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番茄红素油剂及其色素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08:23: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天然色素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番茄红素油剂及其色素组合物。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制备的番茄红素着色剂多为水溶性,一方面水溶性制剂在制备的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研磨,工序复杂,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水溶性制剂无法理想地应用于一些特殊食品的表面着色,如膨化食品、油炸食品等。因此需要一种可直接应用于膨化食品等表面着色的番茄红素油性制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番茄红素着色剂多为水溶性,无法实现直接对膨化食品等表面进行着色的缺陷,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可直接对膨化食品表面进行着色的番茄红素油剂。
4.所述番茄红素油剂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5.1)将番茄红素晶体、乳化剂和抗氧化剂混合后,经高速剪切乳化得到油悬液;
6.2)将所述油悬液进行熔融,得到番茄红素油剂。
7.采用上述方法和原料制备得到的番茄红素油剂,可通过简单混合对膨化食品的表面进行直接着色,操作简便。
8.优选的,所述乳化剂为辛癸酸甘油酯。若想形成一种状态稳定、着色效果良好的番茄红素油剂,乳化剂地选择非常关键,本发明发现辛癸酸甘油酯可更理想地对番茄红素进行乳化,使其形成体系稳定的乳化剂,形成理想的油剂。
9.优选的,所述抗氧化剂为抗坏血酸棕榈酸酯、ve或茶多酚。上述抗氧化剂可更好地对番茄红素进行保护。
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抗氧化剂为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抗氧剂选择抗坏血酸棕榈酸酯可在剪切和熔融的过程中对番茄红素进行更理想的保护,减少番茄红素在加工过程中的破坏,更好地保持其色泽。
11.优选的,所述番茄红素晶体、乳化剂和抗氧剂的质量比为1:80~150:0.1~0.5。在上述添加量下可使乳化剂和抗氧剂充分地发挥作用。
12.优选的,所述高速剪切乳化的过程中剪切乳化的速度为6000~8000r/min,乳化的温度为45~75℃,乳化的时间为10~30min。在上述条件下可以使番茄红素晶体快速和乳化剂进行混合,形成均匀的、细化分散的物料体系。
13.优选的,所述高温熔融的温度为140~170℃。对油悬剂进行乳化后再进行高温熔融可进一步提高体系的稳定性,在上述温度下可更理想地实现熔融。
14.优选的,所述高温熔融的过程中以转速200~300r/min对体系进行搅拌,熔融的时间为45~75min。
15.作为优选的操作方式,实验室小试的过程是使用搅拌器在烧杯中搅拌,并放入油
浴锅中高温加热。
16.本发明另一方面保护一种色素组合物,包括本发明所述的番茄红素油剂和辣椒红素。本发明所述的番茄红素油剂虽然可对膨化食品进行直接着色,但是色调呈暗红色,饱和度差,无法给消费者愉悦的感受,同时制得的番茄红素油在终端产品应用时稳定性差、易褪色。本发明发现,将辣椒红素与上述油剂混合,可有效地改善色调,而且本发明意外地发现上述两种色素混合后可提高色素组合物的稳定性,实现长期稳定、理想地着色。
17.优选的,所述辣椒红素为辣椒红素e30~e70,所述番茄红素油剂与所述辣椒红素的质量比为10:0.8~1.2。使用e30~e70的辣椒红素且用量在上述范围内,所得色素组合物的颜色较为鲜亮。
18.优选的,所述色素组合物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番茄红素油剂与辣椒红素在温度为35~50℃的条件下混合。
19.本发明还保护一种膨化食品,所述膨化食品由本发明所述的番茄红素油剂或色素组合物着色后得到。
20.本发明的述的膨化食品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21.向膨化食品中加入所述番茄红素油剂或色素组合物,混合均匀。
22.优选的,所述番茄红素油剂的添加量为所述膨化食品质量的5~12%;
23.优选的,所述色素组合物的添加量为所述膨化食品质量的5~12%。
24.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5.1)本发明所述的番茄红素油剂可通过混合直接实现对膨化食品表面着色,操作简单。
26.2)本发明所述的色素组合物着色效果理想,着色效果稳定。
附图说明
27.图1为实施例4所述天然色素组合物对膨化食品的着色效果图;
28.图2为辣椒红素对膨化食品的着色效果图;
29.图3为实施例1所述的番茄红素油剂对膨化食品的着色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1.实施例1
3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番茄红素油剂,其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33.原料组成:番茄红素晶体5g,辛癸酸甘油酯595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1.2g。
34.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5.(1)将番茄红素晶体,乳化剂、抗氧化剂混合后,经高剪切乳化得到油悬液,其中剪切乳化的速度为6000r/min,乳化温度50℃、乳化时间15min;
36.(2)将油悬液在油浴锅中边搅拌边进行熔融,得到番茄红素油,其中转速250r/min,温度150℃,时间60min。
37.实施例2
38.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番茄红素油剂,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39.原料组成:番茄红素晶体5g,辛癸酸甘油酯750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2.5g。
40.所述番茄红素油剂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
41.(1)将番茄红素晶体,乳化剂、抗氧化剂混合后,经高剪切乳化得到油悬液,其中剪切乳化的速度为7000r/min,乳化温度50℃、乳化时间15min;
42.(2)将油悬液在油浴锅中进行高温熔融,得到番茄红素油,其中转速250r/min,温度140℃,时间60min。
43.实施例3
44.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番茄红素油剂,其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
45.原料组成:番茄红素晶体5g,辛癸酸甘油酯400g,抗坏血酸棕榈酸酯0.5g。
46.制备方法:
47.(1)将番茄红素晶体,乳化剂、抗氧化剂混合后,经高剪切乳化得到油悬液,其中剪切乳化的速度为8000r/min,乳化温度50℃、乳化时间15min;
48.(2)将油悬液在油浴锅中进行高温熔融,得到番茄红素油,其中转速250r/min,温度170℃,时间60min。
49.实施例4
50.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色素组合物,在实施例1所述油剂的基础上添加辣椒红素,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得到:
51.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番茄红素油剂与60g的e50辣椒红混合。
52.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3.将番茄红素油中加入e50辣椒红,45℃下搅拌均匀即可得到色素组合物。
54.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着色膨化食品,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5.将麦胚膨化球中加入7.5%本实施例所述的色素组合物,充分摇晃10-20min,过程控制温度不变即可。
56.实施例5
57.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色素组合物,在实施例1所述油剂的基础上添加辣椒红素,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得到:
58.将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番茄红素油剂与50g的e50辣椒红混合。
59.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0.将番茄红素油中加入e50辣椒红,45℃下搅拌均匀即可得到色素组合物。
61.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着色膨化食品,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2.将麦胚膨化球中加入7.5%本实施例所述的色素组合物,充分摇晃10-20min,过程控制温度不变即可。
63.实施例6
64.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色素组合物,在实施例1所述油剂的基础上添加辣椒红素,由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制备得到:
65.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番茄红素油剂与70g的e50辣椒红混合。
66.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7.将番茄红素油中加入e50辣椒红,45℃下搅拌均匀即
68.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着色膨化食品,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9.将麦胚膨化球中加入7.5%本实施例所述的色素组合物,充分摇晃10-20min,过程控制温度不变即可。
70.实施例7
71.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将抗氧化剂替换为ve。
72.实施例8
73.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将抗氧化剂替换为茶多酚。
74.对比例1
75.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将乳化剂替换为吐温-80;
76.对比例2
77.与实施例1相比,其区别在于,将乳化剂替换为聚乙二醇。
78.实验例1
79.本实验例对本发明所述油悬剂的制剂稳定性进行了比较。
80.将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所得番茄红素油悬剂进行比较。试验发现,在制备过程中乳化完成后,熔融操作前,对比例1番茄红素晶体与吐温80混合冷却静置后,形成悬浊液;对比例2番茄红素与聚乙二醇混合冷却后,出现分层现象,均无法正常进行下一步使用,而实施例1~3番茄红素与辛癸酸甘油酯混合形成良好的油状体系,可进行进一步的熔融。
81.实验例2
82.本实验例对本发明所述油剂的抗氧化稳定性进行了比较。
83.将实施例1~3和实施例7~8所得番茄红素油悬剂进行比较。实验方法为:称取番茄红素晶体,辛癸酸甘油酯,抗氧化剂混合后,经高剪切乳化得到油悬液,晾至室温测定番茄红素含量和等添加量着色后色差。
84.表1抗氧化剂效果对比图
[0085][0086][0087]
可以看出,添加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番茄红素油中番茄红素含量保留最高,有有利后期进行理想地着色(表1)。
[0088]
实验例3
[0089]
本实验例比较了本发明所述的色素组合物与单独使用辣椒红素或番茄红素油剂的着色效果。
[0090]
辣椒红组:使用e50辣椒红进行着色。
[0091]
番茄红素油:使用实施例1中的番茄红素油剂进行着色。
[0092]
天然色素组合物:使用实施例4中的天然色素组合物进行着色。
[0093]
实验方法:称取3组100g麦胚膨化球,分别滴入5%的e50辣椒红、番茄红素油、天然色素组合物,充分摇晃使其着色均匀(其着色效果图如图1~3,其中图1为天然色素组合物着色效果图,图2为辣椒红素着色效果图,图3为番茄红素油剂着色效果图),在室温下放置30天,分别于0、30天测定三组样品的色调值。
[0094]
结果如表2所示:
[0095]
表2麦胚膨化球着色稳定性对比
[0096][0097]
(l表示亮度,a值表示红绿,b值表示黄蓝)
[0098]
以上结果显示本发明所述色素组合物的光稳定性最优,而且其色泽更亮丽,更符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表明与单独使用一种色素相比本发明所述的色素组合物在着色方面起到了意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0099]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及试验,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