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3-16 01:08: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衣物烘干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2.烘干设备能够烘干衣物、窗帘、床单、毛绒玩具等,便于用户快速烘干洗涤后的物品,相比于自然晾干,用户无需长时间等待,即能够完成对物品的烘干。但是现有的烘干设备大部分为滚筒式烘干设备,滚筒式烘干设备的外壳内转动设置有滚筒,滚筒与风道连通并由此形成空气循环通路,风道内设置有加热除湿装置,以烘干衣物为例,烘干衣物时,衣物放置于转动的滚筒内,风道内的空气经加热除湿装置处理变为干燥热空气,而后被供应至滚筒内以烘干衣物,干燥热空气经过滚筒后变为潮湿空气,潮湿空气从滚筒内流出后进入风道再次经加热除湿装置处理后重新进入滚筒内,如此循环。该种滚筒式烘干设备在烘干衣物时,衣物被设置在滚筒内侧壁上的提升筋提升,随着滚筒的转动,被提升的衣物又脱离提升筋下落至滚筒底部,该种工作方式使得滚筒式烘干设备在烘干过程中较易损伤衣物,用户无法利用滚筒式烘干设备对轻薄易损的衣物等进行烘干,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方面干衣需求。
3.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烘干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烘干设备无法对轻薄易损的待烘干物品等进行烘干,从而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方面干衣需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烘干设备,该烘干设备的外壳内设置有干衣箱、转动的干衣筒、风道以及风路切换机构,干衣筒的进风口和干衣箱的进风口分别与风道连接,风路切换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风路切换构件、传动组件和驱动构件,风路切换构件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风道内,驱动构件能够通过传动组件驱动风路切换构件在第一风路切换位置和第二风路切换位置之间切换,当风路切换构件位于第一风路切换位置时,风道中的空气仅能流入干衣筒内,当风路切换构件位于第二风路切换位置时,风道中的空气能够同时流入干衣筒和干衣箱内。
5.在上述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第一传动杆的第一端与驱动构件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杆的第二端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的第二端与风路切换构件固定连接,以使得驱动构件能够驱动第一传动杆从而驱动第二传动杆,进而使得第二传动杆带动风路切换构件在第一风路切换位置和第二风路切换位置之间切换。
6.在上述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驱动构件上转动设置有第一滑动部,第一传动杆的第一端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滑动部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部,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的至少一对同侧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构件,第一弹性构件在形变状态下能够使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相对滑动。
7.在上述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弹性构件为第一弹簧,第一滑动部为上
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侧凹槽和下侧凹槽的第一滑动座,第二滑动部为第一滑动通槽,在第一滑动座和第一滑动通槽组装完成的情形下,第一传动杆上形成第一滑动通槽的上部板、下部板分别位于上侧凹槽、下侧凹槽内并分别与上侧凹槽、下侧凹槽滑动连接。
8.在上述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滑动通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辅助安装槽和第一滑动槽,第一辅助安装槽的槽宽度大于第一滑动座的宽度,第一滑动座与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
9.在上述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传动杆的第二端上固定设置有第三滑动部,第二传动杆的第一端上转动设置有与第三滑动部滑动连接的第四滑动部,第三滑动部与第四滑动部的至少一对同侧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构件,第二弹性构件在形变状态下能够使第三滑动部和第四滑动部相对滑动。
10.在上述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二弹性构件为第二弹簧,第三滑动部为第二滑动通槽,第四滑动部为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部凹槽和下部凹槽的第二滑动座,在第二滑动座和第二滑动通槽组装完成的情形下,第一传动杆上形成第二滑动通槽的上侧板、下侧板分别位于上部凹槽、下部凹槽内并分别与上部凹槽、下部凹槽滑动连接。
11.在上述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二滑动通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二辅助安装槽和第二滑动槽,第二辅助安装槽的槽宽度大于第二滑动座的宽度,第二滑动座与第二滑动槽滑动连接。
12.在上述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风路切换构件包括风路切换本体和设置在风路切换本体周围的密封部,风路切换本体与第二传动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风路切换本体上设置有风路状态感应构件。
13.在上述烘干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风道内设置有第一止挡构件和第二止挡构件,第一止挡构件和第二止挡构件均位于风道与干衣筒的进风口的连接处以及风道与干衣箱的进风口的连接处之间,风路切换构件位于第一止挡构件与第二止挡构件之间,第一止挡构件、第二止挡构件分别能够通过止挡作用辅助风路切换构件保持在第一风路切换位置、第二风路切换位置。
14.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干衣箱和转动的干衣筒,并设置包括依次相连的风路切换构件、传动组件和驱动构件的风路切换机构,驱动构件能够通过传动组件驱动风路切换构件在第一风路切换位置和第二风路切换位置之间切换,当风路切换构件位于第一风路切换位置时,风道中的空气仅能流入干衣筒内,当风路切换构件位于第二风路切换位置时,风道中的空气能够同时流入干衣筒和干衣箱内,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带烘干物品的易损程度来选择使用干衣箱或干衣筒烘干。例如较为轻薄的纱质衣物等由于其容易受损,可选择通过干衣箱烘干,烘干时待烘干物品静置于干衣箱内,避免了因运动导致其与干衣箱内部发生剐蹭而受损;又如较为厚重的棉衣等冬季衣物,由于其相对不易受损,可选择通过干衣筒烘干,干衣箱和干衣筒的组合设置,使得无论用户需要烘干的物品是否属于易损物品,用户均能够通过烘干设备对其进行烘干,并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其受损,满足了用户的多方面干衣需求。此外,本发明的烘干设备通过设置风路切换机构,使得风道能够单独向干衣筒内供给热空气,或者同时向干衣筒和干衣箱内供给热空气,通过这样的设置,便于用户单独使用干衣筒,或者同时使用干衣筒和干衣箱,方便用户使用烘干设备。
15.进一步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第一传动杆的第一端与驱动构件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的第一端与第一传动杆的第二端滑动且转动连接,第二传动杆的第二端与风路切换构件固定连接,以使得驱动构件能够驱动第一传动杆从而驱动第二传动杆,进而使得第二传动杆带动风路切换构件在第一风路切换位置和第二风路切换位置之间切换,即驱动构件并非直接驱动风路切换构件,而是通过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进行传动从而间接地驱动风路切换构件,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驱动构件能够设置于风路切换构件的侧方(如:上侧、下侧、左侧或右侧),从而使得驱动构件有更多的可选择的设置位置,便于驱动构件的布置,进而有利于合理利用烘干设备外壳内的空间。
16.进一步地,驱动构件上转动设置有第一滑动部,第一传动杆的第一端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滑动部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部,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的至少一对同侧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构件,第一弹性构件在形变状态下能够使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相对滑动,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当驱动构件处于非锁定状态(即驱动构件无法使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风路切换构件保持在目前位置的状态,例如,电机的定子没有锁住转子的力矩的状态下)且第一弹性构件处于形变状态下时,第一弹性构件能够使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相对滑动,从而带动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以及风路切换构件运动,使得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以及风路切换构件复位。
17.进一步地,第一滑动通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辅助安装槽和第一滑动槽,第一辅助安装槽的槽宽度大于第一滑动座的宽度,第一滑动座与第一滑动槽滑动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将第一滑动座安装至第一滑动槽上时,可直接将第一滑动座放置于第一辅助安装槽的位置,再将第一滑动座向靠近第一滑动槽的方向推动,从而完成第一滑动座的安装,便于第一滑动座的安装。
18.进一步地,第一传动杆的第二端上固定设置有第三滑动部,第二传动杆的第一端上转动设置有与第三滑动部滑动连接的第四滑动部,第三滑动部与第四滑动部的至少一对同侧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构件,第二弹性构件在形变状态下能够使第三滑动部和第四滑动部相对滑动,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当驱动构件处于非锁定状态(即驱动构件无法使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风路切换构件保持在目前位置的状态,例如,电机的定子没有锁住转子的力矩的状态下)且第二弹性构件处于形变状态下时,第二弹性构件能够使第三滑动部和第四滑动部相对滑动,从而带动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以及风路切换构件运动,使得第一传动杆、第二传动杆以及风路切换构件复位。
19.进一步地,第二滑动通槽包括相连通的第二辅助安装槽和第二滑动槽,第二辅助安装槽的槽宽度大于第二滑动座的宽度,第二滑动座与第二滑动槽滑动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将第二滑动座安装至第二滑动槽上时,可直接将第二滑动座放置于第二辅助安装槽的位置,再将第二滑动座向靠近第二滑动槽的方向推动,从而完成第二滑动座的安装,便于第二滑动座的安装。
20.进一步地,风路切换构件包括风路切换本体和设置在风路切换本体周围的密封部,风路切换本体与第二传动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风路切换本体上设置有风路状态感应构件,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风路切换构件能够与风道密封连接,避免风路切换构件与风道之间形成缝隙,热空气经该缝隙流入无需供应热空气的部件中,从而避免热量流失,此外,风路状态感应构件的设置使得风路切换构件所处的位置(第一风路切换位置、第二风路切
换位置)能够被获知,便于确认风路切换构件是否处于正确的位置,并且当风路切换构件处于错误位置时,便于烘干设备的控制器调整风路切换构件所处的位置。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发明的烘干设备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本发明的烘干设备的后视图(外壳未示出);
23.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4是本发明的烘干设备的爆炸图(外壳未示出);
25.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26.图6是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图7是本发明的烘干设备中风路切换机构的爆炸图;
28.图8是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29.图9是图7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30.图10是本发明的烘干设备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1是本发明的烘干设备中第一滑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2是本发明的烘干设备中第一传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
34.1、外壳;2、门体;3、干衣箱;4、干衣筒;5、风道;5a、第一止挡构件;5b、第二止挡构件;61、风路切换构件;611、风路切换本体;612、密封部;62、第一传动杆;621、上部板;622、下部板;623、上侧板;624、下侧板;62a、第二滑动部、第一滑动通槽;62a1、第一辅助安装槽;62a2、第一滑动槽;62aa、第二安装块;62b、第三滑动部、第二滑动通槽;62b1、第二辅助安装槽;62b2、第二滑动槽;63、第二传动杆;63a、第四滑动部、第二滑动座;64、驱动构件;64a、第一滑动部、第一滑动座;64a1、前部板;64a2、后部板;64a3、加强板;64aa、第一安装块;65、第一弹性构件、第一弹簧;66、第二弹性构件、第二弹簧;7、风机;100、干衣筒的进风口;200、干衣箱的进风口;300、上侧凹槽;a1、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2、第二风路切换位置;d1、第一辅助安装槽的槽宽度;d2、第二辅助安装槽的槽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7.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
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8.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现有烘干设备无法对轻薄易损的待烘干物品等进行烘干,从而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方面干衣需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烘干设备,使得无论用户需要烘干的物品是否属于易损物品,用户均能够通过烘干设备对其进行烘干,并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其受损,满足了用户的多方面干衣需求。
39.具体地,如图1至4所示,本发明的烘干设备的外壳1内设置有干衣箱3、转动的干衣筒4、风道5以及风路切换机构,外壳1上设置有门体2,干衣筒4的进风口100和干衣箱3的进风口200分别与风道5连接,干衣筒4的出风口和干衣箱3的出风口分别与风道连接(干衣筒4和干衣箱3的出风口图中未示出,且图中仅示出了与干衣筒4的进风口100和干衣箱3的进风口200连接的风道部分,并未示出与干衣筒4的出风口和干衣箱3的出风口连接的风道部分),风道5内设置有加热除湿装置(图中未示出)和风机7,加热除湿装置能够对风道5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加热,风机7能够使风道5内的空气流动,风路切换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风路切换构件61、传动组件和驱动构件64,风路切换构件61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风道5内,驱动构件64能够通过传动组件驱动风路切换构件61在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和第二风路切换位置a2之间切换,当风路切换构件61位于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时,风道5中的空气仅能流入干衣筒4内,当风路切换构件61位于第二风路切换位置a2时,风道5中的空气能够同时流入干衣筒4和干衣箱3内。
40.本发明的烘干设备可以用于烘干衣物、围巾、床单、窗帘、毛绒玩具等,烘干设备的具体烘干对象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使用烘干设备时,用户可根据待烘干物品易受损程度选择使用干衣筒4和/或干衣箱3进行烘干,具体而言,易受损的待烘干物品可选择使用干衣箱3进行烘干,不易受损的待烘干物品可选择使用干衣筒4进行烘干,当然,用户也可以选择通过干衣箱3烘干不易受损的待烘干物品。
41.当仅使用干衣筒4来烘干时,可使风路切换构件61位于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并且当风机7和加热除湿装置启动时,风道5中的空气经加热除湿装置处理变为干燥热空气,干燥热空气仅流入干衣筒4内而不流入干衣箱3内,对干衣筒4内的待烘干物品进行烘干,干燥热空气经过干衣筒4后变为潮湿空气,潮湿空气从干衣筒4内流出后进入风道再次经加热除湿装置处理后重新进入干衣筒4内,如此循环,从而实现烘干。
42.当同时使用干衣筒4和干衣箱3来烘干时,可使风路切换构件61位于第二风路切换位置a2,并且当风机7和加热除湿装置启动时,风道5中的空气经加热除湿装置处理变为干燥热空气,干燥热空气流入干衣筒4和干衣箱3内,对干衣筒4和干衣箱3内的待烘干物品进行烘干,干燥热空气经过干衣筒4和干衣箱3后变为潮湿空气,潮湿空气从干衣筒4和干衣箱3内流出后进入风道5再次经加热除湿装置处理后重新进入干衣筒4和干衣箱3内,如此循环,从而实现烘干。
43.上述中,加热除湿装置可以采用热泵系统(热泵系统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其中,蒸发器用于除湿,冷凝器用于加热),也可以采用电热丝和冷凝器的组合(其中,电热丝用于加热,冷凝器用于除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加热除湿装置的具体结构,只要通过加热除湿装置能够对风道5内的空气进行加热除湿即可。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在实际应用中选择仅设置用于加热的装置(如加热丝、ptc加热器等),而不设置除湿装置。驱动构件64可以采用电机、气动马达、液动马达等,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驱动构件64,只要通过驱动构件64能够驱动传动组件进而驱动风路切换构件61在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和第二风路切换位置a2之间切换即可。此外,虽然上述中的烘干设备是以空气在风道和干衣筒4中不断循环的形式为例进行阐述的,但是烘干设备也可以是直排式,以干衣筒4为例,烘干设备外的空气经气道进入干衣筒4,然后直接排出烘干设备外,而不再经风道循环回干衣筒4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烘干设备的具体类型和空气流动路径,只要烘干设备能够实现烘干功能即可。
44.优选地,如图3至5、7,在第一种可能的情形中,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杆62和第二传动杆63,驱动构件64上转动设置有第一滑动部64a,第一传动杆62的第一端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滑动部64a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部62a,第一滑动部64a与第二滑动部62a的至少一对同侧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构件65,第一弹性构件65在形变状态下能够使第一滑动部64a和第二滑动部62a相对滑动,第一传动杆62的第二端上固定设置有第三滑动部62b,第二传动杆63的第一端上转动设置有与第三滑动部62b滑动连接的第四滑动部63a,第三滑动部62b与第四滑动部63a的至少一对同侧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构件66,第二弹性构件66在形变状态下能够使第三滑动部62b和第四滑动部63a相对滑动。
45.在第二种可能的情形中,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驱动构件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滑动部,第一传动杆的第一端上转动设置有与第一滑动部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部,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的至少一对同侧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构件,第一弹性构件在形变状态下能够使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相对滑动,第一传动杆的第二端上固定设置有第三滑动部,第二传动杆的第一端上转动设置有与第三滑动部滑动连接的第四滑动部,第三滑动部与第四滑动部的至少一对同侧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构件,第二弹性构件在形变状态下能够使第三滑动部和第四滑动部相对滑动。
46.在第三种可能的情形中,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驱动构件上转动设置有第一滑动部,第一传动杆的第一端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滑动部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部,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的至少一对同侧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构件,第一弹性构件在形变状态下能够使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相对滑动,第一传动杆的第二端上转动设置有第三滑动部,第二传动杆的第一端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三滑动部滑动连接的第四滑动部,第三滑动部与第四滑动部的至少一对同侧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构件,第二弹性构件在形变状态下能够使第三滑动部和第四滑动部相对滑动。
47.在第四种可能的情形中,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杆和第二传动杆,驱动构件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滑动部,第一传动杆的第一端上转动设置有与第一滑动部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部,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的至少一对同侧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构件,第一弹性构件在形变状态下能够使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相对滑动,第一传动杆的第二端上转动设置有第三滑动部,第二传动杆的第一端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三滑动部滑动连接的第四滑动部,第三滑动部与第四滑动部的至少一对同侧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构件,第二弹性构件在形变状态下能够使第三滑动部和第四滑动部相对滑动。
48.在上述四种可能的情形中,第一滑动部可以采用滑块、滑板、滑动通槽、滑道等,第二滑动部、第三滑动部和第四滑动部也是如此,可以采用滑块、滑板、滑动通槽、滑道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一滑动部、第二滑动部、第三滑动部、第四滑动部的具体结构,只要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能够相对滑动,第三滑动部与第四滑动部
也能够相对滑动即可。当某滑动部为固定设置时,其可以采用滑动通槽、滑道等,而与该滑动部滑动连接的滑动部可以采用滑块、滑板等,例如:驱动构件上固定设置有第一滑动部,此时,第一滑动部为固定设置,其可以采用滑动通槽、滑道等,而与第一滑动部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动部可以采用滑块、滑板等。当某滑动部为转动设置时,其可以采用滑块、滑板等,而与该滑动部滑动连接的滑动部可以采用滑动通槽、滑道等,例如:第一传动杆的第二端上转动设置有第三滑动部,此时,第三滑动部为转动设置,其可以采用滑块、滑板等,而与第三滑动部滑动连接的第四滑动部可以采用滑动通槽、滑道等。
49.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种情形中,第一滑动部64a与第二滑动部62a的至少一对同侧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构件65,也就是说,第一滑动部64a与第二滑动部62a的一对或多对同侧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构件65,其中,“同侧端”是第一滑动部64a和第二滑动部62a相同侧的端部,以图9所示出的具体情形为例,第一滑动部64a的左侧端与第二滑动部62a的左侧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构件65,在该种情形中,第一滑动部64a的左侧端和第二滑动部62a的左侧端即为第一滑动部64a和第二滑动部62a的一对同侧端。“第三滑动部62b与第四滑动部63a的至少一对同侧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构件66”的含义与“第一滑动部64a与第二滑动部62a的至少一对同侧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构件65”的含义类似,不再赘述。在第二、第三、第四种可能的情形中,“第三滑动部62b与第四滑动部63a的至少一对同侧端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构件66”、“第一滑动部64a与第二滑动部62a的至少一对同侧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构件65”的含义与上述中的相同,也不再赘述。
50.在图7至9所示出的具体情形中,除第一滑动部64a的左侧端与第二滑动部62a的左侧端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构件65外,第三滑动部62b的左侧端与第四滑动部63a的左侧端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弹性构件66。图4、7和10中示出了风路切换构件61处于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的情形。当驱动构件64——电机的输出轴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滑动部64a带动第一传动杆62顺时针转动,从而通过第四滑动部63a带动第二传动杆63也发生顺时针方向的转动,当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到一定角度时,风路切换构件61从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转动至第二风路切换位置a2,在此过程中,不仅第一传动杆62、第二传动杆63和风路切换构件61在电机的作用下转动,第一滑动部64a也会沿第二滑动部62a向左滑动,第一弹性构件65逐渐被压缩,并且第四滑动部63a也会沿第三滑动部62b向左滑动,第二弹性构件66也逐渐被压缩,当风路切换构件61处于第二风路切换位置a2时,第一弹性构件65和第二弹性构件66均处于压缩状态,此时,若电机内部对电机的输出轴的力不足以抵抗第一弹性构件65和第二弹性构件66的因压缩而产生的复位力,则第一弹性构件65和第二弹性构件66能够通过其复位力时第一传动杆62、第二传动杆63、风路切换构件61和电机的输出轴运动,从而使风路切换构件61复位至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
51.需要说明的是,若要使风路切换构件61能够在第一弹性构件65和第二弹性构件66的复位力作用下复位,则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合理地选择驱动构件64的类型并在恰当时刻对驱动构件64执行必要的操作,以驱动构件64采用反应式步进电机为例,由于反应式步进电机的转子不是永磁材料,因此其不具有定位转矩(定位转矩是指步进电机在没有通电的情况下,定子锁住转子的力矩),也就是说,反应式步进电机在没有通电的情况下转子能够在受到力矩的作用下转动,所以在使用反应式步进电机的情形下,需要风路切换构件61能够在第一弹性构件65和第二弹性构件66的复位力作用下复位时,需要对电机执行断电操
作,以使转子不会阻碍第一弹性构件65和第二弹性构件66使风路切换构件61复位至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
52.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止挡块等具有止挡作用的结构来使风路切换构件61在第一弹性构件65和第二弹性构件66的复位力作用下能够最终保持在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也就是说,保证风路切换构件61不会在第一弹性构件65和第二弹性构件66的复位力作用下运动至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时仍继续运动而导致超过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风路切换构件61在第一弹性构件65和第二弹性构件66的复位力作用下能够最终保持在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例如,设置电磁铁,并将风路切换构件61设置为由能够受磁性力作用的材料制成,通过电磁铁的磁性力作用使风路切换构件61最终保持在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
53.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上述中是以当风路切换构件61处于第二风路切换位置a2时,风路切换构件61能够在第一弹性构件65和第二弹性构件66的复位力作用下复位至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也可以是当风路切换构件61处于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时,风路切换构件61能够在第一弹性构件65和第二弹性构件66的复位力作用下复位至第二风路切换位置a2。
54.还需说明的是,虽然在图11和12中,第一滑动部64a和第二滑动部62a的同侧端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块64aa和第二安装块62aa,第一弹性构件65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安装块64aa和第二安装块62aa上,从而使得第一弹性构件65安装与第一滑动部64a和第二滑动部62a的同侧端之间。实际上也可以采用焊接、粘接等其他方式将第一弹性构件65的两端分别于第一滑动部64a和第二滑动部62a的同侧端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一弹性构件65与第一滑动部64a、第二滑动部62a之间的连接方式,这种对于第一弹性构件65与第一滑动部64a、第二滑动部62a之间具体连接方式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类似地,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二弹性构件66与第三滑动部62b、第四滑动部63a之间的连接方式,这种对第二弹性构件66与第三滑动部62b、第四滑动部63a之间具体连接方式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55.上述中传动组件的具体结构均是第一传动杆62和第二传动杆63的组合,但传动组件的具体结构不仅限于此,传动组件还能够采用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组合的形式,主动齿轮与驱动构件64连接,从动齿轮与风路切换构件61连接,驱动构件64通过驱动主动齿轮来驱动从动齿轮从而实现驱动风路切换构件6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传动组件的具体结构,只要通过传动组件能够将来自驱动构件64的驱动力传递至风路切换构件61从而驱动风路切换构件61即可。
56.优选地,如图10至12所示,第一弹性构件65为第一弹簧65,第一滑动部64a为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侧凹槽300和下侧凹槽的第一滑动座64a,第二滑动部62a为第一滑动通槽62a,在第一滑动座64a和第一滑动通槽62a组装完成的情形下,第一传动杆62上形成第一滑动通槽62a的上部板621、下部板622分别位于上侧凹槽300、下侧凹槽内并分别与上侧凹槽300、下侧凹槽滑动连接。也就是说,第一传动杆62上形成第一滑动通槽62a的上部板621和下部板622,在第一滑动座64a和第一滑动通槽62a组装完成的情形下,上部板621位于上侧凹槽300内并与上侧凹槽300滑动连接,下部板622位于下侧凹槽内并与下侧凹槽滑动连
接。上述中的第一弹性构件65可以采用弹簧、橡胶块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一弹性构件65的具体结构,只要通过第一弹性构件65在形变状态下能够使第一滑动部64a和第二滑动部62a相对滑动即可。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1所示,第一滑动座64a的用于形成上侧凹槽300、下侧凹槽的前部板64a1和后部板64a2上分别设置有加强板64a3。这样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一滑动座64a的强度,使得当上侧凹槽300与第一滑动通槽62a的上部板621以及下侧凹槽与第一滑动通槽62a的下部板622发生碰撞时,第一滑动座64a不易损坏。
57.优选地,如图10和12所示,第一滑动通槽62a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辅助安装槽62a1和第一滑动槽62a2,第一辅助安装槽62a1的槽宽度d1大于第一滑动座64a的宽度,第一滑动座64a与第一滑动槽62a2滑动连接。第一辅助安装槽62a1的设置能够便于第一滑动座64a安装至第一滑动槽62a2并与第一滑动槽62a2滑动连接,具体地,在安装第一滑动座64a时,由于第一辅助安装槽62a1的槽宽度d1大于第一滑动座64a的宽度,因此可直接将第一滑动座64a放置于第一辅助安装槽62a1内的位置,再将第一滑动座64a向靠近第一滑动槽62a2的方向推动,使得对应于第一滑动槽62a2部分的上部板621位于第一滑动座64a的上侧凹槽300内且对应于第一滑动槽62a2部分的下部板622位于第一滑动座64a的下侧凹槽内,从而使得第一滑动座64a与第一滑动槽62a2滑动连接,完成第一滑动座64a的安装。
58.优选地,如图11所示,第一滑动座64a的当第一滑动座64a位于第一辅助安装槽62a1内时靠近第一滑动槽62a2的一侧宽度逐渐变小。这样的设置便于安装第一滑动座64a时,将放置于第一辅助安装槽62a1内的第一滑动座64a向靠近第一滑动槽62a2的方向推动。
59.优选地,如图10和12所示,第二弹性构件66为第二弹簧66,第三滑动部62b为第二滑动通槽62b,第四滑动部63a为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上部凹槽和下部凹槽的第二滑动座63a,在第二滑动座63a和第二滑动通槽62b组装完成的情形下,第一传动杆62上形成第二滑动通槽62b的上侧板623、下侧板624分别位于上部凹槽、下部凹槽内并分别与上部凹槽、下部凹槽滑动连接。也就是说,第一传动杆62上形成第二滑动通槽62b的上侧板623和下侧板624,在第二滑动座63a和第二滑动通槽62b组装完成的情形下,上侧板623位于上部凹槽内并与上部凹槽滑动连接,下侧板624位于下部凹槽内并与下部凹槽滑动连接。上述中的第二弹性构件66可以采用弹簧、橡胶块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二弹性构件66的具体结构,只要通过第二弹性构件66在形变状态下能够使第三滑动部62b和第四滑动部63a相对滑动即可。进一步优选地,第二滑动座63a的用于形成上部凹槽、下部凹槽的前部板和后部板上分别设置有加强板。这样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二滑动座63a的强度,使得当上部凹槽与第二滑动通槽62b的上侧板623以及下部凹槽与第二滑动通槽62b的下侧板624发生碰撞时,第二滑动座63a不易损坏。
60.优选地,如图10和12所示,第二滑动通槽62b包括相连通的第二辅助安装槽62b1和第二滑动槽62b2,第二辅助安装槽62b1的槽宽度d2大于第二滑动座63a的宽度,第二滑动座63a与第二滑动槽62b2滑动连接。第二辅助安装槽62b1的设置能够便于第二滑动座63a安装至第二滑动槽62b2并与第二滑动槽62b2滑动连接,具体地,在安装第二滑动座63a时,由于第二辅助安装槽62b1的槽宽度d2大于第二滑动座63a的宽度,因此可直接将第二滑动座63a放置于第二辅助安装槽62b1内的位置,再将第二滑动座63a向靠近第二滑动槽62b2的方向推动,使得对应于第二滑动槽62b2部分的上侧板623位于第二滑动座63a的上部凹槽内且对
应于第二滑动槽62b2部分的下部板622位于第二滑动座63a的下部凹槽内,从而使得第二滑动座63a与第二滑动槽62b2滑动连接,完成第二滑动座63a的安装。
61.优选地,第二滑动座的当第二滑动座位于第二辅助安装槽内时靠近第二滑动槽的一侧宽度逐渐变小。这样的设置便于安装第二滑动座时,将放置于第二辅助安装槽内的第二滑动座向靠近第二滑动槽的方向推动。
62.优选地,如图6所示,风路切换构件61包括风路切换本体611和设置在风路切换本体611周围的密封部612,密封部612插接于风路切换本体611上,风路切换本体611与第二传动杆6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风路切换本体611上设置有风路状态感应构件(图中未示出)。
63.其中,密封部612的材质可以采用橡胶、硅胶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密封部612的材质,只要密封部612能够与风道5贴合以防止热空气从风道5与密封部612的缝隙之间溢出即可。密封部612通过插接的方式设置在风路切换本体611上,便于当密封部612老化、密封效果不佳时,对密封部612进行更换,而无需整体更换风路切换构件61,节省维修成本。当然,密封部612与风路切换本体611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插接这一种形式,密封部612也可以通过粘接、螺接等方式设置在风路切换本体611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密封部612与风路切换本体611的连接方式,这种对于密封部612与风路切换本体611连接方式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风路切换构件61的具体结构不仅限于上述的形式,也可以是由橡胶、硅胶等能够起到密封作用的材质一体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风路切换构件61的具体结构,这种对于风路切换构件61具体结构的调整和改变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均应限定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64.此外,上述中的风路状态感应构件可以采用距离传感器,例如:距离传感器可以设置在风路切换构件61上靠近干衣箱3的一侧,风路切换构件61位于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第二风路切换位置a2时,风路切换构件61上靠近干衣箱3的一侧与风道5内壁的距离不同,因此,当风路切换构件61位于不同的风路切换位置时,距离传感器测得的距离不同,基于此,能够反映出风路切换构件61所处的位置是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还是第二风路切换位置a2,从而反映出风道5中空气流动路径(即风路状态)。此外,上述中的风路状态感应构件还可以采用触发块和微动开关组合的形式,例如:风路切换构件61上靠近干衣筒4的一侧以及靠近干衣箱3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触发块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触发块和微动开关的数量均为两个,第一触发块设置在第一凹槽内,第二触发块设置在第二凹槽内,风道5上设置有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第一微动开关的位置设置为当风路切换构件61位于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时,第一触发块能够与第一微动开关接触从而触发第一微动开关向烘干设备的控制器发送信号,以使控制器获知目前风路切换构件61位于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即风道5中的空气处于仅能流入干衣筒4内的状态,第二微动开关的位置设置为当风路切换构件61位于第二风路切换位置a2时,第二触发块能够与第二微动开关接触从而触发第二微动开关向烘干设备的控制器发送信号,以使控制器获知目前风路切换构件61位于第二风路切换位置a2,即风道5中的空气处于能够同时流入干衣筒4和干衣箱3内的状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风路状态感应构件的具体结构,只要通过风路状态感应构件能够感应到风道5中空气流动路径(即风路状态)即可。
65.优选地,如图4和10所示,风道5内设置有第一止挡构件5a和第二止挡构件5b,第一
止挡构件5a和第二止挡构件5b均位于风道5与干衣筒4的进风口100的连接处以及风道5与干衣箱3的进风口200的连接处之间,风路切换构件61位于第一止挡构件5a与第二止挡构件5b之间,第一止挡构件5a、第二止挡构件5b分别能够通过止挡作用辅助风路切换构件61保持在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第二风路切换位置a2。也就是说,第一止挡构件5a能够通过止挡作用辅助风路切换构件61保持在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第二止挡构件5b能够通过止挡作用辅助风路切换构件61保持在第二风路切换位置a2。其中,第一止挡构件5a和第二止挡构件5b均可以采用止挡块、止挡板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一止挡构件5a和第二止挡构件5b的具体结构,只要通过第一止挡构件5a、第二止挡构件5b的止挡作用能够辅助风路切换构件61保持在第一风路切换位置a1、第二风路切换位置a2即可。
66.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