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以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19 22:11: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器多样化需求日趋增多,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如车载、工控、广告牌等应用场景,特殊场景对显示器有特殊的要求,比如车载产品需要视觉美感设计,对应显示也随之创新,显示器面内开孔不仅可以增加外观视觉效果,而且可以充分利用空间。
3.目前,大部分的显示屏使用行列扫描显示的方法(tflcd的驱动方式)去驱动和显示每个像素,通常为单边驱动:对于一行扫描线,只有左侧(或右侧)发出扫描信号,另一侧没有扫描信号;对于一列数据线,只有下方(或上方)发出数据信号,另一侧没有数据信号。现有的显示屏在屏幕打孔后,屏幕上部分区域会出现显示异常,导致整块显示屏无法正常显示。
4.目前,为了解决显示器的开孔后还能够正常显示,现有技术中采用双边驱动方式,即在显示器左右两侧均设置扫描信号驱动器,以及在显示器上下两侧均设置数据信号驱动器。由于现有电子设备均朝向超窄边框设计,对于双边驱动方式,显示器四周均需要设置信号驱动器,导致电子设备难以进一步地变窄。还有的显示器,则是提前设计好开孔位置,对应开孔位置的扫描线和数据线沿着开孔位置周边进行设置,这种方式需要开孔位置提前设计,而且孔的大小都很小,比如手机前置摄像头有水滴屏、刘海屏等。目前市面很少有即可以适用开大孔设计,又可以适用超窄边框设计的显示器。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以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器无法同时兼容开大孔设计和超窄边框设计的问题。
6.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7.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多条信号线,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二表面上设有多条辅助导线,所述辅助导线设于所述衬底的边缘,所述辅助导线的端部在所述衬底的边缘与对应所述信号线的端部电性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一表面上设有多条扫描线和多条数据线,多条所述扫描线和多条所述数据线相互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像素单元,每个所述像素单元内设有像素电极和薄膜晶体管,所述像素电极通过所述薄膜晶体管与临近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电性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线为所述数据线,所述辅助导线的端部在所述衬底的边缘与对应所述数据线的端部电性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线为所述扫描线,所述辅助导线的端部在所述衬底的边缘与对应所述扫描线的端部电性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所述辅助导线包括第一辅助导线和第二辅助导线,所述第一信号线为所述数据线,所述第一辅助导线的端部在所述衬底的边缘与对应所述数据线的端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二信号线为所述扫描线,所述第二辅助导线的端部在所述衬底的边缘与所述扫描线的端部电性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线为触控走线,所述辅助导线的端部在所述衬底的边缘与对应所述触控走线的端部电性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基板具有显示区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周边的非显示区,所述信号线贯穿所述显示区,所述信号线的两端位于所述非显示区,所述辅助导线设于所述非显示区内。
14.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导线的端部在所述衬底的侧面与对应所述信号线的端部电性连接;或所述衬底的边缘设有接触孔,所述辅助导线的端部与对应所述信号线的端部通过所述接触孔电性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导线与对应开孔区域的所述信号线电性连接。
1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
17.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衬底的第二表面且沿着衬底边缘设置的多条辅助导线,辅助导线将信号从信号线的一端引至信号线的另一端,信号线因面内开孔而断裂的部分,可以由辅助导线从第二表面来输送信号,防止屏幕打孔后,屏幕的部分区域会出现显示异常的问题,而且无需在信号线两端均设置驱动器,便于超窄边框设计;另外,将辅助导线设于衬底的边缘,即使开较大的孔,也不会影响信号传输,便于开大孔设计。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的仰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在开孔后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在开孔后的仰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在开孔后的仰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发明中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以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25.[实施例一]
[0026]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的仰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在开孔后的俯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在开孔后的仰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7]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包括衬底10,衬底10具有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衬底10的第一表面101上设有多条信号线,衬底10的第二表面102上设有多条辅助导线3,辅助导线3设于衬底10的边缘,辅助导线3的端部在衬底10的边缘与对应信号线的端部电性连接。本实施例中,辅助导线3的其中一端在衬底10的边缘与对应信号线的其中一端电性连接。辅助导线3和信号线的另一端可以相互电性连接,并一同与数据信号驱动器52电性连接;当然,辅助导线3和信号线的另一端也可以分别与数据信号驱动器52电性连接。其中,衬底10的第一表面101为衬底10的正面,衬底10的第二表面102为衬底10的背面。
[0028]
本实施例通过在衬底10的第二表面102且沿着衬底10边缘设置的多条辅助导线3,辅助导线3将信号从信号线的一端引至信号线的另一端,信号线因面内开孔而断裂的部分,可以由辅助导线3从第二表面102来输送信号,防止屏幕打孔后,屏幕的部分区域会出现显示异常的问题,可满足除开孔区域外的正常显示,而且无需在信号线两端均设置驱动器,便于超窄边框设计;另外,将辅助导线3设于衬底10的边缘,即使开较大的孔,也不会影响信号传输,便于开大孔设计。
[0029]
本实施例中,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为阵列基板。衬底10的第一表面101上设有多条扫描线1和多条数据线2,多条扫描线1和多条数据线2相互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内设有像素电极12(图6)和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12通过薄膜晶体管与临近薄膜晶体管的扫描线1和数据线2电性连接。其中,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有源层、漏极以及源极,栅极与扫描线位于同一层并电性连接,栅极与有源层通过绝缘层隔离开,源极与数据线电性连接,漏极与像素电极12通过接触孔电性连接。至于阵列基板更详细的介绍请参考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也可以为彩膜基板或触控基板。
[0030]
本实施例中,信号线为数据线2,辅助导线3的端部在衬底10的边缘与对应数据线2的端部电性连接。即本实施例中,扫描信号驱动器51需要设置两个,数据信号驱动器52只需要设置一个,两个扫描信号驱动器51分别设置于扫描线1的两端,数据信号驱动器52设于辅助导线3和数据线2的另一端,且分别与辅助导线3和数据线2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从而可以减小基板上侧的边框。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信号线也可以为扫描线1,辅助导线3的端部在衬底10的边缘与对应扫描线1的端部电性连接。即数据信号驱动器52需要设置两个,扫描信号驱动器51只需要设置一个,两个数据信号驱动器52分别设置于数据线2的两端,扫描信号驱动器51设于辅助导线3和扫描线1的另一端,且分别与辅助导线3和扫描线1的另一端电性连接,从而可以减小基板左侧或右侧的边框。或者,信号线包括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辅助导线3包括第一辅助导线和第二辅助导线,第一辅助导线和第二辅助导线分别位于不同层并绝缘隔开。第一信号线为数据线2,第一辅助导线的端部在衬底10的边缘与数据线2的端部电性连接;第二信号线为扫描线1,第二辅助导线的端部在衬底10的边缘与对应扫描线1的端部电性连接。即扫描信号驱动器51和数据信号驱动器52均只需要设置一个,从而可以减小基板左侧或右侧以及上侧或下侧的边框。再或者,信号线也可以为触控走线,辅助导线3的端部在衬底10的边缘与对应触控走线的端部电性连接。
[0031]
进一步地,所有的数据线2远离数据信号驱动器52的一端均通过辅助导线3与数据信号驱动器52进行电性连接,从而无需预先设计开孔103的位置,当显示面板做好过后,在
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任意位置开孔均可以。被开孔103阻断的数据线2均会通过辅助导线3与数据信号驱动器52进行电性连接。
[0032]
进一步地,基板具有显示区以及位于显示区周边的非显示区,信号线贯穿显示区,信号线的两端位于非显示区,辅助导线3设于非显示区内,从而使得辅助导线3不会影响画面的经常显示。
[0033]
进一步地,辅助导线3的端部在衬底10的侧面与对弈信号线的端部电性连接,通过基板侧面布线技术,在衬底10的侧面布置金属导线,从而将辅助导线3的端部和信号线的端部电性连接。当然,也可在衬底10的边缘设置接触孔,在接触孔内沉积金属柱,辅助导线3的端部与信号线的端部通过接触孔电性连接。
[0034]
[实施例二]
[0035]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在开孔后的仰视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以及显示装置与实施例一(图1至图4)中的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以及显示装置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辅助导线3与开孔103对应区域的信号线电性连接。即预先设计好开孔103的位置,对应开孔103区域的信号线才通过辅助导线3与数据信号驱动器52进行电性连接,而其他没有断裂的信号线直接与数据信号驱动器52进行电性连接,从而可以大大减少辅助导线3的数量。
[0036]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均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0037]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便于开孔设计的基板为阵列基板。显示装置还包括与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20以及位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20之间的液晶层3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不限于lcd显示器,也可以为oled,mini led或micro led。
[0038]
本实施例中,液晶层30优选采用正性液晶分子,即介电各向异性为正的液晶分子。如图6所示,在初始状态的时候,液晶层30中的正性液晶分子平行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20进行配向,靠近阵列基板一侧的正性液晶分子与靠近彩膜基板20一侧的正性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平行或反向平行。
[0039]
彩膜基板20上设有呈阵列排布的色阻层22以及将色阻层22间隔开的黑矩阵21,色阻层22包括红(r)、绿(g)、蓝(b)三色的色阻材料,并对应形成红(r)、绿(g)、蓝(b)三色的子像素。
[0040]
本实施例中,衬底10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还设有公共电极11,公共电极11与像素电极12位于不同层并通过绝缘层绝缘隔离。公共电极11可位于像素电极12上方或下方(图6中所示为公共电极11位于像素电极12的下方)。优选地,公共电极11为整面设置的面状电极,像素电极12为在每个像素单元内整块设置的块状电极或者具有多个电极条的狭缝电极,以形成边缘场开关模式(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像素电极12与公共电极11可位于同一层,但是两者相互绝缘隔离开,像素电极12和公共电极11各自均可包括多个电极条,像素电极12的电极条和公共电极11的电极条相互交替排列,以形成面内切换模式(in-plane switching,ips);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衬底10在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有像素电极12,彩膜基板20在朝向液晶层30的一侧设有公共电极11,以形成pet显示架构、tn显示架构或va显示架构,至于pet显示架构、tn显示架构和va显示架构的其
他介绍请参考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0041]
进一步地,彩膜基板20上设有上偏光片41,阵列基板上设有下偏光片42,上偏光片41的透光轴与下偏光片42的透光轴相互垂直。
[0042]
其中,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20可以用玻璃、丙烯酸和聚碳酸酯等材料制成。公共电极11和像素电极12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等。
[0043]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技术请求保护的范围。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于名称上的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数量和顺序。
[0044]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