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高压微雾系统用的喷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2022-03-21 10:37: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园林喷雾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高压微雾系统用的喷管支架。


背景技术:

2.高压微雾系统是通过高压管路将加压的水运输送到“超微细”特殊的喷嘴雾化,并以超微雾粒子喷射到整个空间,常用于纺织、电子、工业除尘、养殖等产业的大空间整体或局部加湿。
3.高压微雾系统在农业中主要应用在农业降温、加湿、植保以及景观等方面,由连接系统主机的喷雾管道进行喷雾,但农业园林尤其是开放性园地中喷雾管道往往设置在地面,喷射的水雾容易受树木的阻挡,限制了喷雾管道的喷射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使喷雾管道不受树木的阻挡,从而保障喷射管道的喷射范围,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高压微雾系统用的喷管支架。
5.一种智能高压微雾系统用的喷管支架,包括用于夹持喷雾管道的夹持装置,以及连接所述夹持装置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连接所述夹持装置的第一支杆,与所述第一支杆相套接的第二支杆,所述第一支杆能在所述第二支杆内上下移动,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支杆位移的第一锁紧件。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支杆可相对第二支杆上下位移,且在第一锁定件的定位作用下,限制第一支杆相对第二支杆的位移,使其可限位至不同高度位置的需求,从而使其可根据所在园林的植物生长差异,而调节适宜的高度,保障喷雾管道喷雾的范围。
7.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杆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支杆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锁紧件为插杆结构,所述插杆结构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内。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第一支杆的位置进行限制时,只需将插杆机构插接入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方便对第一支杆的位置进行锁定。
9.可选的,所述插杆结构包括第一螺栓,以及与所述第一螺栓螺装的第一螺母。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栓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螺母配合,使得第一支杆能够被稳定地锁定在第二支杆上,提高第一支杆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插杆结构包括一端固设于所述第一支杆内壁的压缩弹簧,以及连接于所述压缩弹簧另一端的限位杆,所述压缩弹簧初始状态下,所述限位杆同时处于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压缩弹簧的弹性作用下,使其保持限位杆部分处于第一通孔内、部分处于第二通孔内的状态,实现对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的限位作用,当需要调节第一支杆相对第二支杆的高度时,仅需将限位杆按压脱离第二通孔,即可实现第一支杆、第二直杆的调节工作。
13.可选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下套环和处于所述下套环之上的上套环,所述下套环与所述上套环抵接形成用于夹持所述喷雾管道的空腔;还包括限位所述上套环与所述下套环位移的第二锁紧件。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装置与喷雾管道进行安装时,只需要将喷雾管道放置在下套环上,再装上上套环,方便对喷雾管道的夹持,第二锁紧件保证了上套环和下套环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下套环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支杆的上端螺纹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装置在支撑装置上的拆装更加方便,便于后期的维修或更换,以满足不同喷雾管道对夹持装置的要求。
17.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杆下端固定有方形底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增大了喷管支架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喷管支架的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杆侧壁和所述底座上表面固定有加强板。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了底座与第二支杆连接的稳定性,增强了喷管支架的承受力。
21.可选的,所述底座下端固定有若干插杆。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管支架被稳定地安装在地下,增加了喷管支架的稳定性和承受力,使得喷管支架在大风或大雨天气时仍能保持稳定,进而提高了喷雾管道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的位置可调节并能进行锁定,从而满足喷雾管道不同的高度位置,保障喷雾管道的喷射范围;
25.2.第一支杆上端与下套环下端螺装,夹持装置易拆装,使得喷管支架能够配合不同的喷雾管道;
26.3.方形底座与插杆使喷管支架与地面的连接更加稳定,提高了所述喷管支架的稳定性和承受力。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智能高压喷雾系统用的喷管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图1中内杆与外杆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29.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内杆与外杆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夹持装置;11、下套环;12、上套环;13、第二锁紧件;131、第二螺栓;132、第二螺母;133、安装耳; 2、支撑装置;21、第一支杆;211、第一通孔;212、空心管道;22、第二支杆;221、第二通孔;23、第一锁紧件;231、第一螺栓;232、第一螺母;233、压缩弹簧;234、限位杆;3、底座;31、加强板;4、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高压微雾系统用的喷管支架。
34.实施例1:
35.参照图1和图2,一种智能高压微雾系统用的喷管支架,包括用于夹持喷雾管道的夹持装置1,连接夹持装置1底部的支撑装置2,与支撑装置2另一端连接的底座3。
36.支撑装置2包括第一支杆21、与第一支杆21相套接的第二支杆22以及第一锁紧件23,第一支杆21能在第二支杆22内上下移动,为保证第一支杆21在第二支杆22上的平稳运动,第一支杆21与第二支杆22同轴设置,且第一支杆21的外壁与第二支杆22的内壁贴合;
37.第一支杆21侧壁开设有一个贯穿的第一通孔211,第二支杆22上设有若干沿第二支杆22本身长度方向均布的第二通孔221,第一通孔211和第二通孔221大小一致;第一锁紧件23包括第一螺栓231和第一螺母232,当第一支杆21位移至第一通孔211、第二通孔221对齐时,将第一螺栓231穿过第一通孔211、第二通孔221,在与第一螺母232连接,实现对第一支杆21、第二支杆22的限位工作。
38.参照图3,夹持装置1包括下套环11、上套环12和第二锁紧件13,下套环11下端固定有圆柱,圆柱插接于第一支杆21上端且与第一支杆21螺纹连接;上套环12抵接于下套环11之上,上套环12与下套环11之间形成夹持喷雾管道的空腔;且上套环12、下套环1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安装耳133,安装耳133开设有对应的通孔;第二锁紧件13包括第二螺栓131和第二螺母132,第二螺栓131穿过相贴合的安装耳133的通孔与第二螺母132连接,实现对上套环12与下套环11的限位,从而对喷雾管道进行夹持。
39.参照图1,底座3焊接于第二支杆22的下端,且底座3为方形设置,底座3与第二支杆22的四个侧壁还分别焊接固定有加强板31;其中,为提高底座3安装于地面的稳定性,底座3下端的四个边角还分别竖直焊接固定有插杆4,插杆4下端为尖头设置,方便插接于土壤内。
40.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安装喷管支架时,将下套环11螺装在第一支杆21上端,拉动第一支杆21在第二支杆22上滑动,当下套环11到达喷雾管道所需要的高度时,将第一螺栓231穿设第一通孔211和第二通孔221,再将喷雾管道放在下套环11上,接着将上套环12放在喷雾管道上方,对齐安装耳133,最后用第二螺栓131将上套环12和下套环11进行锁定。
41.实施例2:
42.一种智能高压微雾系统用的喷管支架,参照图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通孔211仅贯穿第一支杆21的其一侧壁,第二通孔221相对应的仅贯穿第二支杆22的其一侧壁,并第一支杆21滑动过程中,第一通孔211与第二通孔221连通;上述第一锁紧件23包括固定于第一支杆21内部且与第一通孔211连通的空心管道212,空心管道212内同轴固定有压缩弹簧233,且压缩弹簧233朝第一通孔211的一侧固定有限位杆234,限位杆234仅能直线滑动连接于空心管道212内,限位杆234的长度小于空心管道212的长度,且能够完全藏于空心管道212内;压缩弹簧233的初始状态下,限位杆234部分处于第一通孔211内,部分处于第二通孔221内实现对第一支杆21与第二支杆22的限位。
43.为方便调节第一支杆21相对第二支杆22的向上滑动连接,限位杆234处于第二通孔221内的一段的上端为斜面设置,其斜面为限位杆234朝压缩弹簧233一侧渐变厚设置。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