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旋转注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9:36: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润滑技术领域,具体为旋转注油系统。


背景技术:

2.转轴是连接产品零部组件必须用到的、用于转动工作中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轴。连接产品零部组件必须用到的、用于转动工作中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轴称为转轴,转轴采用润滑脂作为润滑介质,其优点在于润滑脂的流动性小,不容易出现泄漏,形成的油膜强度好,更利于转轴的密封使用,同时,转轴承采用脂润滑还能延长润滑维持时间,使得转轴维护更为简单。
3.目前,现有用于转轴润滑的技术,一般由转轴内部设有润滑存储腔室,一旦腔室内部的润滑介质耗尽需要对转轴内部及时补充,现有的转轴润滑介质补充需通过手动补充,使用起来不方便,使转轴的使用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旋转注油系统。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旋转注油系统,包括轴承座、运动机构、注油机构和安装在转轴上的注入机构,运动机构包括气缸和与气缸配合安装的“c”形滑块,气缸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轴承座的顶端面,注油机构包括电磁阀和注油嘴,电磁阀和注油嘴均通过“l”形安装块与“c”形滑块进行固定连接,电磁阀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l”形安装块顶部的一侧,注油嘴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l”形安装块顶部的另一侧,“l”形安装块的底端面与“c”形滑块的顶端面进行连接,注入机构由单向阀座和单向阀构成。
7.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气缸内部开设有气缸运动腔,“c”形滑块远离注入机构的一端安装在气缸运动腔内,通过气体的作用下做左右滑动运动,使注油机构在气缸的作用下可以向注入机构注入润滑油。
8.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电磁阀的一端连接设有进油管,电磁阀的一端连接设有出油管,出油管的两端均设有连接螺母,电磁阀与外部电源进行电性连接,通过控制电磁阀对进油的用量有精准的控制。
9.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注油嘴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安装出油管的螺纹连接孔,出油管远离电磁阀的一端的连接螺母与螺纹连接孔进行螺接,使电磁阀和注油嘴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10.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注油嘴的头部外围设有油嘴密封圈,使注油嘴与单向阀座结合注油时形成密闭的结构,防止润滑油泄漏。
11.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单向阀座靠近注油嘴的一端开设有用于配合注油嘴接入的注油凹槽,单向阀座远离注油嘴的另一端的外围设有用于安装的外螺纹,单向阀座通过外螺纹安装在待润滑的转轴内。
12.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单向阀安装在单向阀座内部,单向阀的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使单向阀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使润滑油防止在停止注油后出现回流的情况。
13.上述说明中,作为优选的方案,“c”形滑块的顶端面且位于注油嘴下方连接设有油脂收集盒,油脂收集盒呈向下倾斜的结构,油脂收集盒的底部连接设有收集连接管。
14.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15.通过气体的作用下使注油机构做左右滑动运动,使注油机构在气缸的作用下可以向注入机构注入润滑油,有效的将润滑油精准的注入转轴内部,同时通过控制电磁阀对进油的用量有精准地控制。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为转轴,2为进油管,3为电磁阀,4为出油管,5为油脂收集盒,6为收集连接管,7为轴承座,8为气缸,9为“c”形滑块, 10为“l”形安装块,11为注油嘴,12为单向阀座,13为气缸运动腔,14为连接螺母,15为油嘴密封圈,16为注油凹槽,17为单向阀, 18为复位弹簧,19为润滑油道,20为螺纹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22.请参阅图1-4其具体实施的旋转注油系统,包括轴承座7、运动机构、注油机构和安装在转轴1上的注入机构,运动机构包括气缸8 和与气缸8配合安装的“c”形滑块9,气缸8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轴承座7的顶端面,注油机构包括电磁阀3和注油嘴11,电磁阀3 和注油嘴11均通过“l”形安装块10与“c”形滑块9进行固定连接,电磁阀3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l”形安装块10顶部的一侧,注油嘴 1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l”形安装块10顶部的另一侧,“l”形安装块10的底端面与“c”形滑块9的顶端面进行连接,注入机构由单向阀座12和单向阀17构成。
23.气缸8内部开设有气缸运动腔13,“c”形滑块9远离注入机构的一端安装在气缸运动腔13内,通过气体的作用下做左右滑动运动,使注油机构在气缸8的作用下可以向注入机构注入润滑油。
24.电磁阀3的一端连接设有进油管2,电磁阀3的一端连接设有出油管4,出油管4的两端均设有连接螺母14,电磁阀3与外部电源进行电性连接,通过控制电磁阀3对进油的用量有精准的控制。
25.注油嘴11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安装出油管4的螺纹连接孔20,出油管4远离电磁阀3的一端的连接螺母14与螺纹连接孔20进行螺接,使电磁阀3和注油嘴1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26.注油嘴11的头部外围设有油嘴密封圈15,使注油嘴11与单向阀座12结合注油时形成密闭的结构,防止润滑油泄漏。
27.单向阀座12靠近注油嘴11的一端开设有用于配合注油嘴11接入的注油凹槽16,单向阀座12远离注油嘴11的另一端的外围设有用于安装的外螺纹,单向阀座12通过外螺纹安装在待润滑的转轴1 内。
28.单向阀17安装在单向阀座12内部,单向阀17的外部套设有复位弹簧18,使单向阀17在复位弹簧18的作用下,使润滑油防止在停止注油后出现回流的情况。
[0029]“c”形滑块9的顶端面且位于注油嘴11下方连接设有油脂收集盒5,油脂收集盒5呈向下倾斜的结构,油脂收集盒5的底部连接设有收集连接管6。
[0030]
当转轴1停止时,通过外部气泵对气缸8进气,使气缸8内部的“c”形滑块9在气缸8内部滑动,待动固定在“c”形滑块9顶部的注油机构运动,同时控制电池阀,将进油管2与出油管4导通,通过外部油泵将润滑介质通过注油嘴11向单向阀座12内部注射,最终顺着单向阀座12流进润滑油道19,注射完成后通过复位弹簧18使润滑油防止在停止注油后出现回流的情况。
[003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