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房角分离镊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16:42:2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房角分离镊。


背景技术:

2.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青光眼患病国家,其中以闭角型青光眼为主要类型,房角粘连分离手术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随着对房角粘连分离的认知不断深入,对有效的房角分离器械的临床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需要一款房角粘连分离器械,可以高效、精准的对各种程度房角粘连进行分离,现有的分离器械不能满足对精确控制和操作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临床方面对有效的房角分离器械的迫切需求,提供一种房角分离镊,可以高效、精准的对各种程度房角粘连进行分离,使得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度大大提升。
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房角分离镊,设有镊柄部,镊柄部的前端的内部设有联动避让槽,镊柄部的前端固定设有连接支撑部,连接支撑部内部设有连接腔,连接腔与联动避让槽相通;
5.镊柄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联动操作臂,联动操作臂的一端与镊柄部固定连接,联动操作臂的另一端悬空,联动操作臂的悬空端的内侧设有联动连接槽,联动连接槽的内部固定设有旋转轴,联动操作臂通过旋转轴与联动杆的一端旋转连接,联动杆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轴与连接套管旋转连接,连接套管贯穿连接支撑部的内部,连接套管与连接支撑部滑动连接;
6.连接套管的前端固定设有联动套管,联动套管的前端设有两个椭圆形收紧口,椭圆形收紧口的形状为半椭圆形,两个椭圆形收紧口的交接部形成上下两个定位凸起,联动套管的后端形状为圆柱筒形状;
7.联动套管的内部设有两个镊钳部,镊钳部包括第一钳夹部、第二钳夹部、第一钳夹连杆和第二钳夹连杆,第一钳夹部与第二钳夹部固定连接,第二钳夹部通过第一钳夹连杆与第二钳夹连杆固定连接,第二钳夹部与第一钳夹连杆的形状与椭圆形收紧口的形状适配,第二钳夹部与第一钳夹连杆与椭圆形收紧口滑动连接,第二钳夹连杆的一端与第一钳夹连杆固定连接,第二钳夹连杆的另一端与镊柄部固定连接,第二钳夹连杆的形状为半圆柱形,第二钳夹连杆与联动套管滑动连接。
8.优选地,第一钳夹部的前端为圆形或者为尖角形。
9.优选地,第一钳夹部的前端的夹角大小为30度,第一钳夹部的长度为0.5
±
0.2mm,第一钳夹部与第二钳夹部的夹角大小为150
±
0.5度。
10.优选地,第二钳夹连杆的长度为19
±
0.5mm。
11.优选地,房角分离镊的材质为不锈钢或者钛合金。
12.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在房角分离镊使用时,手持镊柄部并用手指夹紧两个联
动操作臂,联动操作臂向内运动,通过联动杆带动连接套管、联动套管向前运动,因第二钳夹连杆与镊柄部固定连接,联动套管向前运动通过椭圆形收紧口使得两个第一钳夹部与第二钳夹部向内运动完成闭合动作,同理,松开两个联动操作臂,因房角分离镊的材质为不锈钢或者钛合金,在弹力的作用下联动操作臂向外运动,通过联动杆带动连接套管、联动套管向后运动,联动套管向后运动使得椭圆形收紧口向后运动,使得两个第一钳夹部与第二钳夹部向外运动完成开启动作,通过此房角分离镊,可以高效、精准的对各种程度房角粘连进行分离。
13.又由于房角分离镊的尺寸设计使得房角分离镊的操作角度能够合适对各种程度房角粘连进行分离;使得房角分离镊的操作距离既不遮蔽视线,又能精准的定位病灶位置,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度。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图1的俯视图;
16.图3是图1的前视图;
17.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18.图5是图4中n处的局部放大图;
19.图6是镊钳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7是镊钳部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21.图8是图2中z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9是图3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23.图10是联动套管的后端的截面图;
24.图11是联动套管的前端的收紧口示意图;
25.图12是第二钳夹部闭合时的截面图;
26.图13是第二钳夹部打开时的截面图;
27.图14是镊柄部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5是第一钳夹部与第二钳夹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符号说明:
30.1.镊柄部;101.联动避让槽;2.连接支撑部;201.连接腔;3.联动操作臂;301.联动连接槽;302.旋转轴;4.联动杆;5.连接套管;6.联动套管;601.椭圆形收紧口;602.定位凸起;7.镊钳部;701.第一钳夹部;702.第二钳夹部;703.第一钳夹连杆;704.第二钳夹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32.图1-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房角分离镊的实施例,其设有用于手握的镊柄部1,镊柄部1的前端的内部设有联动避让槽101,镊柄部1的前端固定设有连接支撑部2,连接支撑部2内部设有连接腔201,连接腔201与联动避让槽101相通,连接腔201与联动避让槽101为后续的联动提供运动的空间。
33.镊柄部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联动操作臂3,联动操作臂3的一端与镊柄部1固定连
接,联动操作臂3的另一端悬空,联动操作臂3的悬空端的内侧设有联动连接槽301,联动连接槽301的内部固定设有旋转轴302,联动操作臂3通过旋转轴302与联动杆4的一端旋转连接,联动杆4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轴302与连接套管5旋转连接,连接套管5贯穿连接支撑部2的内部,连接套管5与连接支撑部2滑动连接。
34.图中可以看到,连接套管5的前端固定设有联动套管6,联动套管6的前端设有两个椭圆形收紧口601,椭圆形收紧口601的形状为半椭圆形,两个椭圆形收紧口601的交接部形成上下两个定位凸起602,联动套管6的后端形状为圆柱筒形状。
35.联动套管6的内部设有两个镊钳部7,镊钳部7包括第一钳夹部701、第二钳夹部702、第一钳夹连杆703和第二钳夹连杆704,第一钳夹部701与第二钳夹部702固定连接,第一钳夹部701的前端为圆形或者为尖角形,第二钳夹部702通过第一钳夹连杆703与第二钳夹连杆704固定连接,第二钳夹部702与第一钳夹连杆703的形状与椭圆形收紧口601的形状适配,第二钳夹部702与第一钳夹连杆703与椭圆形收紧口601滑动连接,第二钳夹连杆704的一端与第一钳夹连杆703固定连接,第二钳夹连杆704的另一端与镊柄部1固定连接,第二钳夹连杆704的形状为半圆柱形,第二钳夹连杆704与联动套管6滑动连接,房角分离镊的材质为不锈钢或者钛合金。这种设计,将联动操作臂3的内外方向运动转化成镊钳部7的闭合和开启运动,可以高效、精准的对房角粘连进行分离,增加了操作的便捷性,能够对病灶精准定位,使得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度大大提升。
36.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钳夹部701的前端的夹角b的大小为30度,第一钳夹部701的长度l为0.5
±
0.2mm,第一钳夹部701与第二钳夹部702的夹角a的大小为150
±
0.5度,第二钳夹连杆704的长度为19
±
0.5mm。这种尺寸设计使得房角分离镊的操作角度能够合适对各种程度房角粘连进行分离,使得房角分离镊的操作距离既不遮蔽视线,又能精准的定位病灶位置,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靠度。第一钳夹部701的前端为尖角形,更适合需要精密定位和操作的房角粘连进行分离情形。
37.在房角分离镊使用时,手持镊柄部1并用手指夹紧两个联动操作臂3,联动操作臂3向内运动,通过联动杆4带动连接套管5、联动套管6向前运动,因第二钳夹连杆704与镊柄部1固定连接,联动套管6向前运动通过椭圆形收紧口601使得两个第一钳夹部701与第二钳夹部702向内运动完成闭合动作,同理,松开两个联动操作臂3,因房角分离镊的材质为不锈钢或者钛合金,在弹力的作用下联动操作臂3向外运动,通过联动杆4带动连接套管5、联动套管6向后运动,联动套管6向后运动使得椭圆形收紧口601向后运动,使得两个第一钳夹部701与第二钳夹部702向外运动完成开启动作,通过此房角分离镊,可以高效、精准的对各种程度房角粘连进行分离。
38.又由于联动套管6的前端设有两个椭圆形收紧口601和定位凸起602,这种结构设计可以精准的控制镊钳部7的开启和闭合动作,防止镊钳部7的抖动或者旋转,起到保证镊钳部7的稳定性的作用。
39.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