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叠合机的制作方法

2022-03-09 01:02: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叠合机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pcb板的制造通常由多层板叠合而成。在压合不同材质的板件时,通常需要转换工位。在对pcb板的加工过程中,由人工对板件进行搬运、叠合和进行出料,效率低且叠合精度较低,不能满足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叠合机,能够完成多层板的搬运与出料。
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叠合机,包括:
5.第一工作台,所述第一工作台用于叠合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而形成第一结合板件;
6.第二工作台,所述第二工作台用于将第三板件与所述第一结合板件叠合形成第二结合板件;
7.搬运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结合板件由所述第一工作台搬运至所述第二工作台,所述搬运装置包括支架、顶杆和两个夹持机构,所述支架能够沿x轴方向和z轴方向移动,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用于夹持板件,所述顶杆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顶杆沿z轴方向延伸,所述顶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夹持机构沿z轴方向移动,所述顶杆用于与第一结合板件抵接;
8.出料装置,包括固定架、移动架和升降机构,所述固定架的设定位置设置有上料驱动组件,所述移动架沿z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承载部,所述承载部承载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用于承载第三板件和第二结合板件,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移动架相对于所述固定架沿z轴方向升降运动,以使任一所述承载部与所述第二工作台相对应,所述上料驱动组件用于将对应的所述承载部上的承载板移出至所述第二工作台,空闲的所述承载部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二工作台移出的承载板。
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叠合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叠合机包括搬运装置以及出料装置,操作人员在第一工作台叠合形成第一结合板件后,由搬运装置搬运至第二工作台,支架能够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移动,夹持部能够夹持第一结合板件,顶杆能够抵接第一结合板件与第三板件结合而具备对板件进行定位的能力。搬运装置能够实现板件的夹持搬运及定位,相较于人工能够提升搬运效率和定位精度。搬运装置上的顶杆使第一结合板件与第三板件结合形成第二结合板件后,由出料机构进行出料,出料机构包括固定架、移动架和升降机构,上料驱动组件将承载有板件的承载板移动至工作台加工后移出至空闲的承载部,随后升降机构驱动移动架移动至另一承载有第三板件的承载部与第二工作台相对应,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全部板件加工完成并出料至各个承载部。出料装置能够将多个第三板件
移动至第二工作台与第一结合板件叠合后分别存放出料,提升了上下料效率。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横梁和两个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横梁沿x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两个第一连接件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持件包括连接部、承载部和活动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上的所述连接部相互朝向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承载部和所述活动部,所述承载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活动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并能相对所述连接部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用于承载板件。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沿y轴方向设置,数个所述夹持件沿y轴方向间隔安装于所述安装板。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安装有滑轨,所述滑轨沿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能够沿所述滑轨滑动,以带动所述夹持机构移动。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搬运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顶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件,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结合板件抵接。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承载部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梁和一个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沿x轴方向设置,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移动架,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梁间隔设置,两个第一支撑梁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二支撑梁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梁的另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梁沿y轴方向设置。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梁设置有轮组,所述轮组用于运输所述承载板,所述轮组包括数个转动轮,所述转动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梁,所述轮组沿y轴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梁。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活动部,所述活动部包括第二横梁和连接板,所述第二横梁沿x轴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横梁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二横梁设置有上表面,所述上表面用于承载所述移动架。
1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架包括架体和平移装置,所述升降机构和所述移动架能够进出所述架体的内部,所述平移装置连接于所述架体的下部,用于承载所述移动架,所述平移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移动架沿y轴方向移动以进出所述架体。
19.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21.图1为叠合机的示意图;
22.图2为叠合机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23.图3为搬运装置的示意图;
24.图4为图3实施例中夹持件的示意图;
25.图5为图3实施例中夹持机构的示意图;
26.图6为出料机构的示意图;
27.图7为升降机构和移动架的装配示意图;
28.图8为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29.图9为移动架的示意图;
30.图10为上料驱动组件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
32.第一工作台100、第一板件110、第一横梁120、第一连接件130、第二板件140、放置架150;
33.夹持机构200、安装板210、第一活动部220、第一承载部230、连接部240、第一驱动件250、夹持件260、第一结合板件270;
34.第二连接件300、第二驱动件310、顶杆320、导向件330、滑轨340、支架350;
35.承载板400、第三板件410、收料驱动组件420;
36.移动架500、第一支撑梁510、第二支撑梁520、转动轮521、阻挡件522、把手530;
37.固定架600、辊轮610、架体620;
38.升降机构700、第二横梁710、连接板720、丝杠730、第三驱动件740、第二活动部750;
39.上料驱动组件800、抵持部810、第一气缸820、第二气缸830;
40.第二工作台900、第二承载部910、第二结合板件920;
41.搬运装置1000、出料装置2000、叠合机3000。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45.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6.本发明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
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7.参照图1至图9,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叠合机3000,包括第一工作台100、第二工作台900、搬运装置1000和出料装置2000。其中,第一工作台100用于叠合第一板件110和第二板件140而形成第一结合板件270。
48.第二工作台900用于将第三板件410与第一结合板件270叠合形成第二结合板件920。
49.搬运装置1000,用于将第一结合板件270由第一工位搬运至第二工位。搬运装置1000包括支架350、顶杆320和两个夹持机构200,支架350能够沿x轴方向和z轴方向移动,两个夹持机构200分别与第一连接件130相连接,夹持机构200包括夹持件260,夹持件260用于夹持第一结合板件270,顶杆320沿z轴方向延伸,顶杆320能够相对于夹持机构200沿z轴方向移动,顶杆320用于与第一结合板件270抵接。顶杆320竖直设置并且能够相对于夹持机构200沿z轴方向移动,顶杆320用于与第一结合板件270抵接。搬运装置1000需要将第一结合板件270由第一工作台100搬运至第二工作台900,第一结合板件270需要与预先设置于第二工作台900上的第三板件410叠合。具体地,第一结合板件270的定位过程如下:
50.s1:支架350下降至夹持件260靠近第一工作台100的面相距工作台5mm。
51.s2:顶杆320下降至与第一结合板件270抵接而使第一结合板件270与第三板件410部分叠合。
52.s3:夹持件260的第一活动部220与第一结合板件270分离,第一连接件130带动夹持件260向远离第一结合板件270的方向移动。
53.由于顶杆320预先使第一结合板件270与第三板件410部分叠合,当夹持件260与板件分离时,第一结合板件270会自然回弹而与第三板件410结合,因此,当第一结合板件270因夹持件260的脱离而发生轻微偏移,部分叠合于第一结合板件270的第三板件410也随之偏移,因此,第一结合板件270和待叠合的第三板件410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实现了二者的定位叠合,保证叠合精度。
54.出料装置2000,包括固定架600、移动架500和升降机构700,固定架600的设定位置设置有上料驱动组件800,移动架500沿z轴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承载部910,第二承载部910用于承载承载板400,承载板400用于承载第三板件410和第二结合板件920,升降机构700包括第二活动部750和升降驱动组件,移动架500设置于第二活动部750上,升降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移动架500相对于固定架600沿z轴方向升降运动,以使任一第二承载部910与第二工作台900相对应,上料驱动组件800用于将对应的第二承载部910上的承载板400移出至第二工作台900,空闲的第二承载部910用于接收从第二工作台900移出的承载板400。上料驱动组件800将承载有第三板件410的承载板400移动至第二工作台900,与第一结合板件270结合形成第二结合板件920后移出至空闲的第二承载部910,即当第二承载部910上的承载板400移出时,第二承载部910为空闲状态。第二结合板件920叠合完成后,承载板400可以回到加工前所处的第二承载部910或者任意一个没有承载承载板400的空的第二承载部910。随后升降机构700的第二活动部750驱动移动架500移动至另一承载有第三板件410的第二承载部910与工作台相对应,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全部第二结合板件920叠合完成并出料至各个第二承载部910。出料装置2000能够将多个第三板件410移动至工作台加工后分别存放、出料,提升了上下料效率。
55.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350包括第一横梁120和两个第一连接件130,第一横梁120沿x轴方向设置,第一连接件130连接于第一横梁120,两个第一连接件130分别设置于第一横梁120的两端,第一连接件130能够连接夹持机构200,夹持机构200由第一横梁120的两侧分别夹持第一结合板件270,使第一结合板件270在有第一工作台100移动至第二动作台900的过程中保持稳定。
5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作台100的表面刻画有线框,第一工作台100的上方设置有激光打标器,第一板件110放置于线框后激光打标器对第一板件110进行打标,将第二板件140人工叠合于第一板件110的打标处,重复打标叠合的步骤,即可实现第一结合板件270较精确的制成。
57.参照图1至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叠合机3000还包括放置架150,放置架150与第一工作台100连接,放置架150沿z轴方向设置有两层分别用于存放第一板件110和第二板件140,进行叠合操作时可以由放置架150取料,方便快捷。且第一板件110和第二板件140于放置架150分别存放,操作人员取料时不易混淆,避免出错。
58.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件260包括连接部240、第一承载部230和第一活动部220。连接部240连接于第一连接件130,两个第一连接件130上的连接部240相互朝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承载部230和第一活动部220,第一承载部230固定连接于连接部240,第一活动部220连接于第一驱动件250并能相对第一驱动件250移动以靠近或远离第一承载部230,第一承载部230用于承载第一结合板件270。两端的第一承载部230能够同时承载第一结合板件270而使第一结合板件270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倾斜,第一活动部220能够向靠近第一承载部230的一端移动以将第一结合板件270夹紧,以使第一结合板件270在搬运的过程中保持水平状态。
59.参照图3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件26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250,第一驱动件250连接于连接部240,第一活动部220与第一驱动件250相连,第一驱动件250能够驱动第一活动部220移动以夹紧或松开第一结合板件270。第一驱动件250可以选择气缸、直线模组中的一种。
60.参照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持机构200还包括安装板210,安装板210沿y轴方向设置,数个夹持件260沿y轴方向间隔安装于安装板210。数个夹持件260同时夹持第一结合板件270能够使第一结合板件270在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提升,且由于构成第一结合板件270的第一板件110和第二板件140为可变形材质组成,多点位同时夹持能够保持第一结合板件270不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形。
61.参照图3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30滑动连接于第一横梁120,第一横梁120安装有滑轨340,滑轨340沿第一横梁12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连接件130能够沿滑轨340滑动,以带动夹持机构200移动。具体地,第一连接件130连接与气缸并能够在气缸的驱动下沿滑轨340滑动,滑轨340能够使第一连接件130沿x轴方向移动而避免偏移,第一连接件130能够带动夹持机构200靠近或远离第一结合板件270。由于气缸的驱动,夹持件260能够移动至两设定位置。两设定位置即气缸处于初始位置和最大行程位置时,夹持件260所处的位置。当夹持件260处于靠近第一结合板件270的设定位置时,第一承载部230位于第一结合板件270的下方,第一活动部220能够运动至夹紧第一结合板件270。夹持件260处于远离第一结合板件270的设定位置时,夹持件260与第一结合板件270分离。
62.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20的z轴方向设置有通孔,顶杆320穿设于第一横梁120,顶杆320能够相对于第一横梁120滑动。顶杆320由通孔穿过而使得第一横梁120不会干扰顶杆320的设置位置,使顶杆320能够安装于第一横梁120的上方,有足够的安装空间。
63.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连接件300,第二连接件300连接于第一横梁120,顶杆320的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接件300,另一端用于与第一结合板件270抵接。第二连接件300大致呈长方体形状,其内部设置有空腔能够容纳顶杆320,使顶杆320能够在运动过程中不影响其他部件的动作。
64.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300包括第二驱动件310,顶杆320与第二驱动件310连接,第二驱动件310能够驱动顶杆320与第一结合板件270抵接或分离。第二驱动件310能够驱动顶杆320沿z轴运动,以与第一结合板件270相抵接或分离。第二驱动件310可以选择气缸、直线模组中的一种。第二驱动件310能够使顶杆320与第一结合板件270抵接时保持稳定。若第二驱动件310使用气缸,顶杆320与第一结合板件270抵接力的大小能由连通气缸的气源压力进行调整,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压力大小。
65.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搬运装置1000还包括导向件330,导向件330连接于第一横梁120。导向件330设置有导向孔,导向孔的中心轴沿z轴轴向方向设置,顶杆320穿设于导向孔并能够相对于导向件330滑动。顶杆320相对于导向件330滑动时,由于导向孔的中心轴竖直设置而能够限定顶杆320在移动时保持竖直状态,能够避免顶杆320偏移而无法正确与第一结合板件270抵接。
66.参照图6和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驱动组件800能够将承载板400由第二承载部910移动至第二工作台900。上料驱动组件800包括抵持部810、第一气缸820和第二气缸830,第一气缸820沿y轴轴向方向设置,抵持部810连接于第一气缸820并且能够随气缸的第二活动部750移动,第二气缸830连接于第一气缸820并沿z轴轴向方向设置,第二气缸830能够驱动第一气缸820沿z轴方向运动。抵持部810的宽度大于承载板400的厚度,抵持部810用于将承载板400推动至第二工作台900,此时的承载板400装载的是第三板件410,待第三板件410与第一结合板件270贴合形成第二结合板件920后,由出料装置2000完成出料。当第二结合板件920充满移动架500需要将移动架500拖出时,第二气缸830驱动第一气缸820沿z轴方向向上移动而避免阻挡移动架500的拖出。
67.参照图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上料驱动组件800还包括导向杆,导向杆沿z轴方向设置,导向杆的一端连接于第一气缸820,另一端穿设于固定架600。在第一气缸820沿z轴方向运动时,导向杆可以使第一气缸820的朝向保持固定不偏移,从而保证抵持部810能够推动承载板400运动至第二工作台900。
68.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工作台900包括收料驱动组件420,收料驱动组件420能够使承载板400移动至第二承载部910。
69.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承载部910高度相同且相向设置,承载板400由第二工作台900进入移动架500时,两第二承载部910能够同时承载承载板400而使承载板400的状态保持稳定避免倾斜。
70.参照图7和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承载部910包括第二支撑梁520和两个第一支撑梁510,第一支撑梁510沿x轴方向设置,两个第一支撑梁510的一端连接于移动架500,
两个第一支撑梁510间隔设置,两个第一支撑梁510的高度相同。第二支撑梁520连接两个第一支撑梁510的另一端,第二支撑梁520沿y轴方向设置。第一支撑梁510和第二支撑梁520能够同时承载承载板400,增加了与承载板400的接触面积而能够承载较重的第二结合板件920。
71.参照图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梁520设置有轮组,轮组用于承载和运输承载板400,轮组包括数个转动轮521,转动轮521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梁520。当承载板400进入移动架500时,承载板400与转动轮521接触而使承载板400能够较为顺利地滑入第二承载部910,轮组沿y轴轴向方向设置于第二支撑梁520。进一步地,在第二支撑梁520远离第二工作台900的一端安装有阻挡件522,阻挡件522用于阻挡承载板400而避免承载板400继续滑动而与移动架500碰撞。无动力为轮组驱动,在承载板400进入第二承载部910的过程中全部动力由第二工作台900的收料驱动组件420提供,在承载板400与收料驱动组件420失去接触后,由于惯性而能够在第二承载部910上继续滑动直至与阻挡件522抵接。
72.参照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活动部750包括第二横梁710和连接板720,第二横梁710沿x轴方向设置,第二横梁710的一端连接于连接板720,第二横梁710设置有上表面,上表面用于承载移动架500。升降机构700能够带动连接板720沿z轴移动带动移动架500一同升降。在承载板400进入一移动架500的第二承载部910后,升降机构700上升至下一第二承载部910与第二工作台900对应,此时另一承载板400即可进入下一第二承载部910,如此反复直至承载板400填充满全部的第二承载部910后,升降机构700下降而完成出料。
73.参照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二横梁710连接于连接板720,多个第二横梁710沿y轴方向间隔排布,多个第二横梁710的上表面处于同一平面从而可以同时承载移动架500,第二横梁710间隔排布可以使移动架500受力均匀,在沿z轴方向运动时移动架500能够与第二横梁710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连接板720能够使多个第二横梁710同步升降。
74.参照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驱动组件包括第三驱动件740和丝杠730,连接板720连接于丝杠730,第三驱动件740能够驱动丝杠730而带动连接板720沿z轴方向移动。第三驱动件740选择为电机,丝杠730传动的定位精度较高,能够将每一层的第二承载部910与第二工作台900精确对应而使承载板400能够顺利地由第二工作台900进入第二承载部910。
75.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出料装置2000包括固定架600,固定架600包括架体620和平移装置,架体620套设于移动架500,固定架600设置有平移装置,平移装置用于承载移动架500,平移装置能够驱动移动架500沿y轴方向移动至与固定架600分离。
76.参照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平移装置包括多个辊轮610,多个辊轮610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多个辊轮610之间留有能够容纳第二横梁710的间隙,使第二横梁710能够下降至辊轮610承载移动架500,多个辊轮610能够驱动移动架500沿y轴方向移动,移动架500在平移装置上时与辊轮610之间为滚动摩擦,摩擦系数较低而能够较为轻松地移动移动架500。
77.参照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架500远离第二工作台900的一侧设置有把手530,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把手530将移动架500拖出,由于平移装置上设置有多个辊轮610,操作人员拖出移动架500时也能够较为轻松地移动至与固定架600分离,从而完成出料。
7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