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汽车顶棚升降机构及升降式车顶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23 04:00: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顶棚升降机构及升降式车顶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外出游玩、亲近大自然的用户群体增多,车辆也从传统的代步功能向多场景使用可变化的多功能空间转变,基于此,汽车顶棚可举升的车辆也日益增多。如申请号为201920437509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房车顶棚升降机构,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二电动推杆以及位于下部的第三电动推杆与第四电动推杆,所述车顶上方前部左右两侧对称设有第一铰接座及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与第二铰接座分别与三电动推杆、第四电动推杆的推杆端铰接,所述升降顶棚下表面前侧中部设有第三铰接座,所述第三铰接座与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的推杆端铰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与第三电动推杆的壳体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与第四电动推杆的壳体部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和第四电动推杆分别与房车顶棚升降控制系统电连接。
3.上述顶棚升降机构通过采用多个电动推杆的伸缩来实现与其铰接的顶棚升降,这种升降机构虽然结构稳固,但其整体造价高,且全部通过电动推杆来实现,若其中一个电动推杆出现故障,则会影响顶棚的升降,不便维修。另外,该升降机构在收折后整体高度较大,需占用较大的容置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稳固、收折空间小,且造价低的汽车顶棚升降机构及升降式车顶的安装结构。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顶棚升降机构,上下两端分别可转动安装在汽车顶棚与车顶侧围之间,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举升机构、联动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举升机构包括两个呈前后间隔设置的伸缩臂,每个伸缩臂均由一上转臂和下转臂组成,在每个下转臂的同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一通槽,所述上转臂的下端可转动安装在下转臂上端,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卡在下转臂的通槽内;所述联动机构位于两伸缩臂之间,包括上连动件和下连动件,所述上连动件位于两个上转臂之间,左右两端分别与同侧的上转臂可转动连接,且上连动件与两上转臂的连接点到同侧上转臂的顶端之间的间距不同;下连动件位于两下转臂之间,左右两端分别与同侧的下转臂可转动连接,且下连动件与两下转臂连接点到同侧下转臂下端之间的间距不同;所述驱动机构与下连动件固定连接,并能够拉动下连动件前后移动。这样,所设置的伸缩臂与联动机构之间连接后,形成一个连杆机构,且每个连杆机构通过一个驱动机构与联动机构连接后,驱动联动机构中的下连动件前移或后退的方式推动两个伸缩臂转动,进而在伸缩臂的下转臂转动后,带动上转臂转动,实现连杆机构的上升或下降,进而带
动顶棚上升或下降,整个机构通过一驱动机构进行驱动,结构简单,操作性更好,且造价低。连杆机构中,上转臂与下转臂之间、上连动件与上转臂之间、下连动件与下转臂之间均为可转动连接,因此,在使用时,只需推动下连动件前移或后退后,就能够带动伸缩臂的升降,结构设置简单,且安装较为牢固。另外,所设置的下转臂上设置的通槽可在上转臂向下转动时,收折在通槽内,进而使得伸缩臂在收折后,略大于下转臂厚度,使得整个连杆机构在收折后高度较小。而上连动件连接处到同侧上转臂顶部之间间距不同后,使得几个转动点之间所构成的连杆机构更加稳固。
6.进一步的,在上转臂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一条形槽,所述上连动件由两块间隔设置的条形板组成,两条形板分别位于上转臂的左右两侧,并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在上转臂上。这样,上连动件由两块条形板组成,且端部分别与上转臂之间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安装结构稳固;上转臂所设置的条形槽使得上转臂横截面呈u形,能够有效提升升降机构的侧向刚度,并便于各转轴的安装。
7.进一步的,在每个条形板两端均设有一通孔,在每块上转臂的中部、条形槽的两侧均设有一安装孔。这样,所设置的通孔和安装孔便于转轴的穿设、安装。
8.进一步的,所述下连动件包括内条形板和外条形板,所述内条形板和外条形板分别位于下转臂左右两侧,且端部分别通过一销轴可转动连接在下转臂上;所述外条形板的其中一端向外折弯后与驱动机构连接。这样,下连动件由两块条形板组成,端部与下转臂之间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条形板在下转臂上呈夹持状,整体安装结构更为稳固,支撑效果更好。
9.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撑杆,所述电动撑杆与汽车顶棚升降控制系统电连接。这样,电动撑杆能够在通电后实现对外条形板的推拉,进而实现对与之连接的两个伸缩臂的推拉,使得伸缩臂在推拉后,实现升降。
10.进一步的,在每个伸缩臂的下转臂下端均设有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呈l形,上端置于下转臂的通槽内,并与下转臂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安装座的下端与车顶侧围固定连接。这样,各个伸缩臂与顶棚与侧围之间通过安装座可转动连接,安装结构简单、方便。
11.一种升降式车顶的安装结构,包括中部呈中空状的车顶侧围和安装在车顶侧围中部的顶棚,在顶棚与车顶侧围之间、顶棚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汽车顶棚升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顶棚升降机构如上所述。这样,车顶侧围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升降机构,通过升降机构的升降带动顶棚升降。
附图说明
12.图1为实施例中汽车顶棚升降机构顶升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伸缩臂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上连动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下连动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汽车顶棚升降机构折叠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中顶棚与顶棚升降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14.实施例: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顶棚升降机构位于汽车顶棚与车顶侧围之间,且上下两端分别可转动安装在汽车顶棚与车顶侧围上,包括举升机构、联动机构和驱动机构7,所述举升机构包括两个呈前后间隔设置的伸缩臂1,每个伸缩臂1均由一上转臂11和下转臂12组成,在每个下转臂12的同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均设有一通槽121,所述上转臂11的下端可转动安装在下转臂12上端,并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卡在下转臂12的通槽121内;所述联动机构位于两伸缩臂1之间,包括上连动件2和下连动件3,所述上连动件2位于两个上转臂11之间,左右两端分别与同侧的上转臂11可转动连接,且上连动件2与两上转臂11的连接点到同侧上转臂11的顶端之间的间距不同;下连动件3位于两下转臂12之间,左右两端分别与同侧的下转臂12可转动连接,且下连动件3与两下转臂12连接点到同侧下转臂12下端之间的间距不同;所述驱动机构7与下连动件3固定连接,并能够拉动下连动件3前后移动。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电动撑杆,所述电动撑杆与汽车顶棚升降控制系统电连接。
15.如图3所示,在上转臂11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一条形槽111,所述上连动件2由两块间隔设置的条形板21组成,两条形板21分别位于上转臂11的左右两侧,并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在上转臂11上。在每个条形板21两端均设有一通孔,在每块上转臂11的中部、条形槽111的两侧均设有一安装孔。安装时,所述转轴依次穿过条形孔和通孔将条形板可转动安装在上转臂11上。
16.如图4所示,所述下连动件3包括内条形板31和外条形板32,所述内条形板31和外条形板32分别位于下转臂12左右两侧,且端部分别通过一销轴可转动连接在下转臂12上;所述外条形板32的其中一端向外折弯后与驱动机构7连接。
17.如图1所示,在每个伸缩臂1的下转臂12下端均设有一安装座4,所述安装座4呈l形,上端置于下转臂12的通槽121内,并与下转臂12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安装座4的下端与车顶侧围固定连接。
18.本实施例中伸缩臂1、上连动件2和下连动件3均采用铝制型材制成,重量轻,强度高。
19.如图6所示,一种升降式车顶的安装结构,包括中部呈中空状的车顶侧围和安装在车顶侧围中部的顶棚,在顶棚与车顶侧围之间、顶棚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汽车顶棚升降机构,所述汽车顶棚升降机构如上所述。
20.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