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无纺布除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21 08:19: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无纺布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2.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
3.无纺布加工过程中表面会有粘附的絮状物,另外加上生产车间飘散在无纺布上的灰尘,导致在收卷后的无纺布具有一定的粉尘杂质,极大的影响无纺布品质,现有的除尘装置除尘效果较差,容易存在清洁不彻底,存在残留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纺布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纺布除尘装置,包括有箱体,箱体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及出料口,箱体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有两个上下分布的转轴,转轴内端连接有去尘辊且另一端延伸至箱体外连接有去尘电机,去尘辊背离转轴的一端的等距且周向开设有若干t型槽,t型槽竖向端均延伸至去尘辊外壁面且内置有毛刷件,箱体上顶壁及下底壁对应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均转动连接有驱动轴,驱动轴内端延伸至箱体内且连接有除尘组件,驱动轴外端延伸至箱体外且连接有驱动组件,箱体内部位于去尘辊及除尘组件之间还设置有吸尘组件。
6.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无纺布由箱体左侧的进料口进入箱体内部,去尘辊转动带动外圈的毛刷件对无纺布两侧表面的粉尘颗粒进行清理,其中毛刷件与t型槽可拆卸连接便于毛刷件的日常维护及更换,而后无纺布继续朝向出料口一侧运动并到达除尘组件下方,通过除尘组件对无纺布两侧的粉尘颗粒进行二次清理,通过两次清理有效提高除尘效果,避免无纺布表面残留粉尘颗粒。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毛刷件包括与t型槽适配的t型插件,t型插件竖向端连接有与去尘辊外壁面适配的弧形部,弧形部外壁均设置有粗毛刷组;
8.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通过t型槽与t型插件之间的配合使得毛刷件的装卸更为便捷省力,同时更稳定的将毛刷件更稳定的限定在t型槽内。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去尘辊背离转轴一端的中心处设置有螺纹柱,螺纹柱外圈套设有定位环且螺纹柱的外端头螺纹连接有紧固旋钮,定位环外圈周向设置有与t型槽数量适配的锁片。
10.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紧固旋钮与螺纹柱完全拧紧时促使定位环与去尘辊外壁面稳定压紧,此时定位环无法继续转动同时每侧的锁片位于t型槽外侧,锁片对t型插件具
有阻挡作用进而保证毛刷件的安装稳定性,避免去尘辊转动过程中毛刷件与去尘辊发生松脱。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除尘组件包括与驱动轴连接的驱动板,驱动板内部开设有容置腔,容置腔内置有电推杆,电推杆的驱动端贯穿延伸至驱动板背离驱动轴一侧且连接有除尘板,除尘板背离驱动板的一侧设置有细毛刷组。
12.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无纺布经过去尘辊时毛刷件外侧的粗毛刷对无纺布两侧较为顽固的大颗粒粉尘进行刷动,无纺布经过除尘板时除尘板的细毛刷对无纺布两侧较为细小的粉尘颗粒进行二次清理进而有效提高除尘效率,进一步的,在使用时可应需要控制电推杆伸出或回缩进而控制两侧细毛刷组与无纺布表面的贴合度。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通孔外侧的盒体,盒体内开设有腔体,驱动轴外端贯穿至腔体内且外圈套设有第一伞齿,盒体一侧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贯穿且延伸至腔体内且内端头套设有与第一伞齿啮合的第二伞齿。
14.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通过设置驱动电机有效提高除尘组件的工作效率。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伞齿背离驱动轴的一端设置有轴柱,轴柱另一端贯穿延伸至盒体外且固定设置有驱动块,驱动块背离轴柱的一侧凹设有用于安装力臂的棱孔,棱孔内壁两侧相向开设有第一紧固孔,力臂的的插入端与棱孔适配且开设有与两侧第一紧固孔适配的第二紧固孔。
16.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力臂连接后工作人员可通过人力旋转力臂进而带动驱动轴转动,避免由于驱动电机损坏而导致除尘组件无法正常运作而导致工期延误,保证生产连续性提高生产效率。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吸尘组件包括有集尘箱,集尘箱一侧设置有抽吸管,抽吸管上下两侧壁均连接有导管,两侧导管均延伸至箱体内且连接有吸尘罩,抽吸管与集尘箱之间设置有风机,集尘箱一侧开设有排尘口且排尘口螺纹连接有堵头。
18.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吸尘罩将箱体内的粉尘颗粒抽吸至导管内并通过抽吸管进入集尘箱内,当集尘箱内灰尘过多时打开堵头将灰尘清出即可,有效提高吸尘效率。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箱体前侧位于两个去尘辊的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箱门,箱门开设有第一观察窗,箱门一侧设置有第二观察窗。
20.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通过设置箱门便于毛刷件及箱体内部工作元件的日常维护及更换,通过设置第一观察窗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毛刷件的除尘情况,通过设置第二观察窗便于工作人员观察除尘板的除尘情况,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工作情况及时对装置内部原件进行调整。
2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箱体位于进料口及出料口上下两侧均对应设置有传动辊,每侧传动辊均通过固定架安装在箱体侧壁。
22.采用上述方案的优点是:传动辊使得无纺布可以更稳定的由进料口朝向出料口传动,同时传动辊抚平无纺布进而避免无纺布在除尘过程中由于褶皱而导致除尘不全面。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侧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侧示意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去尘辊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29.图6为图1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30.图7为图4中c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31.附图标记:1、箱体;100、进料口;101、出料口;102、箱门;103、第一观察窗;104、第二观察窗;105、传动辊;106、固定架;2、转轴;200、去尘辊;201、去尘电机;202、t型槽;203、毛刷件;204、t型插件;205、弧形部;206、粗毛刷组;207、螺纹柱;208、定位环;209、紧固旋钮;210、锁片;3、通孔;300、驱动轴;301、驱动板;302、容置腔;303、电推杆;304、除尘板;305、细毛刷组;4、盒体;400、腔体;401、第一伞齿;402、驱动电机;403、第二伞齿;404、轴柱;405、驱动块;406、棱孔;407、第一紧固孔;408、第二紧固孔;409、力臂;5、集尘箱;500、抽吸管;501、导管;502、吸尘罩;503、风机;504、排尘口;505、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请参阅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无纺布除尘装置,包括有箱体1,箱体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进料口100及出料口101,箱体1后侧内壁转动连接有两个上下分布的转轴2,转轴2内端连接有去尘辊200且另一端延伸至箱体1外连接有去尘电机201,去尘辊200背离转轴2的一端的等距且周向开设有若干t型槽202,t型槽202竖向端均延伸至去尘辊200外壁面且内置有毛刷件203,箱体1上顶壁及下底壁对应开设有通孔3,通孔3内均转动连接有驱动轴300,驱动轴300内端延伸至箱体1内且连接有除尘组件,驱动轴300外端延伸至箱体1外且连接有驱动组件,箱体1内部位于去尘辊200及除尘组件之间还设置有吸尘组件。
34.在使用时,无纺布由箱体1左侧的进料口100进入箱体1内部,去尘电机201驱动转轴2工作,转轴2工作带动去尘辊200转动,去尘辊200转动带动外圈的毛刷件203对无纺布两侧表面的粉尘颗粒进行清理,其中毛刷件203与t型槽202可拆卸连接便于毛刷件203的日常维护及更换,而后无纺布继续朝向出料口101一侧运动并到达除尘组件下方,此时驱动组件促使驱动轴300工作且驱动轴300连接除尘组件,通过除尘组件对无纺布两侧的粉尘颗粒进行二次清理,通过两次清理有效提高除尘效果,避免无纺布表面残留粉尘颗粒。
35.毛刷件203包括与t型槽202适配的t型插件204,t型插件204竖向端连接有与去尘辊200外壁面适配的弧形部205,弧形部205外壁均设置有粗毛刷组206;去尘辊200背离转轴2一端的中心处设置有螺纹柱207,螺纹柱207外圈套设有定位环208且螺纹柱207的外端头螺纹连接有紧固旋钮209,定位环208外圈周向设置有与t型槽202数量适配的锁片210。
36.在使用时,当需要安装毛刷件203时,将毛刷件203的t型插件204沿t型槽202推入,当t型插件204完全推入时转动定位环208并促使定位环208外圈的锁片210转动至对应t型槽202处,而后将紧固旋钮209与螺纹柱207拧紧,当紧固旋钮209与螺纹柱207完全拧紧时促使定位环208与去尘辊200外壁面稳定压紧,此时定位环208无法继续转动同时每侧的锁片210位于t型槽202外侧,锁片210对t型插件204具有阻挡作用进而保证毛刷件203的安装稳定性,避免去尘辊200转动过程中毛刷件203与去尘辊200发生松脱;当需要卸下毛刷件203时旋松紧固旋钮209进而使得定位环208与去尘辊200侧壁的压紧消失,而后转动定位环208进而使得锁片210对于t型插件204的阻挡取消,便可正常装卸毛刷件203。
37.除尘组件包括与驱动轴300连接的驱动板301,驱动板301内部开设有容置腔302,容置腔302内置有电推杆303,电推杆303的驱动端贯穿延伸至驱动板301背离驱动轴300一侧且连接有除尘板304,除尘板304背离驱动板301的一侧设置有细毛刷组305。
38.在使用时,通过驱动组件控制驱动轴300转动,驱动轴300转动带动驱动板301转动,驱动板301转动带动除尘板304转动,除尘板304带动细毛刷组305对无纺布两侧进行二次除尘,其中无纺布经过去尘辊200时毛刷件203外侧的粗毛刷对无纺布两侧较为顽固的大颗粒粉尘进行刷动,无纺布经过除尘板304时除尘板304的细毛刷对无纺布两侧较为细小的粉尘颗粒进行二次清理进而有效提高除尘效率;进一步的,除尘板304与驱动板301之间通过电推杆303连接,在使用时可应需要控制电推杆303伸出或回缩进而控制两侧细毛刷组305与无纺布表面的贴合度。
39.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通孔3外侧的盒体4,盒体4内开设有腔体400,驱动轴300外端贯穿至腔体400内且外圈套设有第一伞齿401,盒体4一侧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402,驱动电机402的驱动轴300贯穿且延伸至腔体400内且内端头套设有与第一伞齿401啮合的第二伞齿403。
40.在使用时,当需要控制驱动轴300转动时启动驱动电机402,启动电机促使第二伞齿403转动,第二伞齿403与第一伞齿401啮合进而带动第一伞齿401转动,第一伞齿401转动带动驱动轴300转动并带动除尘组件工作,通过设置驱动电机402有效提高除尘组件的工作效率。
41.第一伞齿401背离驱动轴300的一端设置有轴柱404,轴柱404另一端贯穿延伸至盒体4外且固定设置有驱动块405,驱动块405背离轴柱404的一侧凹设有用于安装力臂409的棱孔406,棱孔406内壁两侧相向开设有第一紧固孔407,力臂409的的插入端与棱孔406适配且开设有与两侧第一紧固孔407适配的第二紧固孔408。
42.在使用时,当驱动电机402损坏时可将力臂409与驱动块405连接,具体是将力臂409的插入端推入棱孔406而后将紧固螺纹穿过第一紧固孔407及第二紧固孔408并拧紧,力臂409连接后工作人员可通过人力旋转力臂409进而带动驱动轴300转动,避免由于驱动电机402损坏而导致除尘组件无法正常运作而导致工期延误,保证生产连续性提高生产效率。
43.吸尘组件包括有集尘箱5,集尘箱5一侧设置有抽吸管500,抽吸管500上下两侧壁均连接有导管501,两侧导管501均延伸至箱体1内且连接有吸尘罩502,抽吸管500与集尘箱5之间设置有风机503,集尘箱5一侧开设有排尘口504且排尘口504螺纹连接有堵头505。
44.在使用时,启动抽吸风机503,风机503促使抽吸管500将两侧导管501内的气体抽吸至集尘箱5内,导管501延伸至箱体1内且连接有吸尘罩502,吸尘罩502将箱体1内的粉尘
颗粒抽吸至导管501内并通过抽吸管500进入集尘箱5内,当集尘箱5内灰尘过多时打开堵头505将灰尘清出即可。
45.箱体1前侧位于两个去尘辊200的对应位置处均设置有箱门102,箱门102开设有第一观察窗103,箱门102一侧设置有第二观察窗104。
46.在使用时,箱门102铰接且可锁定的设置于箱体1前侧,通过设置箱门102便于毛刷件203及箱体1内部工作元件的日常维护及更换,其中通过设置第一观察窗103便于工作人员观察毛刷件203的除尘情况,通过设置第二观察窗104便于工作人员观察除尘板304的除尘情况,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工作情况及时对装置内部原件进行调整。
47.箱体1位于进料口100及出料口101上下两侧均对应设置有传动辊105,每侧传动辊105均通过固定架106安装在箱体1侧壁。
48.在使用时,通过进料口100及出料口101两侧对应设置的传动辊105使得无纺布可以更稳定的由进料口100朝向出料口101传动,同时通过传动辊105抚平无纺布进而避免无纺布在除尘过程中由于褶皱而导致除尘不全面。
49.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需要补充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去尘电机、驱动电机、风机以及电推杆均与外部控制系统电性连接,在此不再详述。
5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