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三合一微型USB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21:46: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三合一微型usb内窥镜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窥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合一微型usb内窥镜。


背景技术:

2.内窥镜是集中了传统光学、人体工程学、精密机械、现代电子、数学、软件等于一体的检测仪器,一个具有图像传感器、光学镜头、光源照明、机械装置等,它可以经口腔进入胃内或经其他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利用内窥镜可以看到x射线不能显示的病变,因此它对医生非常有用,医用内窥镜是一种医疗器械,由可弯曲部分、光源及一组镜头组成。
3.内窥镜,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使用时将内窥镜导入预检查的器官,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现今的内窥镜具有诸多问题,如图像质量不高、应用场景单一、图像信息的采集较为麻烦等问题,因此,我们对现有的内窥镜进行一定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三合一微型usb内窥镜。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三合一微型usb内窥镜,包括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前后两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可拆卸导线,前侧所述可拆卸导线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控制踏板后端中部,后侧所述可拆卸导线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便携式显示仪,所述控制盒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左端固定连接在连接器右端中部,所述连接器左端中部固定连接在有三个第三导线,前侧所述第三导线左端固定连接有microusb接口,中部所述第三导线左端固定连接有usb接口,后侧所述第三导线左端固定连接有type-c接口,所述控制盒右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可弯折硬管,所述可弯折硬管右端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右端固定连接有镜筒,所述镜筒外径右侧螺纹连接有筒盖,所述筒盖中部通孔固定连接有镜片,所述镜筒内壁一周右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led灯,所述led灯内侧一端均固定连接在摄像头外径一周,所述led灯左端中部均固定连接在第一导线右端,所述摄像头左端中部固定连接在第二导线右端,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左端均贯穿镜筒左端中部、软管和可弯折硬管并固定连接在控制盒左端中部。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控制盒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旋转调钮。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控制盒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屏。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控制盒顶端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数据存储器。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控制盒底端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无线收发模块。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可弯折硬管和软管外径均固定连接有保护层。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镜筒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所述镜筒外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9.所述镜片右端固定连接有防雾层。
20.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1.1、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将镜筒伸入人体内部,通过led灯进行照明和在镜片上安装防雾层,可清晰直接观察到有关部位的变化,其次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可通过便携式显示仪直接显示出来,也可以通过microusb接口、usb接口和type-c接口连接到其它显示装置,可应用与多种场景,通过控制踏板和摄像头相互配合,解放操作人员双手,通过脚来控制摄像头进图像采集拍照的时机,通过调节旋转调钮,可以控制led灯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提高工作效率。
22.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数据存储器将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存储于其中,方便工作人员后期查询,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可上传指令或者下载图像信息,通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提高镜筒的密封性,通过在可弯折硬管和软管上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导线被腐蚀,提高内窥镜的安全性,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三合一微型usb内窥镜的立体结构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三合一微型usb内窥镜控制盒的内部结构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三合一微型usb内窥镜镜筒的内部结构图;
26.图4为图1中a处放大图。
27.图例说明:
28.1、旋转调钮;2、控制屏;3、可拆卸导线;4、便携式显示仪;5、可弯折硬管;6、软管;7、镜筒;8、控制盒;9、控制踏板;10、连接线;11、数据存储器;12、无线收发模块;13、保护层;14、第一密封圈;15、第一导线;16、led灯;17、第二密封圈;18、筒盖;19、镜片;20、防雾层;21、摄像头;22、第二导线;23、第三导线;24、microusb接口;25、usb接口;26、type-c接口;27、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
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三合一微型usb内窥镜,包括控制盒8,控制盒8前后两端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可拆卸导线3,前侧可拆卸导线3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控制踏板9后端中部,通过脚来控制摄像头21进图像采集拍照的时机,后侧可拆卸导线3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便携式显示仪4,显示图像,控制盒8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线10,连接线10左端固定连接在连接器27右端中部,连接器27左端中部固定连接在有三个第三导线23,前侧第三导线23左端固定连接有microusb接口24,中部第三导线23左端固定连接有usb接口25,后侧第三导线23左端固定连接有type-c接口26,可应用与多种场景,控制盒8右端中部固定连接有可弯折硬管5,可弯折硬管5右端固定连接有软管6,软管6右端固定连接有镜筒7,镜筒7外径右侧螺纹连接有筒盖18,筒盖18中部通孔固定连接有镜片19,镜筒7内壁一周右侧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led灯16,led灯16内侧一端均固定连接在摄像头21外径一周,led灯16左端中部均固定连接在第一导线15右端,摄像头21左端中部固定连接在第二导线22右端,第一导线15和第二导线22左端均贯穿镜筒7左端中部、软管6和可弯折硬管5并固定连接在控制盒8左端中部,可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提高工作效率,将镜筒7伸入人体内部,通过led灯16进行照明和在镜片19上安装防雾层20,可清晰直接观察到有关部位的变化,摄像头21采集的图像信息,可通过便携式显示仪4直接显示出来,也可以通过microusb接口24、usb接口25和type-c接口26连接到其它显示装置,可应用与多种场景,通过控制踏板9和摄像头21相互配合,解放操作人员双手,通过脚来控制摄像头21进图像采集拍照的时机,通过调节旋转调钮1,可以控制led灯16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提高工作效率,通过数据存储器11将摄像头21采集的图像信息,存储于其中,方便工作人员后期查询,通过无线收发模块12可上传指令或者下载图像信息,通过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4和第二密封圈17,提高镜筒7的密封性,通过在可弯折硬管5和软管6上设置有保护层13,保护导线被腐蚀,提高内窥镜的安全性。
32.控制盒8顶端左侧固定连接有旋转调钮1,可以控制led灯16光照强度,控制盒8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屏2,控制内窥镜,控制盒8顶端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数据存储器11,存储数据,控制盒8底端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无线收发模块12,上传或者下载信息,可弯折硬管5和软管6外径均固定连接有保护层13,保护导线被腐蚀,镜筒7左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14,镜筒7外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圈17,提高镜筒7的密封性,镜片19右端固定连接有防雾层20,防止镜片19雾化。
33.工作原理:先将镜筒7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再通过控制屏2控制内窥镜正常运转,通过旋转调钮1控制led灯16光照强度,通过led灯16进行照明和在镜片19上安装防雾层20,可清晰直接观察到有关部位的变化,通过控制踏板9和摄像头21相互配合,解放操作人员双手,通过脚来控制摄像头21进图像采集拍照的时机,摄像头21采集的图像信息,可通过便携式显示仪4直接显示出来,也可以通过microusb接口
24、usb接口25和type-c接口26连接到其它显示装置,可应用与多种场景,摄像头21采集的图像信息存储于数据存储器11,方便工作人员后期查询,通过无线收发模块12可上传指令或者下载图像信息。
3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