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旋动式微生物曝气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15:29: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旋动式微生物曝气系统。


背景技术:

2.在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中,生物膜法为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其利用在固体载体表面附着生长的微生物所形成的生物膜来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而生物膜法属于好氧生物处理,在实际应用情况中,生物膜法往往需要与微纳米曝气技术相结合,通过将空气气泡通过液体扩散以形成曝气,从而为好氧微生物提供所需的溶解氧,并且搅动水体,适当增加微生物与悬浮物的接触面积,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
3.但是固体载体相对于河水、湖水体环境而言,其体积相当狭小,即使在曝气搅动的助力之下,固定载体以及其上生长的生物膜只能覆盖到周边较小范围的污水,水体修复范围存在局限性;而且曝气设备通常设置在水体的底部,固定载体悬置在水体的上部,曝气设备喷出的溶解氧往往只接触到固定载体的底部甚至中部,造成固定载体周面上的氧气和待处理污水分布不均,曝气效果并不全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旋动式微生物曝气系统,通过驱动生物载体绕自身轴线转动,来充分开发生物载体周面与氧气、水体污染物的接触范围。
5.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旋动式微生物曝气系统,包括直条状的生物载体,所述生物载体内装载有微生物菌种,所述生物载体的外周壁上围绕中心线均匀设置有扇叶,所述生物载体的外周壁在每个所述扇叶之间贯穿设有菌剂缓释出孔,所述系统包括曝气设备,所述曝气设备的曝气口对准所述生物载体中心线以外的区域,气流抵接所述扇叶后能够带动所述生物载体绕着中心线转动。
7.优选地,所述扇叶沿着所述生物载体的长度方向倾斜,每个所述扇叶的倾斜角度一致,并且在所述生物载体的同一径向截面上,围绕所述生物载体中心线的所述扇叶的数量在三片以上。
8.优选地,所述菌剂缓释出孔靠近于所述扇叶与所述生物载体的接触线。
9.优选地,所述菌剂缓释出孔布满所述生物载体的外周壁,并且避开所述扇叶与所述生物载体的接触线。
10.优选地,所述生物载体和所述扇叶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聚乙烯。
11.优选地,所述生物载体在径向方向上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端面,所述端面在所述生物载体的中心线上贯穿设有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之间穿设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与所述安装孔为间隙配合,所述中心轴往外延伸并往上折起,所述中心轴的两端部均连接有
挂环。
12.优选地,所述曝气设备包括曝气机和曝气管,所述曝气管一端的管口与所述曝气机连通,另一端的管口敞空、朝向所述生物载体并且对准所述生物载体中心线以外的区域。
13.优选地,所述曝气管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支管,每个支管的敞空管口朝向所述生物载体并对准所述生物载体中心线以外的区域。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通过横置生物载体,并且在生物载体的周面设置同向扇叶,微生物菌种在生物载体的表面以及扇叶的表面挂膜,扇叶使得生物载体在曝气的推动下得以绕自身轴线转动,起到辅助搅动水体的同时,还能充分开发生物膜与波动水流、氧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升微生物水体修复的作用范围,充分利用微生物菌种的吸附、吸收、分解等作用清除水体致黑臭污染物,使水体得到较为广泛的净化。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侧面角度);
19.图中,1-生物载体;2-微生物菌种;3-扇叶;4-菌剂缓释出孔;5-曝气设备;51-曝气机;52-曝气管;53-曝气支管;6-安装孔;7-中心轴;8-挂环。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21.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旋动式微生物曝气系统,包括圆筒形状的生物载体1,所述生物载体1内装载有微生物菌种2,所述生物载体1的外周壁上围绕中心线均匀设置有扇叶3,所述生物载体1的外周壁在每个所述扇叶3之间贯穿设有菌剂缓释出孔4,所述生物载体1内的微生物菌种2经由所述菌剂缓释出孔4释放到所述生物载体1的外周面以及扇叶3表面,以形成挂膜,所述系统还包括曝气设备5,所述曝气设备5位于水体的底部,其自带的曝气口朝上对准所述生物载体1设置的区域,但不得对准所述生物载体1的中心线位置。
22.请参阅图1以及图2,具体地说,所述曝气设备5包括有曝气机51和曝气管52,所述曝气管52一端的管口与所述曝气机51连通,所述曝气管52沿长度方向连通有若干个曝气支管53,每个曝气支管53的敞空管口朝向所述生物载体1并对准所述生物载体1中心线以外的区域。
23.所述曝气管52管口喷出的溶解氧会搅动水体,使得水体发生涌动,活跃的水流或
者氧气气流在抵接所述扇叶3的表面之后,驱使所述扇叶3翻动,进而带动了所述生物载体1绕着中心线转动。所述生物载体1以及扇叶3一旦发生转动,就会进一步搅动水体和氧气,使得待处理污水、氧气与生物膜的接触范围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使得待处理污水、氧气更加均匀地覆盖生物载体1和扇叶3的表面,充分开发生物膜的反应面积,从而提升微生物水体修复的作用范围。
24.当中,要确保所述生物载体1能够转动起来的话,所述扇叶3应当沿着所述生物载体1的长度方向倾斜,并且每个所述扇叶3的倾斜角度一致,在所述生物载体1的同一径向截面上,围绕所述生物载体1中心线的所述扇叶的数量在三片以上。如此一来,所述生物载体1相当于风扇轴,一旦所述扇叶3受到水体或者气流的波动而发生翻动,就会带动所述生物载体1发生自转,从而使得不同位于朝向的生物载体1周面以及扇叶3都有机会接触到曝气浓度最高的区域,并且都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水体污染物,而改善了水体污染物和氧气主要与生物载体1底部或者中部接触的弊端,提高了微生物膜与水体污染物的反应几率。
25.所述生物载体1和所述扇叶3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聚丙烯、聚乙烯,为了在所述扇叶3上挂膜充分,所述菌剂缓释出孔4应当靠近于所述扇叶3与所述生物载体1的接触线,使得微生物菌种尽量缓释到所述扇叶3的表面。
26.进一步地,所述菌剂缓释出孔4布满所述生物载体1的外周壁,并且避开所述扇叶3与所述生物载体1的接触线,在保持所述扇叶3稳固连接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大生物膜的成型面。
27.本实施例中,所述生物载体1实现转动的实质基础在于,所述生物载体1呈圆筒状,其除了周面以外的两个端面相互平行,所述端面在所述生物载体1的中心线上都贯穿设有安装孔6,两个所述安装孔6之间穿设有中心轴7,所述中心轴7与所述安装孔6为间隙配合。在实际应用情况中,所述中心轴7相对固定,并且所述生物载体1与所述中心轴7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因此所述生物载体1可以绕着中心轴7旋转。除此之外,所述中心轴7还往外延伸并往上折起,所述中心轴7的两端部均连接有挂环8。
28.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