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淤泥基层房建工程加固地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3-21 10:22: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地基基础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淤泥基层房建工程加固地基结构。


背景技术:

2.对于地下水位高且基层土为淤泥的基层,目前的处理方式是:开挖至水位标高以下,进行降排水处理,然后采用级配砂石垫层换填,压实系数不小于0.97,换填后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00kpa。采用上述施工工艺,施工后虽然能达到功能要求,但是施工工期长,施工投入大,影响总工期且造价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淤泥基层房建工程加固地基结构,上层硬质土层挖除后形成的基坑内从下到上依次铺有大粒径块石层、级配碎石层,大粒径块石层内块石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碎石骨料,级配碎石层的顶面找平、至地基设计标高,级配碎石层的上面平铺有砼垫层。
5.进一步地,大粒径块石层的块石粒径在30~40cm之间,级配碎石层的块石粒径小于10cm。
6.进一步地,大粒径块石层包括分层抛填碾压形成的第一层大粒径块石层和第二层大粒径块石层。
7.进一步地,第一层大粒径块石层内块石的摊铺间距为10cm。
8.进一步地,碎石骨料的粒径小于5cm。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淤泥基层房建工程加固地基结构,采用抛石挤淤的方式对房屋建筑地基进行处理,与其他的地基处理方案相比,该结构取得的技术效果有:1.质量稳定可靠,施工速度快,工期短,受天气等外在影响较小。2.方便快捷,造价较低。3.施工现场文明,因现场不涉及大量人工,水泥材料、大型机械设备等等,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中:1-第一层大粒径块石层;2-碎石骨料;3-第二层大粒径块石层;4-级配碎石层;5-砼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4.如图1所示;一种淤泥基层房建工程加固地基结构,上层硬质土层挖除后形成的基坑内从下到上依次铺有大粒径块石层、级配碎石层4,大粒径块石层内块石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碎石骨料2,碎石骨料2的粒径小于5cm。级配碎石层4的顶面找平、至地基设计标高,级配碎石层4的上面平铺有砼垫层5。
15.大粒径块石层的块石粒径在30~40cm之间,级配碎石层4的块石粒径小于10cm,采用粒径小于10cm的大小块石混合料。大粒径块石层包括分层抛填碾压形成的第一层大粒径块石层1和第二层大粒径块石层3。第一层大粒径块石层1的块石的摊铺间距为10cm。
16.申请人承建项目施工区域地下水位较高,基础土方开挖后可见大面积淤泥质土层,因淤泥压缩性大,且灵敏度高,经过相关技术经济比较,并考虑工期等综合因素,会同设计、建设、监理、勘察等单位现场复勘后,采用抛石换填施工处理,该结构是把一定数量和粒径的块石抛在需进行处理的淤泥或者淤泥质地基中,将原基础处的淤泥挤实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17.1、前期试验
18.抛石换填处理水位高、土壤含水量大的地基前,先对其中典型的地段进行抛石换填并由第三方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待试验报告确认合格后,进行后续施工工作。
19.2、施工准备、测量放线
20.施工前,对基坑内开挖出来的原有建筑物的砼块基础进行清理,软弱土层进行钢板铺设施工便道,并提前准备好施工用装载机、挖机和压路机,块石备料到位,设置测量标高线;首先对上部硬层土壤进行开挖,开挖轮廓线及原始地面测量结果经监理人员校核无误后,方可开挖施工,开挖过程中随挖随找平并及时测量基础底部的开挖高程,防止欠挖和超挖现象发生。
21.3、基础上层面清理
22.待抛石面上层硬质土层挖除后,测量人员配合挖机清理基础面。
23.4、分层抛石
24.4.1抛第一层大粒径块石及碾压摊铺
25.采用挖掘机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块石进行摊铺,块石铺设应均匀,石块之间留10cm 左右的间隙;先利用挖掘机斗将石块压入淤泥中,然后用挖掘机碾压,骨料嵌缝,采用未筛分碎石碎渣。
26.4.2抛第二层大粒径块石及碾压摊铺
27.第二层大粒径块石铺设仍按第一层铺设方式进行。抛石完成后利用挖掘机斗将高出的石块压入淤泥中,然后用挖掘机排压3遍,确保石块全部压进淤泥中,骨料嵌缝,采用未筛分碎石碎渣。现场应布置测量点,测其高程,其最后一遍沉降量应小于3cm。
28.4.3抛级配碎石层
29.级配碎石层采取满铺,采用10cm以下粒径不同的块石,铺填厚度20cm左右。抛石完成后采用挖掘机初步碾压1遍,再用压路机(振动碾)连续碾压5遍,其沉降量应控制在10mm以内。
30.5、铺砼垫层
31.6、地基承载力试验
32.换填完成后,监理、建设等单位现场勘察,第三方检测单位对换填完成后的地基基础进行承载力试验检测及压实度检测,保证换填后的压实度不小于0.97,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00kpa。
33.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淤泥基层房建工程加固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层硬质土层挖除后形成的基坑内从下到上依次铺有大粒径块石层、级配碎石层(4),大粒径块石层内块石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碎石骨料(2),级配碎石层(4)的顶面找平、至地基设计标高,级配碎石层(4)的上面平铺有砼垫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淤泥基层房建工程加固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粒径块石层的块石粒径在30~40cm之间,级配碎石层(4)的块石粒径小于10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淤泥基层房建工程加固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粒径块石层包括分层抛填碾压形成的第一层大粒径块石层(1)和第二层大粒径块石层(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淤泥基层房建工程加固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层大粒径块石层(1)内块石的摊铺间距为10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淤泥基层房建工程加固地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碎石骨料(2)的粒径小于5c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基基础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淤泥基层房建工程加固地基结构;上层硬质土层挖除后形成的基坑内从下到上依次铺有大粒径块石层、级配碎石层,大粒径块石层内块石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碎石骨料,级配碎石层的顶面找平、至地基设计标高,级配碎石层的上面平铺有砼垫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淤泥基层房建工程加固地基结构,采用抛石挤淤的方式对房屋建筑地基进行处理,与其他的地基处理方案相比,该结构取得的技术效果有:1.质量稳定可靠,施工速度快,工期短,受天气等外在影响较小。2.方便快捷,造价较低。3.施工现场文明,因现场不涉及大量人工,水泥材料、大型机械设备等等,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技术研发人员:刘军妮 梁玉锋 王志明 王丕刚 张之纯 雷刚 徐文学 郭江山 陈刚 牛立飞 常秀军 闫凤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三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4
技术公布日:2022/3/1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