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吹出格栅、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4 23:42: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形成有供空气吹出的开口的吹出格栅、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作为形成有供空气吹出的开口的吹出格栅,公知有安装于空调装置的顶棚嵌入型的室内机的吹出格栅。在顶棚嵌入型的室内机中,一般来说,形成于室内机的壳体的空气的吹出口的部分与设置于顶棚面的吹出格栅通过管道连结。从室内机吹出的冷气或暖气经由管道从吹出格栅向室内吹出。另外,近年还提出了一种在吊顶等中施工安装顶棚嵌入型的室内机,并直接安装于形成在室内机的壳体的空气的吹出口的部分的吹出格栅。
3.吹出格栅具有改变空气的吹出方向的百叶板。以往,虽然具有手动的百叶板的吹出格栅是主流,但近年还提出了在家庭用的壁挂型的室内机中使用较多的具有电动控制的百叶板的吹出格栅。在吹出格栅中,用于控制气流的百叶板以适当的间隔配置有多个。
4.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有面板的室内机,该面板是具有垂直叶片以及水平叶片的吹出格栅。专利文献1在形成于吹出格栅的开口亦即吹出口设置有垂直叶片以及水平叶片。专利文献1中,在垂直叶片以最大角度摆动时,垂直叶片的空气的下游侧的下游端与相邻的垂直叶片的空气的上游侧的上游端在宽度方向上重叠。
5.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第203231493号的说明书
6.然而,专利文献1公开的室内机在吹出口的端部不设置垂直叶片。因此,在吹出口的端部流动的空气成为直进流。因此,由于直进流与由垂直叶片控制方向后的气流碰撞,因而有可能阻碍由垂直叶片控制方向后的气流朝向侧方。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所做出的,提供一种不妨碍由作为垂直叶片的侧方百叶板控制方向后的气流朝向侧方的吹出格栅、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
8.本发明的吹出格栅具备:框体,其形成有供空气吹出的开口;侧方百叶板,其在框体的开口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并沿上下方向延伸,以上下方向为轴沿宽度方向摆动;以及遮蔽部,其从框体的开口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朝向侧方百叶板突出。
9.根据本发明,遮蔽部截断在框体的开口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流动的空气。因此,抑制直进流在框体的开口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流动。因此,直进流与由侧方百叶板控制方向后的气流碰撞,不会阻碍由侧方百叶板控制方向后的气流朝向侧方。
附图说明
10.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的回路图。
11.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3的立体图。
12.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3的立体剖视图。
13.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3的侧面剖视图。
14.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吹出格栅30的立体图。
15.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吹出格栅30的主视图。
16.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吹出格栅30的俯视剖视图。
17.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侧方百叶板80以及遮蔽部90的示意图。
18.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气流的分布的分布图。
19.图10是表示比较例2的侧方百叶板80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吹出格栅、室内机以及空调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被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限定。另外,包括图1在内,在以下的附图中,各构成部件的大小关系有时与实际不同。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适当地使用表示方向的用语,但这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用语,这些用语并不限定本发明。作为表示方向的用语,例如可列举“上”、“下”、“右”、“左”、“前”或“后”等。
21.实施方式1.
22.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1的回路图。空调装置1是调整室内的空气的装置,如图1所示,具备室外机2和室内机3。在室外机2例如设置有压缩机6、流路切换装置7、室外热交换器8、室外送风机9以及膨胀部10。在室内机3例如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1以及室内送风机12。
23.压缩机6、流路切换装置7、室外热交换器8、膨胀部10以及室内热交换器11通过制冷剂配管5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4。压缩机6吸入低温且低压状态的制冷剂,将吸入的制冷剂压缩成为高温且高压状态的制冷剂并排出。流路切换装置7在制冷剂回路4中切换制冷剂流动的方向,例如为四通阀。室外热交换器8例如在室外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外热交换器8在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室外送风机9是向室外热交换器8输送室外空气的设备。
24.膨胀部10是对制冷剂进行减压及膨胀的减压阀或膨胀阀。膨胀部10例如是调整开度的电子式膨胀阀。室内热交换器11例如在室内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室内热交换器11在制冷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在制热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室内送风机12是向室内热交换器11输送室内空气的设备。另外,制冷剂可以是水,可以是防冻液,也可以是制冷剂。
25.(运转模式、制冷运转)
26.接下来,对空调装置1的运转模式进行说明。首先,对制冷运转进行说明。在制冷运转中,被压缩机6吸入的制冷剂由压缩机6压缩,并以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态排出。从压缩机6排出的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装置7,流入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8,在室外热交换器8中,与由室外送风机9输送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并液化。冷凝后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流入膨胀部10,在膨胀部10中被膨胀以及减压而成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然后,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11,在室内热交换器11中,与由室内送风机12输送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并气化。此时,室内空气被冷却,在室内实施制冷。蒸发后的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装置7被吸入压缩机6。
27.(运转模式、制热运转)
28.接下来,对制热运转进行说明。在制热运转中,被吸入压缩机6的制冷剂由压缩机6压缩,并以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态排出。从压缩机6排出的高温且高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装置7而流入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的室内热交换器11,在室内热交换器11中与由室内送风机12输送的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并液化。此时,室内空气被加热,在室内实施制热。冷凝后的液体状态的制冷剂流入膨胀部10,在膨胀部10中被膨胀以及减压而成为低温且低压的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然后,气液两相状态的制冷剂流入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室外热交换器8,在室外热交换器8中与由室外送风机9输送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并气化。蒸发后的低温且低压的气体状态的制冷剂,通过流路切换装置7被吸入压缩机6。
29.(室内机3)
30.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3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3的立体剖视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室内机3的侧面剖视图。接下来,对室内机进行详细地说明。室内机3例如是嵌入顶棚的顶棚嵌入型的室内机3。如图2~图4所示,室内机3具备壳体20和吹出格栅30。
31.(壳体20)
32.壳体20呈长方体形状,是在内部形成有中空部的箱体。在壳体20的内部设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1和室内送风机12。室内热交换器11设置于壳体20的内部的前方。室内送风机12设置于壳体20的内部的后方,并具有马达12a和两个风扇12b。马达12a设置于两个风扇12b之间,对两个风扇12b进行旋转驱动。风扇12b由马达12a旋转驱动,将空气向室内热交换器11输送。
33.在壳体20形成有吸入口21和吹出口22。吸入口21是供空气吸入的开口51,且形成于壳体20的背面。吹出口22是供空气吹出的开口51,且形成于壳体20的前表面。室内送风机12从吸入口21吸入室内的空气,并将吸入的空气向室内热交换器11输送。室内送风机12将在室内热交换器11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后的空气从吹出口22吹出。
34.(吹出格栅30)
35.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吹出格栅30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吹出格栅30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吹出格栅30的俯视剖视图。吹出格栅30可以与室内机3的壳体20直接连接,也可以经由管道等与室内机3的壳体20间接地连接。如图5~图7所示,具有管道连接用面40、框体50、百叶板用马达60、上下方百叶板70、侧方百叶板80以及遮蔽部90(参照图8)。
36.(管道连接用面40)
37.管道连接用面40是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板状的部件,在壳体20与吹出格栅30经由管道(未图示)连接时,安装于管道。管道连接用面40具有吹出面41和平坦面42。吹出面41在与壳体20连接时是与壳体20的吹出口22对置的部分,大部分为开口51。吹出面41是供框体50安装的部分。平坦面42设置于吹出面41的侧方,是不形成开口51的平坦的部分。在平坦面42安装有扩展室内机3的功能的扩展单元(未图示)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扩展单元未例示。
38.(框体50)
39.框体50是形成有供空气吹出的开口51的框状的装饰面板,且安装于管道连接用面40的吹出面41。在此,开口51呈长方体形状。框体50的上部以随着趋向上方而厚度变薄的方式被倒角。框体50的下部以随着趋向下方而变薄的方式被倒角。
40.(百叶板用马达60)
41.百叶板用马达60在框体50的一侧端部处设置于框体50与管道连接用面40之间,对上下方百叶板70以及侧方百叶板80进行旋转驱动。百叶板用马达60接收从设置于室内机3的遥控器(未图示)等发送的信号等,并基于接收到的信号,对上下方百叶板70以及侧方百叶板80进行旋转驱动。
42.(上下方百叶板70)
43.上下方百叶板70在框体50的开口51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是沿宽度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部件。上下方百叶板70通过驱动百叶板用马达60而以宽度方向为轴沿上下方向摆动。上下方百叶板70通过摆动的角度,控制从壳体20的吹出口22吹出的空气的上下方向的行进方向。
44.(侧方百叶板80)
45.侧方百叶板80在框体50的开口51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是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长条状的部件。侧方百叶板80通过驱动百叶板用马达60而以上下方向为轴沿宽度方向摆动。侧方百叶板80通过摆动的角度,控制从壳体20的吹出口22吹出的空气的宽度方向的行进方向。
46.(遮蔽部90)
47.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侧方百叶板80以及遮蔽部90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遮蔽部90从框体50的开口5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朝向侧方百叶板80突出。具体而言,遮蔽部90设置在框体50的开口5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与侧方百叶板80的上游端82之间。遮蔽部90是板状部件,具有延伸部91和前端部92。延伸部91从框体50的开口5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朝向侧方百叶板80延伸。前端部92从延伸部91的前端朝向框体50的前方突出。在此,对侧方百叶板80的下游端81和上游端82进行说明。侧方百叶板80的下游端81在进深方向上是侧方百叶板80的空气的下游侧的端部,是与侧方百叶板80旋转的轴相反侧的端部。侧方百叶板80的上游端82在进深方向上是侧方百叶板80的空气的上游侧的端部,与侧方百叶板80旋转的轴为一体。
48.根据本实施方式1,遮蔽部90截断在框体50的开口5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流动的空气。即,遮蔽部90有意地堵塞框体50的开口5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与侧方百叶板80之间的风路的一部分。因此,抑制直进流y(参照图10)在框体50的开口5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流动。因此,直进流y与由侧方百叶板80控制方向后的气流x碰撞,不会阻碍由侧方百叶板80控制方向后的气流x朝向侧方。这样,本实施方式1提高由侧方百叶板80控制方向后的气流x的指向性。
49.在此,如图8所示,将相邻的侧方百叶板80的间隔设为a,将侧方百叶板80的上游端82与遮蔽部90的延伸部91的前端之间的长度设为b。在本实施方式1中,满足b≥(2/3)
×
a的条件。
50.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气流的分布的分布图。图9是对气流的风速分布进行数值解析后的计算结果。在此,对从吹出格栅30吹出的空气的流动亦即气流的分布进行说明。在
图9中,左上栏的图是满足b=(1/3)
×
a的比较例1的吹出格栅130的标准图。在图9中,右上栏的图是满足b=(1/3)
×
a的比较例1的吹出格栅130的放大图。在图9中,左下栏的图是满足b=(2/3)
×
a的本实施方式1的吹出格栅30的标准图。在图9中,右下栏的图是满足b=(2/3)
×
a的本实施方式1的吹出格栅30的放大图。在图9的所有的图中,上方是吹出格栅30的背面侧,下方是吹出格栅30的前侧。
51.如图9所示,在满足b=(1/3)
×
a的比较例1的吹出格栅130的情况下,遮蔽部90和侧方百叶板80的宽度过窄。由此,在制冷运转中,卷入室内的二次空气亦即暖气,暖气流入遮蔽部90与侧方百叶板80之间。这样,由于暖气碰撞到通过制冷运转被冷却的侧方百叶板80,有可能在侧方百叶板80的表面产生结露。
52.与此相对,如图9所示,在满足b=(2/3)
×
a的本实施方式1的吹出格栅30的情况下,遮蔽部90与侧方百叶板80的宽度稍宽。由此,在制冷运转中,气流沿着侧方百叶板80流动,因而室内的二次空气亦即暖气不被卷入,暖气不流入遮蔽部90与侧方百叶板80之间。在本实施方式1中,由于b=(2/3)
×
a以上,因此能够抑制在制冷运转时侧方百叶板80结露。
53.图10是表示比较例2的侧方百叶板80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比较例2的吹出格栅230不具有遮蔽部90。在该情况下,框体50的开口5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的气流成为直进流y。在比较例2中,直进流y与由垂直叶片控制方向后的气流碰撞,有可能阻碍由垂直叶片控制方向后的气流朝向侧方。
54.与此相对,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1的吹出格栅30具有遮蔽部90。遮蔽部90截断在框体50的开口5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流动的空气。即,遮蔽部90有意地堵塞框体50的开口5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与侧方百叶板80之间的风路的一部分。因此抑制直进流y在框体50中的开口5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流动。因此直进流y与由侧方百叶板80控制方向后的气流x碰撞,不会阻碍由侧方百叶板80控制方向后的气流x朝向侧方。
55.另外,间隔a以及侧方百叶板80的上游端82与遮蔽部90之间的长度b满足b≥(2/3)
×
a的条件。由此如图9所示,在制冷运转中,气流沿着侧方百叶板80流动,因而室内的二次空气亦即暖气不被卷入,暖气不流入遮蔽部90与侧方百叶板80之间。因此能够抑制在制冷运转时侧方百叶板80结露。
56.此外,遮蔽部90具有:从框体50的开口51的宽度方向的端部朝向侧方百叶板80延伸的延伸部91、和从延伸部91的前端朝向框体50的前方突出的前端部92。这样,前端部92从延伸部91的前端朝向框体50的前方突出,因此如图8所示,对前端部92与侧方百叶板80之间的空气的流动进行引导。
57.附图标记说明
58.1...空调装置;2...室外机;3...室内机;4...制冷剂回路;5...制冷剂配管;6...压缩机;7...流路切换装置;8...室外热交换器;9...室外送风机;10...膨胀部;11...室内热交换器;12...室内送风机;12a...马达;12b...风扇;20...壳体;21...吸入口;22...吹出口;30...吹出格栅;40...管道连接用面;41...吹出面;42...平坦面;50...框体;51...开口;60...百叶板用马达;70...上下方百叶板;80...侧方百叶板;81...下游端;82...上游端;90...遮蔽部;91...延伸部;92...前端部;130...吹出格栅;230...吹出格栅;x...气流;y...直进流。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