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饮水机的制作方法

2022-03-13 19: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饮水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饮水机中,为了接入水源,在饮水机的进水接口一侧设置有水泵,用于将水源泵入饮水机水路。水泵同时为制冷水模块和制热水模块供水。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饮水机内部空间有限,通过从进水接口一侧泵水的方式,水流到出水组件时,水压会相对较低,使得出水组件需要设置在相对较低的位置,以通过重力出水,而当出水组件的位置较高时,会出现出水水压不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饮水机,旨在改善现有的饮水机的出水组件高位出水时水压不足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饮水机包括:
5.出水组件;
6.制冷水模块,所述制冷水模块用于接入水源,所述制冷水模块的输出口通过第一水泵与所述出水组件相连通;和/或
7.制热水模块,所述制热水模块的输入口通过第二水泵接入水源,所述制热水模块的输出口与所述出水组件相连通,所述出水组件还通过所述第二水泵接入水源。
8.可选地,所述饮水机还包括用于接入水源的进水接口;
9.制冷水模块,所述制冷水模块用于接入水源,所述制冷水模块的输出口通过第一水泵与所述出水组件相连接,所述制热水模块的输入口通过第二水泵接入水源,所述制热水模块的输出口与所述出水组件相连通,所述出水组件还通过所述第二水泵接入水源时,所述制冷水模块具有常温储水区和冷水储水区,所述常温储水区与所述进水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入口与所述进水接口连通或者与所述常温储水区连通。
10.可选地,所述饮水机还包括:
11.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的输入口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阀体具有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所述第一阀体的第一输出口与所述制热水模块的输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阀体的第二输出口与所述出水组件的输入口相连通。
12.可选地,所述出水组件包括:
13.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的输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出口和所述制热水模块的输出口相连通;以及
14.出水嘴,所述出水嘴的输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二阀体的输出口和所述第一阀体的第二输出口相连通。
15.可选地,所述饮水机还包括:
16.净化装置,所述净化装置的输入口与所述进水接口相连通,所述制冷水模块的输
入口与所述净化装置输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入口与所述净化装置的输出口或所述常温储水区连通。
17.可选地,所述饮水机还包括:
18.防漏水组件,所述净化装置通过所述防漏水组件与所述进水接口相连通。
19.可选地,所述防漏水组件包括:
20.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输入口与进水接口相连通;以及
21.漏水保护器,所述单向阀的输出口通过所述漏水保护器与所述净化装置的输入口相连通。
22.可选地,所述饮水机还包括:
23.所述饮水机还包括:
24.底座,所述制冷水模块和所述制热水模块分别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所述制冷水模块和所述制热水模块的重心相对所述第二侧边更靠近所述第一侧边设置,所述净化装置的重心相对所述第一侧边更靠近所述第二侧边设置。
25.可选地,所述饮水机还包括:
26.电控盒,设于所述底座,所述电控盒的重心相对所述第一侧边更靠近所述第二侧边设置,所述制冷水模块、所述第一水泵、所述出水组件、所述第二水泵以及所述制热水模块分别与所述电控盒电连接。
27.可选地,所述饮水机还包括:
28.降温装置,设于所述电控盒朝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降温装置的重心相对所述第一侧边更靠近所述第二侧边设置,所述降温装置与所述电控盒电连接,所述降温装置用于对所述饮水机内部进行降温。
29.可选地,所述底座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和第四侧边,自所述第一侧边向所述第二侧边方向为第一方向,自所述第三侧边向所述第四侧边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设置;
30.所述制冷水模块和所述电控盒的重心相对所述第四侧边还更靠近所述第三侧边设置,所述净化装置和所述制热水模块的重心相对所述第三侧边还更靠近所述第四侧边设置。
31.可选地,所述制冷水模块包括:
32.冷罐,设于所述底座,所述冷罐的输入口与所述净化装置的输出口相连通,所述冷罐形成有所述常温储水区和所述冷水储水区,所述冷罐具有连通所述冷水储水区的冷水输出口和连通所述常温储水区的温水输出口,所述冷水输出口与所述第一水泵的输入口相连通,所述温水输出口与所述第二水泵的输入口相连通;以及
33.换热器,设于所述底座,用于对所述冷水储水区的水进行制冷。
34.可选地,所述冷罐设于所述换热器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
35.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第一水泵将制冷水模块产生的冷水泵出,通过第二水泵实现温水输出,通过制热水模块实现热水输出,利用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增大出水水压,进而可以使饮水机的出水组件实现高位出水。
附图说明
3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7.图1为本发明水路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本发明饮水机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39.图3为本发明饮水机内部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40.图4为本发明底座的安装面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41.图5为本发明底座装配状态下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42.图6为本发明换热器装配状态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3.图7为本发明饮水机壳体开启状态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4.图8为本发明前壳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5.图9为本发明第二侧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0为本发明冷罐与冷罐支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1为本发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安装状态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48.附图标号说明:
49.[0050][005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3]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54]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55]
本发明提出一种饮水机,所述饮水机具有形成饮水机轮廓的壳体及设置在壳体的构成水路系统的功能部件。所述水路系统接入水源,并对水源进行加热或降温处理之后,实现冷水、热水或者温水的输出。所述饮水机可以为台式饮水机,也可以为立式饮水机。所述饮水机可以用于接入纯净水,也可以用于接入市政自来水,以作为直饮机使用。为方便描述,以下以所述饮水机为接入市政自来水的直饮机为例进行阐述。图1至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对应的附图。
[0056]
请参阅图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饮水机包括:
[0057]
制冷水模块50,所述制冷水模块50用于接入水源;所述制冷水模块50将水源进行降温。所述制冷水模块50具有换热器52,用于对进入所述制冷水模块50的水进行降温达到预设的温度,以形成冷水,方便实现冷水输出。
[0058]
第一水泵54,所述第一水泵54的输入口与所述制冷水模块50的输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54用于将制冷水模块50产生的冷水泵出,以增大所述制冷水模块50输出冷水时的水压。
[0059]
出水组件21,所述出水组件21与所述第一水泵54的输出口相连通;所述出水组件21用于实现饮水机出水。
[0060]
第二水泵55,所述第二水泵55的输入口用于接入水源,所述第二水泵55的输出口与所述出水组件21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55将自水源输入的温水泵出至所述出水组件21,以实现温水输出。所述温水指常温水。
[0061]
制热水模块60,所述第二水泵55的输出口还与所述制热水模块60的输入口相连通,所述制热水模块60的输出口与所述出水组件21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55同时用于向所述出水组件21泵出温水,以及将常温水泵入所述制热水模块60,温水经由所述制热水模块60进行加热之后,形成热水,并经由所述出水组件21实现热水输出。
[0062]
以所述水源为自来水为例,水进入所述制冷水模块50之后,进行降温,达到预设低温状态之后,所述第一水泵54直接将所述制冷水模块50产生的冷水泵出至所述出水组件21,所述第二水泵55可以用于增大所述出水组件21温水或热水输出时的水压,在所述出水组件21的相对高度较高时,所述出水组件21能够实现增压出水,进而可以将所述出水组件21安装在饮水机上较高位置,实现高位出水。
[0063]
由于所述第一水泵54和所述第二水泵55可以直接从靠近出水组件21的一侧泵水,不需要在水路系统靠近水源的一端设置水泵。所述第一水泵54仅用于泵出冷水,所述第二水泵55仅用于泵出温水,在选择所述第一水泵54和所述第二水泵55时,可以选择整体体积较小的水泵,以减小水泵所占用的空间。通过减小第一水泵54和第二水泵55的体积,可以充分利用饮水机内部的制冷水模块50和制热水模块60之间的空隙。由于饮水机中制冷水模块和制热水模块的箱体结构通常为圆柱状,在安装之后会存在一些间隙,可以将第一水泵54和第二水泵55安装在制冷水模块50和制热水模块60之间的间隙中,进而可以充分利用饮水机内部空间。所述第一水泵54和第二水泵55均可以靠近出水组件21设置,出水时,管路长度可以相对缩短,进而可以提升所述出水组件21出水水压。通过减小水泵的体积,可以根据饮水机内部空间分布,调整第一水泵54和第二水泵55的位置,使第一水泵54和第二水泵55能够选择不同的安装位,进而可以将第一水泵54和第二水泵55用于平衡饮水机的重心,以提升饮水机的稳定性。
[0064]
所述第二水泵55具有输入口和两个输出口,用于实现向出水组件21和制热水模块60输送温水。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组件21包括:第二阀体22,所述第二阀体22的输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水泵54的输出口和所述制热水模块60的输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阀体22为具有一个输出口和至少两个输入口的阀体。所述第二阀体22的一个输入口用于接入所述第一水泵54的输出口,用于输出冷水;所述第二阀体22的另一个输入口用于接入所述制热水模块60的输出口,以用于输出热水。可选地,所述第二阀体22可以为两进一出电磁阀。
[0065]
出水嘴23,所述出水嘴23的输入口分别与所述第二阀体22的输出口和所述第二水泵55相连通。所述出水嘴23具有一个输出口和至少两个输入口,所述出水嘴23的其中一个输入口用于连接所述第二阀体22的输出口,以用于所述饮水机输出冷水或热水;所述出水嘴23的另一个输入口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水泵55,以用于直接输出温水。可选地,所述出水嘴23可以采用两进一出电磁阀。
[0066]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饮水机还包括第一阀体56,所述第一阀体56的输入口与所述第二水泵55的输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阀体56具有第一输出口和第二输出口,所述第一阀体56的第一输出口与所述制热水模块60的输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阀体56的第二输出口与所述出水组件21的输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阀体56可以为三通阀。所述第一阀体56的第二输出口与所述出水组件21相连接,用于实现输出温水,所述第一阀体56的第一输出口用于向所述制热水模块60补入温水。在所述出水组件21包括所述第二阀体22和所述出水嘴23时,所述第一阀体56的第二输出口可以与所述第二阀体22的出水嘴23相连接,以实现温水
输出。
[0067]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饮水机还包括:防漏水组件70,所述防漏水组件70设置在用于连接水源的管路上,可以设置在所述制冷水模块50的输入端,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水泵55的输入端,以防止饮水机内部出现漏水。所述防漏水组件70可以为阀体与漏水检测装置相配合,当检测到有漏水时,所述漏水检测装置控制所述阀体关闭。
[0068]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防漏水组件70包括单向阀72,所述单向阀72的输入口用于接入水源;以及漏水保护器71,所述漏水保护器可以作为所述漏水检测装置使用,所述单向阀72的输出口通过所述漏水保护器71与所述制冷水模块50的输入口相连通,所述防漏水保护器71也可以同时与所述第二水泵55的输入口相连接。所述单向阀72可以为常开设置,所述漏水保护器71用于检测水路中是否存在漏水,当检测到出现漏水时,关闭所述单向阀72。
[0069]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饮水机还包括用于接入水源的进水接口;所述制冷水模块50具有常温储水区和冷水储水区,所述常温储水区与所述进水接口连通;所述第二水泵55的输入口与所述进水接口连通或者与所述常温储水区连通。所述进水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市政自来水,当设置有所述防漏水组件70时,所述防漏水组件70可以设置在所述进水接口上。可以将所述单向阀72的输入口与所述进水接口连通,所述漏水保护器71的输出口可以与所述制冷水模块50的输入口相连接,还可以同时连接所述第二水泵55的输入口。
[0070]
所述制冷水模块50可以采用冷罐51,所述冷罐51内部形成有常温储水区和冷水储水区,其中,进入所述制冷水模块50的温水补入所述常温储水区和冷水储水区,所述第二水泵55的可以直接自所述进水接口引入温水,也可以自所述制冷水模块50的常温储水区引入温水。当所述第二水泵55的输入口连通所述制冷水模块50的常温储水区时,可以将所述制冷水模块50和所述制热水模块60均靠近所述出水组件21设置,以减小所述制冷水模块50和所述制热水模块60之间的距离,进而缩短管路的长度,增大出水组件21的输出水压。
[0071]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饮水机还包括:净化装置412,所述净化装置412的输入口与所述进水接口相连通,所述制冷水模块50的输入口与所述净化装置412输出口相连通,所述净化装置412用于对输入至所述饮水机的水进行净化,经过净化的水可以用于全部输送至所述制冷水模块50,分别进入所述制冷水模块50的冷水储水区和常温储水区。所述第二水泵55的输入口可以与所述净化装置412的输出口或所述常温储水区连通。可以将所述净化装置412净化之后的水,部分用于供应所述制冷水模块50,部分用于供应所述第二水泵55。当设置有所述防漏水组件70时,所述漏水保护器的输出口与所述净化装置412相连接。
[0072]
由于不需要在靠近所述进水接口的水路上设置水泵,可以相应地减小所述第一水泵54和所述第二水泵55的体积,以使所述净化装置412所在位置的空间更大,进而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所述净化装置412的滤芯数量。在所述净化装置412安装过程中,安装位置的选择可以更加灵活,以实现通过所述净化装置412平衡所述饮水机内部重心,提高饮水机的稳定性。
[0073]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饮水机还包括:
[0074]
底座10,所述制冷水模块50和所述制热水模块60分别设于所述底座10,所述底座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11和第二侧边12,所述制冷水模块50和所述制热水模块60的重心相对所述第二侧边更靠近所述第一侧边11设置,所述净化装置412的重心相对所述的第一侧边更靠近所述第二侧边12设置。所述底座10具有用于安装饮水机内部功能部件的安装
面,所述第一侧边11和所述第二侧边12可以为所述底座10的两个相背的边缘,以所述底座10的安装面大体呈矩形为例,所述第一侧边11和所述第二侧边12为矩形的安装面的两个相对的边缘。所述制冷水模块50可以与所述底座10的安装面相连接固定。所述制冷水模块50靠近所述底座10的第一边缘设置,可以与所述底座10的第一边缘之间具有间隙,以实现安装。所述制热水模块60靠近所述底座10的第一边缘设置,可以与所述制冷水模块50并排设置。所述净化装置412的重心更靠近所述底座10的第一侧边11设置,以与所述制冷水模块50和所述制热水模块60形成平衡状态。所述净化装置412可以为多级滤芯结构,如二级滤芯、三级滤芯或四级滤芯结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净化装置412的高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底座10的安装面,以节省所述底座10的安装面的空间。
[0075]
现有的净化装置412中,为了保证净化效率,净化装置412需要具有较大的体积安装滤芯等结构,当水源进入所述净化装置412时,所述净化装置412整体重量会增大。饮水机使用状态下,所述净化装置412所在的第二侧边12位置的重量增加,所述制冷水模块50和所述制热水模块60能够平衡所述底座10的第一侧边11一侧的作用力,以使所述底座10的重心保持在靠近安装面的重心位置。为了具有预设的制冷水效果,制冷水模块50的体积通常大于制热水模块60,而净化装置412的体积通常大于制热水模块60,通过将净化装置412靠近第二侧边12设置,能够与靠近第一侧边11的制冷水模块50形成稳定状态,利用第一侧边11的制冷水模块50与饮水机内壁之间形成的空隙安装制热水模块60,以充分利用饮水机空间,并且使产品重心保持在预设位置,进而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0076]
在将所述制冷水模块50和所述制热水模块60并排安装在更靠近所述第一侧边11的位置之后,所述净化装置412的重心更靠近所述第二侧边12位置,在所述饮水机的俯视图中,所述制冷水模块50、制热水模块60以及所述净化装置412相互不交叠,且相互之间可以具有间隙。在安装所述饮水机内部阀门等功能部件时,能够方便安装,方便进行合理布局,以对饮水机内部进行功能扩展。
[0077]
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的第一侧边1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边12的长度,以使所述底座10靠近所述第一侧边11的一侧的宽度较大,在安装所述制冷水模块50和所述制热水模块60时,可以将所述制冷水模块50和所述制热水模块60相互错开,并且使两者保持预设间距,以防止两者相互干涉。在安装所述制冷水模块50时,由于制冷水模块50的体积通常较大,自所述第二侧边12向所述第一侧边11一侧,所述底座10的安装面的逐渐增大,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容积较大的冷罐51,以满足制冷水需求。
[0078]
请参阅图5和图6,由于所述净化装置412靠近所述底座10的第二侧边12设置,而所述制冷水模块50和所述制热水模块60分别靠近所述底座10的第一侧边11设置,在所述饮水机的俯视图中,所述制冷水模块50、所述制热水模块60以及所述净化装置412相互之间不交叠设置,可以方便布置内部水路。由于净化装置412的体积通常较大,所述净化装置412与所述制冷水模块50相互错开,使得所述制冷水模块50与所述净化装置412之间不产生干涉。在安装所述出水组件21时,可以将所述出水组件21设于靠近所述底座10的第一侧边11一侧,以减小所述第一水泵54和所述第二水泵55所泵出的水到所述出水组件21的路径长度,有助于提升所述出水组件21的水压,实现高位出水。
[0079]
请参阅图2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上设有安装接口15,所述制热水模块60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安装接口15。所述安装接口15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底座10上,
也可以与所述底座10相互连接固定。所述安装接口15用于将所述制热水模块60与净化装置412相对接,也可以仅用于固定所述制热水模块60。所述制热水模块60通常为具有加热装置的罐体,可以将所述制热水模块60的一端与所述安装接口15相连接固定,制热水模块60的另一端向远离底座10的方向延伸,并且使所述制热水模块60的罐体的高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底座10的安装面,以减小制热水模块60在所述底座10的第一侧边11一侧所占用的空间。
[0080]
请参阅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饮水机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包括:
[0081]
前壳20,设于所述底座10的第一侧边11;所述前壳20上可以设置出水组件21,用于连接所述制冷水模块50和所述制热水模块60,以实现出水。所述出水组件21可以由电磁阀与出水嘴23配合形成,以控制出水。
[0082]
后壳30,设于所述底座10的第二侧边12。所述后壳30与所述前壳20相对设置。所述前壳20、所述后壳30可以与所述底座10相连接固定,以形成整体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可拆卸结构。所述制冷水模块50和所述制热水模块60靠近所述前壳20设置,在水输出时,制冷水模块50产生的冷水以及制热水模块60产生的热水至出水组件21的距离减小,可以实现快速出冷水和快速出热水,以减少水资源浪费。通过所述第一水泵54和所述第二水泵55增大所述出水组件21的水压,同时配合更短的出水管路,进一步提升所述出水组件21的出水水压,进而使所述出水组件21的出水效率更高。饮水机的后壳30通常会靠近墙体或水源设置,所述净化装置412更靠近所述第二侧边12设置,可以方便从后壳30一侧设置进水接口,以使所述净化装置412连接自来水,实现就近供水,缩短供水管路的长度。
[0083]
请参阅图3、图7和图8,可选地,所述底座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13和第四侧边14,自所述第一侧边11向所述第二侧边12方向为第一方向,自所述第三侧边13向所述第四侧边14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设置;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一侧板40,设于所述第三侧边13,以及第二侧板41,设于所述第四侧边14,所述净化装置412设于所述第二侧板41。所述第一侧板40和所述第二侧板41相对设置,所述前壳20、所述第一侧板40、所述后壳30、所述第二侧板41以及所述底座10围合形成中空结构,所述饮水机还可以包括顶盖80,所述顶盖80与所述底座10相对设置,用于将所述中空结构封闭。在制作所述壳体时,可以在所述顶盖80或所述前壳20上设置控制面板81,用于控制各个部件的运行,也可以用于显示水温或者水位等信息。
[0084]
请参阅图7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在安装所述净化装置412时,所述第二侧板41凹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净化装置412的容置腔411,所述容置腔411具有背向所述第一侧板40的开口。所述容置腔411的开口朝向所述饮水机的外部,以实现从所述饮水机外部拆装所述净化装置412。由于净化装置412的滤芯需要定期进行维护,通过将所述容置腔411的开口朝向所述饮水机的外侧设置,可以在不打开所述饮水机的顶盖80的前提下实现对滤芯的拆装维护。在制作所述第二侧板41时,可以在所述第二侧板41上设置用于封闭所述开口的盖板413,以将所述净化装置412隐藏在所述容置腔411内部。
[0085]
所述饮水机具有用于接入水源的进水接口,所述进水接口可以设置在所述饮水机内部,所述第二侧板41上设置用于连接所述进水接口的单向阀72,以用于连接水源。可选地,所述饮水机还包括漏水保护器71,设于所述底座10,所述净化装置412通过所述漏水保护器71与水源相连接,所述漏水保护器71设于所述净化装置412和所述制冷水模块50之间。所述漏水保护器71用于在所述饮水机的管路出现漏水时自动关闭阀门。所述漏水保护器71
可以设置在所述净化装置412与所述单向阀72之间。
[0086]
由于所述净化装置412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41上所形成的容置腔411内,且所述净化装置412靠近所述底座10的第二侧边12设置,使得所述净化装置412的重心与所述制冷水模块50的重心分别靠近所述底座10相对的两个顶角部位,以平衡所述饮水机的重量。当用于容置所述净化装置412的容置腔411开口朝向所述饮水机外部时,所述净化装置412不会对所述电控盒33和所述降温装置32产生影响。所述制冷水模块50和所述制热水模块60,以及所述净化装置412均与所述电控盒33相互分离设置,进而使得具有容置液体的部件均与所述电控盒33相互分离设置,可以提升所述电控盒33的安全性。
[0087]
所述制冷水模块50、所述制热水模块60的重心相对所述第二侧边更靠近所述第一侧边11设置,是指所述制冷水模块50、所述制热水模块60的最外侧边缘靠近所述第一侧边11设置,为了提高安全性并方便安装,所述制冷水模块50、所述制热水模块60与所述前壳20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制冷水模块50同时与所述第一侧板40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制热水模块60与所述第二侧板41之间具有间隙。
[0088]
请参阅图2和图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制冷水模块50包括:
[0089]
冷罐51,设于所述底座10,所述冷罐51与所述净化装置412相连接;所述冷罐51具有输入口,所述冷罐51的输入口与所述净化装置412的输出口相连接,以使所述净化装置412对水源进行净化之后,输送至所述冷罐51。所述冷罐51内形成有常温储水区和冷水储水区,其中,所述冷水储水区用于对所述净化装置412输入的水进行降温,形成冷水并输出;所述常温储水区用于接入所述净化装置412输入至所述冷罐51的常温水,当所述饮水机需要输出常温水时,可以直接通过所述冷罐51的常温储水区输出常温水。
[0090]
换热器52,设于所述底座10,所述换热器52设于所述冷罐51与所述底座10之间,用于对所述冷水储水区的水进行降温。所述换热器52可以为压缩机,用于对所述冷罐51的冷水储水区的水进行降温,形成冷水。
[0091]
由于换热器52的重量通常较重,通过将所述换热器52设置在所述冷罐51的底部,可以使所述制冷水模块50的整体重心下移,提高所述饮水机的稳定性。在将所述换热器52设置在所述冷罐51朝向所述底座10的一侧时,在所述饮水机的俯视图中,所述换热器52不单独占用空间,不会对所述饮水机的整体重心位置产生影响,并且能够减小对所述底座10的安装面空间的占用率,进而可以提高所述饮水机的空间利用率。
[0092]
所述冷罐51同时具有冷水输出和温水输出的功能,由于所述制冷水模块50和所述制热水模块60的重心相对所述第二侧边均更靠近所述第一侧边11设置,当所述冷罐51的温水储水区与所述制热水模块60的输入口相连接时,所述冷罐51与所述制热水模块60之间的连接管路可以相对缩短,进而可以使所述饮水机内部的管路布局更加紧凑。当所述压缩机安装在所述冷罐51下方时,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罐51之间一般会存在间隙,可以将用于连接所述温水储水区和所述制热水模块60的管路设置在靠近所述换热器52的一侧,以充分利用所述冷罐51与所述换热器52之间的空间。
[0093]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罐51同时设置有冷水储水区和常温储水区,所述冷水储水区用于对所述净化装置412输入的水进行降温,形成冷水并输出;所述常温储水区用于接入所述净化装置412输入至所述冷罐51的常温水,所述底座1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13和第四侧边14,自所述第一侧边11向所述第二侧边12方向为第一方向,自所述第三侧边13向
所述第四侧边14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设置;由于同时具有冷水储水区和常温储水区,所述冷罐51的体积会相对增大,在安装所述冷罐51时,可以以所述底座10的重心为中心,以所述第一侧边11向所述第二侧边12方向为y轴,以所述第三侧边13向所述第四侧边14方向为x轴,形成四个象限,其中,所述冷罐51的重心可以位于第四象限,所述制热水模块60可以位于第三象限,所述净化装置412可以位于第二象限。
[0094]
当所述第一侧边1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侧边12的长度时,所述冷罐51和所述制热水模块60所在的一侧的宽度较大,此时可以选择容积较大的冷罐51,以增加所述冷罐51的容量。当所述冷罐51的容积增大时,所述冷罐51的重心可以靠近y轴设置。当选择体积较小的冷罐51时,所述冷罐51的重心可以设置在第四象限。
[0095]
请参阅图10,可选地,所述制冷水模块50还包括:冷罐支架53,包括支座531和支撑部532,所述支座531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0相连接,所述支座531的另一端向远离所述底座10的方向延伸;所述冷罐支架53用于将所述冷罐51架空在所述换热器52远离所述底座10的一侧,以在所述冷罐51与所述底座10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所述换热器52的空间。所述支撑部532与所述支座531远离所述底座10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冷罐51与所述支撑部532相连接。所述支撑部532用于形成安装所述冷罐51的平台,以使所述冷罐51被架空在所述换热器52远离所述底座10的一侧。在所述冷罐支架53将所述冷罐51架空设置在所述换热器52上方之后,可以将用于连接所述冷罐51的管路设置在所述支撑部532与所述换热器52之间的空隙内。在制作或安装所述制冷水模块50时,可以将所述冷罐51与所述冷罐支架53整体拆装,也可以单独拆装。
[0096]
在所述饮水机的水路系统中,所述第二水泵55的输入口与所述冷罐51的常温储水区连接,以将所述冷罐51的常温储水区的水泵入所述热罐或所述出水组件21。
[0097]
请参阅图2、图3和图11,可选地,所述饮水机还包括:电控盒33,设于所述底座10,所述电控盒的重心相对所述第一侧边更靠近所述第二侧边12设置,所述电控盒33分别与所述制冷水模块50、所述制热水模块60以及所述净化装置412电连接。所述电控盒33设置有控制电路,可以将所述控制面板81与所述电控盒33电连接,以在所述控制面板81上显示各个部件的运行状态,也可以通过所述控制面板81控制阀体的启闭。所述电控盒33的重心相对所述第一侧边更靠近所述第二侧边12设置。由于制冷水模块50的重量和体积通常较大,用于制冷的装置重量通常也较大,自所述第二侧边12向所述第一侧边11方向,所述电控盒33、所述净化装置412以及所述制热水模块60可以呈半包围状态设置在所述制冷水模块50的外周,以平衡所述制冷水模块50的重量。当所述过滤装置为多级滤芯时,多级滤芯间隔设于所述底座10靠近第二侧边12的位置,多级滤芯的重心相对所述第三侧边还更靠近所述第四侧边14设置,并与所述制热水模块60、所述电控盒33呈半包围设置在所述冷罐51的旁侧。
[0098]
在安装所述电控盒33时,可以将所述后壳30靠近所述底座10的第二侧边12安装,并将所述电控盒33安装在所述后壳30上。当所述底座10包括所述第三侧边13和所述第四侧边14时,所述第三侧边13设置第一侧板40,所述电控盒33可以靠近所述第一侧板40设置,所述电控盒33与所述制冷水模块50并排靠近所述第一侧板40设置,所述净化装置412和所述制热水模块60并排靠近所述第二侧板41设置。由于所述电控盒33同时靠近所述底座10的第二侧边12设置,所述制热水模块60靠近所述底座10的第一侧边11设置,所述控制盒可以与所述制热水模块60呈相互错位设置,进而可以避免所述制热水模块60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对
所述电控盒33产生影响。在所述饮水机的水路系统中,所述电控盒33可以与所述第一水泵54、所述第二水泵55电连接,以控制所述第一水泵54和所述第二水泵55的启停。
[0099]
进一步可选地,所述饮水机还包括:降温装置32,设于所述电控盒33朝向所述底座10的一侧,所述降温装置的重心相对所述第一侧边更靠近所述第二侧边12设置,用于对所述饮水机的内部进行降温。所述降温装置32用于形成冷风,对所述饮水机内部的功能部件进行降温。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降温装置32包括风机321和冷凝器322,所述风机321用于将所述饮水机外部的空气抽入所述饮水机内,气流经过所述冷凝器322时,将所述冷凝器322上的冷量带入所述饮水机内部。可选地,所述降温装置32可以设置在所述后壳30上,可以在所述后壳30上设置散热孔31,所述散热孔31上可以设置格栅等结构,用于阻挡异物进入所述饮水机内部。所述风机321设置在所述后壳30朝向所述前壳20的一侧,以使所述风机321呈隐藏设置。
[0100]
所述降温装置32设置在所述电控盒33朝向所述底座10的一侧,以使所述饮水机的俯视图中,所述降温装置32不占用空间,也可以方便对所述电控盒33进行安装和维护。所述降温装置32和所述电控盒33均靠近所述底座10的第二侧边12设置,以增大所述第二侧边12的承重,进而平衡所述底座10的安装面的受力,以使所述底座10的重心保持的预设位置。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