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谐振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07:32: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滤波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谐振滤波器。


背景技术:

2.用于选择通信信号频率并滤除通信信号频率外的杂波或干扰信号的腔体滤波器通常包括腔体、谐振杆、盖板和调谐螺杆,盖板和腔体形成谐振腔,谐振杆设置于腔体的底部,盖板配合调谐螺杆调节腔体滤波器的耦合频率。其中,其中,滤波器规格包括阶数、中心频率、频宽、通带中涟波大小、频率响应函数等。其中阶数代表滤波器之中的共振腔数目,如果阶数愈大,则其带边缘的衰减量就会愈大,滤波的效果就会愈好,但相对滤波器的尺寸就会变大。目前受限于产品的小型化趋势,存在工艺实现较困难和成本高的问题。再者,谐振滤波器的装配关系复杂,存在不利于生产自动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谐振滤波器,其通过多个谐振本体互相平行设置,并且多个谐振本体的多个谐振杆之间互相交错设置,以解决目前谐振滤波器的结构复杂以及不易生产制造的问题。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5.提供了一种谐振滤波器,包括:外壳、输入谐振组件、输出谐振组件与隔离板。外壳具有容置腔;输入谐振组件位于容置腔中,输入谐振组件包括第一输入谐振主体和第二输入谐振主体,第一输入谐振主体具有多个第一输入谐振杆,第二输入谐振主体具有多个第二输入谐振杆,第二输入谐振主体位于第一输入谐振主体的一侧,并且多个第二输入谐振杆与多个第一输入谐振杆错位设置;输出谐振组件位于容置腔中,输出谐振组件包括第一输出谐振主体和第二输出谐振主体,第一输出谐振主体具有多个第一输出谐振杆,第二输出谐振主体具有多个第二输出谐振杆,第一输出谐振主体位于第一输入谐振主体的一侧,第二输出谐振主体位于第一输出谐振主体的一侧,并且多个第二输出谐振杆与多个第一输出谐振杆错位设置;隔离板位于容置腔中,隔离板位于第一输入谐振主体与第一输出谐振主体之间,第一输入谐振主体延伸出隔离板的一端的第一输入谐振杆对应第一输出谐振主体延伸出隔离板的一端的第一输出谐振杆。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输入谐振主体、第二输入谐振主体、第一输出谐振主体与第二输出谐振主体分别包括多个挡片,多个挡片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入谐振杆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入谐振杆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出谐振杆之间与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出谐振杆之间。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入谐振杆之间和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出谐振杆之间分别设有一个挡片,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入谐振杆之间和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出谐振杆之间分别设有二个挡片。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输入谐振主体、第二输入谐振主体、第一输出谐振主体
与第二输出谐振主体分别还包括支架,多个档片自支架向上延伸,多个第一输入谐振杆、多个第二输入谐振杆、多个第一输出谐振杆与多个第二输出谐振杆分别自支架向上延伸。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输入谐振杆、第二输入谐振杆、第一输出谐振杆与第二输出谐振杆分别与支架以及挡片为一体成形。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输入谐振主体、第二输入谐振主体、第一输出谐振主体与第二输出谐振主体分别包括支架,多个第一输入谐振杆、多个第二输入谐振杆、多个第一输出谐振杆与多个第二输出谐振杆分别自支架向上延伸,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入谐振杆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入谐振杆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出谐振杆之间与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出谐振杆之间互相分隔间距排列于支架上。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入谐振杆的间距小于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入谐振杆的间距,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出谐振杆的间距小于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出谐振杆的间距。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输入谐振杆、第二输入谐振杆、第一输出谐振杆与第二输出谐振杆分别与支架一体成形。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输入谐振杆、第二输入谐振杆、第一输出谐振杆与第二输出谐振杆分别包括连接杆与谐振杆件,连接杆的一端自支架向上延伸,谐振杆件的一端自对应的连接杆的另一端延伸。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谐振杆件包括谐振开口,谐振开口朝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相反方向。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谐振杆件包括第一横杆、直杆与第二横杆,第一横杆的一端自连接杆的另一端的第一方向延伸,直杆的一端自第一横杆的另一端向上延伸,第二横杆的一端自直杆的另一端的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横杆、第二横杆与直杆组成谐振开口。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的长度不同。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外壳包括壳体、输入孔、输出孔、输入器与输出器,容置腔位于壳体中,输入孔与输出孔穿设壳体并连通于容置腔,输入器组装于输入孔,第一输入谐振主体的输入端具有输入抽头,输入抽头穿过输入器,输出器组装于输出孔,第一输出谐振主体的输出端具有输出抽头,输出抽头穿过输出器。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输入谐振主体、第二输入谐振主体、第一输出谐振主体与第二输出谐振主体分别包括支架,第一输入谐振主体的支架与第一输出谐振主体的支架位于容置腔的下方,第二输入谐振主体的支架与第二输出谐振主体的支架位于容置腔的上方,多个第一输入谐振杆与多个第一输出谐振杆分别自对应的支架向上延伸,多个第二输入谐振杆与多个第二输出谐振杆分别自对应的支架向下延伸。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输入谐振主体、第二输入谐振主体、第一输出谐振主体与第二输出谐振主体彼此互相平行。
20.本技术提供一种谐振滤波器,其通过输入谐振组件、输出谐振组件与隔离板的组装设计。输入谐振组件与输出谐振组件相对隔离板对称设置。输入谐振组件与输出谐振组件分别包括两个谐振主体,两个谐振主体互相平行,谐振主体具有多个谐振杆,两个谐振主体的多个谐振杆交错设置,并且两个谐振主体的一端的谐振杆互相对应。如此本技术的谐振滤波器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
附图说明
21.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2.图1是本技术的谐振滤波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视图;
23.图2是本技术的谐振滤波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24.图3是本技术的谐振滤波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分解图;
25.图4是本技术的谐振滤波器的谐振主体组合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26.图5是本技术的谐振滤波器的谐振主体组合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27.图6是本技术的谐振滤波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透视图;以及
28.图7是本技术的谐振滤波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29.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30.1:谐振滤波器;11:外壳;111:壳体;1111:容置腔;1112:容置壳;1114:壳板;112:输入孔;113:输出孔;114:输入器;115:输出器;13:输入谐振组件;131: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1:第一输入谐振杆;1312:输入抽头;133: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1:第二输入谐振杆;141:支架;143:挡片;145:连接杆;147:谐振杆件;1470:谐振开口;1471:第一横杆;1472:直杆;1473:第二横杆;15:输出谐振组件;151: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1:第一输出谐振杆;1512:输出抽头;153:第二输出谐振主体;1531:第二输出谐振杆;17:隔离板;d: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将配合相关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在这些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组件或方法流程。
32.必须了解的是,使用在本说明书中的“包含”、“包括”等词,是用于表示存在特定的技术特征、数值、方法步骤、作业处理、组件和/或组件,但并不排除可加上更多的技术特征、数值、方法步骤、作业处理、组件、组件,或以上的任意组合。
33.必须了解的是,当组件描述为“连接”或“耦接”至另一组件时,可以是直接连结、或耦接至其他组件,可能出现中间组件。相反地,当组件描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耦接”至另一组件时,其中不存在任何中间组件。
34.请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技术的谐振滤波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透视图、图2是分解图与图3是另一分解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谐振滤波器1,其包括外壳11、输入谐振组件13、输出谐振组件15与隔离板17。外壳11具有壳体111、输入孔112和输出孔113,壳体111具有容置壳1112与壳板1114。壳体111的容置壳1112具有容置腔1111,壳板1114封盖于容置壳1112的容置腔1111。输入孔112与输出孔113穿设壳体111,并输入孔112与输出孔113分別连通于容置腔1111。输入谐振组件13位于容置腔1111中,输入谐振组件13包括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和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的输入端插接于输入孔112,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具有多个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具有多个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位于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的一侧,并且多个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与多个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错位设置。
35.再者,输出谐振组件15位于容置腔1111中,输出谐振组件15包括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和第二输出谐振主体153,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的输出端插接于输出孔113,第一输
出谐振主体151具有多个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与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具有多个第二输出谐振杆1531,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位于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的一侧,第二输出谐振主体153位于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的一侧,并且多个第二输出谐振杆1531与多个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错位设置。隔离板17位于容置腔1111中,隔离板17位于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与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之间,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延伸出隔离板17的一端具有一个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对应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延伸出隔离板17的一端具有一个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其中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与第二输出谐振主体153彼此互相平行。
36.请一并参阅图4,是本技术的谐振滤波器的谐振主体组合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与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的外型结构相同,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与第二输出谐振主体153的外型结构相同。输入谐振组件13与输出谐振组件15为依据隔离板17的对称设置结构,换言之,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与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的结构组合以及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与第二输出谐振主体153的结构组合相同。故,本实施方式用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与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的结构组合作为代表说明输入谐振主体的组合与输出谐振主体的组合。
37.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与第二输出谐振主体153分别包括支架141与多个挡片143,多个挡片143自支架141向上延伸,多个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多个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多个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与多个第二输出谐振杆1531分别自支架141向上延伸,多个挡片143分别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之间与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出谐振杆1531之间。其中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与第二输出谐振杆1531分别与支架141以及挡片143为一体成形。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挡片143的数量间隔于相邻的两个谐振杆之间,其可依据使用者调整滤波的需求。于本实施方式中,支架141与壳体111导电连接,而挡片143远离支架141的一端与壳体111导电连接,换言之,挡片143的两端皆与壳体111导电连接(即接地)。如此挡片143可用于屏蔽相邻的两个谐振杆之间的电磁信号,减弱相邻的两个谐振杆之间的电磁耦合。
38.于本实施方式中,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之间与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之间分别具有一个挡片143间隔。上述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之间与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之间分别的距离较近,所以会有少量的电磁信号绕开单一挡片143的屏蔽,形成传输零点。另外,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之间与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出谐振杆1531之间具有两个挡片143间隔。上述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之间与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出谐振杆1531之间分别的间隔距离较远,且具有两个挡片143的屏蔽,所以产生的电池耦合极弱,并不会对于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之间与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出谐振杆1531之间造成有效的影响。
39.另外,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的多个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对应于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的多个挡片143的一侧,而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的多个挡片143对应于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的多个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的一侧。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与第二输出谐振主体153的结构对应方式与上述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与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相同,故不再赘
述。
40.请一并参阅图5,是本技术的谐振滤波器的谐振主体组合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于本实施方式相较于谐振滤波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挡片143。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与第二输出谐振主体153分别包括支架141,多个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多个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多个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与多个第二输出谐振杆1531分别自支架141向上延伸,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之间与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出谐振杆1531之间间隔有间距d。
41.本实施方式的间距d用于屏蔽相邻的两个谐振杆之间的电磁信号,减弱相邻的两个谐振杆之间的电磁耦合。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的间距d小于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的间距d。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的间距d小于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出谐振杆1531的间距d。如此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之间与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之间仍会有少量的电磁信号,形成传输零点。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之间与相邻的两个第二输出谐振杆1531之间则是距离足够远,使电磁信号无法传达。
42.另外,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的多个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对应于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的间距d的一侧,而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的间距d对应于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的多个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的一侧。
43.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与第二输出谐振杆1531分别包括连接杆145与谐振杆件147,连接杆145的一端自支架141向上延伸,谐振杆件147的一端自多个连接杆145的另一端延伸。再者,谐振杆件147包括谐振开口1470,谐振开口1470朝向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相反方向。其中,谐振杆件147包括第一横杆1471、直杆1472与第二横杆1473,第一横杆1471的一端自连接杆145的另一端的第一方向延伸,直杆1472的一端自第一横杆1471的另一端向上延伸,第二横杆1473的一端自直杆1472的另一端的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横杆1471、直杆1472与第二横杆1473组成谐振开口1470。第一横杆1471与第二横杆1473的长度不同。本实施方式的谐振杆件147的第一横杆1471与第二横杆1473的长度可依据使用者的需求调整长短。
44.请复参阅图4,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与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的结构外型相同,以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进行说明,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的支架141上具有三个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三个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的谐振杆件147包括二个朝向第一方向的谐振开口1470以及一个朝向第二方向的谐振开口1470。又,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与第二输出谐振主体153的结构外型相同,以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进行说明,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的支架141上具有二个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二个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的谐振杆件147包括一个朝向第一方向的谐振开口1470以及一个朝向第二方向的谐振开口1470。本实施方式的谐振杆件147的谐振开口1470可依据使用者的需求调整方向。
45.请复参阅图2与图3,于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1还包括输入器114与输出器115,输入器114组装于输入孔112,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的一端具有输入抽头1312,输入抽头1312穿过输入器114,并且输入抽头1312的一端露出壳体111之外。输出器115组装于输出孔113,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的一端具有输出抽头1512,输出抽头1512穿过输出器115,并且输出抽头1512的一端露出壳体111之外。
46.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的支架141上设有三个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a、c与e),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的支架141上设有二个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b与d)。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的支架141上设有三个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f、h与j),第二输出谐振主体153的支架141上设有二个第二输出谐振杆1531(g与i)。其中输入抽头1312设置于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a)的一侧,输出抽头1512设置于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j)的一侧。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e)为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延伸出隔离板17的一端。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f)为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延伸出隔离板17的一端,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e)与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f)互相对应。
47.本实施方式先通过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的输入抽头1312导入电磁信号,电磁信号主要通过路径为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a)电磁耦合于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b),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b)电磁耦合于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c),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c)电磁耦合于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d),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d)电磁耦合于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e)。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e)电磁耦合于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f)。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f)电磁耦合于第二输出谐振杆1531(g),第二输出谐振杆1531(g)电磁耦合于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h),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h)电磁耦合于第二输出谐振杆1531(i),第二输出谐振杆1531(i)电磁耦合于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j)。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j)将电磁信号导向输出抽头1512。最后,由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的输出抽头1512导出电磁信号。
48.另外,隔离板17位于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与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之间,可以隔绝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a)与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j)以及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c)与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h)之间的距离过近产生电磁耦合的短路现象,如此隔离板17可以屏蔽和消除不必要的电磁耦合情况。
49.于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多个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多个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与多个第二输出谐振杆1531分别可用于产生单腔谐振。其中共振腔数量越多,则其通带边缘的衰减量就会越大,滤波的效果就会越好。本实施方式通过谐振杆交错的方式增加共振腔数量,同时,利用隔离板17隔绝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与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之间的短路,以有效利用外壳11的容置腔1111内的空间,如此不需要在增加外壳11的尺寸也能增加共振腔数量,以达到良好的滤波效果。再者,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之间与相邻的两个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之间形成的传输零点会增加滤波效果。本实施方式具有十个腔与四个零点滤波器的功能。但本实施方式也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可进一步通过增加或减少共振腔数量,以及增加或减少传输零点的数量,将滤波器调整为六个腔与二个零点,或十二个腔与四个零点等的功能。
50.请一并参阅图6与图7,是本技术的谐振滤波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透视图与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相较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差异在于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与第二输出谐振主体153的设置方向。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与第二输出谐振主体153分别包括支架141,第一输入谐振主体131的支架141与第一输出谐振主体151的支架141位于容置腔1111的下方,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的支架141与第二输出谐振主体153的支架141位于容置腔1111的上方,多个第一输入谐振杆1311与多个第一输出谐振杆1511分别自对应的支架141向上延伸,多个第二输入谐振杆1331与多个第二输出谐振杆1531分别自对应的支架141向下延伸,换言之,本实施方式为第一实施方式的
第二输入谐振主体133与第二输出谐振主体153上、下方向颠倒设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方向可依据使用者的需求调整。本实施方式的导入与导出电磁信号的路径相同,故,不再赘述。
51.综上所述,本技术谐振滤波器,其通过输入谐振组件、输出谐振组件与隔离板的组装设计。输入谐振组件与输出谐振组件相对隔离板对称设置。输入谐振组件与输出谐振组件分别包括两个谐振主体,两个谐振主体互相平行,谐振主体具有多个谐振杆,两个谐振主体的多个谐振杆交错设置,并且两个谐振主体的一端的谐振杆互相对应。如此本技术的谐振滤波器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制造。
52.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3.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技术的若干优选实施方式,但如前对象,应当理解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对象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