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小儿肾病护理储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13:16: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肾内科护理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小儿肾病护理储药装置。


背景技术:

2.小儿肾病以原发性为多见,主要病变为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临床常表现为大量的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全身明显凹陷性水肿及肾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症状。
3.患有肾病的患儿需要每日定时服药,在服药时需要将药瓶盖拧开,然后瓶口朝下抖动,使药瓶内掉落出相应数量的药片,然后再拧上药瓶盖,但在倒药时患者往往凭感觉倒药,倒出的药片数量非多即少,然后再逐片增减,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且会对倒多后重新放回瓶中的药片造成污染,造成细菌滋生。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小儿肾病护理储药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取药时费时费力的问题。
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上下轴向的壳体,壳体下侧同轴设有载板,载板右侧开设有上下轴向且上下贯通的落药槽,载板上端同轴转动连接有接药板,接药板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上下轴向的通槽,通槽可与落药槽连通,壳体上侧同轴滑动连接有压管,载板上端同轴设有插入压管内的转柱,转柱上开设有多个与通槽一一对应且开口朝外的竖槽,转柱上开设有多个与竖槽一一对应且与接药板上端之间的距离沿逆时针方向减小的斜槽,斜槽左右两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竖槽连通,压管内设有插入竖槽内的插柱,壳体内设有上下轴向且可与通槽同轴的储药管。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便,省时省力,设有的壳体、载板、接药板、落药槽等,可以实现按压一次压板就掉落一片药片,精确控制药片取出的数量,防止由于凭感觉倾倒药物造成药片倒出过多,同时也防止将多余的药片重新放回药瓶内造成污染,并且无需打开关闭药瓶盖,节省服药时间,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轴测图。
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10.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的放大图。
1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转柱、挡板及插柱的左视轴测图。
12.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5中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4.由图1至图6给出,包括上下轴向的壳体1,壳体1下侧同轴设有载板2,载板2右侧开设有上下轴向且上下贯通的落药槽3,载板2上端同轴转动连接有接药板4,接药板4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上下轴向的通槽5,通槽5可与落药槽3连通,壳体1上侧同轴滑动连接有压管6,载板2上端同轴设有插入压管6内的转柱7,转柱7上开设有多个与通槽5一一对应且开口朝外的竖槽8,转柱7上开设有多个与竖槽8一一对应且与接药板4上端之间的距离沿逆时针方向减小的斜槽9,斜槽9左右两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竖槽8连通,压管6内设有插入竖槽8内的插柱10,壳体1内设有上下轴向且可与通槽5同轴的储药管11。
15.为了防止转柱7逆时针转动,所述的竖槽8内上下两侧分别铰接有挡板12,上侧的挡板12的自由端可与竖槽8侧壁接触且下侧的挡板12的自由端可与相邻的斜槽9的侧壁接触,挡板12的铰接轴上设有扭簧13。
16.为了便于按压压管6,所述的压管6上端贯穿壳体1且设有压板14,压板14下端经弹簧与壳体1连接。
17.为了防止药片洒落,所述的储药管11上端贯穿壳体1且拆卸连接有塞子。
18.为了便于观察剩余的药量,所述的储药管11为透明材质,壳体1左侧壁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观测槽15。
19.为了便于取用药片,所述的壳体1右侧壁上开设有位于载板2下方且左右贯通的取用槽,取用槽内拆卸连接有开口朝上且位于落药槽3正下方的收集盒16。
2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设置储药管11下端与接药板4下端之间的距离为一个药片的厚度,将塞子从储药管11上拔下,将药片依次放入储药管11内,最下方的药片掉落进左侧的通槽5内,当储药管11内的药片满时停止放入药片,此时将塞子重新插入储药管11内,防止药片从储药管11内洒出;
21.向下按动压板14,压板14带动压管6在壳体1上向下滑动并向下挤压弹簧,压管6带动插柱10在竖槽8内向下滑动,滑动一定距离后插柱10与挡板12接触并向下压动挡板12,挡板12逆时针转动并扭转扭簧13,转动一定角度后挡板12自由端与竖槽8侧壁接触停止转动,此时由于挡板12的阻挡插柱10无法在竖槽8内继续向下滑动,从而滑动至位于竖槽8右方的斜槽9内,插柱10在斜槽9内向下滑动并带动转柱7顺时针转动,转柱7带动接药板4顺时针转动,接药板4带动通槽5顺时针转动,同时带动左侧的通槽5内的药片顺时针转动;
22.插柱10向下滑动一段距离后再次与相对应的下侧的挡板12接触,并挤压挡板12逆时针转动,插柱10向下再次滑动一段距离后与下侧的挡板12脱离接触滑进位于斜槽9右方的竖槽8的下端,此时插柱10已经经转柱7带动接药板4转动90度,此时原本位于左侧的药片转动至载板2后侧,同时原本位于前侧的通槽5转动至与储药管11同轴,此时由于失去接药板4的遮挡,药片掉落进其正下方的通槽5内;
23.此时松开压板14,由于弹簧向上的弹力,压板14带动压管6向上滑动,压管6带动插柱10在竖槽8内向上滑动,插柱10向上滑动一段距离后与下侧的挡板12接触并挤压挡板12顺时针转动,挡板12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后其自由端与斜槽9侧壁接触,防止插柱10重新滑动至斜槽9内带到转柱7逆时针转动,由于下侧的挡板12的接触,插柱10在竖槽8内向上滑动至初始位置,再次向下按动压板14,压板14再次经压管6带动插柱10滑动至斜槽9内,再次带
动转柱7顺时针转动90度,此时原本位于后侧的药片转动至右侧,药片从落药槽3内掉落进收集盒16,此时空的通槽5再次转动至储药管11正下方,储药管11内的药片再次掉落进通槽5内,松开压板14,压板14带动插柱10向上滑动至初始位置;
24.再次按动压板14,压板14再次经转柱7带动接药板4转动90度,装有药片的通槽5再次转动至落药槽3上方,药片再次掉落进收集盒16内,如此反复,除了首次按压不会掉落药片,之后每次按压一次压板14便会掉落进收集盒16内一片药片,掉落的药片数量为需要服用的数量时停止按压,将药片取出服用即可,可通过观测槽15观察剩余药片的数量,当药片剩余量不多时打开塞子重新添加药片即可。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操作简便,省时省力,设有的壳体、载板、接药板、落药槽等,可以实现按压一次压板就掉落一片药片,精确控制药片取出的数量,防止由于凭感觉倾倒药物造成药片倒出过多,同时也防止将多余的药片重新放回药瓶内造成污染,并且无需打开关闭药瓶盖,节省服药时间,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小儿肾病护理储药装置,包括上下轴向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下侧同轴设有载板(2),载板(2)右侧开设有上下轴向且上下贯通的落药槽(3),载板(2)上端同轴转动连接有接药板(4),接药板(4)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上下轴向的通槽(5),通槽(5)可与落药槽(3)连通,壳体(1)上侧同轴滑动连接有压管(6),载板(2)上端同轴设有插入压管(6)内的转柱(7),转柱(7)上开设有多个与通槽(5)一一对应且开口朝外的竖槽(8),转柱(7)上开设有多个与竖槽(8)一一对应且与接药板(4)上端之间的距离沿逆时针方向减小的斜槽(9),斜槽(9)左右两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竖槽(8)连通,压管(6)内设有插入竖槽(8)内的插柱(10),壳体(1)内设有上下轴向且可与通槽(5)同轴的储药管(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肾病护理储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槽(8)内上下两侧分别铰接有挡板(12),上侧的挡板(12)的自由端可与竖槽(8)侧壁接触且下侧的挡板(12)的自由端可与相邻的斜槽(9)的侧壁接触,挡板(12)的铰接轴上设有扭簧(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肾病护理储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管(6)上端贯穿壳体(1)且设有压板(14),压板(14)下端经弹簧与壳体(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肾病护理储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药管(11)上端贯穿壳体(1)且拆卸连接有塞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肾病护理储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药管(11)为透明材质,壳体(1)左侧壁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观测槽(1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肾病护理储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右侧壁上开设有位于载板(2)下方且左右贯通的取用槽,取用槽内拆卸连接有开口朝上且位于落药槽(3)正下方的收集盒(16)。

技术总结
一种小儿肾病护理储药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取药时费时费力的问题;包括上下轴向的壳体,壳体下侧同轴设有载板,载板右侧开设有上下轴向且上下贯通的落药槽,载板上端同轴转动连接有接药板,接药板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上下轴向的通槽,通槽可与落药槽连通,壳体上侧同轴滑动连接有压管,载板上端同轴设有插入压管内的转柱,转柱上开设有多个与通槽一一对应且开口朝外的竖槽,转柱上开设有多个与竖槽一一对应且与接药板上端之间的距离沿逆时针方向减小的斜槽,斜槽左右两端分别与其对应侧的竖槽连通,压管内设有插入竖槽内的插柱,壳体内设有上下轴向且可与通槽同轴的储药管;此结构简单,构思新颖,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齐盼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9.18
技术公布日:2022/3/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