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食叶猴类幼仔的饲料及育幼方法与流程

2022-03-05 08:43: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动物饲料和育幼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食叶猴类幼仔的饲料及育幼方法。


背景技术:

2.猴科叶猴属下约有14种叶猴。叶猴是日行性动物,群居,主要栖息在树上。身体,手脚 和尾巴都很细长。身高约40~80cm,尾长50~110cm。全身都有长毛。成年的叶猴通常是黑 脸,皮毛的颜色各种略有不同,多数是灰色、褐色或黑色。婴猴的肤色与成年猴不同,可能 是为了引起母猴的注意,以得到保护。叶猴的妊娠期是168天左右,一胎只产1个。叶猴多 为群居性,它们二三十只成群,雄猴占据明显的统治地位,雌猴的地位则不固定。母猴保护 幼猴,但其他雌猴也会帮助它照料幼猴或婴猴。
3.白臀叶猴又叫毛臀叶猴,主要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的森林之中。这种叶猴皮毛较 长,色彩斑驳。猪尾叶猴呈褐色,鼻子扁平。白臀叶猴数量稀少,已属濒危动物。
4.叶猴起源于欧洲,它们的祖先从欧洲经非洲再到亚洲,首先进入东南亚地区,然后沿着 河谷或低地进入我国华南和西南一带具有热带岩溶地貌的亚热带森林,即在目前的分布区生 存繁衍,形成优势种群。
5.我国乌叶猴属有:黑叶猴、白头叶猴、菲氏叶猴、印支灰叶猴、萧氏叶猴、戴帽叶猴, 共6种;我国长尾叶猴属有:喜山长尾叶猴,共1种,我国仰鼻猴属(金丝猴属)有:怒江金 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共4种都是我国的i级保护动物。黑叶猴主要分布 于广西、贵州、四川等地,是叶猴中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种。菲氏叶猴分布于云南,它的胆囊 和肠道中生有结石,是因吞食的体毛与碳酸钙结合所形构成的,也叫“猴枣”,现在菲氏叶猴 已高度濒危。白头叶猴是我国学者首先发现的,是我国的特产物种,仅分布在广西的左江和 明江之间的一个十分狭小的三角形地带内,面积不足200平方公里,野外总数大约仅有 600-1500只左右。长尾叶猴分布于西藏,野外数量仅有1000只左右。戴帽叶猴分布于云南贡 山的独龙江一带,在仅存有大约500-600只。
6.食叶猴类集群繁育,但在移地保护和圈养繁育中,因食叶猴群体的数量较少、易受人为 干扰、气候环境与原栖息地变化较大、替母或姨猴缺乏或数量不足等因素,食叶猴类的繁育 较困难,许多食叶猴类如川金丝猴、黑叶猴在繁殖季节出现弃育和弃养的现象,许多保育员 采取人工育幼的方式试图提高食叶猴类幼仔的的成活率,然而因育幼环境不足、乳源与母乳 差别较大、育幼方法不当等问题,许多人工育幼的幼猴出现死亡、消瘦、营养不良、肢体畸 形或感染等健康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食叶猴类幼仔的饲料,该饲料能充分满足食叶猴类幼仔 生长发育的需要,幼仔的成活率提高30%以上。
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叶猴类幼仔的饲料,该饲料包括第一饲
料、第 二饲料、第三饲料中的至少一种;
9.所述第一饲料包括奶粉、茶单宁、益生菌和母猴初乳,或奶粉、茶单宁、益生菌和成年 猴血清;
10.所述第二饲料包括奶粉、茶单宁、益生菌、鱼肝油、维生素添加剂和钙;
11.所述第三饲料包括奶粉、米粉、茶单宁、益生菌、成年猴粪便、鱼肝油、维生素添加剂 和钙。
12.本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食叶猴类营群体生活,多数为一雄多雌的群体模式,自然 状态下,幼仔不仅采食母猴的乳汁,其他母猴也会照顾幼猴,而幼猴也有机会采食其他母猴 的乳汁,不同的母猴乳汁特别是初乳中富含igg、igm等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且不同母猴 乳汁的免疫球蛋白是不同的,幼仔采食这些乳汁有利于获得母源抗体,提高机体的免疫抵抗 力。因此本发明采集母猴乳汁或血清冻干粉与人工配制的乳液混合,可以为幼猴提供较好的 外源免疫抗体,提高幼仔机体免疫抵抗力,有利于保障其健康,成活率提高30%以上。食叶 猴类对树叶中的茶单宁有天然的适应能力,在奶液中增加茶单宁,有利于提高叶猴幼仔的成 活率。同时,因为食叶猴的胃是网瓣状的胃,类似于反刍动物,富含瘤球菌、暹罗芽胞杆菌、 纤毛虫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有别于人类及其他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胃肠微生物,有利于发酵 分解树叶等食物,添加上述活菌制剂能显著提高幼仔的免疫力与消化吸收能力,这是人用双 歧杆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等活菌制剂达不到的功效。粪便移植也是基于这一原理,移植母 猴或健康成年猴的肠道微生物,可以促进消化,提高幼仔机体的免疫抵抗力。而食叶猴类中 的黑叶猴与白头叶猴等是一种在喀斯特地貌生存的猴类,对钙的需求旺盛,需要在哺乳过程 中补充高于婴儿3-5倍的钙元素,因此在饲料中增加液体钙有利于食叶猴类幼仔的生长发育。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
[0014][0015]

[0016][0017]
采用上述原料形成第一饲料,能使食叶猴类幼仔通过采食母猴初乳或成年猴血清来补充 igg、igm等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为幼仔提供较好的外源免疫抗体,提高机体的免疫抵抗力; 同时在奶液中增加茶单宁,有利于提高叶猴幼仔的成活率,益生菌粉能显著提高幼仔的免疫 力与消化吸收能力,两者结合不仅能还原自然育幼状态下食叶猴类幼仔的肠道微生物生态, 还能促进茶单宁的利用。
[00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
[0019][0020]
采用上述原料形成第二饲料,在奶液中增加茶单宁,有利于提高叶猴幼仔的成活率,益 生菌粉能显著提高幼仔的免疫力与消化吸收能力,复合维生素添加剂给幼仔提供生长过程中 所需的维生素,同时液体钙能满足幼仔在生长发育期较大的钙需求量。
[002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
[0022][0023]
采用上述原料形成第三饲料,因为90-180日龄的婴猴开始由采食乳液向采食树叶等固体 食物转变,人工育幼过程中,幼仔从采食乳汁过渡到采食树叶食物是最困难的环节,人工育 幼的婴猴不易获得成年猴相似的肠道菌群,会出现发育不良、消瘦、肠炎等症状,死亡率高 达50%。因此通过一周一次无菌操作取健康母猴或其他成年猴的新鲜粪便(取粪便表面的中 段未被外部环境污染的部分),然后将其混合进奶液,以茶匙经口投服给幼仔,有助于在机体 的胃和肠道建立正常的肠道微生物;即溶米粉的主要成份是鲜淮山粉、粘米粉或燕麦粉,富 含矿物质元素和各种维生素,能在幼仔断奶期提供较充分的营养和能量来源;在奶液中增加 茶单宁,有利于提高叶猴幼仔的成活率,益生菌粉能显著提高幼仔的免疫力与消化吸收能力, 复合维生素添加剂给幼仔提供生长过程中所需的维生素,液体钙能满足幼仔在生长发育期较 大的钙需求量。通过粪便移植、增加茶单宁、添加钙制剂等措施,有利于促进钙的吸收与利 用、还原自然育幼食叶猴类的肠道微生物生态、促进茶单宁的利用等作用,使人工育幼的幼 仔在断奶过程中的死亡率降低于20%以下。
[002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茶单宁来源于小叶冬青、小叶榕、构树叶、木槿花、朱瑾花、 南瓜花中的至少一种。
[0025]
采用上述原料能得到丰富的茶单宁,同时上述原料也是食叶猴类成年后的常用食物,因 此让幼仔尽早接触上述原料,使其在饲喂的过程中,逐步还原自然育幼状态下食叶猴类的肠 道微生物生态,降低幼仔的死亡率。
[002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益生菌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
[0027][0028]
[0029]
食叶猴的胃是网瓣状的胃,类似于反刍动物,富含瘤球菌、暹罗芽胞杆菌、纤毛虫等微 生物,这些微生物有别于人类及其他非人灵长类动物的胃肠微生物,有利于发酵分解树叶等 食物,而暹罗芽胞杆菌等活菌的分泌物富含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等物质,有利于消化 分解幼仔采食的食物,还具有具有抗真菌和抗绿脓杆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活性,还可以提高 机体免疫能力。同时,猴肠道通过消化微生物菌体,获得相关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因此, 添加上述活菌制剂能显著提高幼仔的免疫力与消化吸收能力,这是人用双歧杆菌、保加利亚 乳酸杆菌等活菌制剂达不到的功效。
[003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成年猴粪便来源于所述食叶猴类幼仔的亲生母猴。
[003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食叶猴类幼仔的育幼方法,采用所述饲料饲喂食叶猴类幼仔;所述 食叶猴类包括黑叶猴、白头叶猴、菲氏叶猴、印支灰叶猴、萧氏叶猴、戴帽叶猴、喜山长尾 叶猴、仰鼻猴属、怒江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赫克托尔灰叶猴、越南金丝猴或黔金 丝猴。
[003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育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
0-15日龄管理:当食叶猴类幼仔为0-15日龄时,饲喂第一饲料;每天通过引见笼让自然 哺育的食叶猴处于所述食叶猴类幼仔的视觉、听觉和嗅觉范围之内;
[0034]
16-60日龄管理:当食叶猴类幼仔为16-27日龄时,饲喂第二饲料;当食叶猴类幼仔为 28-60日龄时,饲喂第二饲料和第一辅食,所述第一辅食包括重量份比为2:1的人工饲料和 青饲料;每天通过引见笼让自然哺育的食叶猴处于所述食叶猴类幼仔的视觉、听觉和嗅觉范 围之内;同时引入代母,让代母与食叶猴类幼仔共处;
[0035]
61-180日龄管理:当食叶猴类幼仔为61-89日龄时,饲喂第三饲料和第二辅食,所述第 二辅食包括重量份比为1-2:1的人工饲料和青饲料;当食叶猴类幼仔为90-180日龄时,饲 喂第三饲料和第三辅食,所述第三辅食包括重量份比为1:2-4的人工饲料和青饲料;每天通 过引见笼让自然哺育的食叶猴处于所述食叶猴类幼仔的视觉、听觉和嗅觉范围之内;同时引 入代母,让代母与食叶猴类幼仔共处。
[0036]
黑叶猴、银叶猴等食树叶猴在受惊吓、母猴患病、受伤、泌乳不足、育婴经验不足或死 亡的情况下,其所在的食叶猴类群体中会出现弃婴的行为,这种行为无论是野外自然繁殖还 是人工圈养的状态下都会出现,出现弃婴的概率为5-25%不等。在此前提下,若完全采用人 类的育婴奶粉与育婴方法,幼仔的死亡率高达70%以上,而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育幼方法,幼 仔的成活率达80%以上。该育幼方法根据食叶猴类幼仔在各生长阶段的不同需求,分别饲喂 第一饲料、第二饲料、第三饲料,同时根据幼仔不同的发育阶段以及每次摄入量的能力以及 日需要能量来确定饲喂次数,根据幼仔的体重增长情况来确定喂奶量,在幼仔0-3日龄阶段, 少量多次饲喂,3日龄内初生幼仔的奶量建议每次5-7ml,3日龄后可根据消化情况,慢慢增 加奶量;当需要断奶时,慢慢减少奶量直至完全停止哺乳,1月龄内每日饲喂6-9次。
[0037]
不仅如此,本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食叶猴类营群体性生活,人工育幼的幼仔如对人 产生过多的印迹行为,会对人产生过多的依赖,使其不能顺利融合群体生活,最终不能繁育 后代,这对食叶猴类的发育与自然行为的塑造是不利的。因此本发明的育幼方法,在发育的 早期,让自然哺育的同伴处于人工哺育幼仔的视觉、听觉和嗅觉范围之内,这有利于塑造人 工哺育幼仔的自然行为,促使其顺利引入群体,且越早开始引入群体越好,
5h, 第二饲料的每日饲喂总量为食叶猴类幼仔体重的25%-35%,所述第二饲料和所述第一辅食按 重量份比2-4:1配合,所述第一辅食包括重量份比为2:1的人工饲料和青饲料;每天通过 引见笼让自然哺育的食叶猴处于所述食叶猴类幼仔的视觉、听觉和嗅觉范围之内;同时引入 代母,让代母与食叶猴类幼仔共处。
[0044]
所述61-180日龄管理步骤中,按照以下方式进行:当食叶猴类幼仔为61-89日龄时,饲 喂第三饲料和第二辅食,每日饲喂4-6次,间隔4-6h,所述第三饲料的每日饲喂总量为食叶 猴类幼仔体重的35%-45%,所述第三饲料和所述第二辅食按重量份比2-3:1配合,所述第 二辅食包括重量份比为1-2:1的人工饲料和青饲料;当食叶猴类幼仔为90-180日龄时,饲 喂第三饲料和第三辅食,每日饲喂2-5次,间隔5-12h,所述第三饲料的每日饲喂总量为食叶 猴类幼仔体重的20%-30%,所述第三饲料和所述第三辅食按重量份比1-2:1配合,所述第 三辅食包括重量份比为1:2-4的人工饲料和青饲料;每天通过引见笼让自然哺育的食叶猴处 于所述食叶猴类幼仔的视觉、听觉和嗅觉范围之内;同时引入代母,让代母与食叶猴类幼仔 共处。
[0045]
根据食叶猴类幼仔的生长趋势,对饲喂总量、次数、时间进行精细化调控,有利于食叶 猴类幼仔饲喂量足、适中,且适于消化,提高存活率。
[004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人工饲料为长条状。
[0047]
采用长条状的人工饲料,能使幼仔在不断进食和尝试中学会啃咬、进食树叶。
[004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9]
本发明的一种食叶猴类幼仔的饲料及育幼方法,该饲料能充分满足食叶猴类幼仔各阶段 生长发育的需要,提高幼仔的成活率。该育幼方法能解决食叶猴类人工育幼成活率低的问题, 通过代母引入与群体融合相结合,减少人工育幼的幼仔对人产生的印迹行为,使幼仔在90-120 日龄内,融入群体的成功率达到80%以上。本发明的饲料及育幼方法配合使用,能使食叶猴 类幼仔的成活率达到80%以上。
附图说明
[0050]
图1为采用实施例1的饲料和育幼方法哺育的黑叶猴幼仔体重增长情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 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 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52]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 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 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 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53]
定义:
[0054]
本发明中的植物乳杆菌:是乳酸菌的一种,厌氧或兼性厌氧,菌种为直或弯的杆状,属 于同型发酵乳酸菌。
[0055]
引见笼:指具有栖架、爬架等设施的小铁笼,能让幼仔与群体中的个体通过视觉、听觉 与嗅觉交流,但限制两者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保证幼仔在引入初期的安全。
[0056]
初乳:指母猴产后1-7天内分泌的乳汁。
[0057]
青饲料:指可以用作饲料的植物新鲜茎叶。
[0058]
茶单宁:为黄烷醇的衍生物,是茶汤中最主要的成分,含有茶多酚等多种物质。
[0059]
来源:
[0060]
本实施例所用试剂、材料、设备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来源;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 均为本领域的常规试验方法。
[0061]
实施例1
[0062]
一种食叶猴类幼仔的饲料和育幼方法。
[0063]
1、所述饲料包括:第一饲料、第二饲料和第三饲料。
[0064]
(1)配制第一饲料。
[0065]
所述第一饲料为0-15日龄奶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初生婴儿奶粉(合生元多米 滋或安婴儿)奶粉12.5份、35-40℃的茶水80.5份(含有0.5-0.6份的茶单宁)、益生菌粉4 份、母猴初乳或冻干血清3份。
[0066]
所述初生婴儿奶粉多使用市售的合生元、多米滋或安婴儿奶粉,奶粉在保质期内启封即 可使用。
[0067]
所述的母猴初乳的采集:对经产的母猴进行行为训练,使母猴自愿接近保育人员,保育 人员利用人用小型采奶器或参考人用采奶器按照叶猴体型和乳头的形状设计采奶器,无菌采 集健康的已弃婴或有富余乳汁的母猴初乳,每次2-5ml,少量多次采集,可同时采集多只母猴 乳汁混合,收集于10-20ml消毒过安瓿瓶内,至于超低温冰箱保育备用。使用时,取出自然 解冻,按需要分装使用。
[0068]
所述成年猴血清的采集:也可无菌采集成年健康猴的血液,自然析出血清或以离心机按 5000转/分,离心5分钟,取上面清亮的血清备用,混浊和有絮状沉淀血清弃去不用。血清分 装为3ml安瓿瓶。在-80℃冰箱中将安瓿瓶保持水平,以使冻结后的平面为水平、整齐,进行 预冻。冻干机的冻干室用酒精擦拭消毒,打开所有伐门后,将冻干机所在房间进行臭氧消毒。 将预冻好的血清水平放入冻干室,打开瓶盖抽真空冻干。血清完全冻干后,用消毒后的瓶塞、 封口膜将安瓶瓶封口。4℃或-20℃保存备用。
[0069]
所述的茶水以300ml的蒸馏水加热至80-90℃加入一个20g的茶包,浸泡5min-20分钟, 取出茶包,候温至35-40℃,即完成茶水的调制。茶包采集小叶冬青、小叶榕、构树叶、木棉 花(朱瑾花或南瓜花)的嫩芽或鲜花低温微波脱水至恒重,按2:1:1:4的比例混合,装入棉布 袋,防潮保存,保存期不宜超过30天。
[0070]
所述的益生菌粉以猴源瘤球菌、暹罗芽胞杆菌、植物乳杆菌、瑞士乳杆菌的粉剂,按1:2:1:1 的比例混合即可获得益生菌粉制剂。
[0071]
所述0-15日龄奶液的配制方法:称取初生婴儿奶粉,放置奶瓶中,倒入35-40℃的茶水, 加入益生菌粉制剂及已解冻和称量好的母猴乳汁或血清冻干粉,混匀,放置38℃的恒温水浴 设施保温备用,用剩的奶液超过24h须弃置。
[0072]
(2)配制第二饲料。
[0073]
所述第二饲料为16-60日龄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初生婴儿奶粉(合生
元多 米滋或安婴儿)奶粉12.5份、35-40℃的茶水83.5份(含有0.5-0.6份的茶单宁)、益生菌粉 3份、鱼肝油0.2份、复合维生素添加剂0.4份、液体钙0.4份。
[0074]
所述初生婴儿奶粉多使用市售的合生元、多米滋或安婴儿奶粉,奶粉在保质期内启封即 可使用。
[0075]
所述的茶水以300ml的蒸馏水加热至80-90℃加入一个20g的茶包,浸泡5min-20分钟, 取出茶包,候温至35-40℃,即完成茶水的调制。茶包采集小叶冬青、小叶榕、构树叶、木 棉花(朱瑾花或南瓜花)的嫩芽或鲜花低温微波脱水至恒重,按2:1:1:4的比例混合,装入 棉布袋,防潮保存,保存期不宜超过30天。
[0076]
所述的益生菌粉以猴源瘤球菌、暹罗芽胞杆菌、植物乳杆菌、瑞士乳杆菌的粉剂,按1:2:1:1 的比例混合即可获得益生菌粉制剂。
[0077]
所述的液体钙胶囊可以采用市售的汤臣倍健牌液体钙胶囊代替,内含维生素k、维生素 d3。
[0078]
所述16-60日龄乳液的配制方法:称取初生婴儿奶粉,放置奶瓶中,倒入35-40℃的茶水, 加入益生菌粉制剂及其他原料,混匀,放置38℃的恒温水浴设施保温备用,用剩的奶液超过 24h须弃置。
[0079]
(3)配制第三饲料。
[0080]
所述第三饲料为61-180日龄奶液,即断奶期过渡的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初 生婴儿奶粉(合生元多米滋或安婴儿)奶粉6.5-22.5份、婴儿即溶米粉4-9份、35-40℃的茶 水60.5-80.5份(含有0.5-0.6份的茶单宁)、益生菌粉2-4份、母猴或成年猴新鲜粪便0-3份、 鱼肝油0.2份、复合维生素添加剂0.4份、液体钙0.4份。
[0081]
所述初生婴儿奶粉多使用市售的合生元、多米滋或安婴儿奶粉,奶粉在保质期内启封即 可使用。
[0082]
所述的即溶婴儿米粉是以鲜淮山粉、粘米粉或燕麦粉为主要成份,富含矿物质元素和各 种维生素。
[0083]
所述的茶水以300ml的蒸馏水加热至80-90℃加入一个20g的茶包,浸泡5min-20分钟, 取出茶包,候温至35-40℃,即完成茶水的调制。茶包采集小叶冬青、小叶榕、构树叶、木 棉花(朱瑾花或南瓜花)的嫩芽或鲜花低温微波脱水至恒重,按2:1:1:4的比例混合,装入 棉布袋,防潮保存,保存期不宜超过30天。
[0084]
所述的益生菌粉以猴源瘤球菌、暹罗芽胞杆菌、植物乳杆菌、瑞士乳杆菌的粉剂,按1:2:1:1 的比例混合即可获得益生菌粉制剂。
[0085]
所述母猴新鲜粪便的移植,90-180日龄的婴猴开始由采食乳液向采食树叶等固体食物转 变,人工育幼的婴猴不易获得成年猴相似的肠道菌群。一周一次,无菌操作取健康母猴或其 他成年猴的新鲜粪便(取粪便表面的中段未被外部环境污染的部分)混合10ml的奶液,以茶 匙经口投服给幼仔,这样有助于在机体的胃和肠道建立正常的肠道微生物。
[0086]
所述复合维生素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泛酸钙12-14份,烟酸10-12份、肌醇7-9份、 维生素a 1.2-1.95份、维生素d 0.0085-0.05份,维生素c 1.2-1.3份、维生素e 33-35份,维 生素b2 0.06-0.07份,维生素b1 0.05-0.15份、维生素k3 0.003-0.005份,维生素b6 0.04-0.06 份,维生素b12 0.009-0.011份、生物素4-6份。
[0087]
所述的液体钙胶囊可以采用市售的汤臣倍健牌液体钙胶囊代替,内含维生素k、维
生素 d3。
[0088]
所述61-180日龄奶液的配制方法:称取初生婴儿奶粉,放置奶瓶中,倒入35-40℃的茶 水,加入益生菌粉制剂及其他原料,混匀,放置38℃的恒温水浴设施保温备用,用剩的奶液 超过24h须弃置。
[0089]
2、一种育幼方法。
[0090]
该育幼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1]
0-15日龄管理:当食叶猴类幼仔为0-3日龄时,饲喂第一饲料,每日饲喂7-10次,间隔 2-4h,第一饲料的每日饲喂总量为食叶猴类幼仔体重的10%-15%;当食叶猴类幼仔为4-15 日龄时,饲喂第一饲料,每日饲喂7-10次,间隔2-4h,第一饲料的每日饲喂总量为食叶猴类 幼仔体重的20%-30%;每天通过引见笼让自然哺育的食叶猴处于所述食叶猴类幼仔的视觉、 听觉和嗅觉范围之内;
[0092]
16-60日龄管理:当食叶猴类幼仔为16-27日龄时,饲喂第二饲料,每日饲喂6-9次,间 隔3-5h,每日的饲喂总量为食叶猴类幼仔体重的25%-35%;当食叶猴类幼仔为28-60日龄时, 饲喂第二饲料和第一辅食,每日饲喂6-9次,间隔3-5h,第二饲料的每日饲喂总量为食叶猴 类幼仔体重的25%-35%,所述第二饲料和所述第一辅食按重量份比2-4:1配合,所述第一 辅食包括重量份比为2:1的人工饲料和青饲料;每天通过引见笼让自然哺育的食叶猴处于所 述食叶猴类幼仔的视觉、听觉和嗅觉范围之内;同时引入代母,让代母与食叶猴类幼仔共处。
[0093]
61-180日龄管理:当食叶猴类幼仔为61-89日龄时,饲喂第三饲料和第二辅食,每日饲 喂4-6次,间隔4-6h,所述第三饲料的每日饲喂总量为食叶猴类幼仔体重的35%-45%,所述 第三饲料和所述第二辅食按重量份比2-3:1配合,所述第二辅食包括重量份比为1-2:1的 人工饲料和青饲料;当食叶猴类幼仔为90-180日龄时,饲喂第三饲料和第三辅食,每日饲喂 2-5次,间隔5-12h,所述第三饲料的每日饲喂总量为食叶猴类幼仔体重的20%-30%,所述 第三饲料和所述第三辅食按重量份比1-2:1配合,所述第三辅食包括重量份比为1:2-4的 人工饲料和青饲料;每天通过引见笼让自然哺育的食叶猴处于所述食叶猴类幼仔的视觉、听 觉和嗅觉范围之内;同时引入代母,让代母与食叶猴类幼仔共处。
[009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育幼方法还包括人工哺喂方法、食物转换、育幼环境的设置、自然 行为的塑造与引入群体。
[0095]
(1)人工哺喂方法。
[0096]
所述人工哺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幼仔刚取出时,奶量按幼仔体重的10-15%配制日总量, 再除以每日饲喂次数即每次饲喂奶量。开始时应少量多次,3小时饲喂一次,饲喂次数的确 定应根据幼仔不同的发育阶段以及每次摄入量的能力以及日需要能量来确定,同时根据幼仔 的体重增长情况来确定喂奶量。每天每次饲喂间隔时间应相对固定。当体重增长的幅度相对 下降时,就应考虑是否需要增加奶量,但奶量的增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应改变过快,以 免幼仔不适应。幼仔每次不宜吃得过饱,八分饱就够了,这样有利于其消化吸收,刺激食欲。 可以根据幼仔的排泄质量与数量来判断所提供的奶量与浓度是否合理。
[0097]
1月龄内每日饲喂6-8次,3日龄内初生幼仔的奶量建议每次5-7ml,3日龄后可根据消 化情况,慢慢增加奶量。当需要断奶时,慢慢减少奶量直至完全停止哺乳。哺乳的时间可
以 是早上6点、9点、12点,下午3点,6点、9点、12点。午夜12点与早上6点之间留有一 定的时间供其休憩睡眠。如果幼仔未到早上6点哺育时间,凌晨即哭叫寻乳,可以调整哺乳 方案,缩短午夜12点到早上6点的间隔时间,每个幼仔的哺乳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0098]
在调配好奶液后,如幼仔是在睡眠状态下,应将其轻轻弄醒,如室温适宜,可将其取出 哺育箱,或在哺育箱内操作皆可。哺育人员在喂奶时应保持幼仔直立或稍后倾,一手执奶瓶, 一手轻轻捉住幼仔的下颚。奶瓶倾斜成一定角度,使奶嘴充满奶液,不能留有很多的气泡。喂 奶时应保持环境安静,以免分散幼仔的注意力,影响进食;喂奶时应控制好速度,速度适中, 不宜过快,防止幼仔呛奶,如不小心呛奶,应立即停止喂奶,轻拍其背部,保持食管与气管 畅通。喂奶后应取干净的餐巾纸或纱布擦净嘴边的奶液。最后用手轻拍其后背或轻抚其前胸, 帮助其排出消化道中多余的气体。
[0099]
(2)食物转换。
[0100]
所述食物转换包括以下步骤:主要指幼仔从以配制奶为主转化到以饲料为主的过程。食 物转换应在幼仔发育正常、无疾病以及外界环境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当幼仔开始出牙,喜欢 对周围比较硬质的事物(木床、铁笼等)进行啃咬时,就可以开始给予适合的固体食物(如 新鲜的小树枝、小叶冬青或榕树等的嫩叶、木棉花或苹婆花等)让其熟悉气味、形状等,有 些幼仔也会啃咬固体食物。食物转换需要一段时间,循序渐进地增加辅食量,适当减少奶量。 与此同时,应多注意观察幼仔的变化,如粪便、尿液、体温、体重等,如有不正常则应及时 调整措施。食物转换的时间视幼仔的体况、消化吸收功能而定,体质好的、消化吸收功能强 的可以相对提前,反之推迟。
[0101]
4-6周龄时可以给幼仔提供加工成细长条的食物,还有一些流食和青绿饲料,如香蕉、 苹果、番石榴、嫩树叶等。初期可参考人类婴幼儿添加辅食的办法,用小勺刮成果泥等少量 喂食,逐渐过渡到自行啃咬、采食固体食物,也可添加额外的咀嚼物或绿叶,尽早在其环境 中放置树叶,以便在玩耍的不断尝试中学会啃咬、进食树叶。黑叶猴幼仔大约6月龄可以逐 步断奶。此时要逐渐减少奶的饲喂量,增加果蔬、树叶等辅食,此过程不可过快。食物转换 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幼仔的消化情况、营养摄入和行为变化。
[0102]
(3)育幼环境的设置。
[0103]
所述育幼环境的设置包括以下步骤:幼仔的直肠温度应保持在36.6-38.3℃。幼仔初期 饲养在恒温箱内,箱温控制在30-32℃,湿度在60-70%左右。如果幼仔体温低于35℃,可 以适当提高箱温,帮助其物理加温;物理加温还可采用洗温水澡或温水浸泡,水温控制在40℃ 左右,时间为15~20分钟。温度及湿度的设置随着幼仔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而变化。不同生 长阶段幼仔饲养环境的设置如下表所示。
[0104]
表1不同生长阶段灵长类幼仔饲养环境的设置
[0105][0106]
在某一生长发育阶段的时间段内,温度、湿度应保持稳定,变化调整不宜过于频繁。在 人工哺育过程中,温度、湿度的调整变化对幼仔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温度、湿度在某个阶 段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幼仔的消化吸收功能以及精神状态造成影响,并易引发疾病。幼仔如生 活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里,其睡眠、活动、吸收、排泄等都会表现出很有规律,否则出 现混乱。
[0107]
加强观察记录,防止恒温箱突然断电或因阳光直射使箱内温度变高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0108]
箱内的纸尿片、毯子、毛巾等铺垫物应保持清洁干爽,并及时更换,毛绒玩具等也要定 期清洗消毒。7日龄内的幼仔可能需要人工辅助排尿、排粪,可在每次喂食时用软布或毛巾 刺激其排尿、排粪,直到幼仔能自主排泄。
[0109]
保证箱内空气流通,确保其相对清新。每天都要打开箱门换气一次,除去箱内空气的异 味,恒温箱的换气孔不要直接对着风口。
[0110]
紫外光照是保证幼仔健康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应每天适当让幼仔进行日光浴, 通常保证每天1~2小时,随幼仔月龄增长而适当增加。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无法穿透玻璃, 因此透过玻璃的日光浴是无效的。
[0111]
1月龄后,可逐渐把幼仔转移到更大的普通笼箱,以满足其攀爬等运动需要。转移过程 的初期,幼仔会出现应激等不适反应,可将在恒温箱内使用的毯子、毛巾、毛绒玩具等一起 跟随幼仔转移到另外的笼箱,增加其安全感;并逐渐延长其离开恒温箱的时间。
[0112]
保持育幼室环境的安静,减少非工作人员对幼仔的打扰。在人工哺育早期,饲养员最好 相对固定,这样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尽量避免人员的更换。对于初生幼仔来说,对变化的 适应能力较弱,不同饲养员在操作上总会有些差异,可能令幼仔产生应激反应。
[0113]
在日常饲养中,尽量减少和避免保育员与幼仔相互之间的过多交流与接触,日常饲喂后, 可将幼仔放到具有栖架、爬架等设施的小铁笼内,供其自由玩耍,该笼也可以作为引见笼, 放到黑叶猴群体笼内或附近,以便与同类进行视觉、听觉、嗅觉交流,为日后放归群体做准 备。
[0114]
做好育幼日志,记录每次哺育的过程(提供的奶液量和实际采食的奶液量)、体重、温湿 度、排便和排尿情况;幼仔行为的变化和转折性事件、对新环境的适应情况、同伴的交流、 隔网喂食、啃咬固定食物的情况等。
[0115]
育幼期间,特别是早期,饲养员不要涂抹气味浓烈的化妆品,也不要使用其他有刺激性 气味的物品。
[0116]
(4)自然行为的塑造与引入群体。
[0117]
所述自然行为的塑造与引入群体包括:代母的引入、群体的引入、行为发育的引导。
[0118]

代母的引入包括以下步骤:可在幼仔尚未断奶时引入代母,刚开始仅让代母与幼仔在 日间相伴,仅在需要喂奶时,让幼仔过来靠近饲养员进食,晚间幼仔则与代母分离,回到育 幼室,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幼仔对人的依赖。当幼仔不需要晚间人为照顾时,可以让其与代母 24小时相处,喂奶时尽可能隔网饲喂。有些代母允许幼仔接近保育员,有时幼仔在代母的呼 唤下,没有喂饱即已跑回代母那里。这时,可以关闭通道或门,让幼仔吃饱。喂饱后,保育 员应尽快打开门或通道让幼仔与代母团聚相处,并离开幼仔视线,通过倾听幼仔的叫声进行 判断幼仔是否被抱起,幼仔被抱起会发出特殊的声音,这时可以将代母与幼仔放回其日常生 活笼舍。
[0119]

群体的引入包括以下步骤:在发育的早期,让自然哺育的同伴处于人工哺育幼仔的视 觉、听觉和嗅觉范围之内,这有利于塑造人工哺育幼仔的自然行为,促使其顺利引入群体。 重引入群体应越早越好(但要确保群体中没有成年公猴,以免杀婴行为带来的风险),特别是 对食叶猴类来说,尽早接触同类,对其尽早学会采食树叶也是非常有利的。人工哺育或代母 代哺过程中可以通过“引见笼”将幼仔逐步重引入群体,引见笼可以让幼仔与群体中的个体 通过视觉、听觉与嗅觉交流,但限制两者之间的直接接触,从而保证幼仔在引入初期的安全, 之后通过观察群体中个体的反应,特别是成年母猴的行为来判断下一步的措施。
[0120]

行为发育的引导包括以下步骤:幼仔回归群体的步骤应循序渐进,根据其行为发育进 行引导,具体方法如下:教会幼仔从饲养员的身体朝着奶瓶、围网、其他饲养员等目标移动, 从而帮助其他同类动物的初引入。尽量尝试透过笼舍门、网眼等隔障饲喂幼仔,越早越好, 越频繁越好。幼仔为了能喝到奶瓶中的奶,会转动头部、向保育员倾斜身体,当幼仔将一只 手放到网上时、来慢慢稳定它的移动(通过很多次的哺乳引导),并最终离开保育员的身体挂 在网上或坐在地板上时,可以用手放在它的背上进行抚慰(鼓励)从而进行下一次的移动。 当幼仔能够很好的移动时,一个人抱着幼仔,并鼓励它跟随奶瓶通过网移向另一个人。移动 的距离从短距离开始,随着幼仔越来越自信距离逐渐拉长。饲喂期间应关闭保育员和幼仔之 间的移动门。让幼仔花尽量多的时间用来看、听、闻其它的同类动物。待幼仔与代母可以完 全独立相处后,尝试引入1-3只同龄的幼仔,让其完全生活在一起。如未发现行为异常,那 么幼仔就完全引入群体生活了。
[0121]
对比例1
[0122]
一种食叶猴类幼仔的饲料和育幼方法。
[0123]
所述饲料包括:0-15日龄奶液、16-60日龄乳液和61-180日龄断奶期奶液。
[0124]
1、0-15日龄奶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称取合生元初生婴儿奶粉12.5份,加入 35-40℃的茶水87.5份。
[0125]
2、16-60日龄乳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称取合生元初生婴儿奶粉12.5份,加入 35-40℃的茶水86.5份,鱼肝油0.2份,复合维生素添加剂0.4份,液体钙0.4份。
[0126]
3、61-180日龄断奶期奶液包括以下重量份比的原料:称取合生元初生婴儿奶粉6.5-22.5 份,婴儿即溶粘米粉4-9份,加入35-40℃的茶水67.5-80.5份,鱼肝油0.2份,复合维生 素添加剂0.4份,液体钙0.4份。
[0127]
上述0-15日龄奶液、16-60日龄乳液和61-180日龄断奶期奶液的配制方法和实施例1 相同,对比例1的育幼方法和实施例2相同。
[0128]
对比例2
[0129]
一种食叶猴类幼仔的饲料和育幼方法。
[0130]
对比例2的饲料成分配比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仅在于将等量的蒸馏水代替茶水。
[0131]
对比例2的育幼方法与实施例2相同。
[0132]
对比例3
[0133]
一种食叶猴类幼仔的饲料和育幼方法。
[0134]
对比例3的饲料成分配比与实施例1相同。
[0135]
对比例3的育幼方法为:幼仔完全放在保育箱饲喂,饲养员不引入代母,不引导幼仔与 同伴交流,直至其成年。
[0136]
实验例1
[0137]
1、实验方法:准备食叶猴类幼仔:选取日龄、体重、生长发育状态相同或相类似的黑叶 猴幼仔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
[0138]
每组分别采用实施例1和对比例1-3的饲料和育幼方法进行饲喂和育幼。
[0139]
2、实验结果:定期测量黑叶猴的体重增长情况,统计发病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0140]
采用实施例1的饲料和育幼方法哺育的黑叶猴幼仔的的日摄乳量、发育及行为描述如下 表所示。黑叶猴幼仔体重增长情况如图1所示。
[0141]
表2不同日龄黑叶猴幼仔体重(g)、每百克体重摄乳量(g)、每百克体重日摄入干物质量(g)
[0142]
日龄体重g日哺乳量(g/100g/d)日哺乳(次)干物质(g/100g/d)1-335014.7681.741539024.6283.083043027.9183.496052032.3184.049058038.7954.8512071038.7354.8415085028.2443.5318099521.1132.64
[0143]
说明:在添加辅食后,辅食未列入表中。
[0144]
表3黑叶猴幼仔发育与行为描述
[0145]
日龄主要行为表现1-3首次排出黄褐色膏状奶便;极短距离爬行,后肢无力4-8首次大声鸣叫、求食;头部能够灵活转动。8-30运动能力明显增强,可一次爬行35cm31-33幼仔上次上下正中门齿萌出。34-55爬行活动频繁。56-77首次见到幼仔进食水果(香蕉)。78-90幼仔被毛开始变化,能攀爬、跳下,活动时间加长。
重增长偏低,易发生感染。试验第121-180日龄,实施例与对比组1、对比组2与对比组3 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组1与对比组2的幼仔主要表现为对树叶的消化吸收不良,体 重增长偏低,而对比组3断奶期更长,不愿采食树叶,常腹泻。这说明益生菌制剂、母猴乳 汁、茶水等具有显著的促进食叶猴类消化、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提高断奶期幼仔对树叶类食 物的适应速度。而对比组的幼仔更依赖保育员,无法从同类中学习采食树叶类食物,而导致 其断奶期延长、体重增长速度偏低。
[0160]
(2)从表5和表7可知,试验期间,实施例组发病率均低于对比组1、对比组2、对比 组3与对比组3,均存在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母猴乳汁存在的母源抗体、益生菌促进 叶猴健康菌群的定植、茶水中的茶单宁调节肠道ph值,促进益生菌的定植具有显著作用, 而对比组3叶猴因对饲养员产生过量的印迹行为,学习采食树叶的能力较差,导致而肠道菌 群与健康叶猴差异较大,而导致消化吸收不良、机体免疫力差等问题,发病率也开始增加。
[0161]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 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 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16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 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 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 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