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凹凸竖条格纹的针织上衣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7:13: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凹凸竖条格纹的针织上衣,属服装领域。


背景技术:

2.针织面料由线圈串套连接而成,在结构上具备弹性和透气性,舒适性强,且比梭织面料更易于达到一定的厚度,因而具备一定的保暖性。针织上衣采用针织面料制成,适宜于春秋季,气温约为15-25℃时穿着,因舒适性强,且保暖较好,而深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春秋针织运动上衣主要采用如下方案来实现:
3.(1)采用棉涤混纺材质的双面布:双面组织多搭配较低f数75d-150d涤纶纱,形成中间层骨架,改善针织面料塑性效果。面层多为26s-60s的紧密纺精梳棉纱,形成了棉夹涤结构,市场上出现的绝大部分夹丝布或空气层面料均为此结构,优点是不软榻、塑形效果好,且正反面均为棉材质,中间层涤纶不外露,具备棉制品的视觉效果和穿着舒适感。缺点是穿着种易变形,尤其表现在肘关节部位易起拱变形,回复性差,影响美观,且袖子等部位在穿着时摩擦次数较多,易起球,采用涡流纺纱线能改善起球问题,但成本会增加。另外,由于棉纤维湿摩擦牢度较差,在水洗过程中,衣物间不断摩擦,水洗后掉色问题十分严重,黑色、深红、深蓝湿摩一般仅能达到2级,属于印染行业难题;
4.(2)采用全棉或棉涤混纺材质的添纱衬垫组织面料,面纱多为26s-60s紧密纺精梳棉,底纱选用8s-20s较低纱支的纯棉纱、棉涤混纺纱或纯涤纶纱线,绑纱层选用50d-150d的涤纶纱,固定底面毛圈纱,减少毛圈勾丝,也有不使用绑纱,仅采用面纱和底纱的情况,布面易出现明显纵向针路,反面毛圈易勾丝。优点是采用粗支底纱形成毛圈易增加面料厚度,增强面料保暖性,反面毛圈可形成多色效果或鱼鳞、折线等效果,毛圈面可作为服装正面,视觉新颖时尚;缺点是穿着中易变形,整体偏软榻,塑形效果较差,色牢度较差,水洗易掉色,另外,毛圈纱若采用全涤纱易起静电,影响织造和染整,使用中毛圈面易粘连、起毛勾丝。
5.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舒适感较佳、透气性较好、视觉效果新颖的具有凹凸竖条格纹的针织上衣。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8.一种具有凹凸竖条格纹的针织上衣,包括由针织面料拼接而成的上衣本体,针织面料包括面层、底层以及连接面层和底层的涤纶连接纱,所述面层由第一涤纶纱线以针织方式交织而成,所述底层由第二涤纶纱线以针织方式交织而成,第一涤纶纱线的丹尼尔数大于第二纱涤纶线的丹尼尔数,面层包含多个第一线圈横列,多个第一线圈横列沿纵向穿套在一起,底层包括多个第二线圈横列,多个第二线圈横列沿纵向穿套在一起,第一线圈横列包括第一成圈段和第一浮线段,第一成圈段和第一浮线段沿横向交替排布,多个第一线圈横列对应的第一成圈段以成圈方式交织在一起并形成第一纵向凸条,第一浮线段与第一
纵向凸条相连并形成第一凹纹,第二线圈横列包括多个第二成圈段和第二浮线段,第二成圈段和第二浮线段沿横向交替排布,多个第二线圈横列对应的第二成圈段以成圈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并形成第二纵向凸纹,底层于相邻的第二纵向凸纹之间形成凹槽。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涤纶纱线为涤纶仿棉纱,规格为130d/100f。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涤纶纱线为全消光纱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涤纶纱线为涤纶拉伸变形丝,规格为60d/90f。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涤纶纱线为半消光纱线。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涤纶连接纱为130d/100f的涤纶仿棉纱线和/或60d/90f涤纶拉伸变形丝,所述涤纶连接纱以集圈的方式连接在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上。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针织面料的克重为250g/m2。
15.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后,第一涤纶纱线的丹尼尔数大于第二纱涤纶线的丹尼尔数,在面层上形成的第一纵向凸条较为粗,第一纵向凸条与第一浮线段可以围成方格条纹,形成粗犷的面层效果,肌理感更强,增强视觉效果,位于底层的第二纵向条纹较细,直接接触皮肤面触感更柔和,舒适感更强,且芯吸效果增强,配合凹槽,增强吸湿排汗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全涤纶,舒适有型,染色时,能够获得更好的色牢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面层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编织原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面层、底层、连接纱的尺寸比例不代表实际比例)。
20.图中:
21.上衣本体100
ꢀꢀꢀꢀꢀꢀꢀꢀꢀꢀꢀꢀ
面层10
22.第一成圈段11
ꢀꢀꢀꢀꢀꢀꢀꢀꢀꢀꢀ
第一浮线段12
23.第一涤纶纱线13
ꢀꢀꢀꢀꢀꢀꢀꢀꢀ
第一纵向凸条14
24.底层20
ꢀꢀꢀꢀꢀꢀꢀꢀꢀꢀꢀꢀꢀꢀꢀꢀꢀ
第二成圈段21
25.第二浮线段22
ꢀꢀꢀꢀꢀꢀꢀꢀꢀꢀꢀ
第二涤纶纱线23
26.凹槽24
27.涤纶连接纱30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29.参照图1至图4,一种具有凹凸竖条格纹的针织上衣,包括由针织面料拼接(具体是采用缝接)而成的上衣本体100。针织面料包括面层10、底层20以及连接面层10和底层20的涤纶连接纱30,在使用时,底层20靠近人体的皮肤,面层10为远离皮肤的一面。所述面层10由第一涤纶纱线13以针织方式交织而成,所述底层20由第二涤纶纱线23以针织方式交织而
成,第一涤纶纱线13的丹尼尔数大于第二纱涤纶线的丹尼尔数,本实用新型的丹尼尔数,也即d,其系指9000米纱线的重量(单位为克),用于表示纱线的粗细,丹尼尔数越大,纱线越粗。本实用新型中的f(下文将涉及),是指一根纱线中微细纤维的根数。
30.本实用新型中,面层10包含多个第一线圈横列,每个第一线圈横列沿横向延伸,多个第一线圈横列沿纵向穿套在一起,底层20包括多个第二线圈横列,每个第二线圈横列沿横向延伸,多个第二线圈横列沿纵向穿套在一起。第一线圈横列包括第一成圈段11和第一浮线段12,第一成圈段11和第一浮线段12沿横向交替排布,多个第一线圈横列对应的第一成圈段11以成圈方式交织在一起并形成第一纵向凸条14,第一浮线段12与第一纵向凸条14相连并形成第一凹纹,两条第一纵向凸条14与位于两条第一纵向凸条14的第一浮线段12围成多个格子。在实施例中,一个第一线圈横列中,在一个循环中,对应的织针上以成圈、成圈、浮线、浮线、成圈、成圈、浮线、成圈、浮线、成圈、浮线以及浮线排布。
31.第二线圈横列包括多个第二成圈段21和第二浮线段22,第二成圈段21和第二浮线段22沿横向交替排布,多个第二线圈横列对应的第二成圈段21以成圈的方式交织在一起并形成第二纵向凸纹,底层20于相邻的第二纵向凸纹之间形成凹槽24,凹槽24沿纵向延伸。在实施例中,一个第二线圈横列中,在一个循环中,对应的织针以浮线、浮线、成圈、成圈、浮线、浮线、成圈、浮线、成圈、浮线、成圈以及成圈排布。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涤纶纱线13为涤纶仿棉纱,规格为130d/100f。本技术中,涤纶仿棉纱表面充满丝圈,里层纤维处于卷曲状态,纤维卷曲化加工消除化纤长丝天然平直呆板的视觉效果,表面丝圈很好地模拟出棉短纤纱表面毛羽状态,蓬松度也接近棉短纤纱,触感柔软舒适,且纱体蓬松自然,手感丰厚有弹性,这种涤纶仿棉纱可以直接从市面上购买,其也称为仿棉涤纶纱,例如也可以授权公告号cn210642513u的仿棉感涤纶纱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涤纶纱线13为全消光纱线,消除涤纶纤维所特有的极光现象,进一步增强仿棉的视觉效果。
3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涤纶纱线23为涤纶拉伸变形丝,规格为60d/90f,拉伸变形丝也称为dty,纱线结构类似弹簧般卷曲,从而面料获得良好的弹性和弹性回复性。第二涤纶纱线23纱线纱支规格为60d/90f,f数较高,纤维初始模量较小,手感柔软舒适,且因纤维细度低,纤维间形成微小毛细孔的概率大大提升,能增加芯吸效应,增强吸湿排汗功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二涤纶纱线23为半消光纱线,采用半光,赋予面料自然的光泽,用在反面,比全消光价格低,降低面料成本。
3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涤纶连接纱30为130d/100f的涤纶仿棉纱线和/或60d/90f涤纶拉伸变形丝,所述涤纶连接纱30以集圈的方式连接在所述面层10和所述底层20上。
35.本实用新型中,纱线采用涤纶,涤纶纤维初始模量大,面料挺括有型、不软塌、塑性效果好,染色色谱全,且水洗后不易掉色,做数码转移印花产品成本比棉的低,即对于染色及印花花型基本无限制,有利于设计师创作。涤纶纤维弹性及回复性较好,不易起皱,克服棉织物所固有的易起皱的问题,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肘关节部位不易变形、起拱,解决了现有棉质针织上衣易起拱变形、易起皱的问题。在色牢度上,由于采用涤纶材质,上色鲜艳,色牢度好,水洗后不易掉色。而现有棉类针织上衣,水洗后易掉色,尤其针对黑色,受众大,而由于色牢度有限水洗多次后易泛白,不耐久,困扰广大消费者。而本案中针织上衣,即可
完美解决困扰消费者的问题。
3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针织面料的克重为250g/m2。
37.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