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市政排水用具有过滤功能且便于泄洪的雨水井的制作方法

2022-03-19 20:55: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市政雨水井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排水用具有过滤功能且便于泄洪的雨水井。


背景技术:

2.雨水井为市政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设施,随着人类活动的逐渐增加,城市地表土地覆盖率逐渐降低,为了顺利的排放道路积水以及正常储蓄地下水,雨水井成为必不可少的设施。雨水井的侧面有孔,该孔与排水管道连接,雨水井底部有向下延伸的渗水管,可将雨水向地下补充并使多余的雨水经排水管道排走,减缓地面沉降及防止暴雨时雨水淹没路面。
3.目前的雨水井功能较为单一,通常雨水井盖上设置有排水孔,排水孔的孔径较小,排水速度较慢,在降雨量较大的情况下,排水速度远远慢于路面积水速度,因此会导致路面大量积水。
4.申请内容为了在降雨量大时,快速的排放路面积水,本技术提供一种市政排水用具有过滤功能且便于泄洪的雨水井。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市政排水用具有过滤功能且便于泄洪的雨水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市政排水用具有过滤功能且便于泄洪的雨水井,包括排水管道、设置在排水管道上端的雨水井盖以及与排水管道相连通的泄洪管道;所述雨水井盖上开设有多组泄洪排水孔,每组所述泄洪排水孔呈扇形分布,多组所述泄洪排水孔环状间隔分布在所述雨水井盖上;所述雨水井盖下端设置有排水挡盖,所述排水挡盖转动设置在所述排水管道内,所述排水挡盖包括外环、中心板以及设置在外环和中心板之间的扇形挡板,所述扇形挡板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扇形挡板用于封堵所述泄洪排水孔。
6.优选的,所述排水管道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排水挡盖转动的主驱动部和从驱动部,所述主驱动部与从驱动部相联动。
7.基于上述设计方案,利用排水管道内的主驱动部和从驱动部能够驱动排水挡盖转动;排水挡盖可转动为两个状态,一个状态为:排水挡盖中的扇形挡板位于泄洪排水孔的下方,能够堵住泄洪排水管;另一个状态为:排水挡盖中的扇形挡板与泄洪排水孔交错开,能够使道路积水通过泄洪排水孔排排放至排水管道中;因此该种设计可以根据道路积水情况来调节排水挡盖的状态,方便泄洪。
8.优选的,所述从驱动部包括:旋转套筒,转动设置在所述排水管道内,所述旋转套筒内壁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滑动槽;连接杆,固定设置在所述旋转套筒和所述排水挡盖之间,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排
水挡盖固接,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旋转套筒固接;滑动件,滑动设置在所述旋转套筒内侧,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滑动槽滑动卡接配合,所述滑动件用于带动所述旋转套筒转动。
9.基于上述设计方案,滑动件受到滑动槽的限位,在滑动件受到旋转驱动力时可以带动旋转套筒转动,旋转套筒在转动时会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将转动力传递给排水挡盖,使排水挡盖转动,改变泄洪排水孔的开合状态。
10.优选的,所述排水管道内固接有固定套筒,所述旋转套筒转动设置在固定套筒内,所述固定套筒与旋转套筒之间设置有用于减小摩擦力的滚珠。
11.基于上述设计方案,旋转套筒转动过程中,由于设置了固定套筒和滚珠,给旋转套筒的转动提供了支撑作用力,并且在旋转过程中,滚珠将滑动摩擦改变为滚动摩擦,减小摩擦力,使驱动更加轻松,旋转套筒的转动更加的平稳。
12.优选的,所述滑动件包括滑移块以及与滑移块滑移连接的磁片,所述滑移块与所述滑动槽滑动卡接配合,所述磁片沿水平方向滑移。
13.优选的,所述主驱动部包括:螺旋立杆,沿竖直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排水管道中;驱动板,活动套设在所述螺旋立杆上,在受到竖直方向的驱动力时,能够在所述螺旋立杆的导引下转动;浮动气囊,与所述驱动板相连,且为中空设置,能够在水面上产生浮力;浮动板,设置在浮动气囊与排水管道之间,所述浮动板的外侧固接有磁环,所述磁环与所述磁片相磁吸配合。
14.基于上述设计方案,当排水管道内的积水量较多时,浮动气囊随水位的上升而上升,浮动气囊上升时带动驱动板向上移动,在螺旋立杆的限位导引作用下,驱动板边向上移动边转动,因而浮动气囊与浮动板同步转动;在转动时浮动板在磁环的作用下会带动滑动件旋转上升,从而带动旋转套筒转动,驱动排水挡盖的转动。
15.优选的,所述驱动板上开设有与螺旋立杆卡接配合的直槽,所述直槽的宽度大于螺旋立杆的厚度;所述浮动气囊成包围状固定套设在所述驱动板的外侧。
16.基于上述设计方案,驱动板上的直槽可以在螺旋立杆上顺利进行移动,不会产生卡死的现象,浮动气囊设置在整个驱动板的外侧,在驱动板移动时受到的驱动力更加平稳,避免卡死。
17.优选的,所述浮动板包括:外驱动环,设置在所述浮动气囊的外侧,且靠近所述滑动件;连接筋,固定连接在所述浮动气囊和外驱动环之间,且设置有多个;相邻所述连接筋之间设置有过滤网。
18.基于上述设计方案,积水可以从浮动板的间隙中向下流动,且连接筋之间的过滤网可以拦截垃圾,方便清理排水管道内的垃圾。
19.优选的,所述排水挡盖上端嵌设有若干个钢球,所述钢球用于减小排水挡盖转动时的阻力。
20.基于上述设计方案,在排水挡盖转动时,钢球能够减小摩擦力,转动更加顺畅。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排水挡盖可转动为两个状态,在降雨量小时,排水挡盖堵住泄洪排水孔,在降雨量大时,与泄洪排水孔错开,该种设计可以根据道路积水情况来调节排水挡盖的状态,方便泄洪;2.主驱动部和从驱动部相互配合,可以根据排水管道内的积水情况驱动排水挡盖的转动状态,因而可以自动驱动排水挡盖的转动,泄洪时更加智能化。
附图说明
22.图1是雨水井的结构正视图。
23.图2是雨水井的结构俯视图。
24.图3是图2中a-a向的结构剖视图。
25.图4是排水管道内部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雨水井盖与混凝土安装台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7.图6是图4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体现螺旋立杆与驱动板爆炸后的结构图。
28.图7是主驱动部中部分结构的剖面立体示意图。
29.图8是旋转套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0.图9是图8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31.图10是固定套筒与旋转套筒之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排水管道;2、雨水井盖;3、混凝土安装台阶;4、泄洪排水孔;5、泄洪管道;6、排水挡盖;61、外环;62、中心板;63、扇形挡板;64、钢球;7、主驱动部;71、螺旋立杆;72、驱动板;721、直槽;73、浮动气囊;74、浮动板;741、外驱动环;742、连接筋;743、过滤网;744、驱动磁环;75、限位板;8、从驱动部;81、旋转套筒;811、滑动槽;812、滚道;82、连接杆;83、滑动件;831、滑移块;832、磁片;833、滑移杆;834、卡槽;9、固定座;10、固定套筒;11、滚珠。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市政排水用具有过滤功能且便于泄洪的雨水井。参照图1和图2,雨水井包括排水管道1,排水管道1为市政雨水管道,排水管道1设置在道路上或者人行道上。排水管道1上端设置有雨水井盖2,雨水井盖2选用圆形井盖,道路上或者人行道上设置有混凝土安装台阶3,雨水井盖2设置在安装台阶上。
35.参照图2,雨水井盖2上开设有多组泄洪排水孔4,每组泄洪排水孔4均成扇形分布,多组泄洪排水孔4环状间隔分布在雨水井盖2上,每组泄洪排水孔4均包括多个通孔。降雨量大时,道路上堆积的雨水可以从泄洪排水孔4中排走,加快排水速度。
36.参照图1和图2,排水管道1连通有泄洪管道5,泄洪管道5设置在排水管道1的中下段,排水管道1的下端与土地相接,降雨量较小时,雨水直接渗透至泥土中,当降雨量较大时,土地内的蓄水能力下降,雨水积留在排水管道1的底部,雨水继续向上蔓延可直接从泄洪管道5处排走。泄洪管道5的进水口处可连接滤板,避免较大的垃圾跟随水流进入到泄洪管道5中。
37.参照图3和图4,雨水井盖2的下端设置有排水挡盖6,排水挡盖6与排水管道1转动连接,并且雨水井盖2与排水挡盖6相贴合。
38.参照图5,排水挡盖6包括外环61、中心板62以及设置在外环61和中心板62之间的扇形挡板63,扇形挡板63的一端与外环61固接,另一端与中心板62固接,扇形挡板63间隔设置有多个。扇形挡板63的分布角度与泄洪排水孔4的分布角度相同。
39.降雨量小时,扇形挡板63位于泄洪排水孔4的下方,可以封堵泄洪排水孔4。降雨量大时,道路上积留较多的雨水,操作时排水挡盖6转动,使扇形挡板63与泄洪排水孔4交错开,雨水方可从泄洪排水孔4中快速排放至排水管道1中。
40.参照图5,为了使排水挡盖6在转动时阻力更小,外环61上端上嵌设有多个钢球64,钢球64与混凝土安装台阶3下端相贴合,使得排水挡盖6在转动时更加的顺畅。
41.参照图3,排水管道1中设置有驱动排水挡板转动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主驱动部7和从驱动部8。
42.参照图3和图6,主驱动部7包括固定设置在排水管道1中的螺旋立杆71、活动套设在螺旋立杆71上的驱动板72、与驱动板72连接的浮动气囊73以及设置在浮动气囊73与排水管道1之间的浮动板74。
43.参照图3,螺旋立杆71可拆卸的连接在排水管道1的底部,并且位于排水管道1的中轴线位置处,排水管道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座9,螺旋立杆71可以与固定座9卡接,也可以与固定座9螺纹连接,方便安装螺旋立杆71,螺旋立杆71上端固接有限位板75。
44.参照图6和图7,驱动板72上开设有直槽721,直槽721的宽度略大于螺旋立杆71的厚度,具体可大2-5mm,使得驱动板72可以在受到向上或者向下的驱动力时,在螺旋立杆71的导引作用下转动。
45.参照图7,浮动气囊73固接在驱动板72的外侧,浮动气囊73呈包围状将驱动板72包裹在其内侧。浮动气囊73为圆环状结构,浮动气囊73设置为柔性橡胶或者柔性塑料材质,且浮动气囊73内部填充有中空气体,该气体的密度不小于空气。
46.参照图7,浮动板74包括外驱动环741以及与内驱动环741连接的连接筋742,连接筋742的一端与浮动气囊73固接,另一端与外驱动环741固接。连接筋742设置有多个,并且呈环状均布设置,相邻连接筋742之间固定连接有过滤网743,过滤网743可以对进入到排水管道1中的垃圾进行拦截,方便环卫工人清理排水管道1内的垃圾。
47.参照图7,外驱动环741外侧固接有一圈驱动磁环744,驱动磁环744用于与从驱动部8相配合。
48.参照图4和图6,从驱动部8包括转动设置在排水管道1内的旋转套筒81、固定连接在旋转套筒81和排水挡盖6之间的连接杆82以及滑动设置在旋转套筒81内侧的滑动件83。浮动板74与滑动件83相配合且带动滑动件83向上或向下移动。
49.参照图8,旋转套筒81内侧壁开设有多个滑动槽811,滑动件83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在滑动槽811中。
50.参照图9,滑动件83包括滑移块831以及与滑移块831滑移连接的磁片832,磁片832靠近滑移块831的一侧固接有滑移杆833,滑移块831上开设有卡槽834,滑移杆833滑动插接在卡槽834内。
51.旋转套筒81的长度以及滑动槽811的长度均需要根据主驱动部7的旋转位移情况
来确定,使得主驱动部7带动从驱动部8旋转至一定角度,即排水挡盖6中的扇形挡板63与泄洪排水孔4交错开,在滑动槽811的限位作用下,滑动件83停止位移。水位继续上涨,主驱动部7持续上升,因此滑动件83与浮动板74相脱离,泄洪排水孔4保持打开状态。
52.为了避免滑动件83在滑动槽811中下滑,滑移块831外侧设置有防滑齿,增加与滑动槽811之间的摩擦力,在浮动板74的驱动下可沿竖直方向滑移,在没有受到驱动力的作用下,不会轻易滑动。
53.为了使磁片832顺利的与磁环相配合,磁片832与磁环之间有一定的位移空间。当驱动磁环744移动至磁片832一侧时,在磁力的作用下磁片832带动滑移杆833位移,磁片832向驱动磁环744的方向移动。当驱动磁环744继续向上移动后,驱动磁环744与磁片832相脱离,需使得磁片832复位。因而在滑移杆833与卡槽834之间设置复位结构,可以利用磁力复位也可以利用弹簧复位,只要在磁片832不受牵引作用下,滑移杆833能够收缩至卡槽834内即可。
54.当排水管道1内没有积水时,浮动气囊73外侧的磁环与滑动件83内的磁片832相贴合,且浮动气囊73以及滑动件83均在重力的作用下位于排水管道1的最底端。当排水管道1内积留有雨水时,浮动气囊73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浮动气囊73带动驱动板72向上移动,驱动板72在螺旋立杆71的导引作用下转动,并且将转动力传递至浮动气囊73和浮动板74上,浮动板74带动滑动件83旋转的同时上升,由于受到滑动槽811的限制和导引,滑动件83在滑动槽811内滑移的同时带动旋转套筒81在排水管道1中转动,旋转套筒81转动过程中会带动排水挡盖6转动,使得扇形挡板63与泄洪排水孔4交错开。
55.参照图10,为了使旋转套筒81转动更加顺畅平稳,排水管道1中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10,旋转套筒81转动设置在固定套筒10内侧,固定套筒10内壁上嵌设有上下两组滚珠11,旋转套筒81上开设有与两组滚珠11相对应的滚道812,滚珠11与滚道812滚动配合。在滑动件83带动旋转套筒81转动时,由于滚珠11的设置,使得旋转套筒81的转动更加的平稳顺畅。
56.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如下:当降雨量小时,主驱动部7的初始位置位于排水管道1底部,排水挡盖6中的扇形挡板63位于泄洪排水孔4的下方,将泄洪排水孔4封堵住。
57.当降雨量大时,土地内的蓄水能力下降,雨水积留在排水管道1的底部,雨水继续向上蔓延,浮动气囊73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浮动气囊73带动驱动板72向上移动,驱动板72在螺旋立杆71的导引作用下转动,并且将转动力传递至浮动气囊73和浮动板74上,浮动板74带动滑动件83旋转的同时上升,由于受到滑动槽811的限制和导引,滑动件83在滑动槽811内滑移的同时带动旋转套筒81在排水管道1中转动,旋转套筒81转动过程中会带动排水挡盖6转动,使得扇形挡板63与泄洪排水孔4交错开。
58.此时,滑动件83受到滑动槽811的限位无法继续移动,主驱动部7继续向上移动,驱动磁环744与滑动件83相脱离,磁片832复位使滑移杆833收缩至卡槽834内。雨水继续向上蔓延并从泄洪管道5中排出。
59.当路面积水减少时,主驱动部7随着水位的下降而下移,当主驱动部7中的驱动磁环744移动至滑动件83一侧时,在磁力的作用下,磁片832向驱动磁环744一侧移动并贴合,浮动板74带动滑动件83向下移动同时转动,旋转套筒81转动带动排水挡盖6复位,对泄洪排水孔4进行封堵。
6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