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载车平台及包括其的换电站的制作方法

2022-03-04 22:26:4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动汽车的换电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车平台及包括其的换电站。


背景技术:

2.换电站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更换电池,汽车驶入换电站并稳定定位后,换电站的换电设备从充电室驶入换电室,并更换电动汽车的电池。
3.但是,现有的换电站通常只能够对单一型号的电动汽车进行换电,若更换为其他型号的汽车,由于电动汽车的轮距、轴距等尺寸不同,现有的换电站通常无法对电动汽车进行可靠的定位和固定,则不能可靠地进行换电操作。因此现有技术需要对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配备相应的换电站,这大大增加了换电成本。另外,采用现有的换电站对电动汽车进行换电时,电动汽车的定位可靠性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载车平台及包括其的换电站。
5.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6.一种载车平台,其特点在于,其包括:
7.平台本体;
8.第一导引装置,沿所述平台本体的第一侧设于所述平台本体上,用于通过对电动汽车的第一侧车轮的导引使所述电动汽车沿预设路径驶入换电位置,所述第一导引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一导引组件,两所述第一导引组件均朝向背离所述第一侧车轮的方向倾斜;
9.其中,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两所述第一导引组件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10.在本方案中,平台本体用于承载电动汽车,第一导引装置能够对电动汽车的第一侧车轮起到导引作用,有利于保证电动汽车按照预设路径驶入换电位置。其中,第一导引组件朝向背离第一侧车轮的方向倾斜,即两第一导引组件的分布呈“外八”字型,如此设置,一方面,在靠近电动汽车的驶入口的一端,两第一导引组件之间的距离较大,有利于不同型号(如轮距)的电动汽车较为方便地进入第一导引装置;另一方面,在远离电动汽车的驶入口的一端,两第一导引组件之间的距离较小,有利于提高对电动汽车的第一侧车轮的导引效果,以真正起到导引作用,有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定位可靠性,进而有利于实现电动汽车沿预设路径驶入换电位置。
11.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引组件包括第一导引辊筒,所述第一导引辊筒被配置为可轴向旋转,使得所述第一侧车轮在驶入时可被限位于两所述第一导引辊筒之间。
12.在本方案中,当第一侧车轮驶入两第一导引组件之间时,第一导引辊筒可轴向旋转,第一导引辊筒与第一侧车轮相互作用,从而能够使得第一侧车轮产生位移,以将第一侧
车轮导引到合适的位置。其中,采用第一导引辊筒能够较为方便且可靠地实现对第一侧车轮的导引作用。
13.优选地,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一侧后轮进行定位的第一后轮定位装置,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一导引装置和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依次设置;
14.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后轮的停靠处的一侧的第一后轮定位组件,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
15.在本方案中,第一侧后轮通过第一导引装置被导引至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在第一后轮定位组件的作用下,第一侧后轮能够定位在第一后轮定位装置中。
16.优选地,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包括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后轮的停靠处的两侧的两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两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以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相垂直的左右方向定位所述第一侧后轮。
17.在本方案中,第一侧后轮通过第一导引装置被导引至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在相对设置的第一后轮定位组件的作用下,通过对第一侧后轮的两侧分别进行定位,从而能够较为可靠地将第一侧后轮定位在第一后轮定位装置中。
18.优选地,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一导引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且小于所述第一侧后轮的直径。
19.在本方案中,第一后轮定位装置既可以与第一导引装置直接接触,即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一导引装置之间的距离等于0,第一后轮定位装置也可以与第一导引装置之间形成有大于0且小于第一侧后轮的直径的间隙。其中,当上述距离为0时,从第一导引装置的一部分驶离的电动汽车的第一侧车轮能够直接进入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第一侧车轮不易再次发生偏离,有利于更加可靠地对第一侧车轮进行定位;当上述距离大于0时,该距离要小于第一侧后轮的直径,这是因为,若上述距离过大(例如超过第一侧后轮的直径),则第一侧车轮的一个车轮驶离第一导引装置后,该车轮还尚未与第一后轮定位装置接触,此时,该车轮容易发生偏离,影响对该车轮的定位可靠性。在此,采用上述设置,使得当该第一侧车轮驶离第一导引装置时,第一侧车轮的至少一部分已经接触第一后轮定位装置,方便对第一侧车轮进行定位,且有利于提高对第一侧车轮定位的可靠性。
20.优选地,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后轮定位辊筒,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辊筒被设置成可轴向旋转,使得所述第一侧后轮在驶入时可被限位于两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辊筒之间。
21.在本方案中,当第一侧后轮驶入第一后轮定位组件时,两第一后轮定位辊筒可轴向旋转,两第一后轮定位辊筒与第一侧后轮的两侧相互作用,从而能够使得第一侧后轮产生位移,以将第一侧后轮定位到期望的位置。其中,采用第一后轮定位辊筒能够较为方便且可靠地实现对第一侧后轮的定位作用,其中,若第一侧后轮的位置与期望的位置有偏离,在第一后轮定位辊筒的作用下,能够较为方便且可靠地摆正第一侧后轮的位置。
22.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引辊筒包括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引辊筒部分和第二导引辊筒部分,且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一导引辊筒部分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
23.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辊筒包括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后轮定位辊
筒部分和第二后轮定位辊筒部分,且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辊筒部分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
24.在本方案中,第一导引辊筒部分和第一后轮定位辊筒部分的结构特性使得其也能够起到导引作用。其中,第一导引辊筒部分使得第一侧车轮能够较为方便地自第一导引辊筒部分被导引至第二导引辊筒部分,第一后轮定位辊筒部分对自第一导引装置驶离的第一侧车轮起到进一步的导引作用,进而有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一侧车轮的定位可靠性和定位效率。
25.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引辊筒部分和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辊筒部分为锥形辊筒,所述第二导引辊筒部分和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辊筒部分为圆柱形辊筒。
26.在本方案中,一方面,锥形辊筒能够起到上述导引作用,圆柱形辊筒能够起到对第一侧车轮的导引或摆正作用;另一方面,锥形辊筒和圆柱形辊筒的外表面为曲面,基本无尖端,不易对第一侧车轮产生损伤,有利于保护第一侧车轮。
27.优选地,两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侧后轮的宽度。
28.在本方案中,两第一后轮定位组件与第一侧后轮之间留有大于0的间隙,如此设置,当需要电动汽车移动时,上述间隙使得第一后轮定位组件不会阻碍第一侧后轮的移动。
29.优选地,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一侧前轮进行定位的第一前轮定位装置,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一导引装置、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一前轮定位装置依次设置。
30.在本方案中,通过第一前轮定位装置、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第一导引装置的配合,能够使得电动汽车沿着预设路径驶入换电位置,且第一侧前轮和第一侧后轮能够较为可靠地被定位。
31.优选地,所述第一前轮定位装置包括:
32.相对设置的前定位组件和后定位组件;及
33.左定位组件和/或右定位组件;
34.其中,所述前定位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侧前轮向前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所述后定位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侧前轮向后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所述电动汽车越过所述后定位组件后被限位在所述前定位组件和所述后定位组件之间;
35.所述左定位组件至少用于对所述第一侧前轮的向左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所述右定位组件至少用于对所述第一侧前轮的向右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
36.在本方案中,前定位组件和后定位组件是前轮定位必不可少的,在前定位组件和后定位组件的作用下,第一侧前轮被限位在前定位组件和后定位组件之间。左定位组件和右定位组件至少存在一个,将左定位组件和/或右定位组件与前定位组件、后定位组件相配合,能够较为可靠地对第一侧前轮进行定位。
37.优选地,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第二导引装置,所述第二导引装置沿所述平台本体的第二侧设于所述平台本体上,用于通过对电动汽车的第二侧车轮的导引使所述电动汽车沿预设路径驶入换电位置;
38.所述第二导引装置与所述第一导引装置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导引装置包括第二导引组件,所述第二导引组件朝向背离所述第二侧车轮的方向倾斜。
39.在本方案中,第一导引装置对第一侧车轮起到主要的导引作用,第二导引装置对
第二侧车轮起到附加的导引作用,相较于第一导引装置,对第二导引装置的导引效果的要求较低,因此,在此仅设置一个第二导引组件。在第一导引装置和第二导引装置的配合下,电动汽车的第一侧车轮和第二侧车轮能够较为可靠地被导引至下一个位置。如前所述,第二导引组件的结构特性有利于实现对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的第二侧车轮进行导引,且有利于提高导引和定位的可靠性。
40.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引组件包括第二导引辊筒,所述第二导引辊筒被配置为可轴向旋转,使得所述第二侧车轮在驶入时可被限位。
41.优选地,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二侧后轮进行定位的第二后轮定位装置,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二导引装置和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依次设置;
42.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后轮的停靠处的一侧的第二后轮定位组件,所述第二后轮定位组件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
43.在本方案中,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对第一侧后轮起到主要的定位作用,第二后轮定位装置对第二侧后轮起到附加的定位作用,相较于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对第二后轮定位装置的要求较低,因此,在此仅在第二侧后轮的停靠处的一侧设置第二后轮定位组件。另外,第二后轮定位组件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预设路径的方向平行,有利于将第二侧后轮进行摆正,进而有利于保证对第二侧后轮的定位可靠性。
44.优选地,所述第二后轮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后轮定位辊筒,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辊筒被设置成可轴向旋转,使得所述第二侧后轮在驶入时可被限位。
45.在本方案中,当第二侧后轮驶入第二后轮定位组件时,第二后轮定位辊筒可轴向旋转,第二后轮定位辊筒与第二侧后轮的侧面相互作用,从而能够使得第二侧后轮产生位移,以将第二侧后轮定位到期望的位置。其中,采用第二后轮定位辊筒能够较为方便且可靠地实现对第二侧后轮的定位作用,其中,若第二侧后轮的位置与期望的位置有偏离,在第二后轮定位辊筒的作用下,能够较为方便且可靠地摆正第二侧后轮的位置。
46.优选地,所述第二导引辊筒包括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三导引辊筒部分和第四导引辊筒部分,且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三导引辊筒部分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
47.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辊筒包括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三后轮定位辊筒部分和第四后轮定位辊筒部分,且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三后轮定位辊筒部分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
48.在本方案中,第三导引辊筒部分和第三后轮定位辊筒部分的结构特性使得其也能够起到导引作用。其中,第三导引辊筒部分使得第二侧车轮能够较为方便地自第三导引辊筒部分被导引至第四导引辊筒部分,第三后轮定位辊筒部分对自第二导引装置驶离的第二侧车轮起到进一步的导引作用,进而有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一侧车轮的定位可靠性和定位效率。
49.优选地,所述第三导引辊筒部分和所述第三后轮定位辊筒部分为锥形辊筒,所述第四导引辊筒部分和所述第四后轮定位辊筒部分为圆柱形辊筒。
50.在本方案中,一方面,锥形辊筒能够起到上述导引作用,圆柱形辊筒能够起到对第二侧车轮的导引或摆正作用;另一方面,锥形辊筒和圆柱形辊筒的外表面为曲面,基本无尖
端,不易对第二侧车轮产生损伤,有利于保护第二侧车轮。
51.优选地,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用于对所述电动汽车的第二侧前轮进行定位的第二前轮定位装置,沿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所述第二导引装置、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二前轮定位装置依次设置。
52.在本方案中,在第二侧前轮定位装置、第二后轮定位装置和第二导引装置的共同作用下,能够较为可靠地将第二侧车轮导引至换电位置,并能够较为可靠地将第二侧车轮定位。
53.优选地,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多个移动部件,多个所述移动部件分别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沿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54.或,用于驱动所述前定位组件和所述后定位组件沿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55.或,用于驱动所述左定位组件和/或所述右定位组件沿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56.或,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后轮定位组件沿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57.或,用于确定所述第二前轮定位装置沿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58.在本方案中,第一后轮定位装置的第一后轮定位组件,第一前轮定位装置的前定位组件、所述后定位组件,第一前轮定位装置的左定位组件和/或右定位组件,第二后轮定位装置的第二后轮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前轮定位装置在移动部件的作用下分别可移动,从而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操作移动部件实现上述各定位组件或定位装置的移动,以此来使得载车平台能够适用于不同型号(如不同轴距和不同轮距)的电动汽车的定位和换电需求,有利于降低整体的换电成本。
59.优选地,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一后轮安装板,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后轮安装板上,且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后轮安装板安装至所述平台本体;
60.所述第一前轮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一前轮安装板,所述前定位组件、所述后定位组件、所述左定位组件、所述右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前轮安装板上并通过所述第一前轮安装板安装至所述平台本体;
61.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二后轮安装板,所述第二后轮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后轮安装板上,且所述第二后轮定位组件通过所述第二后轮安装板安装至所述平台本体;
62.所述第二前轮定位装置还包括前轮定位组件和第二前轮安装板,所述前轮定位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前轮安装板上并通过所述第二前轮安装板安装至所述平台本体。
63.在本方案中,通过作用于上述各安装板,能够较为方便地对相应的定位组件或定位装置进行操作。如,通过调整上述某一安装板的位置,能够较为方便地对相应的定位组件或定位装置的位置进行调整。
64.优选地,所述第一后轮安装板、所述第一前轮安装板、所述第二后轮安装板和所述
第二前轮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平台本体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平台本体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多个所述第二安装孔和多个第一紧固件连接。
65.在本方案中,上述各安装板与平台本体可拆卸连接,既便于调整安装板在平台本体上的相对位置,又便于更换或维护对应的定位组件或定位装置中的结构。
66.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为腰型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为圆孔;或者,所述第一安装孔为圆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为腰型孔。
67.在本方案中,通过调整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的相对位置,能够较为方便地调节相应的安装板和平台本体的相对位置,从而能够调节相应的定位组件或定位装置相对于平台本体的位置,从而,使得载车平台能够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的定位和换电需求。
68.优选地,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至少一个移动部件,至少一个所述移动部件用于实现所述第一后轮安装板和/或所述第一前轮安装板和/或第二后轮安装板和/或所述第二前轮安装板沿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69.在本方案中,通过操作移动部件(通过人工驱动操作或自动驱动操作),在移动部件的作用下,能够通过调节相应的安装板与平台本体的相对位置,而较为方便地调节相应的定位组件和定位装置在平台本体上的位置,从而使得载车平台能够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的定位和换电需求。
70.优选地,所述左定位组件和所述右定位组件均包括至少两个上下分布的夹紧辊筒,且自下而上,至少两个所述夹紧辊筒依次向外延伸。
71.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夹紧辊筒依次向外延伸便于且可靠地实现对第一前轮的定位夹紧。
72.优选地,当所述第一前轮被限位在所述前定位组件和所述后定位组件之间时,自下而上,所述左定位组件和所述右定位组件的两所述夹紧辊筒均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前轮的外侧面相切。
73.在本方案中,夹紧辊筒与第一前轮的侧面相切,夹紧辊筒与第一前轮的贴合性较好,且能够对第一前轮施加足够的夹紧力,从而能够较为可靠地实现对第一前轮的定位。
74.优选地,所述载车平台还包括设于所述平台本体的第一举升装置和第二举升装置,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设于所述第一举升装置的举升平台上,所述第一前轮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二前轮定位装置设于所述第二举升装置的举升平台上;
75.至少一个所述移动部件分别作用于所述第一后轮安装板、所述第二后轮安装板、所述第一前轮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前轮安装板;
76.所述第一举升装置用于升降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
77.所述第二举升装置用于升降所述第一前轮定位装置和所述第二前轮定位装置。
78.在本方案中,第一举升装置和第二举升装置能够将电动汽车举起或降下,以配合换电设备对电动汽车进行换电操作,相应地,包含上述载车平台的换电站也无需为换电设备挖设坑道。
79.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引装置还包括第一地滚组件,所述第一地滚组件位于两所述第一导引组件之间并位于所述第一侧车轮停靠的位置上,且所述第一地滚组件中的地滚的
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
80.所述第二导引装置还包括第二地滚组件,所述第二地滚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导引组件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二侧车轮停靠的位置上,且所述第二地滚组件中的地滚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
81.所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三地滚组件,所述第三地滚组件位于两所述第一后定位组件之间,或位于所述第一后轮定位组件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侧后轮停靠的位置上,且所述第三地滚组件中的地滚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
82.所述第二后轮定位装置还包括第四地滚组件,所述第四地滚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后轮定位组件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二侧后轮停靠的位置上,且所述第四地滚组件中的地滚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
83.所述第一前轮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五地滚组件,所述第五地滚组件位于所述左定位组件和所述右定位组件之间,或位于所述左定位组件或所述右定位组件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一侧前轮停靠的位置上,且所述第五地滚组件中的地滚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
84.所述第二前轮定位装置还包括第六地滚组件,所述第六地滚组件位于所述前轮定位组件的一侧,并位于所述第二侧前轮停靠的位置上,且所述第六地滚组件中的地滚的轴线方向平行于所述预设路径的方向。
85.在本方案中,通过地滚组件与第一侧车轮(包括第一侧后轮和第一侧前轮)或第二侧车轮(包括第二侧后轮和第二侧前轮)的滚动摩擦,有利于较为方便且可靠地将第一侧车轮和第二侧车轮摆正,从而有利于方便且可靠地实现对第一侧车轮和第二侧车轮的导引和定位。
86.优选地,当所述第一侧车轮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两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之间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的最高点不高于所述第一侧车轮的轮毂的最低点。
87.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使得第一侧车轮中与第一导向组件接触并发生相互作用的是第一侧车轮的轮胎部分,而非轮毂部分,有利于保证定位的可靠性,避免刚性碰触对轮毂产生磨损。
8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换电站,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上述载车平台。
89.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90.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91.在该载车平台中,平台本体用于承载电动汽车,第一导引装置能够对电动汽车的第一侧车轮起到导引作用,有利于保证电动汽车按照预设路径驶入换电位置。其中,第一导引组件朝向背离第一侧车轮的方向倾斜,即两第一导引组件的分布呈“外八”字型,如此设置,一方面,在靠近电动汽车的驶入口的一端,两第一导引组件之间的距离较大,有利于不同型号(如轮距)的电动汽车较为方便地进入第一导引装置;另一方面,在远离电动汽车的驶入口的一端,两第一导引组件之间的距离较小,有利于提高对电动汽车的第一侧车轮的导引效果,以真正起到导引作用,有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定位可靠性,进而有利于实现电动汽车沿预设路径驶入换电位置。相应地,在该换电站中,有利于实现对电动汽车的换电,同时也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换电可靠性。
附图说明
9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换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93.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载车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94.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载车平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第一导引装置和第一后轮定位装置。
95.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载车平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第一前轮定位装置。
96.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载车平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第一前轮定位装置和第二前轮定位装置。
97.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载车平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第二导引装置和第二后轮定位装置。
98.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载车平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第一举升装置与部分平台本体的连接示意图。
99.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载车平台中的举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00.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2的换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101.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2的载车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102.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2的载车平台的一车辆定位装置和平台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103.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2的载车平台的另一车辆定位装置和平台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104.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2的载车平台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05.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2的载车平台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106.图15为图14在a处的放大视图。
107.附图标记说明:
108.实施例1
109.100换电站
110.200载车平台
111.10平台本体
112.20第一导引装置
113.201第一导引辊筒
114.202第一导引辊筒部分
115.203第二导引辊筒部分
116.204第一地滚组件
117.30第一后轮定位装置
118.301第一后轮定位辊筒
119.302第一后轮定位辊筒部分
120.303第二后轮定位辊筒部分
121.304第三地滚组件
122.40第一前轮定位装置
123.401前定位组件
124.4011第一坡面
125.4012第二坡面
126.402后定位组件
127.4021第三坡面
128.4022第四坡面
129.403左定位组件
130.4031夹紧辊轮
131.4032安装架
132.404右定位组件
133.50第二导引装置
134.501第二导引辊筒
135.502第三导引辊筒部分
136.503第四导引辊筒部分
137.504第二地滚组件
138.60第二后轮定位装置
139.601第二后轮定位辊筒
140.602第三后轮定位辊筒部分
141.603第四后轮定位辊筒部分
142.604第四地滚组件
143.70第二前轮定位装置
144.701第二前轮定位辊筒
145.702第三前轮定位辊筒
146.703第六地滚组件
147.实施例2
148.换电站100
149.载车平台10
150.平台本体1
151.车轮定位装置2
152.定位部件21
153.腰孔210
154.前限位块211
155.后限位块212
156.左定位组件213
157.右定位组件214
158.移动部件22
159.螺栓220
160.安装平台221
161.动力源222
162.伸缩端2221
163.定位辊筒23
164.定位支架24
165.举升装置3
166.举升平台31
167.连通口311
168.举升机构32
具体实施方式
169.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发明。
170.实施例1
171.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电站100,换电站100包括换电设备和载车平台200,其中换电设备用于对电动汽车更换电池,载车平台200包括平台本体10和第一导引装置20,第一导引装置20沿平台本体10的第一侧设于平台本体10上,用于通过对电动汽车的第一侧车轮的导引使电动汽车沿预设路径驶入换电位置,第一导引装置2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第一导引组件,两第一导引组件均朝向背离第一侧车轮的方向倾斜。其中,沿预设路径的方向,两第一导引组件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172.在本实施方式中,平台本体10用于承载电动汽车,第一导引装置20能够对电动汽车的第一侧车轮起到导引作用,有利于保证电动汽车按照预设路径驶入换电位置。其中,第一导引组件朝向背离第一侧车轮的方向倾斜,即两第一导引组件的分布呈“外八”字型,如此设置,一方面,在靠近电动汽车的驶入口的一端,两第一导引组件之间的距离较大,有利于不同型号(如轮距)的电动汽车较为方便地进入第一导引装置20;另一方面,在远离电动汽车的驶入口的一端,两第一导引组件之间的距离较小,有利于提高对电动汽车的第一侧车轮的导引效果,以真正起到导引作用,有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定位可靠性,进而有利于实现电动汽车沿预设路径驶入换电位置。
173.如图2-3所示,第一导引组件包括第一导引辊筒201,第一导引辊筒201被配置为可轴向旋转,使得第一侧车轮在驶入时可被限位于两第一导引辊筒201之间。
174.在本方案中,当第一侧车轮驶入两第一导引组件之间时,第一导引辊筒201可轴向旋转,第一导引辊筒201与第一侧车轮相互作用,从而能够使得第一侧车轮产生位移,以将第一侧车轮导引到合适的位置。其中,采用第一导引辊筒201能够较为方便且可靠地实现对第一侧车轮的导引作用。
175.如图2-3所示,第一导引辊筒201包括沿预设路径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导引辊筒部分202和第二导引辊筒部分203,且沿预设路径的方向,第一导引辊筒201部分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第一导引辊筒部分202的结构特性使得其也能够起到导引作用。其中,第一导引辊筒部分202使得第一侧车轮能够较为方便地自第一导引辊筒部分202被导引至第二导引辊筒部分203,进而有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一侧车轮的定位可靠性和定位效率。
176.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引辊筒部分202和第一后轮定位辊筒部分302为锥形辊筒,第二导引辊筒部分203和第二后轮定位辊筒部分303为圆柱形辊筒。一方面,锥形辊筒能够起到上述导引作用,圆柱形辊筒能够起到对第一侧车轮的导引或摆正作用;另一
方面,锥形辊筒和圆柱形辊筒的外表面为曲面,基本无尖端,不易对第一侧车轮产生损伤,有利于保护第一侧车轮。
177.如图1-3所示,载车平台200还包括用于对电动汽车的第一侧后轮进行定位的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沿预设路径的方向,第一导引装置20和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依次设置。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包括设置于第一侧后轮的停靠处的一侧的第一后轮定位组件,第一后轮定位组件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预设路径的方向。
17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包括相对设置于第一侧后轮的停靠处的两侧的两第一后轮定位组件,两第一后轮定位组件以与预设路径的方向相垂直的左右方向定位第一侧后轮。
179.在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侧后轮通过第一导引装置20被导引至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在第一后轮定位组件的作用下,第一侧后轮能够定位在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中。
180.其中,第一侧后轮通过第一导引装置20被导引至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在相对设置的第一后轮定位组件的作用下,通过对第一侧后轮的两侧分别进行定位,从而能够较为可靠地将第一侧后轮定位在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中。
181.沿预设路径的方向,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和第一导引装置20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且小于第一侧后轮的直径。
18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既可以与第一导引装置20直接接触,即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和第一导引装置20之间的距离等于0,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也可以与第一导引装置20之间形成有大于0且小于第一侧后轮的直径的间隙。其中,当上述距离为0时,从第一导引装置20的一部分驶离的电动汽车的第一侧车轮能够直接进入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第一侧车轮不易再次发生偏离,有利于更加可靠地对第一侧车轮进行定位;当上述距离大于0时,该距离要小于第一侧后轮的直径,这是因为,若上述距离过大(例如超过第一侧后轮的直径),则第一侧车轮的一个车轮驶离第一导引装置20后,该车轮还尚未与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接触,此时,该车轮容易发生偏离,影响对该车轮的定位可靠性。在此,采用上述设置,使得当该第一侧车轮驶离第一导引装置20时,第一侧车轮的至少一部分已经接触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方便对第一侧车轮进行定位,且有利于提高对第一侧车轮定位的可靠性。
183.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和第一导引装置20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第一侧后轮的半径。
18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和第一导引装置20之间的距离为0是较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予以理解,第一导引装置20位于箱体(如集装箱拼装而成的箱体)的外部的坡道上,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位于箱体的内部,因此,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和第一导引装置20之间的距离至少为箱体的箱壁。
185.继续参阅图1-3予以理解,第一后轮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后轮定位辊筒301,第一后轮定位辊筒301被设置成可轴向旋转,使得第一侧后轮在驶入时可被限位于两第一后轮定位辊筒301之间。当第一侧后轮驶入第一后轮定位组件时,两第一后轮定位辊筒301可轴向旋转,两第一后轮定位辊筒301与第一侧后轮的两侧相互作用,从而能够使得第一侧后轮产生位移,以将第一侧后轮定位到期望的位置。其中,采用第一后轮定位辊筒301能够较为方便且可靠地实现对第一侧后轮的定位作用,其中,若第一侧后轮的位置与期望的位置有偏
离,在第一后轮定位辊筒301的作用下,能够较为方便且可靠地摆正第一侧后轮的位置。
186.另外,如图3所示,第一后轮定位辊筒301包括沿预设路径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后轮定位辊筒部分302和第二后轮定位辊筒部分303,且沿预设路径的方向,第一后轮定位辊筒部分302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
187.其中,第一后轮定位辊筒部分302的结构特性使得其也能够起到导引作用。其中,第一后轮定位辊筒部分302对自第一导引装置20驶离的第一侧车轮起到进一步的导引作用,进而有利于提高电动汽车的一侧车轮的定位可靠性和定位效率。
188.进一步地,如图2-3所示,第一导引辊筒部分202和第一后轮定位辊筒部分302为锥形辊筒,第二导引辊筒部分203和第二后轮定位辊筒部分303为圆柱形辊筒。一方面,锥形辊筒能够起到上述导引作用,圆柱形辊筒能够起到对第一侧车轮的导引或摆正作用;另一方面,锥形辊筒和圆柱形辊筒的外表面为曲面,基本无尖端,不易对第一侧车轮产生损伤,有利于保护第一侧车轮。
189.在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两第一后轮定位组件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侧后轮的宽度。其中,两第一后轮定位组件与第一侧后轮之间留有大于0的间隙,如此设置,当需要电动汽车移动时,上述间隙使得第一后轮定位组件不会阻碍第一侧后轮的移动。
190.需要说明的是,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两第一后轮定位组件与第一侧后轮的对应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之和位于2-3mm之间。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一第一后轮定位组件与第一侧后轮的对应外侧面之间的距离位于1-1.5mm之间。
191.如图2、图4-5予以理解,载车平台200还包括用于对电动汽车的第一侧前轮进行定位的第一前轮定位装置40,沿预设路径的方向,第一导引装置20、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和第一前轮定位装置40依次设置。其中,通过第一前轮定位装置40、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和第一导引装置20的配合,能够使得电动汽车沿着预设路径驶入换电位置,且第一侧前轮和第一侧后轮能够较为可靠地被定位。
192.具体地,第一前轮定位装置4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定位组件401和后定位组件402;及左定位组件403和/或右定位组件404;其中,前定位组件401用于对第一侧前轮向前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后定位组件402用于对第一侧前轮向后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电动汽车越过后定位组件402后被限位在前定位组件401和后定位组件402之间。左定位组件403至少用于对第一侧前轮的向左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右定位组件404至少用于对第一侧前轮的向右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
193.其中,前定位组件401和后定位组件402是前轮定位必不可少的,在前定位组件401和后定位组件402的作用下,第一侧前轮被限位在前定位组件401和后定位组件402之间。左定位组件403和右定位组件404至少存在一个,将左定位组件403和/或右定位组件404与前定位组件401、后定位组件402相配合,能够较为可靠地对第一侧前轮进行定位。
19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前轮定位装置40包括:相对设置的前定位组件401和后定位组件402;及左定位组件403和右定位组件404。
195.前定位组件401和后定位组件402对第一前轮的前后方向进行限位,以确定电动汽车在前后方向的位置。
196.前定位组件401优选具有相邻接的第一坡面4011和第二坡面4012,其中,第一坡面4011和第二坡面4012均相对于平台本体10倾斜,第二坡面4012对车轮进行限位,在一定程
度上阻止车轮越过前定位组件401,当电动汽车在足够的驱动力的作用下越过第二坡面4012时,第一坡面4011对车轮进行导向。
197.后定位组件402优选具有相邻接的第三坡面4021和第四坡面4022,其中,第三坡面4021和第四坡面4022均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第四坡面4022对车轮进行限位,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车轮后退并越过后定位组件402;定位前,电动汽车需要驶入第三坡面4021后再进入第四坡面4022,第三坡面4021和第四坡面4022使得电动汽车从第二工作面平稳地接触后定位组件402并最终越过后定位组件402到达预定的位置。
198.左定位组件403和右定位组件404对车轮的左右方向进行限位,以确定电动汽车在左右方向的位置。左定位件和右定位件共同约束车轮在左右方向上的位置。
199.左定位组件403和右定位组件404为相同的结构,下述以左定位组件403为例对两者的结构进行阐述。
200.左定位组件403包括若干夹紧辊轮4031和安装架4032。优选夹紧辊轮4031为三个,各夹紧辊轮4031的转动轴线相平行,夹紧辊轮4031的转动轴线位于前后方向上,以便对车轮的方位进行调整;各夹紧辊轮4031的转动轴线被设置为由上到下逐渐靠近电动汽车的车轮,因而,当车轮的位置偏移预设的位置而落在左定位组件403上时,左定位组件403上的夹紧辊轮4031会与该车轮发生滚动摩擦,以使得车轮顺着夹紧辊轮4031而滑落到预设的位置上。
201.如图2和图6所示,载车平台200还包括第二导引装置50,第二导引装置50沿平台本体10的第二侧设于平台本体10上,用于通过对电动汽车的第二侧车轮的导引使电动汽车沿预设路径驶入换电位置;
202.第二导引装置50与第一导引装置20相对设置,且第二导引装置50包括第二导引组件,第二导引组件朝向背离第二侧车轮的方向倾斜。
203.第一导引装置20对第一侧车轮起到主要的导引作用,第二导引装置50对第二侧车轮起到附加的导引作用,相较于第一导引装置20,对第二导引装置50的导引效果的要求较低,因此,在此仅设置一个第二导引组件。在第一导引装置20和第二导引装置50的配合下,电动汽车的第一侧车轮和第二侧车轮能够较为可靠地被导引至下一个位置。如前,第二导引组件的结构特性有利于实现对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的第二侧车轮进行导引,且有利于提高导引和定位的可靠性。
204.第二导引组件包括第二导引辊筒501,第二导引辊筒501被配置为可轴向旋转,使得第二侧车轮在驶入时可被限位。
205.如图2和图6所示,载车平台200还包括用于对电动汽车的第二侧后轮进行定位的第二后轮定位装置60,沿预设路径的方向,第二导引装置50和第二后轮定位装置60依次设置。第二后轮定位装置60包括设置于第二侧后轮的停靠处的一侧的第二后轮定位组件,第二后轮定位组件的延伸方向平行于预设路径的方向。
206.其中,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对第一侧后轮起到主要的定位作用,第二后轮定位装置60对第二侧后轮起到附加的定位作用,相较于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对第二后轮定位装置60的要求较低,因此,在此仅在第二侧后轮的停靠处的一侧设置第二后轮定位组件。另外,第二后轮定位组件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预设路径的方向平行,有利于将第二侧后轮进行摆正,进而有利于保证对第二侧后轮的定位可靠性。
207.第二后轮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后轮定位辊筒601,第二后轮定位辊筒601被设置成可轴向旋转,使得第二侧后轮在驶入时可被限位。
208.第二导引辊筒501包括沿预设路径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三导引辊筒部分502和第四导引辊筒部分503,且沿预设路径的方向,第三导引辊筒部分502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第二后轮定位辊筒601包括沿预设路径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三后轮定位辊筒部分602和第四后轮定位辊筒部分603,且沿预设路径的方向,第三后轮定位辊筒部分602的截面尺寸逐渐增大。
209.第三导引辊筒部分502和第三后轮定位辊筒部分602为锥形辊筒,第四导引辊筒部分503和第四后轮定位辊筒部分603为圆柱形辊筒。
210.载车平台200还包括用于对电动汽车的第二侧前轮进行定位的第二前轮定位装置70,沿预设路径的方向,第二导引装置50、第二后轮定位装置60和第二前轮定位装置70依次设置。
211.沿电动汽车的驶入方向,第二前轮定位装置70依次包括第二前轮定位辊筒701和第三前轮定位辊筒702,第二前轮定位辊筒701相对于倾斜设置,第三前轮定位辊筒702沿平行于预设路径的方向设置,且沿电动汽车的驶入方向,第二前轮定位辊筒701逐渐靠近三前轮定位辊筒。
212.与前类似,第二前轮定位辊筒701逐渐靠近三前轮定位辊筒也均包括锥形辊筒和圆柱形辊筒。
213.在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载车平台200还包括多个移动部件,多个移动部件分别用于驱动第一后轮定位组件沿平行于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214.或,用于驱动前定位组件401和后定位组件402沿平行于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215.或,用于驱动左定位组件403和/或右定位组件404沿平行于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216.或,用于驱动第二后轮定位组件沿平行于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217.或,用于确定第二前轮定位装置70沿平行于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218.其中,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的第一后轮定位组件,第一前轮定位装置40的前定位组件401、后定位组件402,第一前轮定位装置40的左定位组件403和/或右定位组件404,第二后轮定位装置60的第二后轮定位组件和第二前轮定位装置70在移动部件的作用下分别可移动,从而能够根据实际需要通过操作移动部件实现上述各定位组件或定位装置的移动,以此来使得载车平台200能够适用于不同型号(如不同轴距和不同轮距)的电动汽车的定位和换电需求,有利于降低整体的换电成本。
219.可替代地,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还包括第一后轮安装板,第一后轮定位组件设于第一后轮安装板上,且第一后轮定位组件通过第一后轮安装板安装至平台本体10;
220.第一前轮定位装置40还包括第一前轮安装板,前定位组件401、后定位组件402、左定位组件403、右定位组件404设于第一前轮安装板上并通过第一前轮安装板安装至平台本体10;
221.第二后轮定位装置60还包括第二后轮安装板,第二后轮定位组件设于第二后轮安装板上,且第二后轮定位组件通过第二后轮安装板安装至平台本体10;
222.第二前轮定位装置70还包括前轮定位组件和第二前轮安装板,前轮定位组件设于第二前轮安装板上并通过第二前轮安装板安装至平台本体10。
223.其中,通过作用于上述各安装板,能够较为方便地对相应的定位组件或定位装置进行操作。如,通过调整上述某一安装板的位置,能够较为方便地对相应的定位组件或定位装置的位置进行调整。
224.第一后轮安装板、第一前轮安装板、第二后轮安装板和第二前轮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平台本体10上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板与平台本体10通过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第二安装孔和多个第一紧固件连接。
225.其中,上述各安装板与平台本体10可拆卸连接,既便于调整安装板在平台本体10上的相对位置,又便于更换或维护对应的定位组件或定位装置中的结构。
226.可替代地,第一安装孔为腰型孔,第二安装孔为圆孔;或者,第一安装孔为圆孔,第二安装孔为腰型孔。
227.其中,通过调整第二安装孔与第一安装孔的相对位置,能够较为方便地调节相应的安装板和平台本体10的相对位置,从而能够调节相应的定位组件或定位装置相对于平台本体10的位置,从而,使得载车平台200能够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的定位和换电需求。
228.第二安装孔的数量不少于第一安装孔的数量。如此,能够更加可靠地调节相应的定位组件或定位装置相对于平台本体10的位置,且调节范围更广。
229.可替代地,载车平台200还包括至少一个移动部件,至少一个移动部件用于实现第一后轮安装板和/或第一前轮安装板和/或第二后轮安装板和/或第二前轮安装板沿平行于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
230.其中,通过操作移动部件(通过人工驱动操作或自动驱动操作),在移动部件的作用下,能够通过调节相应的安装板与平台本体10的相对位置,而较为方便地调节相应的定位组件和定位装置在平台本体10上的位置,从而使得载车平台200能够适用于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的定位和换电需求。
231.可替代地,左定位组件403和右定位组件404均包括至少两个上下分布的夹紧辊筒,且自下而上,至少两个夹紧辊筒依次向外延伸。
232.其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夹紧辊筒依次向外延伸便于且可靠地实现对第一前轮的定位夹紧。
233.可替代地,当第一前轮被限位在前定位组件401和后定位组件402之间时,自下而上,左定位组件403和右定位组件404的两夹紧辊筒均分别与对应的第一前轮的外侧面相切。
234.其中,夹紧辊筒与第一前轮的侧面相切,夹紧辊筒与第一前轮的贴合性较好,且能够对第一前轮施加足够的夹紧力,从而能够较为可靠地实现对第一前轮的定位。
235.可替代地,载车平台200还包括设于平台本体10的第一举升装置和第二举升装置,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和第二后轮定位装置60设于第一举升装置的举升平台上,第一前轮定位装置40和第二前轮定位装置70设于第二举升装置的举升平台上;
236.至少一个移动部件分别作用于第一后轮安装板、第二后轮安装板、第一前轮安装板和第二前轮安装板;
237.第一举升装置用于升降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和第二后轮定位装置60;
238.第二举升装置用于升降第一前轮定位装置40和第二前轮定位装置70。
239.在本方案中,第一举升装置和第二举升装置能够将电动汽车举起或降下,以配合换电设备对电动汽车进行换电操作,相应地,包含上述载车平台200的换电站100也无需为换电设备挖设坑道。
240.可替代地,如图1-6所示,第一导引装置20还包括第一地滚组件204,第一地滚组件204位于两第一导引组件之间并位于第一侧车轮停靠的位置上,且第一地滚组件204中的地滚的轴线方向平行于预设路径的方向;
241.第二导引装置50还包括第二地滚组件504(图6),第二地滚组件504位于第二导引组件的一侧并位于第二侧车轮停靠的位置上,且第二地滚组件504中的地滚的轴线方向平行于预设路径的方向;
242.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还包括第三地滚组件304,第三地滚组件304位于两第一后定位组件402之间,或位于第一后轮定位组件的一侧,并位于第一侧后轮停靠的位置上,且第三地滚组件中的地滚的轴线方向平行于预设路径的方向;
243.第二后轮定位装置60还包括第四地滚组件604,第四地滚组件604位于第二后轮定位组件的一侧并位于第二侧后轮停靠的位置上,且第四地滚组件604中的地滚的轴线方向平行于预设路径的方向;
244.在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前轮定位装置40还包括第五地滚组件(图中未示出,且本实施例可不设置),第五地滚组件位于左定位组件403和右定位组件404之间,或位于左定位组件403或右定位组件404的一侧,并位于第一侧前轮停靠的位置上,且第五地滚组件中的地滚的轴线方向平行于预设路径的方向;
245.第二前轮定位装置70还包括第六地滚组件703,第六地滚组件703位于前轮定位组件的一侧,并位于第二侧前轮停靠的位置上,且第六地滚组件中703的地滚的轴线方向平行于预设路径的方向。
246.其中,通过地滚组件与第一侧车轮(包括第一侧后轮和第一侧前轮)或第二侧车轮(包括第二侧后轮和第二侧前轮)的滚动摩擦,有利于较为方便且可靠地将第一侧车轮和第二侧车轮摆正,从而有利于方便且可靠地实现对第一侧车轮和第二侧车轮的导引和定位。
247.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侧车轮的至少一部分位于两第一导向组件之间时,第一导向组件的最高点不高于第一侧车轮的轮毂的最低点。其中,采用上述结构设置,使得第一侧车轮中与第一导向组件接触并发生相互作用的是第一侧车轮的轮胎部分,而非轮毂部分,有利于保证定位的可靠性,避免刚性碰触对轮毂产生磨损。
248.举升装置包括了第一举升装置和第二举升装置,第一举升装置和第二举升装置均包括举升平台和举升部件,电动汽车的前轮、后轮及第一后轮定位装置30、第一前轮定位装置40、第二后轮定位装置60和第二前轮定位装置70等位于第一举升装置和第二举升装置的举升平台上,在举升部件的作用下,能够举起或降下电动汽车,以配合换电设备对电动汽车进行换电操作,相应地,换电站100无需为换电设备挖设坑道。需要说明的是举升装置举升的是电动汽车的前部或者后部。
249.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举手装置和第二举升装置的结构基本相同,下面以第一举升装置为例,对举升装置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7-8所示,第一举升装置包括举升平台和举升部件,举升部件包括至少一个举升组件和驱动件,其中,举升组件用于举升或降下举升平台,驱动件用于驱动举升组件,以使举升组件升或降。
250.具体地,举升组件的下端连接平台本体10,上端连接举升平台。举升组件的上端可相对于其下端产生高度方向的位移,从而带动举升平台进行升降以实现举升和降下。
251.举升部件可采用一个举升组件实现对举升平台的举升和降下,也可采用多组举升组件实现举升和降下,图7-8以通过两组举升组件实现举升和降下为例进行了示意,但是该示意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252.在图8中,两件举升组件相对地设置,以便于更为合理地分配受力情况,避免举升平台出现局部应力过大导致寿命短的情况。
253.驱动件驱动举升组件动作,以实现举升平台的升降,从而实现举升或降下电动汽车的效果。
254.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通过将用以驱动的功能和用以举升的功能通过不同的部件来实现,从而使得举升部件的结构得以模块化,便于装配和维护。
255.请继续参阅图7-8,在本实施例中,举升组件包括交叉设置的主动举升件和从动举升件,驱动件控制主动举升件和从动举升件的交叉角度,以实现举升平台的升降。
256.具体地,两个举升组件均采用剪式结构,即主动举升件和从动举升件在前后方向上的投影相交叉,并形成两组对角,其中,驱动件用于控制左右方向上的一组对角,举升平台本体10时,该一组对角中的两个夹角逐渐变大,降下过程中,该一组对角中的两个夹角逐渐变小,直至第一举升装置达到初始状态。
257.实施例2
258.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电站100,换电站100包括换电设备和载车平台10,其中换电设备用于对电动汽车更换电池,载车平台10包括平台本体1、车轮定位装置2和举升装置3,电动汽车能够行驶到平台本体1上,车轮定位装置2设置于平台本体1上对应于电动汽车的车轮停靠的位置上,用于对车轮定位。车轮定位装置2可以设置四个,即电动汽车的每个车轮都对应设置一车轮定位装置2,也可以仅设置两个车轮定位装置2,两个车轮定位装置2与电动汽车左侧的两个车轮相对应、或者与电动汽车右侧的两个车轮相对应。
259.举升装置3设置于平台本体1上,举升装置3包括举升平台31和举升机构32,相应的多个车轮定位装置2设于举升平台上31上。举升机构32用于驱动举升平台31上下运动,因此举升装置3能够实现对电动汽车的升降,当进行换电时,举升装置3配合换电设备举升或下降电动汽车,以配合换电设备实现对电动汽车的换电操作(即拆卸电池和安装电池)。
260.可以利用单个举升装置3托举整个电动汽车,也可采用多个举升装置3实现举升和降下,通过两个举升装置3实现举升和降下为例进行了示意,但是该示意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261.车轮定位装置2可以移动,具体可以沿预设路径的方向运动、或者沿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运动、或者在两个方向上都可以运动。
262.车轮定位装置2能够实现对车轮的定位,从而能够准确确定每次换电时电动汽车
的位置,相应地确定了待更换的电池包的位置范围,进而有利于提高换电过程的自动化,同时,由于车轮定位装置2可移动,当需要对不同的电动汽车进行换电时,可以相应调整车轮定位装置2的位置,以适配具有不同轮距和轴距的电动汽车,从而使得载车平台10能够对多种型号的电动汽车进行定位,因此单个换电站100能够适配于多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具有较高的灵活性,降低了换电站100的建设成本,总体上降低了换电成本。
263.例如,当需要换电的电动汽车具有较大的轴距时,则可以使得车轮定位装置2沿预设路径的方向运动,以增加预设路径的方向上两个车轮定位装置2的距离。反之亦然。
264.又例如,当需要换电的电动汽车具有较大的轮距时,则可以使得车轮定位装置2沿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运动,以增加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上两个车轮定位装置2的距离。反之亦然。
265.如图11至图13所示,车轮定位装置2包括定位部件21,定位部件21用于对车轮在前后方向的运动趋势和/或在左右方向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因此单个定位部件21能够实现车轮至少在前后方向或左右方向上的定位,或者可以实现车轮在水平面上的完全定位。通过设置多个车轮定位装置2,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在水平面上的完全定位。
266.如图14和图15所示,车轮定位装置2还包括移动部件22,移动部件22用于驱动定位部件21运动。在移动部件22的驱动下,定位部件21能够整体运动,以适配不同的车轮位置,从而适配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
267.移动部件22包括安装平台221和动力源222,安装平台221连接于定位部件21的底部,动力源222用于驱动安装平台221沿预设路径的方向和/或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安装平台221与定位部件21相对固定,动力源222通过驱动安装平台221,从而带动定位部件21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动力源222为电推杆,电推杆安装于举升平台31上,电推杆的伸缩端2221连接于安装平台221,举升平台31开设有连通口311,以使得安装平台221能够连接于定位部件21的底部,伸缩端2221的运动能够带动安装平台221运动。在其他的某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安装平台221也可以为二维滑台,通过移动部件22可以驱动定位部件21在平面上朝任意方向移动。
268.动力源222还可以为丝杆、电机、液压等驱动装置,也能够实现自动移动调节,从而提高换电效率。在某些实施例中,动力源222也可以为人工驱动,即可以利用人工驱动安装平台221运动。
269.定位部件21开设有导向槽,平台本体1具有沿竖直方向凸起的导向块,导向块滑动配合地设置在导向槽中,导向槽沿预设路径的方向或者沿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延伸。在导向槽和导向块的共同作用下,定位部件21能够沿导向槽的延伸方向运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导向槽的延伸方向。
27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块为连接在平台本体1上的螺栓220,导向槽为开设在定位部件21上的腰孔210。利用螺栓220作为导向块较容易实现,结构较为简单。而且,当定位部件21调整到合适的位置时,可以利用螺栓220将定位部件21与平台本体1固定,使得定位部件21被牢固锁定,防止车轮将定位部件21顶走,以利于对于车轮的固定。
271.定位部件21包括多个位于侧部的定位组件、以及移动组件,当车轮行驶到定位部件21上时,定位组件位于车轮的侧部从而限制车轮的运动。至少一个定位组件能够沿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或沿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移动组件用于驱动定位组件移动。定位
组件可以根据轮距、轴距以及车轮的形状和尺寸调节位置,从而能够适配于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以及不同型号的车轮。
272.多个定位组件包括前限位块211和后限位块212,和/或左定位组件213和右定位组件214,移动组件用于驱动前限位块211和/或后限位块212沿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或者用于驱动左定位组件213和/或右定位组件214沿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移动。单个定位部件21可以仅设置前限位块211和后限位块212,也可以仅设置左定位组件213和右定位组件214,或者可以同时设置上述四种定位组件,以满足不同的定位需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73.前限位块211至少用于对电动汽车的车轮向前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后限位块212至少用于对电动汽车的车轮向后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左定位组件213至少用于对电动汽车的车轮向左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右定位组件214至少用于对电动汽车的车轮向右的运动趋势进行限位。
274.通过调节前限位块211或后限位块212的位置以适配不同的轴距和不同的车轮尺寸,通过调节左定位组件213和右定位组件214的位置以适配不同的轮距和不同的车轮尺寸,其中前限位块211和后限位块212中可以仅有一个是可移动的,也可以两个都是可移动的,类似地,左定位组件213和右定位组件214中可以仅有一个是可移动的,也可以两个都是可移动的。
275.当定位部件21设置有前限位块211和后限位块212时,前限位块211和后限位块212中的至少一个开设有沿预设路径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槽(图中未示出),平台本体1包括沿竖直方向凸起的第一导块(图中未示出),第一导块滑动配合地设置在第一导槽中,在第一导槽和第一导块的共同作用下,前限位块211和后限位块212能够沿预设路径的方向运动。
276.类似地,当定位部件21设置左定位组件213和右定位组件214时,左定位组件213和右定位组件214中的至少一个开设有沿垂直于预设路径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槽(图中未示出),平台本体1包括沿竖直方向凸起的第二导块(图中未示出),第二导块滑动配合地设置在第二导槽中,在第二导槽和第二导块的共同作用下,左定位组件213和右定位组件214能够沿预设路径的方向运动。
27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左定位组件213和右定位组件214都包括沿预设路径的方向延伸的定位辊筒23,定位辊筒23通过定位支架24连接于平台本体1。若车轮偏离而行驶到定位辊筒23上时,定位辊筒23发生滚动,车轮顺着定位辊筒23的滚动而滑落到预设的位置上。其中第二导槽可以设置在定位支架24上。
278.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