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流量控制及阻断功能的软膏涂抹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10:39:0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器械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具有流量控制及阻断功能的软膏涂抹装置。


背景技术:

2.软膏是用于皮肤的含脂类或油脂类物质(如凡士林、猪油、羊毛脂)为基质的半固体药物制剂,属于经皮途径给药的外用药剂。药物透皮吸收是包括药物的释放、穿透和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三个阶段。敷贴在皮肤上的药物,通过汗腺通道,角质层转运与表皮深层转运而被吸收的过程,称之为透皮吸收。透皮吸收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作用而达到用药与治病目的,无疑先要从皮肤生理结构谈起。皮肤是由很多层组织构成,主要分表皮、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其中在真皮下脂肪组织的毛囊脂腺、汗腺均开口在表皮。表皮最外层是角质层,由致密的角质化无生命细胞层层叠叠给皮肤造就一道天然屏障。药物透皮吸收要经过如下的三条途径才可到达病灶:毛囊、完整的角质层、汗腺。当药物穿过表皮最外层细胞或角质层细胞之间进入皮内时,角质层对药物穿透屏障起限速作用,药物一旦通过角质层扩散速度就会增强。由此可知,皮肤的吸收主要是通过角质层细胞、细胞间隙或通过毛囊、皮脂腺来完全的。分子量小的药物吸收快,并能向屏障的角质层中扩散;分子量较大的药物多是通过毛孔与汗腺的途径扩散。
3.一般外用软膏主要用于局部皮肤的消肿,止痛,抗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对于涂抹的剂量不做精确要求,如红霉素软膏,百多帮软膏等。但如复方利多卡因软膏等药物,根据不同的手术时间、手术面积,对剂量有要求。目前临床上,此类软膏包装多采用棉签涂抹,但缺点是涂抹面积不确定,或需要事先给涂抹区域,即患处做标记;涂抹厚度不均匀,影响患者皮肤的吸收及最后的麻醉效果;且棉签具有一定的吸收能力,使用药剂量会产生误差;同时棉签的涂抹拉长了药物的传送程序,增加了污染几率;部分软膏残留在棉签上,造成浪费。
4.现有公开号为cn204092832u、名称为一种软膏外置涂抹器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准确给药剂量、降低药物浪费、增强麻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的软膏外置涂抹器,其较传统的棉签涂抹方式,减少了药物的传递过程,避免药物的二次污染和传递过程中产生的浪费,使得软膏剂量准确,涂抹均匀,为临床手术准备提供便利,增加浅层皮肤手术的安全性。但是,包括上述文献在内,软膏通常由具有金属或塑料尖端的金属管或塑料管进行涂敷,该尖端容易被多余的软膏涂敷和油腻。管尖端的污染是一个问题,并且没有办法调节从管中分配的药物量。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一定通用性的软膏类药物容器涂抹装置,其能够可控地将存储空间内的药物均匀地涂抹在患处,且该装置与患处接触的部位与药物供给部位之间具有阻断功能或结构。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一种具有流量控制及阻断功能的软膏涂抹装置,以下简称“涂抹装置”,其特征在于:
8.所述涂抹装置包括软管、涂抹头、外盖,软管呈只有一头开口的管状、用于存储软膏药物,涂抹头与软管的开口端相装配连接,涂抹头具有控制软膏流量和/或建立软管开口端内外界阻断隔离的功能,外盖外罩在涂抹头和/或软管开口端的外部、用于封闭涂抹装置;
9.所述涂抹头包括流控部和/或阻断部和/或涂抹部,流控部用于控制软膏流量,阻断部用于建立软管开口端内外界阻断隔离的功能,涂抹部用于靠近或接触患者患处并将软膏由涂抹装置转移至患处。
10.所述涂抹头包括阻断部和涂抹部。
11.所述阻断部是呈圆筒状的转接环ⅰ,转接环ⅰ中间具有通孔,该转接环ⅰ一端具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设在软管开口端的外螺纹相装配连接;转接环ⅰ的另一端具有外螺纹,该外螺纹用于装配涂抹部。
12.所述转接环ⅰ的通孔内设有第一瓣膜,该第一瓣膜设在转接环ⅰ通孔的内壁、且指向软管朝外方向单向导通。
13.所述涂抹部是呈扁形鸭嘴状的涂抹器,该涂抹器一端为涂抹端、另一端为装配端;
14.涂抹器的装配端与转接环ⅰ具有外螺纹的一端相装配连接。
15.所述第一瓣膜呈喇叭状,开口大的喇叭口端朝向软管,开口小的喇叭嘴端朝向涂抹部;
16.第一瓣膜的喇叭口端与转接环ⅰ通孔的内壁相连,第一瓣膜的喇叭嘴端在无外力作用下始终处于闭合状态,当有自喇叭口端向喇叭嘴端的外力作用时,第一瓣膜的喇叭嘴端开启、允许物料通过,外力丧失后重新闭合。
17.所述涂抹头包括流控部和阻断部和涂抹部。
18.所述阻断部是呈圆筒状的转接环ⅱ,转接环ⅱ中间具有通孔,该转接环ⅱ一端具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设在软管开口端的外螺纹相装配连接;转接环ⅱ的另一端具有外螺纹,该外螺纹用于装配流控部;
19.所述转接环ⅱ的通孔内设有第一瓣膜,该第一瓣膜设在转接环ⅱ通孔的内壁、且指向软管朝外方向单向导通。
20.所述流控部是具有水平u形环壁的套环,该套环包括u形腔、中间腔、装配面、使用面;
21.u形腔用于容纳转接环ⅱ具有外螺纹的一端进入,且u形腔位于外侧的壁体的内壁设有与转接环ⅱ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u形腔位于内侧的壁体的外壁与转接环ⅱ中间通孔的内壁相紧密贴合;
22.中间腔与连接环的中间通孔相贯通,且中间腔朝向第一瓣膜的一端设有第二瓣膜,第二瓣膜的结构与第一瓣膜的结构相同;
23.装配面为流控部朝向阻断部一侧的端面,该端用于实现流控部与阻断部相装配连接;
24.使用面为流控部朝向涂抹部一侧的端面,该端用于实现流控部与涂抹部上装配连
接;
25.所述涂抹部是呈扁形鸭嘴状的涂抹器,该涂抹器一端为涂抹端、另一端为装配端;
26.涂抹器的装配端与转接环ⅱ具有外螺纹的一端相装配连接。
27.所述涂抹部与流控部之间设有控流装置,该控流装置设置在套环的中间腔内,控流装置用于实现对第二瓣膜的启闭控制。
28.所述控流装置包括压迫器、延长筒、弹簧、锁止装置;
29.延长筒一端固定连接在涂抹器上、另一端朝向第二瓣膜方向延伸,压迫器固定连接在延长筒朝向第二瓣膜方向的一端,弹簧设在套环中间腔内使用面与压迫器之间,弹簧具有迫使压迫器朝向第二瓣膜方向移动的趋势;锁止装置设在套环中间腔的使用面一侧,延长筒上设有与锁止装置相匹配的被锁止部,当延长筒向外朝远离第二瓣膜方向移动至被锁止部与锁止装置相卡扣锁止时,压迫器脱离第二瓣膜使用其打开。
3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具有单向流控功能的阻断装置、流控装置,使软管内的软膏能够在流量可控的情况下向外排出使用,且配合若干道瓣膜结构,可有效阻断软管内环境与外界使用环境之间的交叉污染。
附图说明
31.附图如下:
3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3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3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35.其中:
36.10软管 20外盖 30涂抹头
37.31流控部 311套环 312u形腔 313中间腔 314第二瓣膜
38.32阻断部 321a转接环
ⅰꢀ
321 b转接环
ⅱꢀ
322第一瓣膜
39.33涂抹部 331涂抹器 332涂抹端 333装配端
40.34控流装置 341压迫器 342延长筒 34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41.实施例一:
42.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一种具有流量控制及阻断功能的软膏涂抹装置,以下简称“涂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抹装置包括软管、涂抹头、外盖,软管呈只有一头开口的管状、用于存储软膏药物,涂抹头与软管的开口端相装配连接,涂抹头具有控制软膏流量和/或建立软管开口端内外界阻断隔离的功能,外盖外罩在涂抹头和/或软管开口端的外部、用于封闭涂抹装置;
43.所述涂抹头包括流控部和/或阻断部和/或涂抹部,流控部用于控制软膏流量,阻断部用于建立软管开口端内外界阻断隔离的功能,涂抹部用于靠近或接触患者患处并将软膏由涂抹装置转移至患处。
44.本实施例给出了一套总体设计方案,意在对能够解决本技术技术问题的所有可能方案加在概括,即能够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中,可以采用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的设计思
路,使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利于实际生产使用;当然,对于其中结构较为复杂的方案,并非不具有转化应用的可能,本技术提出了解决技术问题的初步思路、以及实现功能的基本结构,对其生产应用所涉及的技术结构细节可以按现有常规技术加以实现。
45.实施例二:
46.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所述涂抹头包括阻断部和涂抹部。本实施例旨在实现软膏的涂抹和阻断功能,即软管内软膏排出后,可直接通过涂抹部涂抹在患处。为防止涂抹部与患处接触后,造成能软管内软膏的交叉污染,特在软管与涂抹部之间设置单向输送的阻断部,具体如下。
47.所述阻断部是呈圆筒状的转接环ⅰ(本实施例内所称“连接环”均为“转接环
ⅰ”
),转接环中间具有通孔,该转接环一端具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设在软管开口端的外螺纹相装配连接;转接环的另一端具有外螺纹,该外螺纹用于装配涂抹部。软管出口处与连接环ⅰ中间的通孔相连通,并进一步与涂抹部相连通,则软管内的软膏可经此通道排出至涂抹部,并通过涂抹部转移至患处。
48.所述转接环的通孔内设有第一瓣膜,该第一瓣膜设在转接环通孔的内壁、且指向软管朝外方向单向导通。
49.所述涂抹部是呈扁形鸭嘴状的涂抹器,该涂抹器一端为涂抹端、另一端为装配端;
50.涂抹器的装配端与转接环具有外螺纹的一端相装配连接。
51.所述第一瓣膜呈喇叭状,开口大的喇叭口端朝向软管,开口小的喇叭嘴端朝向涂抹部;
52.第一瓣膜的喇叭口端与转接环通孔的内壁相连,第一瓣膜的喇叭嘴端在无外力作用下始终处于闭合状态,当有自喇叭口端向喇叭嘴端的外力作用时,第一瓣膜的喇叭嘴端开启、允许物料通过,外力丧失后重新闭合。
53.常规软膏要么将软管出口端直接与患处接触,造成污染,要么借助棉签等外物转移涂抹,或用手涂抹,均存在操作不便、污染等问题。本实施例通过在转接环的通孔内设置瓣膜结构,使软膏单向传输,可有交换避免已接触患处的软膏返流至软管内造成污染。另外,还可进一步将涂抹部设置成一次性用品方式,即涂抹部是可替换的一次性用品,其能够进一步提高软膏的阻断效果。
54.实施例三:
55.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所述涂抹头包括流控部和阻断部和涂抹部。本实施例旨在以上实施例基础上,为涂抹装置设置流量控制功能,具体举例如下。
56.所述阻断部是呈圆筒状的转接环ⅱ(本实施例内所称“连接环”均为“转接环
ⅱ”
),转接环中间具有通孔,该转接环一端具有内螺纹,该内螺纹与设在软管开口端的外螺纹相装配连接;转接环的另一端具有外螺纹,该外螺纹用于装配流控部;
57.所述转接环的通孔内设有第一瓣膜,该第一瓣膜设在转接环通孔的内壁、且指向软管朝外方向单向导通。
58.所述流控部是具有水平u形环壁的套环,该套环包括u形腔、中间腔、装配面、使用面;u形腔用于容纳转接环具有外螺纹的一端进入,且u形腔位于外侧的壁体的内壁设有与转接环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u形腔位于内侧的壁体的外壁与转接环中间通孔的内壁相
紧密贴合;中间腔与连接环的中间通孔相贯通,且中间腔朝向第一瓣膜的一端设有第二瓣膜,第二瓣膜的结构与第一瓣膜的结构相同;装配面为流控部朝向阻断部一侧的端面,该端用于实现流控部与阻断部相装配连接;使用面为流控部朝向涂抹部一侧的端面,该端用于实现流控部与涂抹部上装配连接;所述涂抹部是呈扁形鸭嘴状的涂抹器,该涂抹器一端为涂抹端、另一端为装配端;涂抹器的装配端与转接环具有外螺纹的一端相装配连接。
59.实施例四:
60.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 所述涂抹部与流控部之间设有控流装置,该控流装置设置在套环的中间腔内,控流装置用于实现对第二瓣膜的启闭控制。
61.所述控流装置包括压迫器、延长筒、弹簧、锁止装置;
62.延长筒一端固定连接在涂抹器上、另一端朝向第二瓣膜方向延伸,压迫器固定连接在延长筒朝向第二瓣膜方向的一端,弹簧设在套环中间腔内使用面与压迫器之间,弹簧具有迫使压迫器朝向第二瓣膜方向移动的趋势;锁止装置设在套环中间腔的使用面一侧,延长筒上设有与锁止装置相匹配的被锁止部,当延长筒向外朝远离第二瓣膜方向移动至被锁止部与锁止装置相卡扣锁止时,压迫器脱离第二瓣膜使用其打开。
63.上述锁止装置,结构非常简单,也较常规,即通过锁舌将延长筒限定在特定位置,使压迫器在特定状态下脱离第二瓣膜,使得软膏排出;当需要由软管向第一瓣膜、第二瓣膜之间输送软膏时,释放锁止装置的锁舌,压迫器在弹簧作用下迫近并压迫第二瓣膜,使软膏被限定在两瓣膜之间。关于锁止装置的具体结构,可由现有常规技术实现,不再赘述。
64.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创造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创造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