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22:09:1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单张纸印刷机收纸及卷筒纸印刷机联线分切后收纸技术中,对于高平滑度纸张(如玻璃卡纸、铜版纸等),其印刷后收纸堆垛散热较慢,如果印张表面油墨固化不彻底,易导致相邻印张粘连问题;对于冷烫工艺,其生产后印张的冷烫位边缘易发生溢胶现象,也易导致相邻印张粘连问题;另外,生产车间的温湿度过大时,也易导致印张粘连问题。
3.在实际生产中,为了有效减轻印张粘连问题,常通过在收纸前对印张表面进行均匀喷粉(常为面粉、玉米粉等植物淀粉),在印张之间形成隔离层,利于印张间的空气流动,加快印张表面干燥。但对于喷粉,若喷粉量控制不当也会造成质量问题,如较少仍会造成印张粘连,较多则会降低墨层耐磨性;且喷粉影响印品光泽度、覆膜产品的黏合牢度、后工序烫印质量等;此外,对于长期性生产无疑会增加生产成本。
4.另外,也有在收纸过程中每间隔一定印张数,在纸垛上方人工放置隔板使其与后续承接的印张隔开,控制印张堆垛数量,以防纸垛重压粘连,隔板结构及放置方式如公告号为:cn207267748 u的实用新型专利所述。其大致工作流程为:主收纸板的托盘上需预先放置尺寸稍大于托盘的隔板,根据待承接印张的印张幅面、纸张软硬程度,由系统准确调整好落纸角度与高度,并控制链条将主收纸板升至靠近递纸牙排或传送带下方该设定位置处,由托盘上的隔板承接印张堆垛;系统根据递纸牙排或传送带输送出印张的速度即印刷速度控制链条以相匹配的速度向下降,以确保托盘上纸垛的上表面距递纸牙排或传送带维持动态稳定的落差;当隔板每承接一定张数(视印刷版面的受墨或冷烫位面积导致粘连程度而定,通常为500张) 印张时,需人工根据系统提示将横移组件抬起并插入至靠近递纸牙排或传送带下方且位于纸垛上方适当位置处临时承接印张;控制主收纸板适当降低,而后在纸垛四个拐角的隔板上放置两个直角板(当印张较大时,需放置四个直角板)并在直角板上再放置隔板;然后控制主收纸板升至其上新放置的隔板靠近横移组件下方适当位置处时,人工抽出横移组件,使临时承接的纸垛受重力自然落至新放置的隔板上,由新放置的隔板继续承接收纸工作;如此往复循环至当主收纸板下降至接近地面一定高度(或纸垛堆叠到设定高度或张数)时,系统控制将主收纸板下降至地面,由叉车将主收纸板上托盘及隔板与纸垛叉取出,再在主收纸板上放置空托盘及隔板,重复以上收纸步骤。对于收纸堆垛过程中间隔放置隔板以减轻印张粘连的方法,由于承接隔板的两个直角板是独立放置的,易导致上下隔板间的纸垛堆放不稳定问题;且每次放置隔板都需先人工放置两个直角板,甚至四个直角板,效率较低;此外,隔板及直角板等辅助配件繁多且储存堆放散乱,比较占用车间空间。
5.因此,为了有效减轻印张粘连问题,同时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且便于实际生产应用,亟需提供一种便捷高效的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可实现收纸隔板的存储及自动供给操作。
7.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设置于印刷机的收纸部的一侧,包括若干用于使纸垛隔开的收纸隔板、用于暂存收纸隔板的储存装置和用于将储存装置上的收纸隔板输送至收纸部的输送装置,所述收纸隔板间隔置于储存装置中,所述输送装置位于储存装置的底部。
9.所述的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中,所述收纸隔板包括基板、至少一对设置于基板上的板腿和控制板腿折叠或展开状态的控制组件,所述板腿与基板铰接,且一对板腿之间通过横杆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连接两相对折叠的板腿。
10.所述的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中,所述板腿与基板之间设置有可折叠铰链,所述板腿上具有容纳可折叠铰链的铰链槽,所述基板上具有容纳板腿的板腿槽及容纳横杆的横杆槽,所述可折叠铰链的一端与板腿连接,且位于铰链槽中,可折叠铰链的另一端与基板连接,且位于板腿槽中。
11.所述的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双向锁止组件和旋钮,所述双向锁止组件包括对称设置的锁扣、弹簧、锁钩和控制件,所述锁钩与锁扣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锁扣上,所述控制件与锁钩联接,所述旋钮与控制件连接。
12.所述的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中,所述储存装置包括两个隔板传送机构,所述隔板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步进电机、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步进电机与主动轮联接,所述传送带连接主动轮及从动轮,所述传送带上均布设置有若干卡托,两传送带上的卡托相对设置。
13.所述的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升降组件和横移组件,所述横移组件设置于升降组件上,且位于收纸隔板的落料点的正下方。
14.所述的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横移组件,所述横移组件置于收纸隔板的落料点的正下方。
15.所述的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中,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基板磁铁,所述板腿的底部设置有板腿磁铁,所述基板磁铁与板腿磁铁相对设置。
16.所述的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中,所述锁扣伸入板腿槽中,所述板腿的顶端设置有供锁扣插入的锁孔。
17.所述的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中,所述锁钩的一端均具有钩住锁扣的钩状部,锁钩的另一端具有限位凸台,两锁钩呈间距设置,所述控制件置于两锁钩间距中,所述控制件的两侧具有翼形部,所述翼形部伸出两锁钩的限位凸台外。
1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储存装置起到暂存及间隔输送收纸隔板的功能,配合输送装置可将收纸隔板根据所需自动输送至印刷机的收纸部,以实现自动输送收纸隔板,较于现有的需要通过工作人员手动放置隔板,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省时省力等特点。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的收纸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的收纸隔板的双向锁止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的收纸隔板的双向锁止组件的锁紧状态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的收纸隔板的双向锁止组件的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的供给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25.附图标注说明:
26.收纸部100纸垛200收纸隔板1基板11板腿槽112
27.横杆槽113基板磁铁114横杆115凹孔116可折叠铰链13
28.扭簧14板腿12铰链槽121“7”字形凹部122
29.板腿磁铁123锁孔124储存装置2传送机构21传送带211
30.卡托2111主动轮212从动轮213输送装置3升降组件31
31.横移组件32控制组件4双向锁止组件41锁扣411弹簧412
32.锁钩413钩状部4131限位凸台4132控制件414
33.翼形部4141弹簧套415旋钮42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5.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装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
36.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37.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设置于印刷机的收纸部100的一侧,其包括若干用于使纸垛200隔开的收纸隔板1、用于暂存收纸隔板1的储存装置2和用于将储存装置2上的收纸隔板1输送至收纸部100的输送装置3,所述收纸隔板1间隔置于储存装置2中,所述输送装置3位于储存装置2的底部,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所述储存装置2起到暂存及间隔输送收纸隔板1的功能,配合所述输送装置3可将收纸隔板1根据所需自动输送至印刷机的收纸部100,以实现快速在纸垛200上方放置收纸隔板1,可以确保上下收纸隔板1间的纸垛200堆放稳定,还能够实现对收纸隔板1合理的存取,较于现有的需要通过工作人员手动放置隔板,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省时省力
等特点。
38.其中,所述收纸隔板1包括基板11、至少一对设置于基板11上的板腿12和控制板腿12折叠或展开状态的控制组件4,所述板腿12与基板11 铰接,且一对板腿12之间通过横杆115连接,所述控制组件4连接两相对折叠的板腿12,通过将板腿12设置成可折叠状,以便于收纸隔板1收纳,以减小其占用空间,结合横杆115,使控制组件4可控制至少一对板腿12 的折叠或展开状态,以减少收纸隔板1的成本,还简化了其操作步骤。进一步地,所述板腿12与板腿槽112的铰接处设置有扭簧14,以利于板腿 12自动展开,省时省力。
39.具体地,所述板腿12为四个,且置于基板11的四角,以达到最佳稳定性,避免在多个收纸隔板1收纸叠放过程产生晃动或倾倒。其中,所述基板11的尺寸大于纸张的尺寸,具体为板腿12展开时形成的矩形尺寸大于纸张的尺寸,在收纸过程中,避免板腿12的展开对收纸造成影响。更具体地,所述基板11为具有一定厚度的轻质刚性材料,优选塑料、轻质合金或木板等,使其具有一定承载力的同时,还具有重量轻的优点,以减小储存装置2的负荷。所述板腿12为铁质材料,使其具有较高强度,利于在收纸过程中多个收纸隔板1叠置,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40.较佳地,所述板腿12与基板11之间设置有可折叠铰链13,所述板腿 12上具有容纳可折叠铰链13的铰链槽121,所述基板11上具有容纳板腿 12的板腿槽112及容纳横杆115的横杆槽113,所述可折叠铰链13的一端与板腿12连接,且位于铰链槽121中,可折叠铰链13的另一端与基板11 连接,且位于板腿槽112中,当板腿12折叠时,所述可折叠铰链13收纳于铰链槽121中,板腿12置于板腿槽112中,使基板11表面平整,以利于收纸隔板1叠放,当板腿12展开时,所述可折叠铰链13起到支撑板腿 12的作用,且呈三角支撑,使板腿12展开时更稳定,便于收纸过程中多个展开的收纸隔板1叠置。
41.具体地,所述板腿12的底端(即板腿12与基板11的铰接端)具有“7”字形凹部122,使板腿12展开时,板腿12的一部分与基板11贴合,使基板11起到支撑板腿12的作用,以减小铰接处的负荷,增大板腿12的载重力。
42.如图2所示,所述基板11上设置有基板磁铁114,所述板腿12的底部设置有板腿磁铁123,所述基板磁铁114与板腿磁铁123相对设置,具体地,所述板腿磁铁123设置于“7”字形凹部122,当板腿12展开时,通过板腿磁铁123与基板磁铁114之间吸合,更进一步起到稳固板腿12的作用,进一步的,当收纸过程中,多个展开的收纸隔板1叠置时,通过所述基板磁铁114与下层收纸隔板1的板腿12吸合,起到稳固上下收纸隔板1的作用,可避免叠置的收纸隔板1倾倒。而且,所述基板磁铁114大于板腿磁铁123,以便于上层收纸隔板1叠置于下层收纸隔板1的板腿12上时,不会遮挡基板磁铁114与板腿12的结合。
43.请一并参阅图3、图4和图5,所述控制组件4包括双向锁止组件41 和旋钮42,所述双向锁止组件41包括对称设置的锁扣411、弹簧412、锁钩413和控制件414,所述锁钩413与锁扣411连接,所述弹簧套415设于锁扣411上,所述控制件414与锁钩413联接,所述旋钮42与控制件414 连接。当旋钮42转动时,控制锁钩413回拉,从而使锁扣411回缩,在板腿12展开后,通过所述弹簧412可使锁扣411自动复位,使用方便。而且,通过所述双向锁止组件41可以控制两对板腿12的展开或锁紧,从而使整个收纸隔板1只需要通过一个双向锁止组件41即可控制全部的板腿12的展开或锁紧,大大利于工作人员操作。具体的,所述基板11的一侧具有容纳旋钮42的凹孔116,避免工作中误碰开启旋钮42。
44.所述双向锁止组件41还包括保持架(图中未示出)和弹簧套415,所述保持架设置于锁钩413与控制件414的连接处,可防止控制件414在转动时,锁钩413与控制件414之间的连接处松动或分离,所述弹簧412位于弹簧套415中,且锁扣411和锁钩413穿过所述弹簧套415,弹簧套415 起到定位弹簧412的作用,且锁扣411和锁钩413回缩时,使弹簧压缩。
45.具体地,所述锁钩413的一端均具有钩住锁扣411的钩状部4131,锁钩413的另一端具有限位凸台4132,两锁钩413呈间距设置,所述控制件 414置于两锁钩413间距中间,所述控制件414的两侧具有翼形部4141,所述翼形部4141伸出两锁钩413的限位凸台4132外。初始状态下,所述翼形部4141横向设置(如图4所示),在转动所述控制件414时,所述翼形部4141带动两限位凸台4132相向移动,从而使两锁钩413钩住的锁扣 411回缩(如图5所示),松开旋钮42时,所述控制件414不受力,通过所述弹簧412弹力释放使锁扣411复位,操作极其简便。其中,所述限位凸台4132为两个,使控制件414正转或反转时均能控制锁钩413后移,便于操作。
46.如图2所示,所述锁扣411延伸至板腿槽112中,所述板腿12的顶端设置有供锁扣411插入的锁孔124,当板腿12折叠时,所述锁扣411插入锁孔124中,达到锁住板腿12的目的,避免板腿12在运输或搬运过程中自动展开,节省占用空间,当旋钮42控制锁扣411收缩时,所述锁扣411 与锁孔124分离,此时即可展开板腿12。进一步地,所述锁扣411具有导向斜部或导向弧部,当收纸隔板1上的纸张取下后,将板腿12折叠于板腿槽112中时,通过所述导向斜部或导向弧部使锁扣411自动回缩并使锁扣 411自动插入锁孔124。
47.请继续参阅图1,所述储存装置2包括两个隔板传送机构21,所述隔板传送机构21包括传送带211、步进电机(图中未示出)、主动轮212和从动轮213,所述步进电机与主动轮212联接,所述传送带211连接主动轮 212及从动轮213,所述传送带211上均布设置有若干卡托2111,两传送带 211上的卡托2111相对设置,且两传送机构21同步运行。在使用时,将收纸隔板1放置于卡托2111上,由两传送带211上对称的两卡托2111托起收纸隔板1,经步进电机控制传送带211运行时,使卡托2111上的收纸隔板1向下输送,当收纸隔板1输送至输送装置3上后,即可在最顶部的卡托2111上再插入一张收纸隔板1,以实现收纸隔板1的储存及间隔输送,满足印刷机的间隔收纸需求。其中,所述卡托2111为非铁类轻质刚性材质,在实现承托收纸隔板1的同时,还可减轻传送带211及步进电机的负荷,而且还可避免卡托2111为铁类材质时,基板磁铁114与卡托2111相吸,影响收纸隔板1输送。
4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3包括升降组件31和横移组件32,所述横移组件32设置于升降组件31上,且位于收纸隔板1的落料点的正下方,使所述收纸隔板1置于横移组件32上时,不需要调整位置即可直接输送至印刷机的收纸部100。在生产中,当需要输送收纸隔板1至印刷机的收纸部100时,由所述升降组件31上升,由横移组件32顶起传送带211上的最底部一张收纸隔板1,再由横移组件32将收纸隔板1输送至印刷机的收纸部100。
49.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装置3包括横移组件32,所述横移组件32 置于收纸隔板1的落料点的正下方,使所述收纸隔板1置于横移组件32上时,不需要调整位置即可直接输送至印刷机的收纸部100。当需要输送收纸隔板1至印刷机的收纸部100时,由传送带211转动使其上最下方的一张收纸隔板1因自重而下落,使收纸隔板1落于横移组件32的上,再由横移组件32将收纸隔板1输送至印刷机的收纸部100。
50.以上两种输送装置3的结构均可以实现收纸隔板1的输送,其中,所述升降组件31
及横移组件32均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31及横移组件32均优选丝杆滑块结构。当然,所述横移组件32也可采用机械手直接搬移。
51.进一步地,所述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还包括机架5和机箱 6,所述机架5设置于机箱6上,所述储存装置2和输送装置3均设置于机架5上,所述机架5还具有隔板放置口(图中未示出),以便于往传送带211 上添加收纸隔板1。
52.基于上述的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本实用新型还相应提供一种如上述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的收纸隔板供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如图6所示):
53.s1、收纸隔板被放置于储存装置的卡托上,并依序向下输送;
54.s2、在最下方的收纸隔板输送至设定位置时,输送装置接收所述收纸隔板,并将其输送至印刷机的收纸部处。
55.具体地,由升降组件控制横移组件上升,使其顶起传送带上最下方的收纸隔板,再由横移组件将收纸隔板向印刷机的收纸部输送,当横移组件移动至托盘表面孔槽中,且使收纸隔板与托盘表面接触并落上其上后,所述横移组件和升降组件复位;
56.当输送装置将收纸隔板输送至收纸部后,由传送带运转,以补齐储存机构中最下方的收纸隔板,同时还通过隔板放置口放入新收纸隔板于储存装置的最上方,如此往复循环。
57.s3、通过旋钮使收纸隔板板腿展开撑起使印刷机的收纸部堆叠的纸垛隔开。具体地,在收纸隔板置于托盘上后,通过控制旋钮使板腿展开,使根腿磁铁与基板磁铁稳固结合,当收纸隔板上承接的纸张达到一定张数后 (通常约为500张),由输送装置输送一新的收纸隔板至收纸部,并承担临时收纸工作,并将新的收纸隔板放置于上一收纸隔板的四个板腿上,再打开板腿,使新收纸隔板的基板磁板与下层的收纸隔板的板腿磁铁稳固结合,如此重复。
58.当收纸隔板收纸高度达到一定高度后,由叉车将托盘上的收纸隔板取出,然后重复以上收纸步骤。
59.其中,在步骤s1之前,由印刷机根据印张幅面、纸张挺度调整好落纸角度与高度,并将放置托盘的主收纸板升至靠近输送装置处。
60.在步骤s3之后还包括,当承载有纸张的收纸隔板上的纸张被取下后,将板腿由外侧向内推动,依次将板腿收回并锁住固定于板腿槽内,再将收纸隔板再次放置于储存机构中,以用于下次生产应用。
6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其中,所述印刷机收纸隔板全自动供给装置在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储存装置起到暂存及间隔输送收纸隔板的功能,配合输送装置可将收纸隔板根据所需自动输送至印刷机的收纸部,以实现快速在纸垛上方放置收纸隔板,可以确保上下收纸隔板间的纸垛堆放稳定,还能够实现对收纸隔板合理的存取,较于现有的需要通过工作人员手动放置隔板,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省时省力等特点。
62.进一步地,还通过板腿可折叠的收纸隔板使其中进行收纸时,可将板腿展开,起到支撑上一收纸隔板的作用,实现纸垛间隔堆放,在使用完毕后,还可以将板腿折叠收纳,使收纸隔板占用空间小,便于收纳,以重复放入储存装置中进行下一次收纸操作。
63.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
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