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5:10: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田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程度日趋严重,其灌溉退水中的重金属含量日趋增高,对自然水体带来潜在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因此,在针对农田退水的污水处理循环利用,亦或通过处理后排入天然水体中的要求越来越多。
3.我国环境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土壤淋洗是土壤重金属化学修复的一种广泛研究的技术手段,并且通过后期的土壤酸碱度的调节,能够恢复土壤原有的酸碱度。然而,土壤淋洗液进行强排后,进入到田间沟渠当中,其水体的净化处理问题成为彻底去除污染,防止二次污染的重中之重。田间退水的生态渠塘虽然已经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水生植物对于氮磷的去除效果较好,而专门针对田间退水中重金属的去除的简易装置,在我国尚无应用先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包括:
7.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用于容纳污水的容纳腔;
8.多个浮球,多个所述浮球沿上下方向排布地设在所述箱体内,每个所述浮球内分别设有用于容纳吸附材料的过滤腔,每个所述浮球的表面分别设有与所述过滤腔连通的过滤孔;
9.曝气系统,所述曝气系统设在所述箱体内以对所述容纳腔内的污水进行曝气。
10.进一步地,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的箱体内还包括:
11.支架,所述支架设在所述箱体内,所述浮球设在所述支架上。
12.进一步地,所述支架大致形成为矩形框,所述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还包括:
13.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架上下相对的两个边框相连,每个所述连接线上分别穿设有多个所述浮球。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下相对的两个边框上分别设有位置相对应的安装孔,所述连接线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支架相连。
1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线形成为钓鱼线。
16.进一步地,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的箱体内还包括:
17.多个间隔管,每个所述间隔管分别套设在所述连接线上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浮球之间以将相邻两个所述浮球间隔开。
18.进一步地,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的箱体内还包括:
19.隔板,所述隔板设在所述箱体的底部和顶部,所述隔板用于将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箱体内。
20.进一步地,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还包括:
21.无纺布包,所述吸附材料包裹在所述无纺布包中且由所述无纺布包设在所述过滤腔内。
22.进一步地,所述浮球为塑料件,所述浮球包括上半球和下半球,所述上半球与所述下半球可活动地相连以打开和关闭所述过滤腔。
23.进一步地,所述曝气系统包括:
24.管体,所述管体设在所述箱体的底部,所述管体设有向所述容纳腔通气的曝气孔;
25.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设在箱体上以控制所述曝气系统工作。
2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7.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该置换架通过在箱体内安装浮球和曝气系统,浮球内放置吸附材料,且箱体内的支架均采用塑料材质,不仅质量轻,成本低廉,便于在生态沟渠旁边进行装卸,不用进行土建施工或构建人工沟,而且净化速度快,效率高,方便撤离现场,不影响现有沟渠的排水蓄水功能。
附图说明
28.图1是实施例1中提供的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结构俯视图;
29.图2是实施例1中提供的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结构剖面图;
30.图3是实施例1中提供的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中的支架与浮球相连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
32.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100;
33.箱体10;进水口11;出水口12;进水管13;溢水槽14;排空管15;平台16;
34.浮球20;过滤孔21;
35.管体31;曝气孔32;
36.支架40;连接线50;间隔管60。
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8.实施例1
3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100,如图1至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100包括箱体10、多个浮球20和曝气系统。
40.具体而言,箱体10内设有用于容纳污水的容纳腔,多个浮球20沿上下方向排布地设在箱体10内,每个浮球20内分别设有用于容纳吸附材料的过滤腔,每个浮球20的表面分别设有与过滤腔连通的过滤孔,曝气系统设在箱体10内以对容纳腔内的污水进行曝气。
41.换言之,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100主要由箱体10、多个浮球20和曝气系统组
成,箱体10可以用于容纳污水,箱体10内的上下方向上分布着浮球20,浮球20设有过滤腔,过滤腔内可以放置吸附材料,每个浮球20的表面设有过滤孔21,过滤孔21与过滤腔相连通,当污水从箱体10底部逐渐填满箱体10之后,打开曝气系统,曝气系统可以使整个箱体10内的反应均匀且充分,污水中的污染物可以被过滤腔内的吸附材料吸附,从而达到水体净化的目的。
42.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100,通过在箱体10内安装浮球20和曝气系统,浮球20内放置吸附材料,可以实现污水的净化,且该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100便于拆卸,使用方便,节省空间,易于移动。
4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100还包括支架40,支架40设在箱体10内,浮球20设在支架40上,安装便捷,支架40可以由塑料材料加工而成,塑料材料不易腐蚀且成本低廉。
4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支架40大致形成为矩形框,结构简单,便于生产,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100还包括连接线50,连接线50的两端分别与支架40上下相对的两个边框相连,多个浮球20可以穿设在每个连接线50上,支架40可以采用厚度为8mm的pvc塑料管材加工而成。
45.箱体10上还设有进水管13,如图1和图2所示,进水管13为dn40u-pvc工程塑料管,可以采用前端蓄水池推流而入的方式或者潜水泵抽取的方式将污水引入箱体10内,箱体10末端设置了溢水槽14,待箱体10水满后将过滤后的污水推流至排水沟或者田间的生态塘,供再次利用或者排入河道中,箱体10底部还设有排空管15,且箱体10通过平台16支撑。
46.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架40上下相对的两个边框上分别设有位置相对应的安装孔,连接线50的两端分别穿过安装孔与支架40相连。
4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连接线50形成为钓鱼线,经多次试验后,钓鱼线的耐用性高于其它塑料线。
48.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如图3所示,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100还包括多个间隔管60,每个间隔管60分别套设在连接线50上,每个间隔管60将相邻的两个浮球20间隔开来,使浮球20均匀地分布在连接线50上,由此,可以更充分均匀地净化污水。
49.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100还包括隔板,隔板设在箱体10的底部和顶部,隔板用于将支架40固定在箱体10内,安装稳固。
5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100还包括无纺布包,由于吸附材料一般为粉末状,入水后粉末状的吸附材料能够与水充分混合同时不会分散于底部,不好清理和更换,所以可以将吸附材料装入无纺布包中,方便更换和处理。
51.本实施例中的浮球20可以由塑料材料加工成型,塑料材料不易受污水腐蚀,对水体的酸碱性无要求,浮球20包括上半球和下半球,上半球与下半球可活动地相连以打开和关闭过滤腔,便于将吸附材料放置在过滤腔中,通过前期实验,可确定吸附剂的饱和吸附量,并根据饱和吸附量,定时取出支架40,更换浮球20中的无纺布包内的吸附材料,以保证该装置能够连续运行,且固体废物能够统一处理。
52.本实施例中的曝气系统包括管体31和控制开关,如图2所示,管体31设在箱体10的底部,管体31设有向容纳腔通气的曝气孔32,控制开关设在箱体10上以控制曝气系统工作。
53.换句话说,曝气系统主要由管体31和控制开关组成,其中,管体31设在箱体10底
部,管体31中间位置设有曝气孔32,曝气孔32大致设在箱体10底部中间位置,控制开关设在箱体10上,通过控制开关可以控制曝气系统的工作状态。
54.总而言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100,通过在箱体10内安装浮球20和曝气系统,浮球20内放置吸附材料,且箱体10内的支架40均采用塑料材质,质量轻,成本低廉,便于在生态沟渠旁边进行装卸,不用进行土建施工或构建人工沟,而且净化速度快,效率高,方便撤离现场,不影响现有沟渠的排水蓄水功能。
55.实施例2
5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实施例1中的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57.首先,将渠塘内的污水自然汇入水塘自沉降一段时间,用降水泵在中间高度将水塘中的污水泵至箱体10中;
58.然后,打开控制开关,曝气系统工作,净化箱体10内的污水;
59.最后,关闭控制开关,如图1所示,同时打开出水口12将处理过的污水排入溢水池,打开进水口11以引入蓄水池内的污水,对箱体10污水重复上一步骤进行污水净化。
60.通过采用本发明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
6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拦截装置中的置换架,该置换架通过在箱体内安装浮球和曝气系统,浮球内放置吸附材料,且箱体内的支架均采用塑料材质,不仅质量轻,成本低廉,便于在生态沟渠旁边进行装卸,不用进行土建施工或构建人工沟,而且净化速度快,效率高,方便撤离现场,不影响现有沟渠的排水蓄水功能。
6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