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轨道温度调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05:36: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铁路养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温度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2.无砟轨道是指采用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取代散粒碎石道床的轨道结构,无砟轨道作为最主要的结构形式广泛应用于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与有砟轨道相比,无砟轨道避免了道砟飞溅问题,平顺性好,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和维修工作少。
3.由于无砟轨道直接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气象因素对其表面和内部的温度变化有很大影响。例如,在夏季持续高温期间,由于温度应力聚集而导致无砟轨道的宽窄接缝处出现破损或轨道板上拱等病害;在冬季低温期间,由于反复的冻融作用导致无砟轨道表层开裂、骨料外露及锈蚀等病害。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相差较大,气象因素导致的轨道结构病害严重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安全。因此,为保障铁路运行安全及延长其使用寿命,需要对轨道进行养护。目前养护工作主要通过人工干涉,对不平顺的轨道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减小因热胀冷缩带来的轨道异常变形。但人工维护效果不可控,维护的实时性也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轨道受环境温度影响易产生变形等病害造成维护工作难度大、成本高、返修率多的问题,提供一种轨道温度调控系统。
5.一种轨道温度调控系统,包括:罩体、检测装置、调控装置和控制终端;所述罩体罩设在轨道的外部并可相对于轨道打开和关闭,以使轨道暴露于外界环境或封闭于所述罩体内;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终端与所述调控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轨道所处的环境温度,所述控制终端获取所述检测装置的温度数据,并控制所述调控装置运行及/或控制所述罩体打开或关闭,以调控所述轨道所处的环境温度。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罩体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终端通信连接。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列车状态检测装置,所述列车状态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终端通讯连接;所述列车状态检测装置用于获取列车运行状态,并将所述列车运行状态传输给所述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根据所述列车运行状态控制所述罩体打开或关闭。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终端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与所述检测装置和所述列车状态检测装置通讯连接,所述数据分析模块获取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生成控制指令;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将所述控制指令传输至所述调控装置或所述驱动装置。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终端还包括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分别与所述数据分析模块和所述数据采集模块连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控装置包括反射隔热模块,所述反射隔热模块包括
动力元件和反射隔热元件,所述动力元件与所述控制终端通讯连接,所述反射隔热元件与所述动力元件连接,所述动力元件用于驱动所述反射隔热元件放卷铺设于所述罩体的外表面或收卷。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一种:
12.所述调控装置包括降温模块,所述降温模块包括供水部和喷淋部,所述供水部与所述控制终端通讯连接,所述喷淋部与所述供水部连接,所述喷淋部位于所述罩体所罩设的区域内;
13.所述调控装置包括升温模块,所述升温模块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供电部和与所述供电部连接的发热部,所述供电部与所述控制终端通讯连接,所述发热部位于所述罩体所罩设的区域内。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控装置包括遮光模块,所述遮光模块包括驱动部、收卷轴和遮光层;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控制终端通讯连接,所述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收卷轴连接,所述遮光层与所述收卷轴连接;所述收卷轴用于在所述驱动部的驱动作用下将所述遮光层放卷或收卷。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罩体为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之间为真空区域。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罩体为透光材料。
17.上述轨道温度调控系统,通过在轨道周围设置轨道温度调控系统,将轨道罩设在罩体内,并设置用于实时检测轨道所处的环境温度的检测装置、用于调节轨道所处的环境温度的调控装置和用于接收相关信号并发送指令的控制终端,实现根据轨道所处的环境温度变化实时调控以使轨道所处的环境温度保持平衡的目的。减少了因自然气象原因导致轨道发生热胀冷缩而出现轨道结构变形等病害的几率,使得轨道结构温度在不同气候下也可维持均衡,大幅降低轨道结构的维护周期和养护费用,延长了无砟轨道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温度调控系统框图。
19.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温度调控系统在单侧列车经过时的状态截面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温度调控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的状态截面示意图。
21.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温度调控系统在高温环境下的状态截面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温度调控系统在雨雪环境下的状态截面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温度调控系统在双侧列车经过时的状态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
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6.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8.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温度调控系统框图,包括罩体100、检测装置200、调控装置300和控制终端400。罩体100设置在轨道500的外部,用于使轨道500处于一个封闭的养护环境内;罩体100可相对于轨道500打开和关闭,以使轨道500暴露于外界环境或封闭于罩体100内。检测装置200与控制终端400通信连接,控制终端400与调控装置300通信连接。检测装置200用于检测轨道500所处的环境温度,控制终端400获取检测装置200的环境温度数据,并对环境温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控制调控装置300运行及/或控制罩体100打开或关闭,以调控轨道500所处的环境温度。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轨道500被罩体100罩设而处于较为封闭的环境,轨道500所处的环境温度理解为罩体100所罩设的区域的环境温度,也可称为罩体100内的温度。
30.参阅图2所示,图2所示的状态为单侧轨道有列车通过时罩体100的打开状态。用于罩设轨道500的罩体100可以根据列车通行情况进行打开和关闭。轨道500的外侧设有驱动装置520,驱动装置520与控制终端400通信连接,罩体100与驱动装置520的输出轴连接。驱动装置520可以是电动机或者其他可以给罩体100提供动力的设备,罩体100在驱动装置520的动力驱动作用下相对于轨道500打开和关闭。可以理解的,罩体100可以直接与驱动装置520的输出轴连接,或者间接地与驱动装置520的输出轴连接,比如,驱动装置520的输出轴与一传动轴连接,罩体100与传动轴连接,只要可以实现罩体100相对于轨道500打开和闭合的方案均可,在此不做限制。罩体100可以在轨道500两侧设置为对称结构,也可以设置为一体化结构,能够实现将轨道100罩设在一封闭环境的结构形式均可。本实施例中,轨道500为双侧轨道,罩体100为分别位于轨道500两侧的对称设置的结构。
31.罩体100为双层真空结构,可以减少罩体100内部的热量流失。罩体100采用透光材料制作。
32.在列车经过需要打开罩体100时,可以通过人工辅助打开,也可以是全自动模式。在本实施例中,在轨道500附近设置列车状态检测装置600,用于检测列车的运行状态,列车的运行状态是指列车靠近罩体100和远离罩体100两种运行状态。列车状态检测装置600与控制终端400通讯连接。当列车靠近罩体100时,列车检测装置600发送检测信号给控制终端400,控制终端400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发出相应的信号给驱动装置520,驱动装置520控制罩体100打开或关闭。
33.列车状态检测装置600包括状态检测元件和状态数据传输元件,状态检测元件的输出端与状态数据传输元件的输入端连接,状态数据传输元件的输出端与控制终端通讯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状态检测元件为振动传感器,设置在轨道500上,以检测列车的运行状态。振动传感器的原理为:将原始要测的机械量作为振动传感器的输入量,然后由振动传感器内的机械接收部分加以接收,形成另一个适合于变换的机械量,最后由振动传感器的机电变换部分再将机械量变换为电量,并通过状态数据传输元件将其传递给控制终端400。控制终端400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列车行驶状态并发送相关指令给驱动装置520,以便对罩体100进行调控。状态数传输元件可以是基于蓝牙、红外和wifi等无线传输技术的信号发射装置,也可以是基于gprs的无线通讯网络等,也可以是有线传输。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状态检测元件也可以通过接近传感器等实现检测列车运行状态。状态检测元件的设置数量及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配合。
34.为实时检测罩体100内的环境温度以便及时调控罩体100内的温度,在罩体100的朝向轨道500的一侧设有检测装置200,检测装置200的输出端与控制终端400通讯连接。检测装置200包括温度测量组件和温度数据传输组件,温度测量组件的输出端与温度数据传输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温度数据传输组件的输出端与控制终端400通讯连接。温度测量组件可以是温度传感器,以将温度信息转换为电流会电压模拟信号。例如可以采用非接触式的热敏电阻、热电偶和温度ic等,可以根据测量精度的需要设置相应类型的温度传感器。温度测量组件的数量及设置位置不做限制,例如,可以在不同位置设置温度测量组件,以获得相对较为全面的温度数据实现更为精准的控制。温度数据传输组件可以是有线连接的数据传输线或基于蓝牙、红外和wifi等无线传输技术的信号发射装置等,用于将温度测量组件检测到的罩体100内的环境温度进行信号转换并传输给控制终端400。
35.当轨道温度调控系统处于日照时间长且辐射强度大的外界环境下时,为了减少太阳辐射强度,在调控装置300中设有反射隔热模块310,通过将辐射光线反射来达到隔热的作用,使罩体100内的温度不会升高的过快。反射隔热模块310包括动力装置312和反射隔热元件313,动力装置312与控制终端400通讯连接,动力装置312的输出端与发射隔热元件313连接。动力装置312可以是电动机或者其他可以提供动力的设备均可,通过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将反射隔热元件313绕电动机输出轴的轴线卷绕或放卷。反射隔热元件313可以为具有反射涂层的柔性材料制作而成,或者是采用多关节活动的反射隔热板串联而成的结构等,在此不做限制,能够实现在电动机的动力驱使下放卷铺设在罩体100的被辐射的表面及可方便卷绕收纳的结构均可。
36.反射隔热模块310中动力装置312的输出轴的轴线与用于控制罩体100转动的驱动装置520的输出轴的轴线可以重合,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动力装置312的输出轴的轴线与驱动装置520的输出轴的轴线也可以相互平行但不重合。在此不做限制,能够实现罩体100转
动及实现反射隔热元件313铺设在罩体100背离轨道的一侧并可收卷的效果的技术方案均可。
37.调控装置300中还设有降温模块320,以加速降温。降温模块320包括喷水装置,喷水装置包括与控制终端400通讯连接的供水部和与供水部管道连接的喷淋部。喷淋部位于罩体100的朝向轨道的一侧。当供水部接收到控制终端400的控制指令后,启动喷水功能,水从喷淋部向轨道方向喷洒,以降低罩体100内的温度及轨道的温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喷淋部也可以是在管道上分布的若干个出水孔,管道可以布置在罩体100的朝向轨道500的一侧。当供水部在控制终端400的指令控制下启动并将水输送至管道时,水从出水孔中向轨道方向喷淋。喷淋部的结构及位置设置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能达到降温目的即可。
38.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为了使轨道不会产生回缩变形,调控装置300中设有升温模块330。升温模块包括供电部和与供电部连接的发热部,供电部与控制终端400连接,当控制终端400根据检测装置200发送的信号检测到罩体100内的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终端400发送指令给供电部,供电部给发热部供电,当罩体100内达到设定温度时,在控制终端400的指令控制下,供电部停止给发热部提供电能。发热部例如可以是加热灯管等。
39.轨道温度调控系统还包括遮光模块340,遮光模块340包括驱动部、收卷轴和遮光层,驱动部与控制终端400通讯连接,驱动部的输出端与收卷轴连接,遮光层卷绕在收卷轴上。驱动部可以是电动机或者其他可以提供动力的设备均可。收卷轴可以在电动机的正反转的驱动力将遮光层放卷铺设于罩体100的外侧或者将处于放卷状态的遮光层进行收卷使其卷绕在收卷轴上。遮光层可以阻止光线进入罩体100所罩设的区域内且可以导热,以在遮挡光线以使罩体100内的温度不会升高的过快,同时还能传导热量。
40.轨道温度调控系统还包括除湿模块,除湿模块包括湿度测量器和除湿器,湿度测量器和除湿器分别与控制终端400通讯连接。湿度测量器将测量到的罩体100内的空气湿度数据传输给控制终端400,控制终端400对接收到的空气湿度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控制除湿器打开或关闭。
41.轨道温度调控系统还包括融冰雪模块,融冰雪模块包括加热部,加热部与控制终端400连接,以在控制终端400的控制指令下启动加热功能融化冰雪。
42.控制终端400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分别与状态数据传输元件和温度数据传输组件通信连接,用于采集状态数据传输元件的列车状态数据和温度数据传输组件的温度数据,供数据分析模块进行处理分析,以生成相应的控制指令。相应的控制指令包括,当罩体100内温度下降至温度阈值中的下限值时,产生开启调控装置300中升温模块330的指令;当罩体100内温度上升至温度阈值中的上限值时,产生开启调控装置300中降温模块320的指令和/或产生打开调控装置300中反射隔热模块310的指令和/或产生打开或打开罩体100的指令;当列车靠近时,产生打开罩体100的指令,当列车离开后,产生关闭罩体100的指令。可以理解的是,因为列车通过时间比较短暂,在打开罩体100的时间段内,温度变化对轨道500造成的影响可以忽略。
43.控制终端400还包括存储模块,存储模块分别与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连接。存储模块内存储有温度阈值,供数据分析模块将获得的温度数据与温度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温度阈值是一个范围值,因为调控装置300的升温或降温存在一定的时间上的延迟,温度阈值的上下限可以根据轨道变形的温度临界值同时结合罩体100内的温度变化情况确
定,不同气候下的温度阈值不同。存储模块也可用于存储列车状态信息、温度数据和空气湿度数据等其他需要存储的数据信息。
44.控制终端400还包括计时模块,计时模块分别与数据采集模块和数据分析模块连接,若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温度数据高于温度阈值的上限值的时间持续达到设定时间后,控制终端400发送指令以控制罩体100打开,将罩体100所罩设的封闭环境开放以加速降温。
45.参阅图3所示,图3示出的是在低温环境下轨道温度调控系统的状态。为了在低温环境下维持罩体100内的环境温度,反射隔热模块310和遮光模块340均不启动,使以短波辐射为主的太阳辐射通过罩体100进人后使室内温度升高。控制终端400根据检测装置200发送的信号检测罩体100内的温度并进行分析比较,以判断是否需要同时开启升温模块330。
46.参阅图4所示,图4示出的是在高温环境下轨道温度调控系统的状态。为了在高温环境下维持罩体100内的环境温度,控制终端400根据检测装置200发送的信号检测罩体100内的温度并进行分析比较,以判断是否需要开启反射隔热模块310和/或遮光模块340。若温度继续升高,控制终端400检测装置200发送的信号检测罩体100内的温度进行分析比较后控制降温模块320开启,或者控制罩体100打开加速散热。在轨道温度调控系统调节温度的过程中,各模块的开启顺序不限于上述模式,可以开启反射隔热模块310、遮光模块340和降温模块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47.参阅图5所示,图5示出的是在雨雪环境下轨道温度调控系统的状态。控制终端400可以根据检测装置200发送的信号控制升温模块330开启以维持罩体100内的环境温度,或者同时开启融冰雪模块等。
48.参阅图6所示,图6示出的是轨道温度调控系统中双侧列车同时经过时罩体100的打开状态。
49.本发明提供的轨道温度调控系统,可以设置在气温变化较大对行车安全产生较大影响的路段,也可根据需要设置。通过设置相对于轨道500可以打开和关闭的罩体100,实时调控罩体100内的温度,使轨道500始终处于较为平衡的温度之中,防止温度变化对其造成的变形影响,同时,由于罩体100的存在使轨道500不会受到雨雪冰雹等恶劣天气的影响,且可供列车通行。降低了列车荷载在轨道缝隙处产生拍打效应带来的缝隙增大的风险。
50.一种轨道温度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1.s1、检测罩体100内的温度数据。
52.在罩体100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罩体100内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模拟信号。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轨道500上或轨道500附近,以更好的使罩体100内的温度被调控至适合轨道500的温度。
53.s2、采集步骤s1中罩体100内的温度数据。
54.与温度传感器连接的温度数据传输组件将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数据通过有线/无线传输;控制终端设有相应的接收温度数据的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与数据传输组件通讯连接,以接收数据传输组件传输的温度数据或信号。
55.s3、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与温度阈值范围进行分析比较。
56.数据分析模块获取数据采集模块接收到的温度数据或信号并将其与温度阈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温度数据在温度阈值范围内,则不生成调控指令,否则,执行步骤s4。
57.s4、根据分析结果,产生调控指令控制调控装置和罩体产生相应动作。
5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