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出料整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5 03:21: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出料整脚装置。


背景技术:

2.自动化技术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军事、科学研究、交通运输、商业、医疗、服务和家庭等方面。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把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部分脑力劳动以及恶劣、危险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而且能扩展人的器官功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大型成套设备,又称自动化装置。是指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作或控制的过程。
3.在一些电子元器件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应用到了各种自动化结构,在电子元件插件时需要将电子元件进行供料,供料过程一般是通过自动供料通过插件机械手抓取后插装,现有的在抓取电子元件插件过程中由于引脚变形,导致插件精度不够,导致无法插入电路板进行固定,故可针对电子元件插件前上料进行整形校正。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电子元件的引脚进行多次整形,以保证每个产品上料引脚位置相同,保证后续插件精度,采用自动取料方式进行依次多个方向整形,整形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的出料整脚装置。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出料整脚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安装于支撑框架表面的搬运机构、安装于支撑框架并位于搬运机构下方的第一整脚机构、第二整脚机构和第三整脚机构、及位于第三整脚机构一侧的下料机构;所述第一整脚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放置部、及外侧整脚组件,所述第二整脚机构包括第二定位放置部、及内侧整脚组件,所述第三整脚机构包括第三定位放置部、及夹脚整形组件,所述搬运机构设有多组的取料爪,所述取料爪将产品依次放入第一定位放置部、第二定位放置部、第三定位放置部后放入下料机构。
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底板、安装于底板两侧的侧板、及架设于侧板顶端的面板,所述搬运机构、第一整脚机构、第二整脚机构和第三整脚机构均安装于面板,所述下料机构安装于面板。
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搬运机构包括搬运支架、安装于搬运支架的搬运驱动组件、连接于搬运驱动组件的搬运升降组件、安装于搬运升降组件的搬运连接架、及安装于搬运连接架的第一搬运夹持组件和第二搬运夹持组件,所述第一搬运夹持组件与第二搬运夹持组件均至少安装有两组的取料爪。
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取料爪包括取料连接板、及安装于取料连接板的取料夹片,所述取料夹片开设有若干防滑槽,所述取料夹片为优力胶片。
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定位放置部包括第一放置座、开设于第一放置座的第一放置槽、及位于第一放置槽一端的第一定位座,所述外侧整脚组件包括安装
于第一放置座、且远离第一定位座一侧的外侧导向块、及安装于支撑框架并对应外侧导向块的外侧整脚驱动座,所述外侧整脚驱动座连接有外侧压块,所述外侧导向块朝向外侧压块一面开设有外侧斜面。
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定位放置部包括第二放置座、开设于第二放置座的第二放置槽、及位于第二放置槽一端的第二定位座,所述内侧整脚组件包括安装于第二放置座、且远离第二定位座一侧的内侧导向块、及安装于支撑框架并对应内侧导向块的内侧整脚驱动座,所述内侧整脚驱动座连接有内侧压块,所述内侧导向块朝向第二定位座一面开设有内侧斜面。
11.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三定位放置部包括第三放置座、开设于第三放置座的第三放置槽、及位于第三放置槽一端的第三定位座,所述夹脚整形组件包括整形气缸、及安装于整形气缸且对应于第三放置槽的整形夹爪。
12.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整形夹爪包括第一整形夹片和第二整形夹片,所述第一整形夹片设有第一整形压块和第二整形压块,所述第一整形压块与第二整形压块之间具有第一压槽,所述第二整形夹片设有第三整形压块和第四整形压块,所述第三整形压块与第四整形压块之间具有第二压槽。
13.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四整形压块穿入至第一压槽内,所述第二整形压块穿入至第二压槽内,所述第一压槽两侧开设有第一避空位,所述第二压槽两侧开设有第二避空位。
1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支架、安装于下料支架的振动器、及安装于振动器的下料导轨,所述下料导轨开设有下料槽。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相比传统的电子元件上料,本实用新型在插件上料前对电子元件的引脚进行多次整形,以保证每个产品上料引脚位置相同,保证后续插件精度,采用自动取料方式进行依次多个方向整形,整形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后续插件精度高。具体是,设置了支撑框架、安装于支撑框架表面的搬运机构、安装于支撑框架并位于搬运机构下方的第一整脚机构、第二整脚机构和第三整脚机构、及位于第三整脚机构一侧的下料机构;所述第一整脚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放置部、及外侧整脚组件,所述第二整脚机构包括第二定位放置部、及内侧整脚组件,所述第三整脚机构包括第三定位放置部、及夹脚整形组件,所述搬运机构设有多组的取料爪,所述取料爪将产品依次放入第一定位放置部、第二定位放置部、第三定位放置部后放入下料机构。依次对电子元件的引脚进行外侧整形、内侧整形、后进行夹脚整形,进而保证每个方向校正,结构精度高,在插件使用时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出料整脚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出料整脚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出料整脚装置的整脚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出料整脚装置的整脚部分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1中出料整脚装置的夹脚整形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三次整脚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说明:支撑框架1、底板11、侧板12、面板13、搬运机构2、搬运支架21、搬运驱动组件22、搬运升降组件23、搬运连接架24、第一搬运夹持组件25、第二搬运夹持组件26、取料爪27、取料连接板271、取料夹片272、防滑槽273、第一整脚机构3、第一定位放置部31、第一放置座311、第一放置槽312、第一定位座313、外侧整脚组件32、外侧导向块321、外侧整脚驱动座 322、外侧压块323、外侧斜面324、第二整脚机构4、第二定位放置部41、第二放置座411、第二放置槽412、第二定位座413、内侧整脚组件42、内侧导向块421、内侧整脚驱动座422、内侧压块423、内侧斜面424、第三整脚机构5、第三定位放置部51、第三放置座511、第三放置槽512、第三定位座513、夹脚整形组件52、整形气缸521、整形夹爪522、第一整形压块5221、第二整形压块5222、第一压槽5223、第三整形压块5224、第四整形压块5225、第二压槽 5226、下料机构6、下料支架61、振动器62、下料导轨63、下料槽631。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7.如图1~图6所示,一种出料整脚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安装于支撑框架1 表面的搬运机构2、安装于支撑框架1并位于搬运机构2下方的第一整脚机构3、第二整脚机构4和第三整脚机构5、及位于第三整脚机构5一侧的下料机构6;所述第一整脚机构3包括第一定位放置部31、及外侧整脚组件32,所述第二整脚机构4包括第二定位放置部41、及内侧整脚组件42,所述第三整脚机构5包括第三定位放置部51、及夹脚整形组件52,所述搬运机构2设有多组的取料爪 27,所述取料爪27将产品依次放入第一定位放置部31、第二定位放置部41、第三定位放置部51后放入下料机构6。
28.支撑框架1包括底板11、安装于底板11两侧的侧板12、及架设于侧板12 顶端的面板13,所述搬运机构2、第一整脚机构3、第二整脚机构4和第三整脚机构5均安装于面板13,所述下料机构6安装于面板13,通过底板11、侧板 12和面板13组成的支撑框架1,结构简单,对结构支撑效果好,稳定性强。
29.搬运机构2包括搬运支架21、安装于搬运支架21的搬运驱动组件22、连接于搬运驱动组件22的搬运升降组件23、安装于搬运升降组件23的搬运连接架24、及安装于搬运连接架24的第一搬运夹持组件25和第二搬运夹持组件26,所述第一搬运夹持组件25与第二搬运夹持组件26均至少安装有两组的取料爪 27,通过在第一搬运夹持组件25和第二搬运夹持组件26上均设有至少两组的取料爪27,通过取料爪27在多个工位上依次交替抓取,进而可对电子元件的引脚进行整脚,采用依次交替方式整脚,整脚效果好,整脚整形精度高。
30.取料爪27包括取料连接板271、及安装于取料连接板271的取料夹片272,所述取料夹片272开设有若干防滑槽273,所述取料夹片272为优力胶片,取料夹片272配合防滑槽273将产品夹持固定,保证夹持的稳定性,预防出现夹持移位等现象出现,夹持精度高。
31.参阅图3~图5所示,第一定位放置部31包括第一放置座311、开设于第一放置座311的第一放置槽312、及位于第一放置槽312一端的第一定位座313,所述外侧整脚组件32包括安装于第一放置座311、且远离第一定位座313一侧的外侧导向块321、及安装于支撑框架1并对应外侧导向块321的外侧整脚驱动座322,所述外侧整脚驱动座322连接有外侧压块323,所述外侧导向块321朝向外侧压块323一面开设有外侧斜面324,通过第一放置槽312两端的第一定位座313和外侧导向块321配合对产品定位,完成定位后再通过外侧整脚驱动座 322驱动外侧压块323将产品压入至外侧斜面324,实现引脚外侧面校正。
32.第二定位放置部41包括第二放置座411、开设于第二放置座411的第二放置槽412、及位于第二放置槽412一端的第二定位座413,所述内侧整脚组件42 包括安装于第二放置座411、且远离第二定位座413一侧的内侧导向块421、及安装于支撑框架1并对应内侧导向块421的内侧整脚驱动座422,所述内侧整脚驱动座422连接有内侧压块423,所述内侧导向块421朝向第二定位座413一面开设有内侧斜面424,通过第二放置槽412用于经过第一次整脚后的产品,放入后通过内侧导向块421对引脚进行内侧面导向,完成内侧面导向过程中通过内侧整脚驱动座422驱动内侧压块423将产品引脚压入至内侧斜面424,将引脚内侧面进行校正。
33.第三定位放置部51包括第三放置座511、开设于第三放置座511的第三放置槽512、及位于第三放置槽512一端的第三定位座513,所述夹脚整形组件52 包括整形气缸521、及安装于整形气缸521且对应于第三放置槽512的整形夹爪 522,通过第三放置槽512将产品放置定位,后通过整线请驱动整线夹爪将引脚夹持整形。
34.参阅图5所示,整形夹爪522包括第一整形夹片和第二整形夹片,所述第一整形夹片设有第一整形压块5221和第二整形压块5222,所述第一整形压块 5221与第二整形压块5222之间具有第一压槽5223,所述第二整形夹片设有第三整形压块5224和第四整形压块5225,所述第三整形压块5224与第四整形压块5225之间具有第二压槽5226,进一步改进为,第四整形压块5225穿入至第一压槽5223内,所述第二整形压块5222穿入至第二压槽5226内,所述第一压槽5223两侧开设有第一避空位,所述第二压槽5226两侧开设有第二避空位,具体是,在整形过程中通过将产品的引脚分别落入第一压槽5223和第二压槽 5226,在相应的整形压块配合下将引脚夹持整形,将引脚整形到指定形状,方便后续插件。
35.下料机构6包括下料支架61、安装于下料支架61的振动器62、及安装于振动器62的下料导轨63,所述下料导轨63开设有下料槽631,通过振动器62 对下料导轨63进行振动,振动过程中带动产品从下料槽631进行输送。
36.本实用新型在插件上料前对电子元件的引脚进行多次整形,以保证每个产品上料引脚位置相同,保证后续插件精度,采用自动取料方式进行依次多个方向整形,整形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后续插件精度高。具体是,设置了支撑框架1、安装于支撑框架1表面的搬运机构2、安装于支撑框架1并位于搬运机构2下方的第一整脚机构3、第二整脚机构4和第三整脚机构5、及位于第三整脚机构5一侧的下料机构6;所述第一整脚机构3包括第一定位放置部31、及外侧整脚组件32,所述第二整脚机构4包括第二定位放置部41、及内侧整脚组件
42,所述第三整脚机构5包括第三定位放置部51、及夹脚整形组件52,所述搬运机构2设有多组的取料爪27,所述取料爪27将产品依次放入第一定位放置部31、第二定位放置部41、第三定位放置部51后放入下料机构6。依次对电子元件的引脚进行外侧整形、内侧整形、后进行夹脚整形,进而保证每个方向校正,结构精度高,在插件使用时稳定性好。
3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