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与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19 15:47: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


背景技术:

2.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品质的光学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外,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光学镜头的手机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
3.现有的镜头组件通常包含镜筒及镜座,它们通过螺纹部彼此组装。通过镜筒的旋转使镜筒相对于镜座的位置可以进行调整,借以进行对焦使影像投射至感光元件的成像面上。然而,螺纹部的设计会增加镜头组件的整体体积以及组装上的复杂度。另外,现今市面上的镜头组件常见使用音圈马达(vcm)作为镜头自动对焦的镜头驱动装置,然而,此类镜头驱动装置通常由多个零件组成,且为了满足镜头移动时对于精确及顺畅的要求,在镜头驱动装置与镜头本身的组装过程中还需要搭配多次的对位及校正步骤才能将多个零件逐一精确地组装完成,因而使镜头驱动装置的生产效率及制造合格率受限。
4.因此,如何改良镜头驱动装置来提高组装合格率以满足现今对电子装置高规格的需求,已成为目前镜头驱动装置领域的重要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本发明揭露一种成像镜头驱动模块,有助于解决目前镜头驱动装置存在的问题。
6.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驱动模块,包含一基座、一外壳、一驱动机构以及一阻尼元件。基座具有一开孔。外壳具有一中心开孔,且中心开孔对应基座的开孔。外壳包含一塑胶框架部以及一金属结构部。塑胶框架部与基座耦合。金属结构部具有多个针脚,且针脚往基座延伸。驱动机构设置于外壳内,且驱动机构用以驱动一镜头单元沿平行一光轴的方向移动。阻尼元件连接于针脚与镜头单元。其中,外壳通过塑胶框架部与金属结构部埋入射出制成,且针脚较除了针脚以外的金属结构部更靠近光轴。
7.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
8.根据本发明所揭露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与电子装置,外壳使用埋入射出方式制作而成,可减少塑胶框架部与金属结构部之间的装配误差。外壳的塑胶框架部具有优异的填充制造性,其与金属结构部可搭配模具的材料特性,而有助于提高产品设计裕度。选用适当材质制成的金属结构部所拥有的恰当刚性能降低射出成型的复杂度。阻尼元件具有缓冲效果,可吸收过多的冲击力道,有助于提高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对焦稳定度,防止成像画面抖动。
9.以上的关于本揭露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
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10.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11.图2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12.图3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13.图4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外壳的俯视图。
14.图5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外壳的仰视图。
15.图6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镜头单元和阻尼元件的拆解示意图。
16.图7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区域aa的放大示意图。
17.图8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局部剖视图。
18.图9为图8的局部剖视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侧视图。
19.图10绘示图9的局部剖视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区域bb的放大示意图。
20.图11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中外壳的塑胶框架部的立体示意图。
21.图12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中外壳的金属结构部的立体示意图。
22.图13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中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23.图14绘示图13的外壳的区域cc的放大示意图。
24.图1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中外壳的仰视示意图。
25.图16绘示图15的外壳的塑胶框架部的示意图。
26.图17绘示图15的外壳的金属结构部的示意图。
27.图18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28.图19绘示图18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中外壳和镜头单元的拆解示意图。
29.图20绘示图18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中外壳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30.图2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31.图22绘示依照本发明的另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32.图23绘示依照本发明的又另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
33.图24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34.图25绘示图24的电子装置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35.图26绘示图24的电子装置的系统方块图。
36.图27绘示依照本发明的另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37.【符号说明】
38.1、1b:成像镜头驱动模块;
39.10:基座;
40.110:开孔;
41.120:第二凸台;
42.20、20a、20b:外壳;
43.210、210b:中心开孔;
44.220:扩张部;
45.230、230a:塑胶框架部;
46.231、231a:阶差面;
47.232、232a:注料痕;
48.240、240a、240b:金属结构部;
49.241:主体部分;
50.242、242b:针脚;
51.243:连接臂;
52.250:凸块结构;
53.260b:延伸止动部;
54.30、30b:镜头单元;
55.310:凹槽结构;
56.320:第一凸台;
57.320b:止动表面;
58.40:驱动机构;
59.410:磁石;
60.420:线圈;
61.430:上弹性元件;
62.440:下弹性元件;
63.441:延伸部;
64.50:阻尼元件;
65.l:光轴;
66.d:圆周方向;
67.60、60a:电子装置;
68.61:闪光灯模块;
69.62:对焦辅助模块;
70.63:影像信号处理;
71.64:显示装置;
72.65:影像软件处理器;
73.66:被摄物;
74.70、70a、70b:取像装置;
75.73:电子感光元件;
76.74:影像稳定模块;
77.76:扩充影像信号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78.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所述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附图,任何所述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发明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发明的范畴。
79.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驱动模块,其包含一基座、一外壳、一驱动机构以及一阻
尼元件。
80.基座具有一开孔。外壳具有一中心开孔,且所述中心开孔对应基座的开孔。外壳包含一塑胶框架部以及一金属结构部,其中塑胶框架部与基座耦合,并且外壳是通过塑胶框架部与金属结构部埋入射出制成。借此,通过埋入射出方式制作而成,可减少塑胶框架部与金属结构部之间的装配误差。塑胶框架部例如是一种外观呈现矩形且环绕中心开孔一体成型的塑胶元件,但具体的塑胶框架部的陈述与定义并不以此为限。金属结构部可以是一种可弹性变形的金属材料,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金属结构部具有往基座延伸的多个针脚,且针脚较除了针脚以外的金属结构部(例如附接在塑胶框架部表面上的主体部分以及将针脚与主体部分连接的连接臂)更靠近光轴,其中金属结构部的针脚最靠近基座的部分可为任意多边形结构。外壳通过选用适当材质(例如含铁材质)制成的金属结构部,其所拥有的恰当刚性能降低射出成型的复杂度。此外,外壳的塑胶框架部同时具有塑胶优异的填充制造性以及与金属结构部可搭配模具的材料特性,可提高产品设计裕度。
81.驱动机构设置于外壳内,并且驱动机构用以驱动一镜头单元沿平行一光轴的方向移动。
82.阻尼元件连接于针脚与镜头单元。阻尼元件具有缓冲效果,可吸收过多的冲击力道,有助于提高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对焦稳定度,防止成像画面抖动。阻尼元件可以是一种高粘性阻尼剂(damping agent),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83.驱动机构可包含至少一磁石、至少一线圈以及至少一弹性元件。线圈与磁石对应设置,且弹性元件与镜头单元耦合。磁石与线圈之间交互作用而产生一驱动磁力(指利用电磁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劳伦兹力),用以驱动镜头单元沿平行光轴的方向移动;借此,驱动机构有适当的空间配置,可让其电磁作用力的驱动效率最佳化。其中,磁石与线圈其中的一个可设置于镜头单元;借此,可确保驱动机构具有有效的驱动效果的配置方式。
84.驱动机构中的弹性元件的数量可为两个。进一步来说,驱动机构可包含相对设置的一上弹性元件以及一下弹性元件。上弹性元件连接外壳和镜头单元,且下弹性元件设置于镜头单元的像侧并连接基座和镜头单元。两个弹性元件可定义出驱动机构的驱动行程范围。
85.驱动机构的下弹性元件可包含一延伸部,且延伸部可沿垂直光轴的方向延伸远离光轴。借此,通过延伸部与外壳实体接触,可缓冲对焦冲击能量。
86.外壳可进一步包含至少一凸块结构,其中凸块结构可设置于塑胶框架部的像侧表面,并且所述像侧表面可以是塑胶框架部面向基座的表面。此外,凸块结构可朝向基座延伸并与下弹性元件的延伸部对应配置。借此,凸块结构可使得延伸部与外壳的接触面积缩小,有助于消除驱动机构移动时撞击到外壳时所产生的异音,从而提升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静音性能。
87.外壳的凸块结构与驱动机构的下弹性元件的延伸部沿平行光轴的方向上可有重叠,借以使外壳可遮蔽通过下弹性元件所反射的杂散光,防止非成像光线进入镜头单元中。此外,当凸块结构与下弹性元件的延伸部撞击时,可消弭对焦冲击能量,使镜头驱动模块运行过程更为静谧。
88.外壳的塑胶框架部与凸块结构可为一体成型。借此,凸块结构于成像镜头驱动模块内准确定位,可降低组装公差。
89.本发明所揭露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可进一步包含至少一止动机构,用以限制镜头单元沿平行光轴方向的移动范围。借此,有助于提升镜头驱动模块的产品妥善率。在一种实施态样中,止动机制可由一部分的镜头单元与一部分的基座互相对应配置而成,借以能避免镜头单元与成像面互相碰撞造成毁损。在一种实施态样中,止动机制可由一部分的外壳与一部分的镜头单元互相对应配置而成,借以能避免金属结构部的针脚与镜头单元互相碰撞造成毁损。
90.外壳可进一步具有一扩张部,并且扩张部由外壳的中心开孔延伸远离中心开孔。借此,有助于确保自动化机台填充阻尼元件时影像辨识的准确度。
91.镜头单元可具有往基座延伸的一凹槽结构,借以定义阻尼元件填充的方向性,以提升自动化工艺效率。其中,凹槽结构与扩张部可互相对应,且扩张部在镜头单元的物侧方向上显露出凹槽结构;也就是说,当由镜头单元的物侧往像侧观察时,可以穿过扩张部看到凹槽结构。借此,可视工艺需求调整是否追加阻尼元件的安装步骤,以避免浪费不必要的工艺资源。
92.阻尼元件可设置于凹槽结构内并连接金属结构部的针脚。借此,可使阻尼元件连接金属结构部的针脚与镜头单元,并提供缓冲效果,提升镜头成像品质。其中,金属结构部的针脚可深入凹槽结构内与阻尼元件接触,但不与镜头单元直接接触。
93.外壳的塑胶框架部可具有至少一阶差面,且阶差面较凸块结构更远离基座。借此,有利于埋入射出模具设计的几何构形,降低塑胶成型模具设计的复杂度。
94.塑胶框架部可具有至少一注料痕(gate trace),且注料痕位于阶差面上。借此,可提供塑胶成型的注料痕容置空间,能防止注料痕切口与其他机构干涉。此外,阶差面可确保注料痕切口不会影响外壳的组装品质。其中,至少一注料痕的数量可为至少四个,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95.驱动机构的磁石与下弹性元件的延伸部可沿环绕光轴的一圆周方向交替设置。借此,可提升成像镜头驱动模块内的空间利用率。
96.上述本发明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97.本发明揭露的电子装置可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利用外壳的针脚和阻尼元件之间对镜头单元的缓冲效果,有助于提高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对焦稳定度,防止成像画面抖动,进而可更精准地控制电子装置取像时的对焦性能。
98.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99.《第一实施例》
100.请参照图1至图5,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3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另一分解示意图,图4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外壳的俯视图,且图5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外壳的仰视图。
101.成像镜头驱动模块1包含一基座10、一外壳20、一镜头单元30、一驱动机构40以及四个阻尼元件50。
102.基座10具有一开孔110,外壳20具有一中心开孔210,且中心开孔210对应基座10的开孔110。外壳20还进一步具有与中心开孔210连通的四个扩张部220,并且扩张部220各自
由中心开孔210延伸远离中心开孔210。
103.外壳20包含一塑胶框架部230以及一金属结构部240,其中塑胶框架部230与基座10耦合,且金属结构部240嵌设于塑胶框架部230。金属结构部240包含附接在塑胶框架部230表面上的一主体部分241、往基座10延伸的多个针脚242以及将针脚242与主体部分241连接的多个连接臂243,其中针脚242较主体部分241和连接臂243更靠近光轴l。在本实施例中,塑胶框架部230的外观呈现矩形,且塑胶框架部230为环绕中心开孔210一体成型的塑胶元件。并且,金属结构部240为可弹性变形的金属材料。
104.镜头单元30可移动地设置于基座10和外壳20并穿设基座10的开孔110。驱动机构40设置于外壳20内,并且驱动机构40用以驱动镜头单元30沿平行光轴l的方向移动。详细来说,驱动机构40包含两个磁石410、两个线圈420、一上弹性元件430以及两个下弹性元件440。线圈420与磁石410对应设置,具体来说是线圈420设置于镜头单元30,且磁石410设置于线圈420周围。在本实施例中,磁石410是固定于上弹性元件430和基座10并夹设于上弹性元件430和基座10之间。磁石410与线圈420之间的交互作用产生驱动磁力,用以驱动镜头单元30沿平行光轴l的方向移动。上弹性元件430和下弹性元件440分别与镜头单元30耦合,上弹性元件430连接外壳20和镜头单元30,且下弹性元件440设置于镜头单元30的像侧并连接基座10和镜头单元30,其中上弹性元件430和下弹性元件440可定义出驱动机构40的驱动行程范围。
105.进一步参照图6和图7,其中图6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镜头单元和阻尼元件的拆解示意图,且图7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区域aa的放大示意图。
106.阻尼元件50连接于金属结构部240的针脚242与镜头单元30。详细来说,镜头单元30具有往基座10延伸的四个凹槽结构310,且凹槽结构310分别与外壳20的扩张部220互相对应,且扩张部220在镜头单元30的物侧方向上显露出凹槽结构310。如图1及图7所示,当由镜头单元30的物侧往像侧观察时,可以穿过扩张部220看到凹槽结构310。阻尼元件50设置于凹槽结构310内并连接金属结构部240的针脚242。具体来说,金属结构部240的针脚242可深入凹槽结构310内与阻尼元件50接触,但不与镜头单元30直接接触。
107.在本实施例中,阻尼元件50是由原为液态的高粘性阻尼剂,在制造过程中适应性地填充于凹槽结构310后照射紫外光使其固化,进而在凹槽结构310中形成具有如图6所示形状的阻尼元件50,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108.进一步参照图8至图10,其中图8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局部剖视图,图9为图8的局部剖视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侧视图,且图10绘示图9的局部剖视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区域bb的放大示意图。外壳20进一步包含四个凸块结构250,凸块结构250设置于塑胶框架部230面向基座10的一像侧表面,且凸块结构250朝向基座10延伸。驱动机构40的两个下弹性元件440各自包含两个延伸部441,且延伸部441沿垂直光轴l的方向延伸远离光轴l。其中,凸块结构250与延伸部441沿平行光轴l的方向上有重叠,并且如图10所示,凸块结构250与延伸部441对应配置。在本实施例中,外壳20的塑胶框架部230与凸块结构250为一体成型。并且,驱动机构40的两个磁石410与两个下弹性元件440各自的延伸部441沿环绕光轴l的圆周方向d交替设置。
109.在本实施例中,一部分的镜头单元30与一部分的基座10互相对应配置而成一止动机构,用以限制镜头单元30沿平行光轴l方向的移动范围。详细来说,镜头单元30具有朝向
基座10的两个第一凸台320,且基座10具有朝向镜头单元30的两个第二凸台120,其中第一凸台320和第二凸台120分别互相对应配置而形成所述止动机构,借以能避免镜头单元30与成像面互相碰撞。
110.进一步参照图11至图13,其中图11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中外壳的塑胶框架部的立体示意图,图12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中外壳的金属结构部的立体示意图,且图13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中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111.外壳20是通过塑胶框架部230与金属结构部240埋入射出制成。举例而言,外壳20的制成是通过将金属结构部240(如图12所示)埋入一射出模具内,再进行塑胶射出成型工艺,使塑胶框架部230(如图11所示)成型于金属结构部240,且使金属结构部240为嵌设于塑胶框架部230,从而制成外壳20(如图13所示)。
112.如图14所示,其为绘示图13的外壳的区域cc的放大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外壳20的塑胶框架部230具有两个阶差面231,这些阶差面231以光轴l轴向对称设置,且阶差面231较凸块结构250更远离基座10。此外,塑胶框架部230具有两个注料痕232,且这些注料痕232分别位于所述两个阶差面231上。
113.《第二实施例》
114.请参照图15至图17,其中图15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中外壳的仰视示意图,图16绘示图15的外壳的塑胶框架部的示意图,且图17绘示图15的外壳的金属结构部的示意图。
115.本实施例中的外壳20a与第一实施例的外壳20相似,差异处在于外壳20a的塑胶框架部230a是包含四个阶差面231a,并且,塑胶框架部230a的注料痕232a的数量为四个。这些阶差面231a以光轴l轴向对称设置,且这些注料痕232a分别位于所述四个阶差面231a上。
116.在本实施例中,外壳20a是通过塑胶框架部230a与金属结构部240a埋入射出制成。举例而言,外壳20a的制成是通过将金属结构部240a(如图17所示)埋入一射出模具内,再进行塑胶射出成型工艺,使塑胶框架部230a(如图16所示)成型于金属结构部240a,且使金属结构部240a为嵌设于塑胶框架部230a,从而制成外壳20a(如图15所示)。
117.《第三实施例》
118.请参照图18至图20,其中图18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19绘示图18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中外壳和镜头单元的拆解示意图,且图20绘示图18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中外壳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119.本实施例中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1b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1相似,差异处在于成像镜头驱动模块1b的止动机制是由一部分的外壳20b与一部分的镜头单元30b互相对应配置而成,其用以限制镜头单元30b沿平行光轴l方向的移动范围。详细来说,镜头单元30b具有面向外壳20b的四个止动表面320b,且外壳20b具有从中心开孔210b周围向内延伸的四个延伸止动部260b,其中止动表面320b和延伸止动部260b分别互相对应配置而形成所述止动机构,借以能避免金属结构部240b的针脚242b与镜头单元30b互相碰撞造成毁损。
120.《第四实施例》
121.请参照图21,是绘示依照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一种取像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取像装置70为一相机模块。取像装置70包含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驱动模
块1、电子感光元件73以及影像稳定模块74。然而,在其他态样中,取像装置70也可例如为包含上述第二实施例或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取像装置70利用成像镜头驱动模块1的镜头单元30聚光产生影像,并配合驱动机构40进行影像对焦于成像面,最后成像于电子感光元件73并且能作为影像资料输出。
122.驱动机构40可让镜头单元30取得较佳的成像位置,可提供被摄物于不同物距的状态下,皆能拍摄清晰影像。此外,取像装置70可搭载一感光度佳及低噪声的电子感光元件73(如cmos、ccd)设置于成像面,可真实呈现成像镜头驱动模块1的良好成像品质。
123.影像稳定模块74例如为加速计、陀螺仪或霍尔元件(hall effect sensor)。驱动机构40可搭配影像稳定模块74而共同作为一光学防手震装置(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ois),通过调整镜头单元30不同轴向的变化以补偿拍摄瞬间因晃动而产生的模糊影像,或利用影像软件中的影像补偿技术,来提供电子防手震功能(electronic image stabilization,eis),进一步提升动态以及低照度场景拍摄的成像品质。
124.本发明的取像装置并不以上述结构为限。图22绘示依照本发明的另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取像装置70还进一步包含闪光灯模块61。闪光灯模块61可于拍摄时进行补光以提升成像品质。
125.图23绘示依照本发明的又另一种取像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取像装置70还进一步包含对焦辅助模块62。对焦辅助模块62可提供被摄物的物距数据,以利于进行快速对焦。对焦辅助模块62可采用红外线或雷射对焦辅助系统来达到快速对焦。
126.《第五实施例》
127.请参照图24至图26,其中图24绘示依照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5绘示图24的电子装置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图26绘示图24的电子装置的系统方块图。
128.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60为一智能手机。电子装置60包含第四实施例的取像装置70、影像信号处理器63(image signal processor)、显示装置(使用者介面)64以及影像软件处理器65。于本实施例中,取像装置70包含成像镜头驱动模块1、电子感光元件73、影像稳定模块74、闪光灯模块61以及对焦辅助模块62。
129.当使用者拍摄被摄物66时,电子装置60利用取像装置70聚光取像,启动闪光灯模块61进行补光,并使用对焦辅助模块62提供的被摄物66的物距数据进行快速对焦,再加上影像信号处理器63进行影像最佳化处理,来进一步提升成像镜头驱动模块1所产生的影像品质。对焦辅助模块62可采用红外线或雷射对焦辅助系统来达到快速对焦。显示装置64可采用触控荧幕或实体拍摄按钮,配合影像软件处理器65的多样化功能进行影像拍摄以及影像处理。通过影像软件处理器65处理后的影像可显示于显示装置64。
130.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并不以上述取像装置的数量为限。图27绘示依照本发明的另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其中电子装置60a还进一步包含取像装置70a以及取像装置70b。取像装置70、取像装置70a以及取像装置70b面向同一方向且皆为单焦点,并且取像装置70、取像装置70a与取像装置70b具有相异的视角(其中,取像装置70a为一望远装置,取像装置70b为一广角装置,取像装置70的视角可介于取像装置70a与取像装置70b之间),使电子装置可提供不同的放大倍率,以达到光学变焦的拍摄效果。进一步来说,本实施例的取像装置70还包含扩充影像信号处理器76,使取像装置70与望远取像装置70a及广角取像装置70b搭配时,
可对成像于触控荧幕上的影像进行变焦功能的操作,以因应多镜头的影像处理功能。搭载取像装置70的电子装置60a具备多种模式的拍照功能,诸如变焦、望远、多镜头共同摄影、优化自拍、低光源下的高动态范围(hdr)和高解析4k录影等。
131.本发明所揭露的成像镜头驱动模块并不以应用于智能手机为限。成像镜头驱动模块更可视需求应用于移动对焦的系统,并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品质的特色。举例来说,成像镜头驱动模块可多方面应用于三维(3d)影像撷取、数字相机、移动装置、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视、网路监控设备、行车记录仪、倒车显影装置、多镜头装置、辨识系统、体感游戏机与穿戴式装置等电子装置中。前揭电子装置仅是示范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实际运用例子,并非限制本发明的取像装置的运用范围。
132.虽然本发明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这些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为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关于本发明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