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大悬臂盖梁信息化施工的型钢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13:09: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型钢支撑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悬臂盖梁信息化施工的型钢支撑架。


背景技术:

2.盖梁指的是为支承、分布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在排架桩墩顶部设置的横梁,又称帽梁,在桥墩或在排桩上设置钢筋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的横梁,主要作用是支撑桥梁上部结构,并将全部荷载传到下部结构,有桥桩直接连接盖梁的,也有桥桩接立柱后再连接盖梁的。
3.盖梁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在墩柱上架设支撑架,用于支撑上方的盖梁模板,然后在盖梁模板内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形成盖梁,并与墩柱上预留的钢筋浇筑连接在一起,有整体吊装的钢结构架,也有现场采用型钢搭建的支撑架,型钢支撑架具有重量轻、承载力强等优点,广泛应用,盖梁在浇筑前,需要调整好支撑架的水平度、垂直度等,确保盖梁浇筑质量,但是在浇筑时,支撑架的承载力不断增加,支撑架的支撑杆件的应力及应变、支撑下部立杆的倾角、支架端部及跨中竖向位移等数据关乎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而现有的钢结构盖梁支撑架不具备这些数据监测功能,尤其是大悬臂盖梁,数据监测对于安全施工、建筑质量等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大悬臂盖梁信息化施工的型钢支撑架,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对型钢支撑架进行安全监测。
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用于大悬臂盖梁信息化施工的型钢支撑架,包括第一品支架、第二品支架和连接梁,第一品支架、第二品支架之间通过连接梁固定连接,形成型钢支撑架,型钢支撑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地基,第一品支架、第二品支架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检测仪。
7.进一步的,第一品支架包括第一立梁、第一横梁、第一侧梁、第一支撑梁和第一顶梁,第一横梁、第一顶梁平行设置,第一支撑梁成对垂直连接在第一横梁、第一顶梁之间,第一侧梁成对对称连接在第一横梁、第一支撑梁之间,第一横梁通过第一立梁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地基上。
8.进一步的,第一顶梁两端及中心分别设置有测量点a、b和c,第一顶梁、第一侧梁、第一支撑梁的交点处分别设置有测量点d、e、f和g,第一侧梁上设置有测量点h、i、j和k,第一支撑梁上设置有测量点l和m,第一横梁中间设置有测量点n,第一立梁中间设置有测量点o和p,第一立梁和混凝土地基之间设置有测量点q和r。
9.进一步的,第二品支架包括第二立梁、第二横梁、第二侧梁、第二支撑梁和第二顶梁,第二横梁、第二顶梁平行设置,第二支撑梁成对垂直连接在第二横梁、第二顶梁之间,第二侧梁成对对称连接在第二横梁、第二支撑梁之间,第二横梁通过第二立梁固定安装在混
凝土地基上。
10.进一步的,第二顶梁两端及中心分别设置有测量点a、b和c,第二侧梁上设置有测量点d、e、f、g和h,第二支撑梁上设置有测量点i,第二横梁中间设置有测量点j,第二立梁上设置有测量点k、l、m和n。
11.进一步的,测量点a、b、c、a、b、c处安装有雷达和非接触式挠度检测仪,测量点d、e、f、g、h、i、j、k、l、m、n、o、p、d、e、f、g、h、i、j、k、l、m、n处安装有应变计,测量点q、r处安装有倾角传感器。
12.进一步的,测量点d、e、f、g处的应变计布置在工字钢的上翼缘处,每处布置一个应变计。
13.进一步的,测量点b处的工字钢下翼缘处设置有应变计。
14.进一步的,测量点h、i、j、k、l、m、n、o、p、d、f、i、j、h、l、n处的应变计布置在工字钢腹板中心位置,每处布置一个应变计。
15.进一步的,测量点e、g、k、m处的应变计布置在工字钢的上下翼缘处,每处布置两个应变计。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该种用于大悬臂盖梁施工的信息化型钢支撑架,通过在第一品支架和第二品支架的各个连接点及易变形处设置应变计,对各个检测点的数据进行收集监测,从而方便对整个盖梁支撑架的形变进行监测分析,确保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通过在支撑架与混凝土地基间设置倾角传感器,对支撑下部的立杆倾斜进行监测,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安全性高。
18.2、该种用于大悬臂盖梁施工的信息化型钢支撑架,通过对盖梁下部支撑
19.的受力分析,进行建模求解后,对下部支撑弯矩,轴力,位移较大的部位进行监测,每幅支架由两品支架组合而成,其中,对第一品支架按照受力分析进行主要监测,另一品对于主要监测部位进行复核监测,同时对重要部位进行较为细致的监测,两者相结合,监测全面,准确度高。
20.3、该种用于大悬臂盖梁施工的信息化型钢支撑架,通过雷达对顶梁的竖向位移进行监测,同时采用全站仪进行复核,通过无线数据采集仪对支撑杆件的应力应变以及下部立杆的倾角数据进行远程采集,通过远程监测、收集无线采集,并进行数据分析,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无需人员值守,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大悬臂盖梁施工的信息化型钢支撑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大悬臂盖梁施工的信息化型钢支撑架中第一品支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大悬臂盖梁施工的信息化型钢支撑架中第二品支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第一品支架1,第二品支架2,连接梁3,第一立梁4,第一横梁5,第一侧梁6,第一支撑梁7,第一顶梁8,混凝土地基9,第二立梁10,第二横梁11,第二侧梁12,第二支撑梁13,第二顶梁14。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26.一种用于大悬臂盖梁信息化施工的型钢支撑架,包括第一品支架1、第二品支架2和连接梁3,第一品支架1、第二品支架2之间通过连接梁3固定连接,形成型钢支撑架,型钢支撑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混凝土地基9,第一品支架1、第二品支架2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检测仪,通过检测仪的设置,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对型钢支撑架的参数进行监测,从而方便对整个盖梁支撑架的形变、倾斜量进行监测分析,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安全性高。
27.第一品支架1包括第一立梁4、第一横梁5、第一侧梁6、第一支撑梁7和第一顶梁8,第一横梁5、第一顶梁8平行设置,第一支撑梁7成对垂直连接在第一横梁5、第一顶梁8之间,第一侧梁6成对对称连接在第一横梁5、第一支撑梁8之间,第一横梁5通过第一立梁4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地基9上。
28.第一顶梁8两端及中心分别设置有测量点a、b和c,第一顶梁8、第一侧梁6、第一支撑梁7的交点处分别设置有测量点d、e、f和g,第一侧梁6上设置有测量点h、i、j和k,第一支撑梁7上设置有测量点l和m,第一横梁5中间设置有测量点n,第一立梁4中间设置有测量点o和p,第一立梁4和混凝土地基9之间设置有测量点q和r。
29.第二品支架2包括第二立梁10、第二横梁11、第二侧梁12、第二支撑梁13和第二顶梁14,第二横梁11、第二顶梁14平行设置,第二支撑梁13成对垂直连接在第二横梁11、第二顶梁14之间,第二侧梁12成对对称连接在第二横梁11、第二支撑梁14之间,第二横梁11通过第二立梁10固定安装在混凝土地基9上。
30.第二顶梁14两端及中心分别设置有测量点a、b和c,第二侧梁12上设置有测量点d、e、f、g和h,第二支撑梁13上设置有测量点i,第二横梁11中间设置有测量点j,第二立梁10上设置有测量点k、l、m和n。
31.测量点a、b、c、a、b、c处安装有雷达和非接触式挠度检测仪,对上述点位进行竖向位移监测,测量点d、e、f、g、h、i、j、k、l、m、n、o、p、d、e、f、g、h、i、j、k、l、m、n处安装有应变计,对上述点位的应变力进行监测,测量点q、r处安装有倾角传感器,对上述点位的倾斜校对进行监测。
32.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应变计采用的是jdebj振弦式表面应变计,倾角传感器采用的是hc-b300双轴数显倾角仪,非接触式挠度检测仪采用的是iicc-ndm非接触式挠度检测仪。
33.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连接梁3、第一立梁4、第一横梁5、第一侧梁6、第一支撑梁7、第一顶梁8、第二立梁10、第二横梁11、第二侧梁12、第二支撑梁13、第二顶梁14均为工字钢。
34.测量点d、e、f、g处的应变计布置在工字钢的上翼缘处,每处布置一个应变计,在施工过程中,上述测试点弯矩、轴力在受拉侧对构件的影响主要位于上翼缘处,故将应变计布设在上翼缘处。
35.测量点b处的工字钢下翼缘处设置有应变计,在施工过程中,上述测试点弯矩、轴力在受拉侧对构件的影响主要位于下翼缘处,故将应变计布设在下翼缘处。
36.测量点h、i、j、k、l、m、n、o、p、d、f、i、j、h、l、n处的应变计布置在工字钢腹板中心位置,每处布置一个应变计,用于监测轴力对构件的影响。
37.进一步的,测量点e、g、k、m处的应变计布置在工字钢的上下翼缘处,每处布置两个
应变计,用于监测弯矩对构件的影响。。
38.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39.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