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干燥设备以及陶瓷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13:36: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燥设备以及陶瓷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陶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陶瓷的生产过程通常是先将泥块成型成所需要的瓷器形状如杯子、碗或者盘子等,在成型之后,通过干燥设备进行除湿烘干。产品在烘干除湿的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需要经过不同温度的烘干段,但是现有技术中,干燥设备通常是采用一根主管输送热风至多个支管吹出,整个干燥设备中各个区域的烘干温度均相同,容易导致产品变形,影响良率;而设有不同温度烘干段的干燥设备中,通常对应每个温度的烘干段都设有风机 燃烧器吹热风,存在热风资源的浪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干燥设备,旨在保证产品良率的前提下,提高热风的利用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干燥设备,包括壳体、第一风机、热风供应组件以及第一进风管;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烘干室和第二烘干室;第一风机用于对所述第一烘干室吹风;热风供应组件与所述第二烘干室连接,并向所述第二烘干室吹热风;所述第一进风管连通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烘干室,以将所述第二烘干室的热风引流至所述第一风机。
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干燥设备还包括第二进风管,所述第二进风管连通所述第一烘干室与所述热风供应组件,以将所述第一烘干室内的气体引流至所述热风供应组件。
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热风供应组件包括燃烧器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连接所述燃烧器与所述第二烘干室;所述第二进风管连通所述第一烘干室与所述燃烧器。
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管包括第一主管和第一支管,所述第一主管连通外部环境与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一支管连通所述第二烘干室和所述第一主管;
8.所述第二进风管包括第二主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二主管连通外部环境与所述燃烧器,所述第二支管连通所述第一烘干室与所述第二主管。
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烘干室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子烘干室,每一所述第一子烘干室连通一所述第二支管;
10.所述第二烘干室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子烘干室,每一所述第二子烘干室连通一所述第一支管。
1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烘干室内设有第一供风管以及与所述第一供风管连接的多个第一吹风管,所述第一供风管与所述第一风机连接,并穿设于每个所述第
一子烘干室内;每一所述第一子烘干室内对应设有一所述第一吹风管,所述第一吹风管与所述第一供风管之间设有风阀组件;
12.所述第二烘干室内设有第二供风管以及与所述第二供风管连接的多个第二吹风管,所述第二供风管与所述第二风机连接,并穿设于每个所述第二子烘干室内;每一所述第二子烘干室内对应设有一所述第二吹风管,所述第二吹风管与所述第二供风管之间设有风阀组件。
1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干燥设备还包括机架以及设于所述机架上的输送线,所述输送线用于输送产品,所述壳体设于所述输送线上;
14.多个所述第一吹风管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吹风管均设于所述输送线的上方,并与所述输送线间隔设置。
1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管的管口位于所述第二吹风管与所述输送线之间;
16.和/或,所述第二支管的管口位于所述第一吹风管与所述输送线之间。
1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管设于所述输送线的下方,并沿所述输送线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
18.和/或,所述第二主管设于所述输送线的下方,并沿所述输送线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
1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陶瓷生产系统,包括上述的干燥设备;该干燥设备包括壳体、第一风机、热风供应组件以及第一进风管;所述壳体内形成有第一烘干室和第二烘干室;第一风机用于对所述第一烘干室吹风;热风供应组件与所述第二烘干室连接,并向所述第二烘干室吹热风;所述第一进风管连通所述第一风机和所述第二烘干室,以将所述第二烘干室的热风引流至所述第一风机。
20.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干燥设备中,壳体内形成有第一烘干室和第二烘干室,通过设置热风供应组件对第二烘干室吹热风,以使得第二烘干室内形成高温烘干环境;通过设置第一风机对第一烘干室吹风,同时在第一风机的进风侧设置第一进风管与第二烘干室连通,以能够将第二烘干室内的热风引流至第一风机,并输送至第一烘干室内,使得第一烘干室内吹有热风与常温空气的混合气流,以形成低温或中温烘干环境,使得产品能够先经过低温或中温环境进行预热之后,再进入到高温烘干环境中,避免了产品因温度骤升变形或破裂的现象,保证了产品良率,同时该第一烘干室利用第二烘干室的热量,无需额外设置热风供应装置,简化了结构,节省了材料成本,提高了热风利用率。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干燥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干燥设备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干燥设备一实施例的仰视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干燥设备一实施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烘干室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烘干室的正视图;
28.图7为图6中a-a的剖视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烘干室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烘干室的正视图;
31.图10为图9中的右视图。
32.附图标号说明:
3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机架341第一出风结构200壳体410燃烧器210第一烘干室420第二风机211第一子烘干室430第二进风管220第二烘干室431第二主管221第二子烘干室432第二支管310第一风机440第二供风管320第一进风管450第二吹风管321第一主管451第二出风结构322第一支管500风阀组件330第一供风管600输送线340第一吹风管700高度调节组件
34.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6.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7.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8.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干燥设备,可适用于任何需要热风烘干除湿的产品,旨在针对需要不同温度热风要求的设备,在保证产品良率的前提下,提高热风利用率。需要说明的
是,本干燥设备的产品放置形式可不做限制,如可以是产品在输送线上移动的形式,也可以是产品固定不动的形式。下面以产品通过输送线运输的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3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干燥设备包括机架100、设于机架100上的输送线600、设于输送线600上的壳体200、第一风机310、热风供应组件以及第一进风管320。
40.壳体200内形成有第一烘干室210和第二烘干室220;第一风机310用于对第一烘干室210吹风;热风供应组件与第二烘干室220连接,并向第二烘干室220吹热风;第一进风管320连通第一风机310和第二烘干室220,以将第二烘干室220的热风引流至第一风机310。
41.机架100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输送线600设置在机架100上用于输送产品,壳体200设置在输送线600上形成有第一烘干室210和第二烘干室220,使得产品能够通过输送线600穿过第一烘干室210和第二烘干室220进行烘干除湿。热风供应组件与第二烘干室220连接,以对第二烘干室220吹热风,使得第二烘干室220内形成高温热风空间。第一风机310与第一烘干室210连接,并对第一烘干室210吹风,通过设置第一进风管320连通第一风机310和第二烘干室220,将第二烘干室220内的热风引流至第一风机310,进而进入到第一烘干室210内,从而实现第一烘干室210利用第二烘干室220的热量的功能,此时进入到第一烘干室210内的气流为第一风机310引入的室内环境的常温空气和从第二烘干室220引入的热风气流的混合气体,形成了低温或中温烘干空间,当输送线600输送产品依次经过第一烘干室210和第二烘干室220时,实现了先对产品低温或中温烘干,然后高温烘干的烘干工序,防止产品从常温直接进入高温环境因温度骤变引起变形破裂的情况发生,保证了产品良率,同时通过第一烘干室210抽取第二烘干室220内的热量,无需对第一烘干室210额外设置单独的热风供应组件,简化了结构,节省了材料成本。
42.可以理解的,第一进风管320连通第一风机310和第二烘干室220,使得第一风机310能够抽取第二烘干室220的热风进入到第一烘干室210内,此时可以是第一风机310的进风侧完全与第二烘干室220连接,第一风机310内的气流全部是由第二烘干室220内抽取,同时利用其它的鼓风机对第一烘干室210输送常温空气或者在第一烘干室210上开设与外部环境连通的开口,使得第一风机310引入的热风与第一烘干室210内的常温空气混合,形成低温或中温烘干区;或者,可以是第一风机310的进风侧的一部分与第二烘干室220连接,另一部分与外部环境连通,此时第一风机310抽取的气流为第二烘干室220内的热风与常温空气的混合气体,即第一风机310直接向第一烘干室210吹入低温或中温的混合气体,以形成低温或中温烘干区。
43.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产品先经过低温或中温烘干区域预热,然后经过高温烘干区域烘干除湿,为了进一步保证产品良率,在经过高温烘干之后,会再次经过一段低温或中温烘干区域进行缓慢降温,防止产品在温度骤降时变形或破裂。基于此,在沿着输送线600的运输方向,壳体200内可形成依次连接的第一烘干室210、第二烘干室220以及第一烘干室210,使得产品能够依次经过低温或中温的第一烘干室210、高温的第二烘干室220以及低温或中温的第一烘干室210完成烘干除湿工序,保证产品质量。
44.关于热风供应组件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只要能够为干燥设备提供热风即可,如可以是燃烧器-风机组合结构、电加热器-风机组合结构或者热泵结构等。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结构整体布局以及成本等因素,该热风供应组件选用燃
烧器410和第二风机420的结构形式,燃烧器410产生高温热风,第二风机420驱动高温热风进入到第二烘干室220内,实现对产品高温烘干功能。
45.针对于壳体200,为了保证烘干效果,壳体200可选用保温材料,如岩棉板、硬质铝箔泡沫材料、橡塑保温材料或者玻璃棉材料等。
46.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干燥设备中,壳体200内形成有第一烘干室210和第二烘干室220,通过设置热风供应组件对第二烘干室220吹热风,以使得第二烘干室220内形成高温烘干环境;通过设置第一风机310对第一烘干室210吹风,同时在第一风机310的进风侧设置第一进风管320与第二烘干室220连通,以能够将第二烘干室220内的热风引流至第一风机310,并输送至第一烘干室210内,使得第一烘干室210内吹有热风与常温空气的混合气流,以形成低温或中温烘干环境,使得产品能够先经过低温或中温环境进行预热之后,再进入到高温烘干环境中,避免了产品因温度骤升变形或破裂的现象,保证了产品良率,同时该第一烘干室210利用第二烘干室210的热量,无需额外设置热风供应装置,简化了结构,节省了材料成本,提高了热风利用率。
47.为了进一步提高热风利用率,参照图1至图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干燥设备还包括第二进风管430,所述第二进风管430连通所述第一烘干室210与所述热风供应组件,以将所述第一烘干室210内的气体引流至所述热风供应组件。
48.第一烘干室210内形成低温或中温烘干环境,产品经由输送线600经过第一烘干室210时,第一风机310对输送线600上的产品进行吹风,通过设置第二进风管430连通第一烘干室210与热风供应组件,使得与产品发生热交换之后的废热能够通过第二进风管430引流至热风供应组件处进行二次加热,达到废热回收的目的,防止热风浪费。
49.结合前述实施例,热风供应组件包括燃烧器410和第二风机420,燃烧器410通过燃气与空气燃烧产生热风,第二风机420起到驱动热风进入第二烘干室220的作用,则该第二进风管430连通第一烘干室210与燃烧器410,实现将第一烘干室210内的废热引流至燃烧器410内对空气进行稀释,使得空气和燃气能够充分燃烧,减小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50.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第一进风管320连通第二烘干室220与第一风机310,实现利用第二烘干室220内的热风对第一烘干室210加热,同时通过设置第二进风管430连通第一烘干室210与燃烧器410,实现对第一烘干室210内的废热回收目的,如此,便实现了热风循环的目的,减少了热风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减少了燃烧污染产物的排放。
5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7,所述第一进风管320包括第一主管321和第一支管322,所述第一主管321连通外部环境与所述第一风机310,所述第一支管322连通所述第二烘干室220和所述第一主管321。
52.第一主管321与外部环境连通,第一支管322连通第二烘干室220与第一主管321,在第一风机310的驱动作用下,第二烘干室220内的热风能够经过第一支管322进入第一主管321,同时第一主管321也能够抽取环境中的空气,从而使得热风与常温空气在第一主管321内混合降温之后,经由第一风机310输送至第一烘干室210内,实现第一烘干室210内的低温或中温烘干环境。
53.可选地,第一主管321的一端与第一风机310的进风侧连接,另一端形成与外部环境连通的开口,第一支管322与第一主管321的侧部连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设置多个第
一支管322连通在第一主管321与第二烘干室220之间,多个第一支管322可以沿第二烘干室22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能够从不同部位均匀抽取第二烘干室220内的热风,防止第二烘干室220内温度分布不均。
54.具体地,所述第二烘干室220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子烘干室221,每一所述第二子烘干室221连通一所述第一支管322。
55.本实施例中第二烘干室220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二子烘干室221,每个第二子烘干室221可以独立吹风或者联动吹风,对应每一第二子烘干室221设置一第一支管322,使得当第二子烘干室221独立吹风时,可以仅抽取运行的第二子烘干室221内的热风,或者当多个第二子烘干室221联动吹风时,可以对多个第二子烘干室221同时抽取热风,以保证热风温度分布均匀。
5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4以及图8至图10,所述第二进风管430包括第二主管431和第二支管432,所述第二主管431连通外部环境与所述燃烧器410,所述第二支管432连通所述第一烘干室210与所述第二主管431。
57.第二主管431与外部环境连通,第二支管432连通第一烘干室210与第二主管431,在第二风机420的驱动作用下,第一烘干室210内的废热能够经过第二支管432进入第二主管431,同时第二主管431也能够抽取环境中的空气,从而使得废热与常温空气在第二主管431内混合之后,经由第二风机420输送至燃烧器410内,使得燃烧器410内燃气与空气充分混合,达到充分燃烧减小污染产物的效果。
58.可选地,第二主管431的一端与第二风机420的进风侧连接,另一端形成与外部环境连通的开口,第二支管432与第二主管431的侧部连通。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设置多个第二支管432连通在第二主管431与第一烘干室210之间,多个第二支管432可以沿第一烘干室21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以能够从不同部位均匀抽取第一烘干室210内的废热,防止第一烘干室210内温度分布不均。
59.具体地,所述第一烘干室210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子烘干室211,每一所述第一子烘干室211连通一所述第二支管432;
60.本实施例中第一烘干室210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第一子烘干室211,每个第一子烘干室211可以独立吹风或者联动吹风,对应每一第一子烘干室211设置一第二支管432,使得当第一子烘干室211独立吹风时,可以仅抽取运行的第一子烘干室211内的热风,或者当多个第一子烘干室211联动吹风时,可以对多个第一子烘干室211同时抽取热风,以保证热风温度分布均匀。
61.为了保证每个第一子烘干室211内的均能够顺利形成低温或中温烘干环境,参照图2至图4以及图8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烘干室210内设有第一供风管330以及与所述第一供风管330连接的多个第一吹风管340,所述第一供风管330与所述第一风机310连接,并穿设于每个所述第一子烘干室211内;每一所述第一子烘干室211内对应设有一所述第一吹风管340,所述第一吹风管340与所述第一供风管330之间设有风阀组件500。
62.第一供风管330起到连通第一风机310与多个第一吹风管340的作用,以实现将第一进风管320内的混合气流引入到多个第一吹风管340内,并分别对多个第一子烘干室211吹风,从而实现了每一第一子烘干室211内均能够形成低温或中温烘干环境。
63.可以理解的,多个第一子烘干室211之间可以相互独立运行,在第一吹风管340与第一供风管330之间设置风阀组件500,以调节第一吹风管340内的风量风压,从而实现可根据不同器型的产品烘干要求,调节不同第一子烘干室211内的烘干环境。
64.可选地,风阀组件500可以是丝杆驱动阀门运动的结构形式,调节第一供风管330与第一吹风管340之间的开度。为了便于工作人员调节,该风阀组件500可以部分伸出壳体200外,如丝杆穿设壳体200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在壳体200外部便能够通过转动丝杆驱动阀门运动,实现调节第一子烘干室211内的烘干情况。
65.为了保证每个第二子烘干室221内均能够顺利形成高温烘干环境,参照图2至图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烘干室220内设有第二供风管440以及与所述第二供风管440连接的多个第二吹风管450,所述第二供风管440与所述第二风机420连接,并穿设于每个所述第二子烘干室221内;每一所述第二子烘干室221内对应设有一所述第二吹风管450,所述第二吹风管450与所述第二供风管440之间设有风阀组件500。
66.第二供风管440起到连接第二风机420与多个第二吹风管450的作用,以实现将燃烧器410燃烧后的热风引入到多个第二吹风管450内,并分别对多个第二子烘干室221吹风,从而实现了每一第二子烘干室221内均能够形成高温烘干环境。
67.可以理解的,多个第二子烘干室221之间可以相互独立运行,在第二吹风管450与第二供风管440之间设置风阀组件500,以调节第二吹风管450内的风量风压,从而实现可根据不同器型的产品烘干要求,调节不同第二子烘干室221内的烘干环境。
68.可选地,风阀组件500可以是丝杆驱动阀门运动的结构形式,调节第二供风管440与第二吹风管450之间的开度。为了便于工作人员调节,该风阀组件500可以部分伸出壳体200外,如丝杆穿设壳体200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在壳体200外部便能够通过转动丝杆驱动阀门运动,实现调节第二子烘干室221内的烘干情况。
69.为了使得产品能够更加均匀地被烘干除湿,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8至图10,多个所述第一吹风管340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吹风管450均设于所述输送线600的上方,并与所述输送线600间隔设置。
70.可以理解的,第一吹风管340对输送线600上的产品吹风,通过将第一吹风管340与输送线600间隔设置,使得第一吹风管340与输送线600之间形成均匀的热风区域,当产品经过第一烘干室210时,能够被输送线600与第一吹风管340之间区域的热风包围,从而保证了产品烘干除湿的均匀性。
71.可选地,第一吹风管340的底部设有第一出风结构341,用于对产品吹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设置高度调节组件700对第一供风管330以及第一吹风管340的高度进行调节,实现调节第一出风结构341与输送线600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器型尺寸的产品,增强了通用性。可选地,可以将第一供风管330以及第一吹风管340吊装于壳体200的顶部,高度调节组件700为丝杆驱动吊装件上下运动的方式,实现带动第一供风管330与第一吹风管340上下运动,从而达到调节第一出风结构341高度的目的。
72.同理,参照图5至图7,第二吹风管450与输送线600间隔设置,以在第二吹风管450与输送线600之间形成均匀的热风区域,当产品经过第二烘干室220时,能够被输送线600与第二吹风管450之间区域的热风包围,达到对产品均匀烘干除湿的目的。
73.在第二吹风管450的底部设置第二出风结构451,用于朝向下方的产品吹风。在实
际应用过程中,可设置高度调节组件700对第二供风管440以及第二吹风管450的高度进行调节,实现调节第二出风结构451与输送线600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器型尺寸的产品,增强了通用性。可选地,可以将第二供风管440以及第二吹风管450吊装于壳体200的顶部,高度调节组件700为丝杆驱动吊装件上下运动的方式,实现带动第二供风管440与第二吹风管450上下运动,从而达到调节第二出风结构451高度的目的。
74.为了在不影响烘干效果的情况下实现对热风的利用,参照图8至图1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管322的管口位于所述第二吹风管450与所述输送线600之间。
75.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知,第一支管322起到将第二子烘干室221内的热风引入到第一主管321内,第二吹风管450起到将燃烧器410产生的热风吹向输送线600,则通过将第一支管322的管口设置在第二吹风管450与输送线600之间的位置,使得第二吹风管450吹出的热风在吹向产品除湿之后,再进入到第一支管322内,从而实现在保证产品烘干除湿效果的前提下,将第二烘干室220内的热风引入到第一烘干室210内,实现热风利用。
76.可选地,该第一支管322的管口可设置在靠近输送线600的位置,使得进入到第一支管322内的热风为与产品热交换之后的废热,保证产品除湿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热风利用率。
77.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第一支管322也可以直接引入从第二吹风管350吹出的热风,实现利用一个燃烧器410实现对多个烘干室同时供热的功能。
78.同理,参照图5至图7,为了保证第一烘干室210内产品烘干效果的同时减小热风浪费,所述第二支管432的管口位于所述第一吹风管340与所述输送线600之间。
79.第二支管432起到将第一子烘干室211内的热风引入到第二主管431内,第一吹风管340起到将第一进风管320内的热风吹向输送线600,通过将第二支管432的管口设置在第一吹风管340与输送线600之间的位置,使得第一吹风管340吹出的热风在吹向产品除湿之后,再进入到第二支管432内,从而实现在保证产品烘干除湿效果的前提下,将第一烘干室210内的废热引入到燃烧器410内,实现热风利用。
80.可选地,该第二支管432的管口可设置在靠近输送线600的位置,使得进入到第二支管432内的热风为与产品热交换之后的废热,保证产品除湿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热风利用率。
8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所述第一主管321设于所述输送线600的下方,并沿所述输送线600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
82.可以理解的,输送线600设于机架100上,将第一主管321设置在输送线600的下方,则该第一主管321位于机架100的下方,并且沿着输送线600的延伸方向设置,增大了空间利用率,提高了整体结构布局的紧凑性。在此基础上,第一支管322呈上下延伸设置,减小管路路径的同时,保证结构稳定性。
8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4,所述第二主管431设于所述输送线600的下方,并沿所述输送线600的延伸方向延伸设置。第二主管431位于机架100的下方,并且沿着输送线600的延伸方向设置,增大了空间利用率,提高了整体结构布局的紧凑性。在此基础上,第二支管432呈上下延伸设置,减小管路路径的同时,保证结构稳定性。
8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陶瓷生产系统,该陶瓷生产系统包括干燥设备,该干燥设备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陶瓷生产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
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8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