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13:57: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


背景技术:

2.复合材料主要可分为结构复合材料和功能复合材料两大类;结构复合材料是作为承力结构使用的材料,基本上由能承受载荷的增强体组元与能连接增强体成为整体材料同时又起传递力作用的基体组元构成;增强体包括各种玻璃、陶瓷、碳素、高聚物、金属以及天然纤维、织物、晶须、片材和颗粒等,基体则有高聚物(树脂)、金属、陶瓷、玻璃、碳和水泥等;由不同的增强体和不同基体即可组成名目繁多的结构复合材料,并以所用的基体来命名,如高聚物(树脂)基复合材料等;结构复合材料的特点是可根据材料在使用中受力的要求进行组元选材设计,更重要是还可进行复合结构设计,即增强体排布设计,能合理地满足需要并节约用材;功能复合材料一般由功能体组元和基体组元组成,基体不仅起到构成整体的作用,而且能产生协同或加强功能的作用;功能复合材料是指除机械性能以外而提供其他物理性能的复合材料;如:导电、超导、半导、磁性、压电、阻尼、吸波、透波、磨擦、屏蔽、阻燃、防热、吸声、隔热等凸显某一功能;功能复合材料主要由功能体和增强体及基体组成;在复合材料生产作业中,需要将切割好的管状复合毛坯产品转运到下一站工件台上做进一步加工,现都是人工装料运输,此过程不仅效率低,而且人工成本高;为此设计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来解决上述中所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可实现机械化材料转运,把管状毛坯产品收纳到转运车上,再运输到下一工件台上卸货,有效地解决了现都是人工装料运输,此过程不仅效率低,而且人工成本高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上端前侧安装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两个可同步转动的第一圆盘,所述第一圆盘前端分别安装有弧形托杆,两个第一圆盘上端安装有一个转运板,所述底板上端后侧安装有收料箱,所述第一圆盘转动时可构成弧形托杆、转运板翻转移动使棒状材料转运至收料箱内的结构;所述收料箱下端安装有卸料机构,所述卸料机构包括可转动的异形凸轮,所述收料箱后端内壁上侧铰接有堵板,所述异形凸轮转动时可构成收料箱向后翻转、堵板沿收料箱内壁向上翻转的结构。
6.本发明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7.1、本发明通过启动电机,会使对应的收料机构工作,即会使弧形托板、转运板翻转移动,可使对应的两个弧形托杆托取复合管向上移动,使复合管托放至转运板上,当转运板向上翻转移动时会使对应的复合管投放至收料箱内,从而实现把复合管转运到收料箱内。
8.2、当收料箱内的复合管满载时,在收料箱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驱动变挡板向前移动,从而使收料机构停止工作,对接下一个工作,主动直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相啮合,使第一轨道轮转动,装置向后移动实现对复合管转运。
9.3、当装置移动到下一站工作台时,在第一长导杆的作用下会使变挡板进一步向前移动,使主动直齿轮与第三从动齿轮相啮合,从而使卸料机构开始工作,收料箱向上翻转、堵板打开,可使对应的收料箱内的复合管卸载到工件台上。
10.4、当装置卸料完毕时,会驱动对应的变挡板再一次向前移动,使主动直齿轮与从动宽齿轮相啮合,会驱动对应的第二轨道轮转动,第二轨道轮转动则会驱动装置向前移动,从而实现装置移动到上料的初始位置,当移动到初始位置后,会使对应的第二长导杆向前驱动变挡板,使主动直齿轮与从动宽齿轮脱离啮合,且在平滑销与变挡板的啮合下使其复位,使主动直齿轮再次与第一从动齿轮相啮合,实现上料机构再次工作,周而复始循环。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轴测图。
12.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底端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偏心轮安装示意图。
14.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长托杆安装示意图。
15.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收料箱安装示意图。
16.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工形称板安装示意图。
17.图7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导流板安装示意图。
18.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u形托板剖视图。
19.图9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异形凸轮结构示意图。
20.图10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底板下端结构示意图。
21.图11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主动直齿轮安装示意图。
22.图12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第二滑块剖视图。
23.图13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变挡板结构示意图。
24.图14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斜挡板安装示意图。
25.图15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变挡板剖视图。
26.图16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方架安装示意图。
27.图17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第一轨道轮安装示意图。
28.图18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第二轨道轮安装示意图。
29.图19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偏心槽轮安装示意图。
30.图20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伸缩轴安装示意图。
31.图21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第一锲形板安装示意图。
32.图22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第一长导杆安装示意图。
33.图23为本发明的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的第二长导杆安装示意图。
34.图中标号:1-底板、2-电机、3-第一锥齿轮、4-第二锥齿轮、5-第三锥齿轮、6-第四锥齿轮、7-第一转轴、8-主动直齿轮、9-变挡板、10-第一从动齿轮、11-第一转向锥齿轮、12-第二转向锥齿轮、13-第一带轮、14-第二带轮、15-第三转向锥齿轮、16-第四转向锥齿轮、
17-蜗杆、18-蜗轮、19-第一圆盘、20-活撬杆、21-第一连杆、22-长托杆、23-第二连杆、24-第三连杆、25-第四连杆、26-第五连杆、27-三角撬杆、28-弧形托杆、29-转运板、30-偏心轮、31-套杆、32-导流板、33-工形称板、34-方撑板、35-称重弹簧、36-短导杆、37-第二转轴、38-u形托板、39-异形凸轮、40-第一滑销、41-第一滑块、42-第一导杆、43-第六连杆、44-收料箱、45-堵板、46-弯撬杆、47-长连杆、48-第一支撑板、49-第一弹簧、50-第二滑块、51-平滑销、52-第二弹簧、53-第二从动齿轮、54-第三从动齿轮、55-从动宽齿轮、56-第一斜滑块、57-第二斜滑块、58-第一长方杆、59-第三弹簧、60-第二长方杆、61-方架、62-复位杆、63-第四弹簧、64-卡销、65-挡销、66-斜挡板、67-第三滑销、68-第一锲形板、69-第一换挡杆、70-第五转向锥齿轮、71-第六转向锥齿轮、72-第一小带轮、73-第一大带轮、74-第一轨道轮、75-第一长导杆、76-第二换挡杆、77-第一复位弹簧、78-主动带轮、79-从动带轮、80-第五锥齿轮、81-第六锥齿轮、82-第二小带轮、83-第二大带轮、84-第七锥齿轮、85-第八锥齿轮、86-伸缩轴、87-第九锥齿轮、88-第十锥齿轮、89-第三带轮、90-第四带轮、91-偏心槽轮、92-短销、93-长推杆、94-第三换挡杆、95-第七转向锥齿轮、96-第八转向锥齿轮、97-第三小带轮、98-第三大带轮、99-第二轨道轮、100-第二长导杆、101-第一直齿条、102-惰轮、103-第二直齿条、104-延伸杆、105-第二复位弹簧、106-方座、107-方导杆、108-第四换挡杆、109-长滑销、110-第二锲形板、111-延伸座、112-吃力槽、113-卸力槽、114-啮合槽、115-长斜槽、116-复位槽、117-弧形段。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36.如图1-2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转运设备,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端上端前侧安装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两个可同步转动的第一圆盘19,所述第一圆盘19前端分别安装有弧形托杆28,两个第一圆盘19上端安装有一个转运板29,所述底板1上端后侧安装有收料箱44,所述第一圆盘19转动时可构成弧形托杆28、转运板29翻转移动使棒状材料转运至收料箱44内的结构;所述收料箱44下端安装有卸料机构,所述卸料机构包括可转动的异形凸轮39,所述收料箱44后端内壁上侧铰接有堵板45,所述异形凸轮39转动时可构成收料箱44向后翻转、堵板45沿收料箱44内壁向上翻转的结构。
37.如图1-2、8所示,底板1为整个装置的核心支撑,通过底板1的支撑实现装置的正常工作;通过把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通过上料机构作业,即对应的第一圆盘19转动,会使弧形托板、转运板29翻转移动,可使对应的两个弧形托杆28托取复合管向上移动,使复合管托放至转运板29上,当转运板29向上翻转移动时会使对应的复合管投放至收料箱44内,从而实现把复合管转运到收料箱44内;当装置移动到指定位置后,即到达下一站工件台上时,通过卸料机构,可使对应的收料箱44内的复合管卸载到工件台上;即当异形凸轮39转动时,可使对应的收料箱44向上端后侧翻转、堵板45沿收料箱44内壁向上翻转,此时会使收料箱44向下端后侧倾斜,在重力的作用下使复合管滚落到工件台上,从而完成复合材料的转运工作,代替人工搬运,且成本低、效率高。
38.两个所述第一圆盘19外侧表面非圆心处分别铰接有活撬杆20,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前侧左右两端分别固接有竖直向上的延伸座111,两个延伸座111内侧设有两个相互对称
且与底板1铰接的第二连杆23,所述第二连杆23上端分别铰接有长托杆22,所述延伸座111上端分别铰接有第一连杆21,所述第一连杆21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活撬杆20中部,所述活撬杆20上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长托杆22上,所述长托杆22上端分别固接在转运板29左右两端表面;两个活撬杆20下端外侧分别铰接有第三连杆24,所述第三连杆24中部分别铰接有第四连杆25,所述第三连杆24前端分别铰接有三角撬杆27,所述三角撬杆27上端分别铰接有第五连杆26,第四连杆25、第五连杆26下端分别铰接在对应的底板1上端表面,所述弧形托杆28分别固接在对应的三角撬杆27前端表面。
39.如图3-5所示,两个第一圆盘19中心处固接有转轴,转轴外表面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分别固接在底板1上端表面;轴承座、转轴起到传动固定作用,不再赘述;第一圆盘19、活撬杆20、延伸座111、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3、长托杆22、第三连杆24、第四连杆25、第五连杆26、三角撬杆27、弧形托板、转运板29安装和形状如图3-4所示;底板1上端表面中部固接有一个导流板32,如图5-6所示,当转运板29向导流板32内投放复合管时,通过导流板32使复合管滚落到收料箱44内;活撬杆20下端和第三连杆24后端共点铰接在第一圆盘19上,当第一圆盘19转动时,可使对应的活撬杆20、第三连杆24同步跟随第一圆盘19做圆周摆动,当第三连杆24一端跟随第一圆盘19转动时,则第三连杆24另一端则会带动对应的三角撬杆27向上移动,又因为在第四连杆25和第五连杆26的限位下第三连杆24另一端则会带动对应的三角撬杆27边向上端做弧形轨迹移动边向上端后侧翻转,从而使弧形托杆28的开口处朝着上端后侧,与此同时对应的第一圆盘19转动时还会带动活撬杆20下端做圆周摆动,在第一连杆21、第二连杆23的限位下,活撬杆20上端则会带动对应的长托杆22向上端前侧做弧形轨迹移动,即对应的转运板29向上端前侧做弧形轨迹移动,当弧形托杆28向上端后侧到最高点时,而此时的转运板29会向下端前侧移动到最低点位置,转运板29会在两个弧形托板下端内侧,此时对应的第一圆盘19继续转动时,会使对应的弧形托杆28向下端前侧移动,而此时对应的转运板29会向上端后侧移动,会把弧形托杆28内的复合管收纳到转板板上,即弧形托杆28会再次向下端前侧移动,继续托取下一个复合管,而转运板29向上端后侧移动到最后端位置时,则会遇到导流板32,且转运板29向上端后侧移动的过程中还会翻转,使复合管在重力的作用下滚落至导流板32内,在导流板32的导向作用下流入到收料箱44内,依次交替运动,实现对收料箱44的上料工作。
40.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后侧设有方撑板34,所述异形凸轮39转动连接在方撑板34内壁,所述收料箱44下端表面后侧铰接在方撑板34上,所述方撑板34上端表面前侧固接有坐落在异形凸轮39上端的u形托板38,所述u形托板38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41,所述第一滑块41下端表面固接有与异形凸轮39相配合的第一滑销40,所述第一滑块41上端内壁固接有第一导杆42,所述第一导杆42外表面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向上端后侧倾斜的第六连杆43,所述第六连杆43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收料箱44下端表面;所述堵板45左右两端表面上侧分别固接有向上端前侧延伸的弯撬杆46,所述弯撬杆46另一端分别铰接有向下端前侧倾斜的长连杆47,所述长连杆47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方撑板34左右两端表面。
41.如图5-9所示,第一滑块41前后的滑动连接在u形托板38内壁,收料箱44、方撑板34、堵板45、弯撬杆46、长连杆47安装和形状如图5-6所示,u形托板38、第一滑块41、第一导杆42、第六连杆43安装和形状如图8所示,第一滑销40和异形凸轮39安装和形状如图9所示,异形凸轮39上端表面开设有两段对称的弧形滑槽和波浪滑槽,由于第一滑块41在u形托板
38的限位下只能前后移动,所以当异形凸轮39转动时,通过与第一滑销40的啮合会使对应第一滑销40向后移动,即第一滑销40与弧形滑槽相啮合时,当第一滑销40、第一滑块41向后移动时则会使对应的第一导杆42、第六连杆43下端同步向后移动,由于收料箱44下端后侧铰接在方撑板34上,第六连杆43上端则会推动收料箱44向上端后侧翻转,收料箱44向上端后侧翻转则会使对应的堵板45向上端后侧跟随收料箱44同步翻转,且在弯撬杆46和长连杆47的铰接限位下会使对应的堵板45再次进行向上端后侧进行翻转,从而使收料箱44内壁的复合管流出到工件台上,且当第一滑销40与异形凸轮39的波浪滑槽相啮合时,会使第一滑销40小幅度且快速的往复前后移动,此时则在第一滑销40与波浪滑槽的啮合下会使对应的收料箱44呈现小幅度快速的上下翻转震荡摆动,从而加快收料箱44内的复合管流出到工件台上,防止复合管残留在收料箱44内。
42.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前侧中部固接有电机2,所述电机2左端固接有第一锥齿轮3,所述第一锥齿轮3下端啮合有第二锥齿轮4,所述第二锥齿轮4下端同轴固接有第三锥齿轮5,所述第三锥齿轮5下端啮合有第四锥齿轮6,所述第四锥齿轮6中心处固接有第一转轴7,所述底板1下端表面前侧滑动连接有变挡板9,所述变挡板9左端表面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转轴7滑动连接的主动直齿轮8,所述主动直齿轮8左端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10,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0后端同轴固接有第一转向锥齿轮11,所述第一转向锥齿轮11上端啮合有第二转向锥齿轮12,所述第二转向锥齿轮12上端同轴固接有第一带轮13,所述第一带轮13前端带连接有第二带轮14,所述第二带轮14上端同轴固接有第三转向锥齿轮15,所述第三转向锥齿轮15上端啮合有第四转向锥齿轮16,所述第四转向锥齿轮16前端同轴固接有蜗杆17,所述蜗杆17上端啮合有蜗轮18,所述第一圆盘19分别同轴固接在蜗轮18左右两端,所述蜗轮18左端还同轴固接有偏心轮30,所述偏心轮30外表面转动连接有套杆31,所述套杆31另一端铰接在方撑板34前端表面;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后侧开设有四个分布均匀的圆通孔,所述圆通孔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短导杆36,四个短导杆36上端表面分别固接有工形称板33,所述短导杆36外表面分别套有称重弹簧35,所述方撑板34滑动连接在工形撑板上端表面。
43.如图3、6、10-11所示,电机2的作用是为装置提供动力,电机2为现有技术,不再赘述;如图10所示,第二锥齿轮4和第三锥齿轮5中心处固接有轴转轴,转轴贯穿底板1上端表面且转动连接在底板1内壁;第一转轴7外表面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分别固接在底板1下端表面,使第一转轴7固定在底板1下端;如图11所示,主动直齿轮8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固接在变挡板9左端表面,从而实现主动直齿轮8与变挡板9转动连接,主动直齿轮8和第一转轴7属于花键连接,主动直齿轮8既能在第一转轴7外表面前后滑动,且当第一转轴7转动时又能跟随第一转轴7转动;如图3所示,第一从动齿轮10和第一转向锥齿轮11中心处固接有转轴,转轴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固接在底板1下端表面,第二转向锥齿轮12和第一带轮13中心处固接有转轴,转轴贯穿底板1下端表面且转动连接在底板1内壁;第三转向锥齿轮15和第二带轮14中心处固接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在底板1上端表面,蜗杆17外表面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固接在底板1上端表面;如图6所示,方撑板34前后的滑动连接在工形称板33上端表面;变挡板9前后的滑动连接在底板1下端表面;当启动电机2后,通过啮合和同轴传动,会使对应的第一锥齿轮3、第二锥齿轮4、第三锥齿轮5、第四锥齿轮6、第一转轴7、主动直齿轮8、第一从动齿轮10、第一转向锥齿轮11、第二转向锥齿轮12、第一带轮13、第二带轮14、第三转
向锥齿轮15、第四转向锥齿轮16、蜗杆17、蜗轮18同步转动,当蜗轮18转动时均会带动第一圆盘19、偏心轮30同步转动,当第一圆盘19转动时即对应的上料机构开始工作,使复合管传送到收料箱44内,当偏心轮30转动时,则会使对应的套杆31一端跟随偏心轮30做圆周摆动,则另一端会拉动方撑板34小幅度的前后往复移动,当方撑板34前后往复移动时会使收料箱44前后往复移动,由于长时间的通过一处向收料箱44内投放复合管,会使收料箱44盛装不均匀,呈现山字状,因此通过收料箱44前后移动使复合管更均匀的盛装在收料箱44内;蜗轮18蜗杆17具有单向自锁功能,其作用是当第一从动齿轮10不转动时,可使对应的底板1上端装置固定,即上料机构和收料箱44的左右位置固定,防止装置在转运移动时晃动。
44.所述变挡板9上端设有与底板1固接的第一支撑板48,所述第一支撑板48下端表面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50,所述第二滑块50右端表面固接有第一弹簧49,所述第二滑块50内壁滑动连接有向下延伸的平滑销51,所述第二滑块50底端内壁固接有与平滑销51相配合的第二弹簧52,所述变挡板9上端表面开设有与平滑销51相啮合的变挡槽;所述变挡板9右端后侧下端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长方杆58,所述变挡板9右端后侧上端内壁滑动连接有与第一长方杆58相平齐且大小形状相同的第二长方杆60,所述第一长方杆58右端表面固接有第一斜滑块56,所述第二长方杆60右端表面固接有与第一斜滑块56相平齐且大小形状相同的第二斜滑块57,所述第一长方杆58、第二长方杆60左端表面分别固接有安装在变挡板9内壁的第三弹簧59,所述变挡板9后端表面右侧滑动连接有套在第一长方杆58、第二长方杆60外表面上的方架61,所述第一长方杆58、第二长方杆60前端表面均开设有上下对齐的卡孔,所述方架61前端内壁固接有两个与对应的卡孔相配合的卡销64,所述方架61前端表面固接有安装在变挡板9内壁的第四弹簧63;所述工形称板33下端固接有第三滑销67,所述底板1下端表面后侧滑动连接有与第三滑销67相配合的第一锲形板68,所述第一锲形板68前端表面固接有与第一斜滑块56相配合的第一换挡杆69。
45.如图6、11-16、21所示,第一支撑板48、平滑销51、第二弹簧52、第二滑块50、第一弹簧49安装和形状如图12所示,第二滑块50左右的滑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板48下端表面,平滑销51上下的滑动连接在第二滑块50内壁,第一弹簧49的另一端固接在第一支撑板48的一侧,第一弹簧49的作用是推动对应的第二滑块50有个始终向左的推力,第二弹簧52底端固接在第二滑块50内壁,第二弹簧52的作用是驱动对应的平滑销51使平滑销51有个始终向下的推力;第一长方杆58、第三弹簧59、第二长方杆60、第一斜滑块56、第二斜滑块57、方架61、第四弹簧63、卡销64安装和形状如图15-16所示,变挡板9内壁开设有多个安装槽,第三弹簧59、第四弹簧63另一端分别固接在对应的安装槽内壁,第一长方杆58、第二长方杆60左右的滑动连接在对应的安装槽内壁,方架61前后的滑动连接在对应的安装槽内壁,第三弹簧59的作用是推动对应的第一长方杆58、第二长方杆60有个始终向右的推力,第四弹簧63的作用是推动方架61有个始终向后的推力,且第一弹簧49的弹力远大于第三弹簧59的弹力;第三滑销67、第一锲形板68、第一换挡杆69安装和形状如图14或21所示,第一楔形板和第一换挡杆69均前后的滑动连接在底板1下端表面,第一楔形板内壁开设有斜滑槽,与对应的第三滑销67相啮合;由于短导杆36滑动连接在对应的底板1内壁,从而可实现对应的工形称板33可小幅度的上下移动,当上料机构工作使复合管输送到收料箱44内时,在复合管自身重力压力情况下会使收料箱44、方撑板34、工形称板33向下移动,当工形称板33向下移动时会使对应的第三滑销67向下移动,第三滑销67向下移动时通过与斜滑槽的啮合则会使对应的第
一锲形板68向前移动,第一锲形板68向前移动则会推动对应的第一换挡杆69向前移动,第一换挡杆69向前移动则第一斜滑块56向前移动,当第一斜滑块56向前移动时则会使整体的变挡板9、第二斜滑块57、第一长方杆58、第二长方杆60、方架61、主动直齿轮8等同步向前移动,变挡板9开设的变挡槽如图13所示,变挡槽包括多段吃力槽112、卸力槽113、啮合槽114,当上料机构工作时,即对应的收料箱44内的重力缓慢增加时,会使对应的第一换挡杆69缓慢的推动第一斜滑块56向前移动,第一斜滑块56向前移动时则会带动对应的变挡板9向前移动,变挡板9向前移动通过变挡槽与平滑销51的啮合则会使平滑销51沿着变挡槽啮合移动,变挡板9向前移动时会使平滑销51先与吃力槽112相啮合发生相对位移,由于变挡板9只能前后移动,所以会使平滑销51、第二滑块50向右移动压缩第一弹簧49,此时主动直齿轮8虽跟随变挡板9向前移动,但没有与第一从动齿轮10脱离啮合,即上料机构继续工作,当收料箱44内的复合管装满时,即重量达到最大时,此时会使对应的第一换挡杆69推动第一斜滑块56、变挡板9向前移动到使平滑销51与卸力槽113段相啮合处,当平滑销51在卸力槽113段时,在第一弹簧49会在自身弹力的情况下会使第二滑块50、平滑销51向左滑动、变挡板9继续向前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会使主动直齿轮8向前移动一小段距离与第一从动齿轮10完全脱离啮合,此时的上料机构停止工作。
46.所述第一从动齿轮10前端设有与主动直齿轮8相配合的第二从动齿轮53,所述第二从动齿轮53前端同轴固接有第五转向锥齿轮70,所述第五转向锥齿轮70前端啮合有第六转向锥齿轮71,所述第六转向锥齿轮71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一小带轮72,所述第一小带轮72后端带连接有第一大带轮73,所述第一大带轮73左右两端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一轨道轮74;所述底板1下端表面右侧后端滑动连接有第一长导杆75,所述第一长导杆75前端表面固接有与第二斜滑块57相配合的第二换挡杆76。
47.如图11、13、17、22所示,第二从动齿轮53、第五锥齿轮80中心处和第六锥齿轮81、第一小带轮72中心处分别固接有转轴,转轴外表面分别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分别固接在底板1下端表面,两个第一轨道轮74和第一大带轮73中心处固接有转轴,转轴外表面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分别固接在底板1下端表面,第一轨道轮74的作用是驱动转动移动;第二换挡杆76、第二斜滑块57安装和形状如图14所示,第一换挡杆69与第二换挡杆76上下错位安装,第一长导杆75、第二换挡杆76、第一复位弹簧77安装和形状如图22所示,第二换挡杆76滑动连接在底板1内壁,第二换挡杆76前端表面固接有第一复位弹簧77,第一复位弹簧77另一端固接在底板1上;当第一换挡杆69推动第一斜滑块56、变挡板9、第二斜滑块57、主动直齿轮8同步向前移动时,即对应的在吃力槽112段时,第二斜滑块57向前移动会遇到第二换挡杆76,在第二斜滑块57与第二换挡杆76的锲合下会使第二斜滑块57、第二长方杆60压缩第三弹簧59向左移动,使第二长方杆60一部分进入到变挡板9内壁,当第一换挡杆69向前驱动到第一斜滑块56、第二斜滑块57越过第二换挡杆76时,即使第一斜滑块56、第二斜滑块57驱动到第二换挡杆76前端位置时,第二长方杆60、第二斜滑块57会在第三弹簧59的自身弹力下向右弹出到初始位置,此时对应的平滑销51也已移动到卸力槽113段,在第一弹簧49的自身弹力下会使平滑销51滑动到卸力槽113段底端,即对应的啮合槽114段处,此时对应的主动直齿轮8在卸力槽113段的啮合下会跟随变挡板9向前移动,即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遇啮合,第二从动齿轮53开始工作转动,当第二从动齿轮53转动时通过啮合和同轴传动会带动对应的第五锥齿轮80、第六锥齿轮81、第一小带轮72、第一大带
轮73同步转动,当第一大带轮73转动时会带动两个第一轨道轮74转动,从而实现装置向后移动,实现转运复合管,当装置向后移动到下一站工件台时,如图10所示,第一长导杆75向后延伸到突破底板1最后端位置,即装置在向后移动时会使第一长导杆75先与工件台相遇,当装置继续向后移动时,对应的第一长导杆75在工件台的阻挡下便不再向后移动,第一长导杆75则会与装置发生相对位移类似于第一长导杆75向前移动,第一长导杆75向前移动则会推动第二换挡杆76向前移动,第二换挡杆76向前移动则会带动第二斜滑块57、变挡板9、主动直齿轮8向前移动,则在第二换挡杆76的推动下会使平滑销51啮合变挡槽到达下一个啮合槽114处,会使主动直齿轮8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啮合,即使装置到达卸货工件台位置后不再向后移动。
48.所述第二从动齿轮53前端设有与主动直齿轮8相配合的第三从动齿轮54,所述第三从动齿轮54前端同轴固接有主动带轮78,所述主动带轮78左端带连接有从动带轮79,所述从动带轮79后端同轴固接有第五锥齿轮80,所述第五锥齿轮80后端啮合有第六锥齿轮81,所述第六锥齿轮81上端同轴固接有第二小带轮82,所述第二小带轮82右端带连接有第二大带轮83,所述第二大带轮83下端同轴固接有第七锥齿轮84,所述第七锥齿轮84下端啮合有第八锥齿轮85,所述第八锥齿轮85中心处内壁固接有伸缩轴86,所述伸缩轴86外表面后端固接有第九锥齿轮87,所述第九锥齿轮87后端上侧啮合有第十锥齿轮88,所述第十锥齿轮88中心处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转轴37,所述第二转轴37转动连接在方撑板34内壁,所述异形凸轮39固接在第二转轴37外表面上端;所述第二大带轮83上端同轴固接有第三带轮89,所述第三带轮89左端带连接有第四带轮90,所述第四带轮90下端同轴固接有偏心槽轮91,所述偏心槽轮91内壁啮合有短销92,所述短销92外表面下端固接有向下延伸的长推杆93,所述长推杆93前端固接有与第一斜滑块56相配合的第三换挡杆94。
49.如图11、19-20所示,主动带轮78和第三从动齿轮54中心处、从动带轮79和第五锥齿轮80中心处分别固接有转轴,转轴外表面分别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分别固接在底板1下端表面;第六锥齿轮81和第二小带轮82中心处、第七锥齿轮84和第二大带轮83以及第三带轮89中心处、第四带轮90和偏心槽轮91内壁分别固接有转轴,转轴分别转动连接在底板1内壁;伸缩轴86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固接在底板1上,伸缩轴86的作用是既能传动转动力又能前后伸缩,第十锥齿轮88和第二转轴37属于花键连接,第十锥齿轮88既能在第二转轴37外表面上下滑动且当第十锥齿轮88转动时又能带动第二转轴37转动;第十锥齿轮88外表面上端转动连接有直角轴承座,直角轴承座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九锥齿轮87上,直角轴承座的作用是保证第九锥齿轮87与第十锥齿轮88始终处于啮合的状态不予脱离;如图2所示,底板1下端表面中部开设有键形通孔,第二转轴37设在键形通孔内壁,使第二转轴37能够前后移动,由于第二转轴37安装在方撑板34上,在上料机构工作时会使方撑板34前后移动或上下小幅度的移动,通过键形通孔使第二转轴37可前后滑动以及伸缩轴86使第二转轴37可左右移动,可实现对应的第二转轴37跟随方撑板34移动,且不影响其传动;如图14所示,第三换挡杆94与第二换挡杆76上下错位安装,其目的是防止运动交叉相遇;偏心槽轮91、短销92、长推杆93、第三换挡杆94安装和形状如图19所示,第三换挡杆94前后的滑动连接在底板1下端表面,通过多个带传动以及锥齿轮传动,可实现对应的异形凸轮39转动一周偏心槽轮91与异形凸轮39同步转动一周,当偏心槽轮91转动一周时,会带动对应的第三换挡杆94往复前后移动一个周期;当第二换挡杆76向前移动第二斜滑块57、变
挡板9、主动直齿轮8等向前移动时,会使主动直齿轮8与第二从动齿轮53脱离啮合,且在卸力槽113与平滑销51的啮合下会使主动直齿轮8与第三从动齿轮54相啮合,即平滑销51再次进入到啮合槽114内,此时第三从动齿轮54通过与主动直齿轮8的啮合会转动,当第三从动齿轮54转动时通过啮合和同轴传动则会使对应的主动带轮78、从动带轮79、第五锥齿轮80、第六锥齿轮81、第二小带轮82、第二大带轮83、第七锥齿轮84、伸缩轴86、第八锥齿轮85、第九锥齿轮87、第十锥齿轮88、第二转轴37、异形凸轮39同步转动,当异形凸轮39转动时卸料机构开始工作,即对应的收料箱44内的复合管会卸载到工件台上,当异形凸轮39转动一圈后会使对应的收料箱44复位到初始位置,此时复合管已卸载到工件台上,重力恢复初始状态,在称重弹簧35的自身弹力下会使第一换挡杆69复位到初始状态,与此同时当第二大带轮83转动时会带动对应的第三带轮89、第四带轮90、偏心槽轮91同步转动,当偏心槽轮91转动时通过与短销92的啮合会使第三换挡杆94先向前移动,当第三换挡杆94向后移动到与第一斜滑块56相遇时,由于第一弹簧49的弹力远大于第三弹簧59的弹力,在与第一斜滑块56的锲合下会使第一斜滑块56向左移动使第一长方杆58部分进入变挡板9内壁,当第三换挡杆94继续向后移动到与第一斜滑块56脱离时,第一斜滑块56在第三弹簧59的自身弹力下会向右弹出,当偏心槽轮91继续转动时,会使对应的第三换挡杆94向前移动,当第三换挡杆94向前移动时会遇到第一斜滑块56,推动第一斜滑块56、变挡板9、主动直齿轮8同步向前移动,当变挡板9向前移动到使平滑销51啮合对应的卸力槽113段时,会使对应的主动直齿轮8与第三从动齿轮54脱离啮合,即对应的卸料机构停止工作。
50.所述第三从动齿轮54前端设有与主动直齿轮8相配合的从动宽齿轮55,所述从动宽齿轮55前端同轴固接有第七转向锥齿轮95,所述第七转向锥齿轮95左端啮合有第八转向锥齿轮96,所述第八转向锥齿轮96左端同轴固接有第三小带轮97,所述第三小带轮97前端带连接有第三大带轮98,所述第三大带轮98左右两端分别同轴固接有第二轨道轮99;所述底板1下端表面前端右侧滑动连接有第二长导杆100,所述第二长导杆100后端表面固接有第一直齿条101,所述第一直齿条101下端啮合有惰轮102,所述惰轮102下端啮合有第二直齿条103,所述第二直齿条103后端表面固接有延伸杆104,所述延伸杆104后端表面固接有方座106,所述延伸杆104外表面套有与方座106相配合的第二复位弹簧105,所述方座106右端表面固接有方导杆107,所述方导杆107外表面套有与第二斜滑块57相配合的第四换挡杆108,所述第四换挡杆108下端表面固接有长滑销109,所述底板1下端表面左侧固接有与长滑销109相配合的第二楔形板,第一斜滑块56下端表面和第二斜滑块57上端表面分别固接有挡销65,所述变挡板9左端前侧设有与挡销65相配合的斜挡板66,所述变挡板9后侧左端设有与方架61相配合的复位杆62。
51.如图11、13-14、16、18、23所示,从动宽齿轮55和第七转向锥齿轮95、第八转向锥齿轮96和第三小带轮97中心处分别固接有转轴,转轴外表面分别转动连接有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分别固接在底板1下端表面;如图18所示,两个第二轨道轮99和第三大带轮98中心处分别固接有转轴,转轴外表面左右两端分别转动连接轴承座,轴承座底端分别固接在底板1下端表面,第二轨道轮99的作用是驱动装置向前移动;第二长导杆100、第一直齿条101、第二直齿条103、惰轮102、延伸杆104、第二复位弹簧105、方座106、方导杆107、第四换挡杆108、第二锲形板110安装和形状如图23所示,第二长导杆100前后的滑动连接在底板1下端,惰轮102转动连接在底板1下端,惰轮102、第一直齿条101、第二直齿条103的作用是实现当第二
长导杆100向后移动时驱动对应的方座106向前移动;延伸杆104外表面设有两个支撑座,延伸杆104滑动连接在支撑座内壁,限位延伸杆104只能前后移动;斜挡板66底端表面和复位杆62底端表面分别固接在底板1上,安装和形状如图14所示,第四换挡杆108与第三换挡杆94上下错位安装如图14所示;当第三换挡杆94向前驱动第一斜滑块56、第二斜滑块57、变挡板9向前移动时,会使第二斜滑块57与第四换挡杆108相遇,即使第二斜滑块57、第一斜滑块56移动到第四换挡杆108前端位置,而对应的第三换挡杆94继续推动第一斜滑块56向前移动时会使平滑销51与对应的卸力槽113相啮合,此时主动直齿轮8与第三从动齿轮54将在卸力槽113和平滑销51的啮合下使主动继续向前移动与第三从动齿轮54脱离啮合,继而使主动直齿轮8与从动宽齿轮55相啮合,当主动直齿轮8与从动宽齿轮55相啮合时,会使对应的从动宽齿轮55转动,从动宽齿轮55转动通过啮合和同轴传动则会使对应的第七转向锥齿轮95、第八转向锥齿轮96、第三小带轮97、第三大带轮98、第二轨道轮99同步转动,当第二轨道轮99转动时则会驱动装置向前移动,当装置移动到初始位置时,即上料机构工作的指定位置时,第二长导杆100会与初始的工作台相接触,与第一长导杆75运动原理相同;装置继续向前移动则会压缩第二长导杆100,使第二长导杆100相对于底板1向后移动,第二长导杆100向后移动通过、第一直齿条101、惰轮102、第二直齿条103、延伸杆104的传递和转向,会使方座106向前移动,方座106向前移动则会压缩第二复位弹簧105,还会带动方导杆107、第四换挡杆108向前移动,当第四换挡杆108向前移动时则会推动对应的第二斜滑块57向前移动,第二斜滑块57向前移动则会带动变挡板9、第一斜滑块56同步向前移动,如图13所示,变挡槽还包括长斜槽115、复位槽116和弧形段117,长斜槽115与复位槽116交汇处还设有梯节,即对应的复位槽116开设的深度比长斜槽115深,弧形段117与复位槽116交汇处设有缓坡梯,当第四换挡杆108带动第二斜滑块57、第一斜滑块56、变挡板9向前移动时,会使平滑销51进入到长斜槽115内,长斜槽115的整段为吃力段,即对应的平滑销51在与长斜槽115啮合时会压缩第一弹簧49,且与此同时,对应的挡销65会与斜挡板66相遇啮合,当第一斜滑块56、第二斜滑块57、变挡板9继续向前移动时,通过挡销65与斜挡板66的啮合会使第一斜滑块56、第二斜滑块57同步向左移动,使第一长方杆58、第二长方杆60同步进入到变挡箱内壁,当第四换挡杆108带动第一斜滑槽、第二斜滑槽、变挡板9同步向前移动到使平滑销51进入到复位槽116时,平滑槽则会在第二弹簧52的自身弹力下使平滑槽上端表面与复位槽116底端内壁相接触,此时对应的主动直齿轮8向前移动到与从动宽齿轮55脱离啮合位置,而对应的第一长方杆58、第二长方杆60在与挡销65和斜挡板66的啮合下会大幅度的进入到变挡板9内壁,会使第一长方杆58、第二长方杆60上的卡槽与卡销64相遇,在第四弹簧63的自身弹力下会使方架61、卡销64同步向后移动,从而使卡销64啮合在卡槽内,则在第二复位弹簧105的自身弹力下会使对应的第四换挡杆108复位,由于长斜槽115与复位槽116交汇处设有梯节,此时在第一弹簧49的自身弹力下只能使平滑槽沿着复位槽116方向上移动,移动方向不可逆,此时对应的变挡板9、第一斜滑块56、第二斜滑块57会在平滑销51与复位槽116的啮合下使变挡板9向后移动,且此时的第一斜滑块56、第二斜滑块57在卡销64与卡槽的啮合下不会与对应的第三换挡杆94、第二换挡杆76相遇,即向后移动过程中不会发生碰撞,当平滑销51在与复位槽116的啮合下使平滑销51进入到弧形段117时,在平滑销51与缓坡梯的啮合下会使平滑销51再次的一小部分进入到第二滑块50内,压缩第二弹簧52,当平滑销51与弧形段117相啮合时,会使对应的方架61接触到复位杆62,此时方架61不再向后移动,在平滑
销51与弧形段117啮合时还会时对应的变挡板9、第一斜滑块56、第二斜滑块57小幅度的向后移动,则会使对应的方架61与变挡板9发生相对位移,使卡销64脱离卡槽,此时在第三弹簧59的自身弹力下会使对应的第一斜滑块56、第二斜滑块57向右弹出复位,便于再次与对应的第一换挡杆69、第二换挡杆76、第三换挡杆94、第四换挡杆108相配合使用,且在弧形段117与平滑槽的啮合下会进入啮合槽114位置,此时主动直齿轮8与第一从动齿轮10再次相啮合,实现上料机构工作;安装从动宽齿轮55的作用是防止主动直齿轮8向前移动时与从动宽齿轮55过早的脱离啮合;安装第二锲形板110、长滑销109、方导杆107的作用是当第四换挡杆108向前移动时,在长滑销109与第二楔形板的啮合下会使对应的第四换挡杆108也有小幅度的向左移动的位移,其作用是防止第四换挡杆108与第二斜滑块57发生过早脱离接触,由于第二斜滑块57在向前移动时与挡销65和斜挡板66的啮合也会向左移动,因此通过第四换挡杆108边向前移动边向左移动,推动第二斜滑块57向前移动完成复位工作;当主动直齿轮8与对应的第二从动齿轮53、宽从动齿轮脱离啮合后第一复位弹簧77、第二复位弹簧105均会使对应的第一长导杆75、第二长导杆100复位,实现可进行无限循环使用。
52.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启动电机2,会使对应的收料机构工作,即会使弧形托板、转运板29翻转移动,可使对应的两个弧形托杆28托取复合管向上移动,使复合管托放至转运板29上,当转运板29向上翻转移动时会使对应的复合管投放至收料箱44内,从而实现把复合管转运到收料箱44内;当收料箱44内的复合管满载时,在收料箱44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会驱动变挡板9向前移动,从而使收料机构停止工作,对接下一个工作,主动直齿轮8与第二从动齿轮53相啮合,使第一轨道轮74转动,装置向后移动实现对复合管转运;当装置移动到下一站工作台时,在第一长导杆75的作用下会使变挡板9进一步向前移动,使主动直齿轮8与第三从动齿轮54相啮合,从而使卸料机构开始工作,收料箱44向上翻转、堵板45打开,可使对应的收料箱44内的复合管卸载到工件台上;当装置卸料完毕时,会驱动对应的变挡板9再一次向前移动,使主动直齿轮8与从动宽齿轮55相啮合,会驱动对应的第二轨道轮99转动,第二轨道轮99转动则会驱动装置向前移动,从而实现装置移动到上料的初始位置,当移动到初始位置后,会使对应的第二长导杆100向前驱动变挡板9,使主动直齿轮8与从动宽齿轮55脱离啮合,且在平滑销51与变挡板9的啮合下使其复位,使主动直齿轮8再次与第一从动齿轮10相啮合,实现上料机构再次工作,周而复始循环。
53.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