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沙发面料的制作方法

2022-03-17 02:10: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编织面料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沙发面料。


背景技术:

2.面料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设计者通过使用不同的纱线和编织工艺,从而赋予了面料不同的性能,如抗静电、吸湿、保暖等,从而提高了使用者的舒适度。
3.公告号为cn21423982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面料,尤其涉及一种防水耐磨面料,包括基布层,基布层的上表面设有第一防水层,第一防水层上设有第一复合层,基布层的下表面设有第二防水层,第二防水层上设有第二复合层,第一复合层包括弹性层和耐磨层,耐磨层置于弹性层的外侧,第二复合层包括抗菌层、抗静电层以及隔热层,抗菌层置于外侧,抗静电层置于内侧,隔热层置于抗菌层与抗静电层之间,所述耐磨层上设有若干耐磨片,耐磨片上设有若干耐磨点,耐磨点等距分布在耐磨片上。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分别设置在基布层的两侧,且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均为四氟乙烯材质,能够加强面料整体的防水性能。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上述面料中的耐磨层可以赋予面料耐磨和抗撕裂性能,但是由于基布层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二防水层,当皮肤贴近该面料时,人体表面的汗液无法通过第二防水层排出,从而降低了使用者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舒适度较差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沙发面料。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沙发面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沙发面料,包括导汗基层,所述导汗基层由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第一经线包括具有吸汗功能的吸汗复合线,所述第一纬线包括具有透气功能的透气复合线,所述吸汗复合线包括苎麻纤维线和亚麻纤维线,所述苎麻纤维线和所述亚麻纤维线相互缠绕形成所述吸汗复合线。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吸汗复合线,从而使人体排出的汗液吸附在吸汗复合线上,由于采用透气复合线,增加了导汗基层的透气性,从而便于汗液蒸发,提高导汗效果;同时,采用的苎麻纤维线具有吸汗、透气的优点,采用的亚麻纤维线具有吸湿散热的优点,进一步的提高导汗效果。
9.可选的,所述透气复合线包括聚酰亚胺纤维线和竹炭纤维线,所述聚酰亚胺纤维线和所述竹炭纤维线相互缠绕形成所述透气复合线。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的聚酰亚胺纤维线具有良好的可纺性、透气性,选用的竹炭纤维线具有抗菌抑菌、吸湿透气的优点,进一步的提高了导汗基层的吸湿透气能力。
11.可选的,所述导汗基层的径向密度为80-120根/10厘米,所述导汗基层的纬向密度为60-80根/10厘米。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经纬密度,从而控制纱线经编后的间隙,进而控
制编织后织物的空隙,从而提高导汗基层的透气能力。
13.可选的,所述第一经线沿所述第一纬线方向相互间隔排列设置,所述第一纬线沿所述第一经线方向相互间隔排列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第一经线和第一纬线相互交替排布,从而提高了导汗基层的张力,进一步的提高了导汗基层的抗撕裂能力。
15.可选的,所述导汗基层的下表面复合有竹炭纤维织布层,所述竹炭纤维织布层的表面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若干排气孔均匀开设于所述竹炭纤维织布层表面。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竹炭纤维织布层不仅吸湿透气,而且还具有抑菌抗菌、除臭的作用,采用竹炭纤维织布层在导汗的同时,也可减少排汗所带来的异味,减少细菌滋生,提高穿着者的舒适度。
17.可选的,所述竹炭纤维织布层的下表面复合有亲肤底层,所述亲肤底层由第二经线和第二纬线经编而成,所述第二经线包括大豆纤维线,所述第二纬线包括聚丙烯纤维线。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亲肤底层靠近穿着者皮肤,因此,采用大豆纤维线和聚丙烯纤维线,大豆纤维线的手感柔和,亲肤性优良;聚丙烯纤维线的弹性较好,进一步的提高穿着者的舒适度。
19.可选的,所述第二经线还包括莱赛尔纤维线,所述大豆纤维线和所述莱赛尔纤维线相互间隔排列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莱斯尔纤维线的手感滑润、强度高,而且透湿透气性好,第二经线采用莱赛尔纤维线和大豆纤维线间隔排列,提高了穿着者的舒适度。
21.可选的,所述第二纬线还包括铜氨纤维线,所述聚丙烯纤维线和所述铜氨纤维线相互间隔排列设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铜氨纤维线就有清爽、抗静电、吸湿、放湿的特性,采用聚丙烯纤维线和铜氨纤维线相互间隔排列,在透气排汗的同时,也保证了穿着者的舒适度。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通过实用吸汗复合线和透气复合线编织,使导汗基层具透气和导汗的作用,提高了面料穿着者的舒适度;
25.通过调节导汗基层的径向密度和纬向密度,从而调节编织后的织物空隙,从而提高了导汗基层的透气能力。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导汗基层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经线加捻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纬线加捻示意图;
30.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亲肤底层示意图;
31.附图标记:1、导汗基层;2、竹炭纤维织布层;3、亲肤底层;4、第一经线;5、第一纬线;6、苎麻纤维线;7、亚麻纤维线;8、聚酰亚胺纤维线;9、竹炭纤维线;10、排气孔;11、第二经线;12、第二纬线;13、大豆纤维线;14、莱赛尔纤维线;15、聚丙烯纤维线;16、铜氨纤维线。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沙发面料。
34.实施例1,参照图1,沙发面料包括导汗基层1,导汗基层1由第一经线4和第一纬线5编织而成,其中,第一经线4由具有吸汗功能的吸汗复合线组成,第一纬线5由具有透气功能的透气复合线组成。第一经线4沿第一纬线5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排列设置,第一纬线5沿第一经线4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排列设置,其中,第一经线4和第一纬线5相互交替排布。导汗基层1的径向密度为98根/10厘米,导汗基层1的纬向密度为78根/10厘米。
35.通过使导汗基层1经纬编织且控制导汗基层1的径向密度和纬向密度,从而控制纱线经编后的间隙,通过控制编织后织物的空隙,从而提高导汗基层1的透气能力。
36.参照图1和图2,第一经线4由苎麻纤维线6和亚麻纤维线7相互缠绕形成,其中,苎麻纤维线6是由具有透气散湿功能的苎麻纤维加捻而成,亚麻纤维线7是由具有吸湿散热和抑菌作用的亚麻纤维加捻而成。吸汗复合线中的苎麻纤维和亚麻纤维均赋予了吸汗复合线以吸湿透气的特性。
37.参照图3和图4,第一纬线5由聚酰亚胺纤维线8和竹炭纤维线9相互缠绕形成,其中,聚酰亚胺纤维线8是由具有透气、柔软性好的聚酰亚胺纤维加捻而成。竹炭纤维线9是由具有透气、抗菌除臭的竹炭纤维加捻而成。透气复合线中的聚酰亚胺纤维和竹炭纤维赋予了透气复合线以透气、除臭的特性。通过使吸汗复合线和透气复合线编织,从而使导汗基层1具有透气、导汗、除臭的效果。
38.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通过使具有透气作用的第一纬线5和具有导汗作用的第一经线4经编形成导汗基层,从而提高沙发面料的透气、导汗性能,通过控制导汗基层的经向密度和纬向密度,从而调整导汗面料的透气空隙的大小,进一步的提高了透气导汗的能力。
39.实施例2:
40.参照图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沙发面料还包括竹炭纤维织布层2、亲肤底层3,其中导汗基层1、竹炭纤维织布层2和亲肤地层按照靠近皮肤的由远及近的顺序依次设置,且导汗基层1、竹炭纤维织布层2和亲肤底层3之间均通过热熔胶热压的方式复合固定。
41.参照图1,竹炭纤维织布层2是由竹炭纤维纺织而成,同时,竹炭纤维织布层2的表面开设有若干排气孔10,若干排气孔10沿竹炭纤维织布层2的表面均匀开设且呈矩阵排布。竹炭纤维织布层2由于采用竹炭纤维纺织而成,就有良好的抗菌、透气性能,而在竹炭纤维织布层2的表面开设排气孔10,进一步的增强了竹炭纤维织布层2的透气性能。
42.参照图1和图5,亲肤底层3由第二经线11和第二纬线12经编而成,第二经线11由大豆纤维线13和莱赛尔纤维线14组成,其中大豆纤维线13和莱赛尔纤维线14沿第二纬线12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排列设置。大豆纤维线13是由大豆纤维经过加捻而成,莱赛尔纤维线14是有莱赛尔纤维经过加捻而成,由大豆纤维线13纺织的面料具有手感柔和、亲肤性好的优点,由莱赛尔纤维线14纺织的面料具有光泽自然、手感滑润的优点,通过采用大豆纤维和莱赛尔纤维,从而提高了亲肤底层3的亲肤性能。
43.参照图5,第二纬线12由聚丙烯纤维线15和铜氨纤维线16组成,其中,聚丙烯纤维线15是有聚丙烯纤维经过加捻形成,铜氨纤维线16是有铜氨纤维经过加捻形成,铜氨纤维
线16和聚丙烯纤维线15沿第二经线11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排列设置。由铜氨纤维线16纺织的面料具有吸湿性好,悬垂感较好,性能与丝绸近似,而由聚丙烯纤维线15纺织的面料具有手感柔软、悬垂性好的优点,通过采用铜氨纤维和聚丙烯纤维,从而提高了穿着者的舒适度。
44.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通过使导汗基层1、竹炭纤维织布层2、亲肤底层3依次设置,在亲肤底层3采用手感舒适、吸湿性好的第二经线11和第二纬线12编织,提高了亲肤底层3与皮肤接触时的穿着舒适度,而竹炭纤维织布层2增加透气性便于排汗和导汗的同时,也便于吸附异味,提高穿着效果,导汗基层1中采用的吸汗复合线和透气复合线编织,进一步提高了导汗基层1透气、导汗的效果。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