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治疗食欲减退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01:21: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食欲减退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食欲减退(anorexia)又称食欲不振,是临床最常见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患者进食欲望下降,导致出现不同程度的食量减少,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厌食。可由多种不同的原因引起,如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全身性疾病、精神因素、药物副作用等。
3.长期食欲不振可引起消瘦、体重下降、营养不良。首先表现为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大物质的缺乏,同时出现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心动过缓、体温过低等表现,还可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有些患者由于长期食欲不振,可能会出现焦虑不安、精神萎靡等精神症状。
4.食欲减退主要由于一些消化道的疾病引起,如胃炎、肝炎、胆囊炎等,也可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贫血等其他全身性疾病以及受到一些药物或精神因素的影响。
5.厌食是较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的症状。主要有两种病理生理因素:一种因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影响消化功能,使胃肠平滑肌张力低下,消化液分泌减少、酶的活性降低;另一种是中枢神经系统受人体内外环境刺激的影响,使对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
6.厌食多见于1~6岁小儿,是儿童保健门诊常见的饮食行为问题,也是婴幼儿喂养困难、营养素缺乏的主要原因。一般表现为拒吃某种食物、挑吃自己喜欢的饭菜、不愿尝试新的食物和对食物缺乏兴趣等。
7.常见的病因有不良饮食习惯,感染,胃肠道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疾病,以及营养障碍,包括近年较为增多的维生素a、d中毒等。长期厌食可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


技术实现要素:

8.发明人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是在现有产品“荆防颗粒”的基础上所做的对其用途的进一步开发,荆防颗粒新用途来源于临床使用反馈。
9.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治疗食欲减退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羌活、独活、茯苓、防风、荆芥、川芎、桔梗、柴胡、前胡、枳壳、甘草制备而成;
10.上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味药材的具体配比为:
11.荆芥5-20重量份
ꢀꢀ
防风5-20重量份
ꢀꢀꢀ
羌活10-20重量份
12.独活10-20重量份
ꢀꢀ
柴胡5-20重量份
ꢀꢀꢀ
前胡5-20重量份
13.川芎10-20重量份
ꢀꢀ
枳壳5-30重量份
ꢀꢀꢀ
茯苓10-30重量份
14.桔梗10-20重量份
ꢀꢀ
甘草5-10重量份。
15.优选的,上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味药材的具体配比为:
16.荆芥10-20重量份
ꢀꢀ
防风10-20重量份
ꢀꢀꢀ
羌活10-20重量份
17.独活10-20重量份
ꢀꢀ
柴胡10-20重量份
ꢀꢀꢀ
前胡10-20重量份
18.川芎10-20重量份
ꢀꢀ
枳壳10-25重量份
ꢀꢀꢀ
茯苓10-25重量份
19.桔梗10-20重量份
ꢀꢀ
甘草5-10重量份。
20.进一步优选的,上述中药组合物中各味药材的具体配比为:
21.荆芥15重量份
ꢀꢀ
防风15重量份
ꢀꢀꢀ
羌活15重量份
22.独活15重量份
ꢀꢀ
柴胡15重量份
ꢀꢀꢀ
前胡15重量份
23.川芎15重量份
ꢀꢀ
枳壳15重量份
ꢀꢀꢀ
茯苓15重量份
24.桔梗15重量份
ꢀꢀ
甘草5重量份。
25.本发明所述的食欲减退可由多种不同的原因引起,如消化道疾病、全身性疾病、精神因素、药物作用等。
26.上述消化道疾病可以是胃部疾病(如胃癌、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伴幽门梗阻)、肠道疾病(如肠梗阻、肠结核等)、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胆道疾病(如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癌等)、胰腺疾病(如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等)。
27.上述全身性疾病可以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高热、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如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及各种原因的呼吸性酸、碱中毒,各种原因引起的代谢性酸、碱中毒)、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等)及其他疾病(如严重贫血、尿毒症、维生素缺乏)。
28.上述药物副作用中药物可以是氨茶碱、氯化铵、洋地黄、氯毒素、阿司匹林、红霉素等。
29.具体的,可引起食欲减退的常见疾病包括神经官能症、抑郁症、情绪性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急慢性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幽门梗阻、胃癌、肠癌、阑尾炎、炎症性肠病、急慢性肝炎、肝炎后综合征、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石症、胆囊切除后综合征、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泌尿系感染、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髓样癌、电解质代谢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肠道寄生虫等。
30.本发明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厌食症药物中的用途。
31.本发明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32.步骤a:将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川芎、枳壳,蒸馏提取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药渣、蒸馏后的川芎、枳壳水溶液备用;
33.步骤b:将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川芎、枳壳水溶液配制成10-40%的乙醇溶液,备用;
34.步骤c:将茯苓、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川芎、枳壳药渣混合,以步骤b所得乙醇溶液渗漉提取,渗漉液备用;
35.步骤d:将柴胡、桔梗、甘草、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药渣,加水煎煮,煎煮液浓缩后备用;
36.步骤e:将步骤c所得渗漉液、步骤d所得煎煮液混合,浓缩,加入步骤a所得挥发油,即得。
37.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38.步骤a:将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川芎、枳壳,蒸馏提取挥发油备用,蒸馏后
的药渣、蒸馏后的川芎、枳壳水溶液备用;
39.步骤b:将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川芎、枳壳水溶液配制成15-30%的乙醇溶液,备用;
40.步骤c:将茯苓、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川芎、枳壳药渣混合,以步骤b所得乙醇溶液渗漉提取,渗漉液备用;
41.步骤d:将柴胡、桔梗、甘草、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药渣,加水煎煮,煎煮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42.步骤e:将步骤c所得渗漉液、步骤d所得稠膏混合,浓缩成清膏,加入步骤a所得挥发油,即得。
4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44.步骤a:将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川芎、枳壳,蒸馏提取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药渣、蒸馏后的川芎、枳壳水溶液备用;
45.步骤b:将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川芎、枳壳水溶液配制成25%的乙醇溶液,备用;
46.步骤c:将茯苓、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川芎、枳壳药渣混合,以步骤b所得乙醇溶液渗漉提取,渗漉液备用;
47.步骤d:将柴胡、桔梗、甘草、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药渣,加水煎煮,煎煮液浓缩成稠膏,备用;
48.步骤e:将步骤c所得渗漉液、步骤d所得稠膏混合,浓缩成清膏,加入步骤a所得挥发油,即得。
49.本发明目的之四在于提供含有上述中药组合物的中药制剂,所述的中药制剂由上述中药组合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而成;
50.优选的,所述的中药制剂为临床上可接受的口服制剂;
5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临床上可接受的口服制剂为丸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或液体口服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52.进一步更优选的,所述颗粒剂为荆防颗粒。
5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了显著的技术效果:
54.1.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能显著增加大鼠外周血和中枢神经肽的含量,从而有效改善食欲,增加进食量与体重。
55.2.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通过促使大鼠β-内啡肽的含有量增加,来增进大鼠的食欲;通过改善大鼠胃动素、胃泌素含有量来促使大鼠肠胃蠕动,增强大鼠肠胃动力,促进大鼠胃排空的功效,对厌食有很好的改善促进作用。
具体实施例
5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57.实施例1颗粒剂制备
58.处方:
59.荆芥75g
ꢀꢀ
防风75g
ꢀꢀ
羌活75g
ꢀꢀ
独活75g
ꢀꢀ
柴胡75g
ꢀꢀ
前胡75g
60.川芎75g
ꢀꢀ
枳壳75g
ꢀꢀ
茯苓75g
ꢀꢀ
桔梗75g
ꢀꢀ
甘草25g;
61.制备方法:
62.步骤a:将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川芎、枳壳,分别蒸馏提取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药渣、蒸馏后的川芎、枳壳水溶液备用;
63.步骤b:将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川芎、枳壳水溶液配制成25%的乙醇溶液,备用;
64.步骤c:将茯苓、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川芎、枳壳药渣混合,以步骤b所得乙醇溶液渗漉提取,渗漉液备用;
65.步骤d:将柴胡、桔梗、甘草、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药渣,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5小时,合并两次的煎煮液,过滤后浓缩成稠膏,备用;
66.步骤e:将步骤c所得渗漉液、步骤d所得稠膏混合,静置,过滤后浓缩成清膏,加蔗糖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步骤a所得挥发油,混匀,即得。
67.实施例2颗粒剂制备
68.处方:
69.荆芥20g
ꢀꢀ
防风10g
ꢀꢀ
羌活20g
ꢀꢀ
独活10g
ꢀꢀ
柴胡20g
ꢀꢀ
前胡10g
70.川芎20g
ꢀꢀ
枳壳10g
ꢀꢀ
茯苓25g
ꢀꢀ
桔梗10g
ꢀꢀ
甘草10g;
71.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72.实施例3片剂制备
73.处方:
74.荆芥10g
ꢀꢀ
防风20g
ꢀꢀ
羌活10g
ꢀꢀ
独活20g
ꢀꢀ
柴胡10g
ꢀꢀ
前胡20g
75.川芎10g
ꢀꢀ
枳壳25g
ꢀꢀ
茯苓10g
ꢀꢀ
桔梗20g
ꢀꢀ
甘草5g;
76.制备方法:
77.步骤a:将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川芎、枳壳,分别蒸馏提取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药渣、蒸馏后的川芎、枳壳水溶液备用;
78.步骤b:将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川芎、枳壳水溶液配制成15%的乙醇溶液,备用;
79.步骤c:将茯苓、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川芎、枳壳药渣混合,以步骤b所得乙醇溶液渗漉提取,渗漉液备用;
80.步骤d:将柴胡、桔梗、甘草、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药渣,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5小时,合并两次的煎煮液,过滤后浓缩成稠膏,备用;
81.步骤e:将步骤c所得渗漉液、步骤d所得稠膏混合,静置,过滤后浓缩成清膏,加蔗糖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步骤a所得挥发油,混匀,制成颗粒,加入辅料适量,混匀,压片,即得。
82.实施例4口服液制备
83.处方:
84.荆芥5g
ꢀꢀ
防风20g 羌活10g
ꢀꢀ
独活20g
ꢀꢀ
柴胡5g
ꢀꢀ
前胡20g
85.川芎10g
ꢀꢀ
枳壳5g
ꢀꢀ
茯苓30g
ꢀꢀ
桔梗10g
ꢀꢀ
甘草10g;
86.制备方法:
87.步骤a:将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川芎、枳壳,分别蒸馏提取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药渣、蒸馏后的川芎、枳壳水溶液备用;
88.步骤b:将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川芎、枳壳水溶液配制成10%的乙醇溶液,备用;
89.步骤c:将茯苓、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川芎、枳壳药渣混合,以步骤b所得乙醇溶液渗
漉提取,渗漉液备用;
90.步骤d:将柴胡、桔梗、甘草、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药渣,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5小时,合并两次的煎煮液,过滤后浓缩成稠膏,备用;
91.步骤e:将步骤c所得渗漉液、步骤d所得稠膏混合,静置,过滤后浓缩成清膏,加蔗糖适量,混匀,加入步骤a所得挥发油,混匀,加水至1000ml,即得。
92.实施例5糖浆剂制备
93.处方:
94.荆芥20g
ꢀꢀ
防风5g
ꢀꢀ
羌活20g
ꢀꢀ
独活10g
ꢀꢀ
柴胡20g
ꢀꢀ
前胡5g
95.川芎20g
ꢀꢀ
枳壳30g
ꢀꢀ
茯苓10g
ꢀꢀ
桔梗20g
ꢀꢀ
甘草5g;
96.制备方法:
97.步骤a:将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川芎、枳壳,分别蒸馏提取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药渣、蒸馏后的川芎、枳壳水溶液备用;
98.步骤b:将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川芎、枳壳水溶液配制成40%的乙醇溶液,备用;
99.步骤c:将茯苓、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川芎、枳壳药渣混合,以步骤b所得乙醇溶液渗漉提取,渗漉液备用;
100.步骤d:将柴胡、桔梗、甘草、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药渣,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5小时,合并两次的煎煮液,过滤后浓缩成稠膏,备用;
101.步骤e:将步骤c所得渗漉液、步骤d所得稠膏混合,静置,过滤后浓缩成清膏,加蔗糖适量,混匀,加入步骤a所得挥发油和单糖浆500ml,混匀,静置,滤过,加水至1000ml,即得。
102.实施例6胶囊剂制备
103.处方:
104.荆芥75g
ꢀꢀ
防风75g
ꢀꢀ
羌活75g
ꢀꢀ
独活75g
ꢀꢀ
柴胡75g
ꢀꢀ
前胡75g
105.川芎75g
ꢀꢀ
枳壳75g
ꢀꢀ
茯苓75g
ꢀꢀ
桔梗75g
ꢀꢀ
甘草25g;
106.步骤a:将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川芎、枳壳,分别蒸馏提取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药渣、蒸馏后的川芎、枳壳水溶液备用;
107.步骤b:将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川芎、枳壳水溶液配制成30%的乙醇溶液,备用;
108.步骤c:将茯苓、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川芎、枳壳药渣混合,以步骤b所得乙醇溶液渗漉提取,渗漉液备用;
109.步骤d:将柴胡、桔梗、甘草、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药渣,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5小时,合并两次的煎煮液,过滤后浓缩成稠膏,备用;
110.步骤e:将步骤c所得渗漉液、步骤d所得稠膏混合,静置,过滤后浓缩成清膏,加蔗糖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步骤a所得挥发油,混匀,制成颗粒,干燥,粉碎,装入胶囊,即得。
111.实施例7丸剂制备
112.处方:
113.荆芥75g
ꢀꢀ
防风75g
ꢀꢀ
羌活75g
ꢀꢀ
独活75g
ꢀꢀ
柴胡75g
ꢀꢀ
前胡75g
114.川芎75g
ꢀꢀ
枳壳75g
ꢀꢀ
茯苓75g
ꢀꢀ
桔梗75g
ꢀꢀ
甘草25g;
115.制备方法:
116.步骤a:将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川芎、枳壳,分别蒸馏提取挥发油备用,蒸馏后的药渣、蒸馏后的川芎、枳壳水溶液备用;
117.步骤b:将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川芎、枳壳水溶液配制成25%的乙醇溶液,备用;
118.步骤c:将茯苓、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川芎、枳壳药渣混合,以步骤b所得乙醇溶液渗漉提取,渗漉液备用;
119.步骤d:将柴胡、桔梗、甘草、步骤a所得蒸馏后的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前胡药渣,加水煎煮两次,每次1.5小时,合并两次的煎煮液,过滤后浓缩成稠膏,备用;
120.步骤e:将步骤c所得渗漉液、步骤d所得稠膏混合,静置,过滤后浓缩成清膏,加蔗糖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加入步骤a所得挥发油,混匀,干燥,粉碎,过筛,加炼蜜40~60g,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121.二、药理学实验
122.为验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治疗食欲减退及厌食症的功效,发明人开展了相关的药效学试验研究。需要说明的是,下述药效学试验所选取的药品为本发明具有代表性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所得的药品;本发明所包含的其它配方及制备方法所得药品,发明人同样进行了药效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其他配方及制备方法所得药品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效果,但由于篇幅限制,在此不一一穷举。
123.此外,下述药效学实验仅以部分动物模型为例验证本发明的功效,本发明中提到的其他病症所引起的食欲减退或厌食症,发明人亦做了相关药效学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效果,在此,不再一一穷举。
124.发明人要说明的是,以下实验研究均是在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证明药物安全性基础之上开展,实验研究中的给药剂量均在安全剂量范围之内。
125.一、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化疗后食欲减退模型大鼠食欲及npy表达的影响
126.1材料
127.1.1动物:
128.wistar大鼠,spf级,180~220g,实验动物许可证号:syxk(鲁)2018 0008,由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实验前适应性饲养一周。
129.1.2药物、试剂
130.1.2.1药物
131.本发明实施例1、2所得颗粒剂
132.顺铂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3888)
133.1.2.3用药剂量
134.实施例1颗粒剂:2.925g/kg(高剂量)、5.85g/kg(中剂量)、11.7g/kg(低剂量)
135.实施例2颗粒剂:5.85g/kg
136.2.造模、分组及给药
137.2.1造模
138.大鼠腹腔注射顺铂注射液5mg/kg,观察5天后再次注射顺铂注射液5mg/kg,共2次。
139.2.2分组、给药
140.取造模成功的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实施例1(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实施例2组,每组10只;另取正常大鼠10只,为空白组。
141.实施例1三个剂量组、实施例2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模型组、空白组分别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一次,连续14天。
142.3观察指标
143.3.1实验前后大鼠进食量、体重变化
144.分别于实验第0天,给药第7、14天,观察大鼠进食量、体重变化。
145.3.2实验前后大鼠下丘脑和血浆神经肽y(npy)含量变化
146.末次给药后,禁食过夜,次日处死,采集全血,离心,取血浆;同时分离全脑,于液氮中保存,次日取出全脑,分离出下丘脑,称重后制作下丘脑组织匀浆;放射免疫法测定下丘脑和血浆中npy的含量。
147.3.3统计学处理
148.采用spss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式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9.4.结果及结论
150.4.1实验前后大鼠进食量、体重变化
15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体重、进食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152.表1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比较
[0153][0154]
注:与空白组对比,
@
p<0.05,*p<0.01;
[0155]
与模型组对比,

p<0.05,
#
p<0.01。
[0156]
表2各组大鼠进食量变化比较
[0157][0158][0159]
注:与空白组对比,
@
p<0.05,*p<0.01;
[0160]
与模型组对比,

p<0.05,
#
p<0.01。
[0161]
4.2实验前后大鼠下丘脑和血浆神经肽y(npy)含量变化
[0162]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与血浆中npy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食欲下降与下丘脑、血浆中npy含量下降有关。
[0163]
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下丘脑与血浆中npy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通过增加大鼠外周血和中枢神经肤的含量,改善食欲,增加进食量与体重。
[0164]
表3各组大鼠下丘脑和血浆npy变化比较
[0165][0166]
注:与空白组对比,
@
p<0.05,*p<0.01;
[0167]
与模型组对比,

p<0.05,
#
p<0.01。
[0168]
二、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厌食症大鼠的改善作用
[0169]
1材料
[0170]
1.1动物:
[0171]
sd大鼠,spf级,140~160g,实验动物许可证号:syxk(鲁)2018 0008,由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实验前适应性饲养一周。
[0172]
1.2药物、试剂
[0173]
1.2.1药物
[0174]
本发明实施例1、2所得颗粒剂
[0175]
香砂和胃丸(国药准字z11020928)
[0176]
1.2.2用药剂量
[0177]
实施例1颗粒剂:2.925g/kg(高剂量)、5.85g/kg(中剂量)、11.7g/kg(低剂量)
[0178]
实施例2颗粒剂:5.85g/kg
[0179]
香砂和胃丸:1.62g/kg
[0180]
2.造模、分组及给药
[0181]
2.1造模
[0182]
大鼠采用特制饲料(鱼肉松、奶粉、玉米粉、黄豆粉、白糖、鲜鸡蛋、鲜肥肉按照1:1:1:2:1:1.8:2的比例混匀)进行喂养。每日记录进食量及体质量的变化,以大鼠摄食量平均下降20%~30%,或体质量低于正常喂养大鼠10%~15%,出现眯眼嗜睡、毛发粗糙、无腹泻等显著症状为造模成功。
[0183]
2.2分组及给药
[0184]
取造模成功的大鼠5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实施例1(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实施例2组,每组10只;另取正常喂养大鼠10只,为空白组。
[0185]
实施例1三个剂量组、实施例2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模型组、空白组分别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连续14天。
[0186]
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继续采用特制饲料喂养。
[0187]
3观察指标
[0188]
3.1大鼠进食量、体重变化
[0189]
给药期间称量各组大鼠提质量和摄食量。
[0190]
3.2胃排空
[0191]
末次给药后禁食不禁水36h后,各组均灌胃营养性半固体糊(含羧甲基纤维素钠10g、奶粉16g、白砂糖8g、淀粉8g、活性炭末2g),2.0ml/只。20min后,麻醉,剖开腹腔,结扎胃贲门和幽门,取胃,用滤纸拭干后称全重,然后沿胃大弯剪开胃体,洗去胃内容物后拭干,称净重,以胃全重和胃净重的差值为胃内残留物重。
[0192]
3.3血浆β-内啡肽、胃动素和胃泌素等测定
[0193]
大鼠腹主动脉取血,置于采血管中,离心,取上清液,按β-内啡肽、胃动素和胃泌素试剂盒说明书方法操作,测定其平均光密度值(d值),计算含有量。
[0194]
3.4统计学处理
[0195]
采用spss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式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196]
4.结果及结论
[0197]
4.1一般情况
[0198]
实验过程中,造模,大鼠和空白相比出现食少纳呆、消瘦、体质量减轻、精神萎靡、眯眼、毛色无光泽、蜷缩聚堆、怕冷、易疲劳等现象。经给药治疗后的大鼠精神状态明显好转,眯眼、毛发粗糙、拱背等现象得到改善,和空白组大鼠无差别。
[0199]
4.2各组动物体质量造模前后变化及摄食量变化
[0200]
4.2.1体质量各组实验动物体质量变化比较见表1。
[0201]
各组在造模第14天和空白组出现明显的体质量差异,至造模第28天体质量差异明
显(p<0.01),造模大鼠平均体质量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低10%左右;
[0202]
连续灌胃给药2周后,各给药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体质量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说明本发明中药组组合物对模型厌食大鼠的体质量具有明显的增加作用。
[0203]
表4各组大鼠不同时段体重比较
[0204][0205]
注:与空白组对比,
@
p<0.05,*p<0.01;
[0206]
与模型组对比,

p<0.05,
#
p<0.01;
[0207]
与香砂和胃丸组对比,
&
p<0.05,

p<0.01。
[0208]
4.2.2进食量
[0209]
每日定时称取饲料加入量、剩余量,计算每组大鼠进食量平均值,各组实验动物平均进食量变化情况。至第28天,各组造模大鼠进食量均降低,低于空白组的30%左右,说明造模成功;
[0210]
连续给药2周后,各给药组进食量升高,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模型厌食大鼠的进食量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0211]
表5各组大鼠不同时段进食量比较
[0212][0213]
注:与空白组对比,
@
p<0.05,*p<0.01;
[0214]
与模型组对比,

p<0.05,
#
p<0.01;
[0215]
与香砂和胃丸组对比,
&
p<0.05,

p<0.01。
[0216]
4.3生化指标
[0217]
对β-内啡肽影响::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测量值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造模成功;
[0218]
各给药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β-内啡肽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能使大鼠血浆中β-内啡肽含有量增加,从而促进食欲,改善厌食。
[0219]
对胃动素含有量变化的影响: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测量值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造模成功;
[0220]
各给药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胃动素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通过调节胃动素含有量改善肠胃功能,促进胃排空、改善厌食。
[0221]
对胃泌素含有量变化的影响: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测量值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造模成功;
[0222]
各给药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胃泌素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能促进动物胃肠道的分泌功能,使胃体收缩,增加胃肠道的运动,同时促进幽门括约肌舒张,有很好的促进胃排空的作用。
[0223]
表6各组大鼠生化指标比较
[0224][0225][0226]
注:与空白组对比,
@
p<0.05,*p<0.01;
[0227]
与模型组对比,

p<0.05,
#
p<0.01;
[0228]
与香砂和胃丸组对比,
&
p<0.05,

p<0.01。
[0229]
4.4胃排空
[0230]
各给药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残留率明显低于模型组,说明归脾颗粒可以明显促进胃排空,增强胃部蠕动,从而改善厌食。
[0231]
表7各组大鼠胃排空情况比较
[0232][0233]
注:与空白组对比,
@
p<0.05,*p<0.01;
[0234]
与模型组对比,

p<0.05,
#
p<0.01;
[0235]
与香砂和胃丸组对比,
&
p<0.05,

p<0.01。
[0236]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通过促使大鼠β-内啡肽的含有量增加,来增进大鼠的食欲;通过改善大鼠胃动素、胃泌素含有量来促使大鼠肠胃蠕动,增强大鼠肠胃动力,促进大鼠胃排空的功效,对厌食有很好的改善促进作用。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