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市政用具有自动报警功能道路护栏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4:21: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用具有自动报警功能道路护栏。


背景技术:

2.道路防撞护栏是公路和市政道路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它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道路防撞护栏除了能够对道路行驶区域进行划分,使交通工具能够有秩序地行驶在对应的区域以外,当车辆出现失控时还能够防止车辆冲出道路外,避免出现更为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害。
3.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1、传统的道路防撞护栏主要依靠其材质本身来承受车辆冲击,效果较差,无法起到实质性的保护作用,传统道路护栏无法对失控车辆进行缓冲,使得车内人员更加危险,传统护栏不具备自动报警功能,一旦车辆发生事故无法第一时间向外界求助;
5.2、当道路较长时,防护栏安装时需要拧动大量的螺栓和螺母,安装效率低,并且由于螺栓螺母连接,螺栓螺母连接不牢靠,经常出现松动,道路护栏不能及时根据道路地形进行角度调整,实际防护效果大大降低。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中提出一种市政用具有自动报警功能道路护栏。


技术实现要素:

7.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政用具有自动报警功能道路护栏,具有缓冲防撞效果好,安装方便,角度可调节,自动报警的特点。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用具有自动报警功能道路护栏,包括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前端固定连接有报警器,所述第一支架底端固定连接有开关,所述第一支架右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外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右端固定连接有半圆球,所述第一支架内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槽,所述第一支架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力弹簧,所述第一推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外侧与所述第一支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内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支撑杆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顶端与所述第一支架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力弹簧,所述第二推力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力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顶端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用具有自动报警功能道路护栏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杆外侧与所述第一支架滑槽内侧壁滑动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用具有自动报警功能道路护栏优选的,所述报警器后端面与所述第一支架前端面中央位置处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用具有自动报警功能道路护栏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数
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呈前后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右端,所述连接杆的直径与所述放置槽的直径相同。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用具有自动报警功能道路护栏优选的,所述第一推力弹簧的组数为两组,每组所述第一推力弹簧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滑块的组数为两组,每组所述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位于顶端的两个所述第一推力弹簧设置在位于顶端的两个所述滑块的顶端,位于底端的两个所述第一推力弹簧设置在位于底端的两个所述滑块的顶端。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用具有自动报警功能道路护栏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二推力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推力弹簧呈对称左右对称分别设置在所述缓冲板的顶端,所述第二推力弹簧设置在所述支撑杆的周向位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当道路护栏装置需要加长时,将本装置的连接杆插入另一个本装置的放置槽中,在连接过程中,首先半圆球推动滑块相互远离,滑块相互远离过程中压缩第一推力弹簧,接着在第一推力弹簧推力的作用下滑块相互靠近,直到与第一连接块接触,两个装置完成连接,方便快捷,第一推力弹簧和滑块共同配合,使得装置之间连接更加牢靠,有效防止脱落,由于连接杆与第二连接块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块与第一支架转动连接,所以道路护栏可以随意调节角度,适应道路变化。
16.2、当车辆出现事故时,首先撞击缓冲板,缓冲板运动过程中压缩支撑杆上的第二推力弹簧,吸收车辆撞击时产生的动能,减少车内人员由于撞击而产生的身体伤害,并且在缓冲板运动的过程中触碰开关,使得开关接通电源打开报警器,报警器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医院以及交警,降低人员伤亡,以及避免发生二次车祸。
附图说明
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开关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第一支架;2、报警器;3、开关;4、连接杆;5、第一连接块;6、半圆球;7、放置槽;8、滑块;9、第一推力弹簧;10、支撑杆;11、挡块;12、缓冲板;13、第二推力弹簧;14、第二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1
26.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市政用具有自动报警功能道路护栏,包括第一支架1,第一支架1前端固定连接有报警器2,第一支架1底端固定连接有开关3,第一支架1右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块14,第二连接块14外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连接杆4,连接杆4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5,第一连接块5右端固定连接有半圆球6,第一支架1内侧固定连接有放置槽7,第一支架1内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推力弹簧9,第一推力弹簧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块8,滑块8外侧与第一支架1滑动连接,第一支架1内侧滑动连接有支撑杆10,支撑杆10顶端固定连接有挡块11,支撑杆10底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12,缓冲板12顶端与第一支架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力弹簧13,第二推力弹簧13一端与第一支架1固定连接,第二推力弹簧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板12,缓冲板12顶端与支撑杆10固定连接。
27.本实施方案中:当车辆出现事故时,首先撞击缓冲板12,缓冲板12运动过程中压缩支撑杆10上的第二推力弹簧13,吸收车辆撞击时产生的动能,减少车内人员由于撞击而产生的身体伤害。
2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内侧开设有滑槽,支撑杆10外侧与第一支架1滑槽内侧壁滑动连接。
29.本实施例中:支撑杆10在第一支架1的滑槽内滑动,使得缓冲板12可以前后移动。
3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报警器2后端面与第一支架1前端面中央位置处固定连接。
31.本实施例中:当发生车祸时报警器2可以起警示作用,避免车辆发生二次车祸。
3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杆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杆4呈前后对称设置在第一支架1右端,连接杆4的直径与放置槽7的直径相同。
33.本实施例中:连接杆4和放置槽7共同作用,可以加长道路护栏装置,连接方便,安装快捷。
3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推力弹簧9的组数为两组,每组第一推力弹簧9的数量为两个,滑块8的组数为两组,每组滑块8的数量为两个,位于顶端的两个第一推力弹簧9设置在位于顶端的两个滑块8的顶端,位于底端的两个第一推力弹簧9设置在位于底端的两个滑块8的顶端。
35.本实施例中:第一推力弹簧9和滑块8共同配合,使得装置之间连接更加牢靠,有效防止脱落。
3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支撑杆10的数量为两个,第二推力弹簧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推力弹簧13呈对称左右对称分别设置在缓冲板12的顶端,第二推力弹簧13设置在支撑杆10的周向位置。
37.本实施例中:缓冲板12运动过程中压缩支撑杆10上的第二推力弹簧13,吸收车辆撞击时产生的动能。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装置使用外接电源进行供电,接通电源运行设备,首先将本装置后端面与道路两旁的基桩进行固定,当道路护栏装置需要加长时,将本装置的连接杆4插入另一个本装置的放置槽7中,在连接过程中,首先半圆球6推动滑块8相互远离,滑块8相互远离过程中压缩第一推力弹簧9,接着在第一推力弹簧9推力的作用下滑块8相互靠近,直到与第一连接块5接触,两个装置完成连接,方便快捷,第一推力弹簧9和滑块8共同配合,使得装置之间连接更加牢靠,有效防止脱落,由于连接杆4与第二连接块14
转动连接,第二连接块14与第一支架1转动连接,所以道路护栏可以随意调节角度,适应道路变化,当车辆出现事故时,首先撞击缓冲板12,缓冲板12运动过程中压缩支撑杆10上的第二推力弹簧13,吸收车辆撞击时产生的动能,减少车内人员由于撞击而产生的身体伤害,并且在缓冲板12运动的过程中触碰开关3,使得开关3接通电源打开报警器2,报警器2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医院以及交警,降低人员伤亡,以及避免发生二次车祸,挡块11对支撑杆10起限位作用。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