图。
42.应当理解,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而是呈现各种特征的简化表示,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43.在这些图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相同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案,这些实施方案的示例呈现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实用新型将与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为这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相反,本实用新型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的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案。
45.下面结合图1至图23对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口快速切换装置进行说明。
46.首先配合参见图1至图4以及图9至图22,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口快速切换装置包括:交流充电座3、直流充电座4、轨道组件2以及移动连接组件1;交流充电座3和直流充电座4位于车体上;轨道组件2靠近设置有充电孔501的车体外壳5;移动连接组件1位于所述直流充电座4和交流充电座3之间。
47.所述移动连接组件1包括:移动连接组件本体10、交流充电头103、直流充电头104、
滑动板105、直流充电口106和交流充电口107;交流充电头103位于所述移动连接组件本体10的靠近交流充电座3的一侧;直流充电头104位于所述移动连接组件本体10的靠近直流充电座4的一侧;滑动板105固定在所述移动连接组件本体10的一侧,并且所述滑动板105能够滑动地安装在所述轨道组件2上;交流充电口107安装在所述滑动板105上,所述交流充电口107通过连接线缆116电连接至交流充电头103;直流充电口106安装在所述滑动板105上,所述直流充电口106通过连接线缆117电连接至直流充电头104。
48.其中,通过滑动板105在轨道组件2上滑动使得车体外壳5的充电孔501仅显露出所述交流充电口107时,所述交流充电头103电连接至所述交流充电座3。
49.通过滑动板105在轨道组件2上滑动使得车体外壳5的充电孔501仅显露出所述直流充电口106时,所述直流充电头104电连接至所述直流充电座4。
50.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4所示,移动连接组件本体10由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扣合而成。
51.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线缆116和线缆117交叉设置在移动连接组件本体10中,线缆116和线缆117之间相互绝缘。
5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1和如图3所示,交流充电口107安装在滑动板105上靠近所述直流充电座4的位置,直流充电口106安装在滑动板105上靠近所述交流充电座3的位置并与交流充电口107并列。
53.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4所示,滑动板105的下侧和上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引导轨道118和第二引导轨道119,用于提供后面要介绍的轨道组件2的滚珠的滑动轨道。
5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4所示,交流充电口107包括:
55.交流充电口本体108,其安装在滑动板105上;
56.第一连接器109,其安装在所述交流充电口本体108内,第一连接器109内侧的一端通过连接线缆116电连接至交流充电头103,第一连接器109外侧的一端在充电时电连接至交流充电枪;
57.第一密封环110,其位于交流充电口本体108的内部,用于密封第一连接器109与交流充电枪的连接;
58.第一引导环111,其安装在交流充电口本体108的内部并且位于第一密封环110的外侧,用于固定并压紧第一密封环110,以及引导交流充电枪的插入。
59.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4所示,直流充电口106包括:
60.直流充电口本体112,其安装在滑动板105上并且与交流充电口本体108并列;
61.第二连接器113,其安装在所述直流充电口本体112内,所述第二连接器113内侧的一端通过连接线缆117电连接至直流充电头104,所述第二连接器113外侧的一端在充电时电连接至直流充电枪;
62.第二密封环114,其位于直流充电口本体112的内部,用于密封第二连接器113与直流充电枪的连接;
63.第二引导环115,其安装在直流充电口本体112的内部并且位于第二密封环114的外侧,用于固定并压紧第二密封环114,以及引导直流充电枪的插入。
6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4所示,移动连接组件1进一步包括:挡板122,挡板122安装在滑动板105上并且位于滑动板105与车辆外壳5的充电孔501之间。
6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3所示,移动连接组件1进一步包括:第一凸台120和第二凸台121。
66.第一凸台120位于所述挡板122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凸台120位于交流充电口107和直流充电口106之间并且靠近所述直流充电口106,所述第一凸台120在用户的推动下带动移动连接组件1向直流充电口106的方向滑动,使得车体外壳5的充电孔501仅与交流充电口107对齐,从而达到车体外壳5的充电孔501仅显露出所述交流充电口107的效果。
67.第二凸台121位于所述挡板122的外表面,所述第二凸台121位于交流充电口107和直流充电口106之间并且靠近所述交流充电口107,所述第二凸台121在用户的推动下带动移动连接组件1向交流充电口107的方向滑动,使得车体外壳5的充电孔501仅与直流充电口106对齐,从而达到车体外壳5的充电孔501仅显露出所述直流充电口106的效果。
6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移动连接组件1进一步包括:电机,电机安装在车体内,电机用于驱动滑动板105在轨道组件2上滑动。
69.当电机驱动滑动板105滑动至轨道组件2的一侧时,车体外壳5的充电孔501仅显露出所述交流充电口107。
70.当电机驱动滑动板105滑动至轨道组件2的另一侧时,车体外壳5的充电孔501仅显露出所述直流充电口106。
71.可以用电机驱动替代第一凸台120和第二凸台121的手动驱动。
7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5和图6所示,轨道组件2包括上支架201和下支架205,上支架201和下支架205组合在一起构成轨道组件2的主体,上支架201和下支架205构成一个滑动空间,供滑动板105滑动。
73.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轨道组件2的内表面的下表面(即下支架205内部的上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引导轨道118相对应的第三引导轨道206,所述轨道组件2的内表面的上表面(即上支架201内部的下表面)设置有与第二引导轨道119对应的第四引导轨道202,所述轨道组件2还设置有多个滚珠203和多个滚珠207。
74.其中,多个滚珠207设置在第一引导轨道118与第三引导轨道206之间,并且多个滚珠203设置在第二引导轨道119和第四引导轨道202之间,这样的设置将滑动板105与轨道组件2之间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珠203与滑动板105之间、滚珠203和轨道组件2之间、滚珠207与滑动板105之间、以及滚珠207和轨道组件2之间的滚动摩擦,以减小滑动板105在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
7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轨道组件2还包括设置在第四引导轨道202与第二引导轨道119之间的保持件204,以及设置在第三引导轨道206与第一引导轨道118之间的保持件208,保持件204和保持件208各自设置有用于支撑滚珠203和滚珠207的孔,以防止滚珠203和滚珠207偏移或脱离。
76.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引导轨道118的下表面、第二引导轨道119的上表面、第三引导轨道206的上表面和第四引导轨道202的下表面分别设置有用于配合滚珠滚动的凹槽。
77.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配合参见图7,交流充电座3包括:
78.交流充电座本体301,交流充电头103插入交流充电座本体301内;
79.第三连接器302,其安装在所述交流充电座本体301内,第三连接器302的一端电连接至车体内的交流充电线308,第三连接器302的另一端仅当滑动板105滑动至车体外壳5的
充电孔501仅显露出交流充电口107的状态时电连接至所述交流充电头103;
80.第三密封环304,其位于交流充电座本体301的内部,用于密封第三连接器302与交流充电头103的连接;
81.第三引导环303,其安装在交流充电座本体301的内部并且位于第三密封环304的外侧,用于固定并压紧第三密封环304,以及引导交流充电头103的插入;
82.交流线引导器305,其位于所述交流充电座本体301的内侧,用于引导第三连接器302与车体内的交流充电线308的连接。
83.本实用新型可以适当增加交流充电座本体301前端(靠近移动连接组件1的一端)的腔体的长度,当移动连接组件1在轨道组件2上滑动时,即使移动连接组件1滑动至交流充电头103与交流充电座本体301不再电连接的状态,移动连接组件1上的交流充电头103仍然插接在交流充电座本体301内,以保证交流充电头103和交流充电座3始终保持机械连接,可以避免在交流充电头103和交流充电座3的下次插接过程中因为意外情况出现无法对齐的情况。
8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配合参见图7,交流充电座3进一步包括第三壳体306和第四壳体307,第三壳体306和第四壳体307构成一个容纳空间,以容纳交流线引导器305的全部、交流充电座本体301的一部分、以及车体内的交流充电线308的一部分。
8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配合参见图8,直流充电座4包括:
86.直流充电座本体401,直流充电头104插入直流充电座本体401内;
87.第四连接器402,其安装在所述直流充电座本体401内,第四连接器402的一端电连接至车体内的直流充电线411,第四连接器402的另一端仅当滑动板105滑动至车体外壳5的充电孔501仅显露出直流充电口106的状态时电连接至所述直流充电头104;
88.第四密封环404,其位于直流充电座本体401的内部,用于密封第四连接器402与直流充电头104的连接;
89.第四引导环403,其安装在直流充电座本体401的内部并且位于第四密封环404的外侧,用于固定并压紧第四密封环404,以及引导直流充电头104的插入;
90.第一直流线引导器405、第二直流线引导器406、第三直流线引导器407和第四直流线引导器408,其位于所述直流充电座本体401的内侧,用于引导第四连接器402与车体内的直流充电线411的连接。
91.本实用新型可以适当增加直流充电座本体401前端(靠近移动连接组件1的一端)的腔体的长度,当移动连接组件1在轨道组件2上滑动时,即使移动连接组件1滑动至直流充电头104与直流充电座本体401不再电连接的状态,移动连接组件1上的直流充电头104仍然插接在直流充电座本体401内,以保证直流充电头104和直流充电座4始终保持机械连接,可以避免在直流充电头104和直流充电座4的下次插接过程中因为意外情况出现无法对齐的情况。
92.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配合参见图8,直流充电座4进一步包括第五壳体409和第六壳体410,第五壳体409和第六壳体410构成一个容纳空间,以容纳第一直流线引导器405的全部、第二直流线引导器406的全部、第三直流线引导器407的全部、第四直流线引导器408的全部、直流充电座本体401的一部分、以及车体内的直流充电线411的一部分。
93.在前面的实施方案中,上支架201和下支架202构成的滑动空间是一个矩形,除此
之外,滑动空间还可以设置成如图23所示的扇形,对应的,滑动板105也要设计成与滑动空间相适应的扇形。
9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充电口快速切换装置的操作进行说明。
95.如果车体外壳5的充电口501仅显露出直流充电口106(配合参见图9和图10),并且需要将直流充电口106切换为交流充电口107时,用户按照图9的箭头方向推动第一凸台120,将整个移动连接组件1向直流充电口106的方向推动。
96.在此过程中,当车体外壳5的充电口501显露出直流充电口106的一部分和交流充电口107的一部分时(配合参见图11和图12),直流充电头104不再与直流充电座4内的第四连接器402电连接,但是直流充电头104仍然插接在直流充电座本体401内。
97.当移动连接组件1滑动至车体外壳5的充电口501仅显露出交流充电口107时(配合参见图13和图14),交流充电头103移动至与交流充电座3的第三连接器302电连接的状态,以实现交流充电口107依次通过连接线缆116、交流充电头103和第三连接器302电连接至车体内的交流充电线308,此时,交流充电头103插接在交流充电座3的交流充电座本体301内(配合参见图15中b处的放大图)。
98.在图13、图14和图15中,直流充电头104不再与直流充电座4内的第四连接器402电连接,但是直流充电头104仍然插接在直流充电座本体401内(配合参见图15中a处的放大图)。
99.如果车体外壳5的充电口501仅显露出交流充电口107(配合参见图16和图17),并且需要将交流充电口107切换为直流充电口106时,用户按照图16的箭头方向推动第二凸台121,将整个移动连接组件1向交流充电口107的方向推动。
100.在此过程中,当车体外壳5的充电口501显露出直流充电口106的一部分和交流充电口107的一部分时(配合参见图18和图19),交流充电头103不再与交流充电座3内的第三连接器302电连接,但是交流充电头103仍然插接在交流充电座本体301内。
101.当移动连接组件1滑动至车体外壳5的充电口501仅显露出直流充电口106时(配合参见图20和图21),直流充电头104移动至与直流充电座4的第四连接器402电连接的状态,以实现直流充电口106依次通过连接线缆117、直流充电头104和第四连接器402电连接至车体内的直流充电线411,此时,直流充电头104插接在直流充电座4的直流充电座本体401内(配合参见图22中c处的放大图)。
102.在图20、图21和图22中,交流充电头103不再与交流充电座3内的第三连接器302电连接,但是交流充电头103仍然插接在交流充电座本体301内(配合参见图22中d处的放大图)。
103.当然,移动连接组件1的驱动也可以由手动改为电机驱动。
104.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内”、“外”、“上面”、“下面”、“上面的”、“下面的”、“向上”、“向下”、“前”、“后”、“背后”、“内侧”、“外侧”、“向内”、“向外”、“内部”、“外部”、“内部的”、“外部的”、“向前”、“向后”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的特征。
105.前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示例性的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旨在成为穷举的,也并不旨在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案并进行描述是为了
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案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