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冰箱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9:32: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2.冰箱的拉手一般有明拉手和暗拉手两种,而暗拉手大体分为正面暗拉手和侧面暗拉手。
3.正面暗拉手一般在上下双门冰箱产品上出现,拉手设于上箱门的顶部及下箱门的底部,由于需要预留一定的宽度让用户的手伸入,因此上下箱门之间的缝隙较大,视觉上分隔了冰箱的上门和下门,整体视觉延展性相对较差。
4.现有技术的侧面暗拉手设于箱门的侧面,一般为q型暗拉手,其造型和线条不简约,且这类侧面暗拉手一般是注塑件,需要开注塑模具,仅左右一套拉手注塑模具就需要花费约二十万,生产投入成本高。
5.因此,现有技术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冰箱,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冰箱的侧面暗拉手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
8.箱体;
9.箱门,其与所述箱体可转动连接;
10.其中,所述箱门包括门边框、门端盖组件、门面板和门内胆;
11.所述门边框一体成型有位于两端的通孔以及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拉手凹槽;
12.所述门端盖组件靠近两端的位置处分别设有边框卡勾,用于与所述通孔卡接,使位于上下两侧的所述门端盖组件与位于左右两侧的所述门边框共同形成门框;
13.所述门面板和所述门内胆分别装设于所述门框的正面和背面。
14.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孔设于所述拉手凹槽中。
15.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端盖组件包括端盖和拉手盖;
16.所述端盖靠近两端的位置处分别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拉手盖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配合的第二卡接部,使所述拉手盖分别嵌设于所述端盖的内部两端;
17.所述边框卡勾设于所述拉手盖的顶部。
18.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卡扣,所述第二卡接部为卡勾。
19.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盖包括用于围成框条结构的底板、正面板、背面板和两个侧板;
20.所述底板上设有加强筋,且所述加强筋同时与正面板及背面板相连。
21.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板以及所述正面板和背面板靠近两端的内表面上均设有定位筋,所述拉手盖的底部设有底筋,与所述定位筋形成搭接配合限位。
22.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边框的截面包括依次连接的前侧部、拉手凹槽部和后侧部;
23.所述拉手凹槽部用于形成所述拉手凹槽;
24.所述前侧部用于与所述正面板及所述侧板配合搭接,安装完毕后所述前侧部的前表面与所述正面板齐平;
25.所述后侧部用于与所述背面板及所述侧板配合搭接,安装完毕后所述后侧部的后表面与所述背面板齐平;
26.所述前侧部的外侧面、拉手凹槽部和后侧部的外侧面均紧贴所述侧板的内侧面,使所述门边框与所述拉手盖共同形成封闭空间。
27.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拉手盖的顶部设有装饰块、限位筋及所述边框卡勾;
28.所述限位筋与所述装饰块之间形成安装限位槽,所述装饰块与所述拉手凹槽的位置对应,所述边框卡勾设于所述限位筋朝向所述装饰块的侧面上;
29.当所述门边框的端部卡入所述安装限位槽时,所述边框卡勾与所述通孔形成卡接,使所述门边框与所述拉手盖连接且被限位。
30.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面板靠近其两端的位置处设有三角凸起部,与所述侧板之间形成缺口槽,用于容纳所述前侧部的前表面部分,限制所述门边框的活动范围,使所述前侧部的外侧面紧贴所述侧板的内侧面。
31.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门面板为非金属面板。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冰箱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通过将门边框设计成带有通孔和拉手凹槽的一体成型结构,使门边框可与门端盖组件卡接组装成门框,同时兼具拉手功能,结构简单,制备工艺简单,通过挤出成型工艺便可制作,不需额外开注塑模,使得整体生产成本低。并且,左右两侧门边框结构相同,方便用户更换开门方向,从正面直视冰箱,拉手隐身化,保证了冰箱上门和下门间隙小,整体大平面造型视觉延伸性好,门体侧面线条简约。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的箱门正视轴侧结构示意图;
3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的箱门背视轴侧结构示意图;
37.图3是门框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38.图4是门框的背视结构示意图;
39.图5是门端盖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40.图6是端盖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41.图7是图6中h处放大图;
42.图8是端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3.图9是左侧拉手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44.图10是左侧拉手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45.图11是端盖与拉手盖的组装轴侧结构示意图;
46.图12是端盖与拉手盖的组装俯视结构示意图;
47.图13是门边框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48.图14是门边框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49.图15是门边框与端盖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局部视图);
50.图16是门端盖组件与门边框的组装轴侧结构示意图(局部视图一);
51.图17是门端盖组件与门边框的组装轴侧结构示意图(局部视图二);
52.图18是门端盖组件与门边框的组装截面结构示意图;
53.图中,100、门边框;101、通孔;102、拉手凹槽;103、容置槽;110、前侧部;120、拉手凹槽部;130、后侧部;140、u形加强铁;150、支撑筋;200、门端盖组件;201、缺口槽;210、端盖;211、侧板;212、正面板;213、背面板;214、底板;215、加强筋;216、铰链轴孔块;217、定位筋;218、第一卡接部;220、拉手盖;221、底筋;222、第二卡接部;223、限位筋;224、边框卡勾;225、装饰块;300、门面板;400、门内胆。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5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8.如图1-1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冰箱,主要包括箱体和箱门,箱体内限定有制冷腔室,箱门与箱体通过铰链形成可转动连接,从而开闭制冷腔室。
59.参见图1-4,箱门主要包括门边框100、门端盖组件200、门面板300和门内胆400。
60.门边框100一体成型有位于两端的通孔101以及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拉手凹槽102用于供用户拉门。门端盖组件200靠近两端的位置处分别设有边框卡勾224,用于与通孔101卡接,使位于上下两侧的门端盖组件200与位于左右两侧的门边框100形成门框。门面板300
和门内胆400分别装设于门框的正面和背面。
61.本技术通过将门边框100设计成带有通孔101和拉手凹槽102的一体成型结构,使门边框100可与门端盖组件200卡接组装成门框,同时兼具拉手功能,结构简单,制备工艺简单,通过挤出成型工艺便可制作,不需额外开注塑模,使得整体生产成本低。并且,左右两侧门边框100结构相同,方便用户更换开门方向,从正面直视冰箱,拉手隐身化,保证了冰箱上门和下门间隙小,整体大平面造型视觉延伸性好,门体侧面线条简约。
62.本技术的方案可以配合不同的非金属面板,即门面板300可为非金属面板,例如,门面板300可为玻璃面板或岩瓷板等。不锈钢、pcm板和vcm板的面板材质表面一般仅可以覆膜或喷涂单一颜色,而玻璃面板或岩瓷板则可以印刷很多图案,且非金属面板多半是平面结构,造型大气简约,符合当下流行的装修简约风潮,深受广大人民喜欢。
63.具体的,参见图5,图5为位于下方的门端盖组件200的爆炸结构示意图,门端盖组件200包括端盖210以及设于其两端呈对称的拉手盖220。
64.参见图6-10,端盖210由底板214、设于底板214上且位于两端的侧板211、位于正面的正面板212以及位于背面的背面板213组成左右对称的框条结构。底板214上设有纵横交错成方格状的加强筋215,且加强筋215同时与正面板212及背面板213相连。用于防止端盖210因尺寸过长变形,以及有助于加强端盖210的结构强度。端盖210靠近两端的位置处分别设有具有一定深度的铰链轴孔块216,用于安装铰链。拉手盖220搭接于铰链轴孔块216的上方,从而嵌设于端盖210的内部两端,具体安装结构介绍如下。
65.参见图7及图8,端盖210的侧板211以及正面板212和背面板213靠近两端的内表面上均设有定位筋217,具体为设于内壁四周的不连续竖向定位筋217。对应地,参见图9及图10,拉手盖220的底部设有底筋221与定位筋217搭接配合限位,使拉手盖220可搭接在端盖210上,安装完毕后拉手盖220嵌设于端盖210内,如图11-12所示。
66.参见图7及图8,端盖210的底板214上位于铰链轴孔块216的周围设有连接筋,连接筋上设有第一卡接部218,第一卡接部218优选为卡扣,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第一卡接部218。为了提高结构强度,连接筋可与铰链轴孔块216、加强筋215、背面板213及定位筋217相连。对应地,参见图9及图10,拉手盖220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卡接部218配合的第二卡接部222。当第一卡接部218为卡扣时,第二卡接部222为卡勾,安装时将卡勾卡入卡扣的孔中,即可使拉手盖220安装固定于端盖210上。
67.参见图13-14,门边框100一体成型有位于两端的通孔101以及位于侧面的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拉手凹槽102用于供用户拉门。优选的,通孔101设于拉手凹槽102内。
68.参见图9及图10,拉手盖220的顶部设有装饰块225、限位筋223及边框卡勾224。限位筋223与装饰块225之间形成门边框100的安装限位槽。限位筋223具体包括与装饰块225对应的u型筋以及位于两侧的环状筋。装饰块225与拉手凹槽102的位置对应,当通孔101设于拉手凹槽102内时,边框卡勾224设于u型筋朝向装饰块225的侧面上。当门边框100装入时,安装限位槽对门边框100起到限位作用,边框卡勾224与通孔101形成卡接,使门边框100与拉手盖220连接。并且,当拉手盖220与端盖210安装完成后,装饰块225的顶部与端盖210的侧板211的顶部齐平,如图11所示。当门边框100与拉手盖220安装完成后,装饰块225镶嵌在门边框100的外侧与拉手凹槽102对应,显露在箱门的外观面上,如图16所示。
69.参见图13-14,门边框100的截面包括依次连接的前侧部110、拉手凹槽部120和后
侧部130(以图中虚线为分界),实际上门边框100整体通过挤出成型加工工艺一体成型制备。拉手凹槽部120用于形成该拉手凹槽102。参见图15,前侧部110用于与端盖210的正面板212及侧板211配合搭接,安装完毕后其前表面与正面板212齐平;后侧部130用于与端盖210的背面板213及侧板211配合搭接,安装完毕后其后表面与背面板213齐平;前侧部110的外侧面、拉手凹槽部120和后侧部130的外侧面紧贴端盖210的侧板211内侧面,与拉手盖220共同形成封闭空间,防止发泡料溢出。优选的,端盖210的正面板212靠近其两端的位置处设有三角凸起部,与侧板211之间形成缺口槽201,用于容纳前侧部110的前表面部分,该缺口槽201起到限制门边框100的活动范围,防止门边框100的外侧面与端盖210侧面之间间隙过大,影响美观。优选的,前侧部110、端盖210的正面板212、底板214及侧板211在正面形成一个用于安装放置门面板300的容置槽103。由于门边框100是通过挤出工艺加工,且门边框100若过长,容易出现扭拉变形,优选的,前侧部110处可设置与拉手凹槽部120连接的支撑筋150,以防止出现上述问题,起到稳固的作用。由于箱门过大或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门体泡料收缩,容易导致门边框100的侧面“收腰”,即门边框100向箱门中心线侧内凹。因此,对于箱门较高大的情况,门边框100的内部需要安装加强铁来防止门边框100变形。本实施例中,后侧部130的内侧面处形成u形腔体,u形腔体内镶嵌u形加强铁140,以增加门边框100的结构强度。加强铁可以根据实际门体情况来选用,门边框100的结构设计已预留加强铁的安装位置。
70.端盖210、拉手盖220与门边框100装配后的结构如图17及图18所示。为了更清楚地区分端盖210、拉手盖220与门边框100的结构截面,图18中分别用了三种填充线来表示不同结构的截面。从图中看出,拉手盖220是搭接在端盖210上的,其搭接点为图中a点和b点所示处,二者通过第二卡接部222及第一卡接部218实现连接固定,即图中c点所示处。门边框100上的通孔101与拉手盖220上的边框卡勾224相配合,实现连接固定,即图中d点所示处。
71.门端盖组件200与门边框100预装成门框后,一般现场使用自动打胶机在端盖210和门边框100的正面四周(容置槽103)涂上胶水,然后放置非金属门面板,这样门面板300与边框固定在一起,最后通过发泡工序将门内胆400与门体其他物料整体固定,完成箱门的试制。
7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