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塑料挤出机用的塑料颗粒投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4:16: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加工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挤出机用的塑料颗粒投料装置。


背景技术:

2.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抗形变能力中等,介于纤维和橡胶之间,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是指尚未和各种添加剂混合的高分子化合物,塑料的基本性能主要决定于树脂的本性,而部分的塑料产品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挤出机,通过挤出机将熔融状态下的塑料原料挤出成型,而在熔融之前塑料原料为固态的颗粒状,因此需要配合使用到塑料颗粒投料装置。
3.本实用新型特意提供一种塑料挤出机用的塑料颗粒投料装置,在进行投粒的过程中,通过顶壳可以对需要使用的塑料颗粒提供临时储存场所,在投料过程中通过气缸拉动挡板,可以对顶壳与底壳之间的连通状态进行控制,且通过开启不同数量的挡板可以塑料颗粒的流速进行控制,避免过度出料,同时有效避免塑料颗粒在内部发生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塑料挤出机用的塑料颗粒投料装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料挤出机用的塑料颗粒投料装置,包括底板,所述的底板的顶部一侧安装有底壳,且底壳的顶端安装有顶壳,同时底壳的底部安装有出料管;所述的出料管的顶端延伸至底壳的内部,且出料管的下部贯穿底板,同时出料管的轴心线、底壳的轴心线和顶壳的轴心线均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
6.所述的底壳的底部呈漏斗形结构,且底壳与出料管的连接处上部呈格栅结构,同时出料管的内部设置有绞龙;
7.所述的顶壳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轴;所述的第一驱动轴依次贯穿套管和顶壳的底部与绞龙的顶端相连接,且套管安装在顶盖的底部;所述的第一驱动轴的外壁下部安装有搅拌杆,且搅拌杆关于第一驱动轴的轴心线呈等间距设置有六个,同时每个搅拌杆均呈倾斜式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的顶壳的外壁下部镶嵌有挡板,且挡板关于顶壳的轴心线呈对称式设置有四个,同时四个挡板的外壁上部分别通过活动架与顶壳的外壁相连接;所述的顶壳的外壁下部安装有固定架,且固定架关于顶壳的轴心线呈对称式设置有四个,同时每个固定架分别通过气缸与活动架相连接;所述的气缸、活动架和挡板组成转动结构。
9.进一步地,所述的气缸呈对称式设置有四组,且每组气缸均呈对称式设置有两个,并且同一组的两个气缸分别安装在同一个固定架的两端,同时同一组的两个气缸均与同一个活动架转动连接。
10.进一步地,所述的顶壳的一侧上部设置有接口法兰,且接口法兰与进料管的一端
相连接,所述的进料管呈“l”形结构。
11.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料管远离接口法兰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转动连接有第二驱动轴;所述的第二驱动轴设置在进料管的内部,且第二驱动轴呈螺杆形结构,同时第二驱动轴的长度小于进料管的长度。
12.进一步地,所述的进料管靠近第二电机的一侧外壁上部开设有进料口,且进料口贯穿进料管的外壁与进料管的内部相连通。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顶壳、进料管、第二电机、第二驱动轴和进料口,倾斜式设置的进料管配合第二电机和第二驱动轴组成一个具有提升效果的送料装置,便于将原料输送至较高位置的顶壳内部,提高了实用性,且进料管与接口法兰之间为分体式的连接方式,具有较高的拆装便捷性;
15.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底壳、顶壳、出料管和绞龙,在初始状态下,底壳与顶壳之间相互不连通,在加工过程中,通过改变底壳与顶壳之间的连通状态,使顶壳内部储存的塑料颗粒原料进入到底壳内部,塑料原料通过出料管侧壁上的格栅结构进入到出料管内部,再配合转动的绞龙排出即可完成投料,这种设计可以在加工的过程中快速改变原料的输送速度,避免过度投料;
16.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挡板、活动架、固定架和气缸,且挡板、活动架、固定架和气缸均设置有四个,通过气缸拉动或推动活动架即可带动挡板整体进行转动,进而对底壳与顶壳之间的连接状态进行控制,且通过开启不同数量的挡板可以对单位时间内通过顶壳进入到底壳内部的塑料颗粒数量进行控制,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17.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驱动轴、套管、搅拌杆和绞龙,第一电机通过第一驱动轴带动搅拌杆和绞龙同步转动,转动的搅拌杆可以有效防止塑料颗粒在顶壳的内侧底部发生堆积导致堵塞,且套管可以防止塑料颗粒与转动的搅拌杆直接接触,有效避免摩擦产生的高温因此塑料颗粒发生融化,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图1的仰视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图3的a-a方向截面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图5的俯视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5中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中:
27.1、底板;2、底壳;3、顶壳;4、顶盖;5、第一电机;6、第一驱动轴;7、套管;8、搅拌杆;9、挡板;10、活动架;11、固定架;12、气缸;13、出料管;14、绞龙;15、接口法兰;16、进料管;17、第二电机;18、第二驱动轴;19、进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如附图1至附图8所示的一种塑料挤出机用的塑料颗粒投料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一侧安装有底壳2,且底壳2的顶端安装有顶壳3,同时底壳2的底部安装有出料管13;出料管13的顶端延伸至底壳2的内部,且出料管 13的下部贯穿底板1,同时出料管13的轴心线、底壳2的轴心线和顶壳3的轴心线均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
32.底壳2的底部呈漏斗形结构,且底壳2与出料管13的连接处上部呈格栅结构,同时出料管13的内部设置有绞龙14;
33.顶壳3的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5,且第一电机5转动连接有第一驱动轴6;第一驱动轴6依次贯穿套管7和顶壳3的底部与绞龙14的顶端相连接,且套管 7安装在顶盖4的底部;第一驱动轴6的外壁下部安装有搅拌杆8,且搅拌杆8 关于第一驱动轴6的轴心线呈等间距设置有六个,同时每个搅拌杆8均呈倾斜式设置。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顶壳3便于对塑料颗粒提供临时储存的场所,且底壳2底部的漏斗形结构便于塑料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汇聚到出料管13 外壁上的格栅结构处,提高出料速率。
35.在本实施例中,顶壳3的外壁下部镶嵌有挡板9,且挡板9关于顶壳3的轴心线呈对称式设置有四个,同时四个挡板9的外壁上部分别通过活动架10与顶壳3的外壁相连接;顶壳3的外壁下部安装有固定架11,且固定架11关于顶壳 3的轴心线呈对称式设置有四个,同时每个固定架11分别通过气缸12与活动架 10相连接;气缸12、活动架10和挡板9组成转动结构。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壳3与挡板9之间的连接处为贯穿式的开口结构,因此通过调整单个挡板9与顶壳3之间的连接状态即可对顶壳3与底壳2 之间的连通状态进行调整。
37.在本实施例中,气缸12呈对称式设置有四组,且每组气缸12均呈对称式设置有两
个,并且同一组的两个气缸12分别安装在同一个固定架11的两端,同时同一组的两个气缸12均与同一个活动架10转动连接。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气缸12的延伸或收缩即可配合活动架10带动所连接的挡板9进行转动,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39.在本实施例中,顶壳3的一侧上部设置有接口法兰15,且接口法兰15与进料管16的一端相连接,进料管16呈“l”形结构。
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l”形结构的进料管16便于将塑料原料提升至较高位置的顶壳3内部,且进料管16与接口法兰15之间分体式的连接方式,具有较高的拆装便捷性,便于后期的维护及维修工作进行。
41.在本实施例中,进料管16远离接口法兰15的一端安装有第二电机17,且第二电机17转动连接有第二驱动轴18;第二驱动轴18设置在进料管16的内部,且第二驱动轴18呈螺杆形结构,同时第二驱动轴18的长度小于进料管16的长度。
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驱动轴18的转动推动塑料颗粒沿进料管 16进行移动,其结构简单,在使用过程中故障率低。
43.在本实施例中,进料管16靠近第二电机17的一侧外壁上部开设有进料口 19,且进料口19贯穿进料管16的外壁与进料管16的内部相连通。
4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料口19便于将需要使用的塑料颗粒原料持续投入到进料管16内部。
45.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将出料管13的末端与挤出机的进料端相连接,随后将需要使用的塑料颗粒原料投入进料口19内,随后接通外部电源,启动第二电机17,通过第二驱动轴18带动进料管16内部的塑料颗粒原料开始沿进料管16进行移动,直到塑料原料穿过接口法兰15进入到顶壳3的内部,随后启动气缸12,通过气缸12配合活动架10拉动挡板9开始翻转,此时顶壳3 与底壳2之间相互连通,在重力的作用下,顶壳3内的塑料颗粒自然滑落到底壳2内部,部分塑料颗粒则穿过出料管13表面的格栅结构进入到出料管13内部,此时启动第一电机5,通过第一驱动轴6带动搅拌杆8和绞龙14同步开始转动,转动的搅拌杆8开始搅动顶壳3内积存的塑料颗粒,而绞龙14则带动出料管13内部的塑料颗粒进入到挤出机中,进而完成投粒工作。
46.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