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可拆卸炸桶组件及空气炸锅的制作方法

2022-03-02 12:45: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用烹饪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可拆卸炸桶组件及相应的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食品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空气炸锅以非油炸的食品加工方式日益获得消费者们的青睐。空气炸锅是一种利用高速空气循环技术进行烹饪的小家电。在炸制过程中,空气炸锅内部高速循环的高温空气将带走食品表面的水分并对食品进行加热,使食物在空气炸锅内受热烹饪而达到煎炸的口感和效果,因此使用空气炸锅比传统的油炸方式所使用的油脂更少,使制成的食品更加健康。
3.随着空气炸锅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可烹饪食材的种类也随之增加。在空气炸锅对食品的炸制过程中,对于一些特定的食品,需要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地观察、搅拌、翻转、取放等操作。然后市面上大多数空气炸锅并没有设置可供操作人员进行观察的可视窗口,若想得知食物的具体烹饪状况,需要反复开启空气炸锅的烹饪腔确认食物的烹饪状况。在一方面,反复开启烹饪腔会对开合装置造成过度磨损,容易导致铰链或滑轨等装置出现故障,在另一方面,反复开启烹饪腔会造成空气炸锅内积聚的烹饪用热能的丧失,因此额外增加了耗电量,提高了使用成本。
4.面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申请202110305139.7公开了一种分体式可视化空气炸锅,该空气炸锅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下壳体内设有放置食物的炉腔,上壳体内设有对炉腔进行加热的加热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卡接组件,在下壳体的一侧面上设有用于观察炉腔内食物状态的观察窗,通过将上壳体和下壳体分体式设计,能够方便使用者在使用空气炸锅后清洗。虽然该结构的空气炸锅能够在烹饪时观察空气炸锅的内部,但是还存在不足:在一方面,该发明中空气炸锅的观察窗采用了嵌入式的设计,无法拆卸清洁;而在另一方面,该发明中空气炸锅的观察窗为单层结构,隔热效果差,并且可能会导致烫伤使用者等操作危险。
5.在另一方面,实用新型专利申请202021477054.4也公开了一种空气炸锅用的锅胆组件,它包括锅胆组件、锅面盖和把手,锅面盖包括框架体、前面板、前透明板、后透明板和内窗框;框架体的顶板上设有上通气孔,框架体的底板上设有下通气孔;内窗框呈空心的四棱台形状,内窗框的上、下框板上分别设有通气孔,内窗框嵌合在框架体上的框孔内,内窗框上的通气孔分别与上通气孔、下通气孔贯通;后透明板设置在框架体的框孔的后孔口内,前透明板镶嵌在前面板的通孔上构成一体;前面板盖合在框架体前侧上,把内窗框密封在框架体内,内窗框分别与前透明板、后透明板配合构成一中空结构的视窗。虽然于采用这样的结构的观察窗能够有效防止外表面温升过高,但也仍存在不足:该空气炸锅的前透明板由于采用不易拆卸的结构,当后透明板与前透明板之间的空间中受到蒸汽渗入时,会导致用户无法看清内部烹饪情况且无法及时清理透明部件,此外前透明板和后透明板之间不易拆解的结构也容易导致内部滋生细菌或污渍,对用户健康带来影响。
6.因此,需要为烹饪电器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炸桶组件,在实现烹饪过程中实时观察烹饪状况的同时,还能保证有效隔热,并且容易拆卸进行清洁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空气炸锅的可拆卸炸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8.炸桶本体,前侧面设有炸桶本体第一开口;
9.内层框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炸桶本体前侧面的外侧,并设有内层框架第一开口;
10.耐高温透明层,固定设置于所述内层框架的内侧;
11.中层框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内层框架的外侧,并设有中层框架第一开口;
12.外层框架,固定设置于所述中层框架的外侧,并设有外层框架第一开口;以及
13.透明盖体,由透明材料制成,覆盖所述外层框架第一开口的外表面并且与所述外层框架可拆卸地连接。
14.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炸桶本体第一开口、所述内层框架第一开口、所述中层框架第一开口以及所述外层框架第一开口相互对齐。
15.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外层框架第一开口纵向边沿处设有外层框架纵凹槽,所述透明盖体的内侧纵向边沿处设有透明盖体第一凸起,当所述透明盖体与所述外层框架连接时,所述透明盖体第一凸起与所述外层框架纵凹槽滑动嵌合;
16.所述外层框架第一开口横向边沿处设有外层框架横凹槽,所述透明盖体的内侧横向边沿处设有透明盖体第二凸起,当所述透明盖体与所述外层框架连接时,所述透明盖体第二凸起与所述外层框架横凹槽滑动嵌合;并且
17.所述外层框架第一开口纵向边沿处还设有外层框架卡口,所述透明盖体的内侧纵向边沿处还设有透明盖体第三凸起,当所述透明盖体与所述外层框架连接时,所述透明盖体第三凸起与所述外层框架卡口卡设嵌合。
1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外层框架第一开口边沿处还设有向内侧凹陷的透明盖体撬口。
1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内层框架在所述内层框架第一开口的四周靠近于所述炸桶本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
20.所述可拆卸炸桶组件还包括:
21.密封圈,环绕地设置于所述耐高温透明层的外周,并且密封圈的内周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耐高温透明层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相互匹配,能够使所述耐高温透明层与所述内层框架密封连接。
22.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内层框架还包括:
23.第一连接机构,用于与所述炸桶本体固定连接;
24.第二连接机构,用于与所述中层框架固定连接;以及
25.第三连接机构,用于与所述外层框架固定连接;
26.其中,在所述内层框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与所述中层框架固定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三连接机构露出于所述中层框架,并且,所述第一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及所述第三连接机构均分布于所述耐高温透明层的角部外侧,并且,
27.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和所述第二连接机构为螺纹连接机构,所述第三连接机构为卡扣连接结构。
2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内层框架的上表面还设有多个通风口。
29.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炸桶本体还包括炸桶本体第二开口,所述内层框架还包括内层框架第二开口,所述中层框架还包括中层框架第二开口并且所述外层框架还包括外层框架第二开口;
30.所述炸桶本体第二开口与所述内层框架第二开口间还设另一组所述耐高温透明层及所述密封圈;并且
31.所述外层框架第二开口的外表面还设有另一具所述透明盖体,与所述外层框架可拆卸地连接。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气炸锅,所述空气炸锅包括上述的可拆卸炸桶组件,还包括握把,并且所述握把具有位于所述透明盖体外部的抓握区域。
33.本实用新型至少提供了以下技术效果:
34.1、通过采用三层框架的结构结合最内层和最外层的透明面板,在能够观察内部烹饪情况的同时还兼顾良好的隔热效果;
35.2、通过在最外层设置易拆装的透明盖体,方便清洁透明面板之间的空间;
36.3、通过上侧面通风口的设计,在增强隔热效果的同时抑制了透明面板夹层间生成水蒸气。
37.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
附图说明
3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39.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卸炸桶组件中炸桶本体、耐高温玻璃层和密封圈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示意图;
40.图2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卸炸桶组件中内层框架和中层框架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示意图;
41.图3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卸炸桶组件中外层框架、透明盖体和握把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示意图;
42.图4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卸炸桶组件处于透明盖体拆卸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43.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卸炸桶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4.附图标记说明:
[0045]1–
炸桶本体;
[0046]
11

炸桶本体第一开口;
ꢀꢀꢀꢀꢀꢀ
12

炸桶本体第二开口;
[0047]2–
耐高温透明层;
[0048]3–
密封圈;
[0049]
31

第二安装槽;
[0050]4–
内层框架;
[0051]
41

内层框架第一开口;
ꢀꢀꢀꢀꢀꢀ
42

内层框架第二开口;
ꢀꢀꢀ
43

通风口;
[0052]
44

第一连接机构;
ꢀꢀꢀꢀꢀꢀꢀꢀꢀꢀ
45

第二连接机构;
ꢀꢀꢀꢀꢀꢀꢀ
46

第三连接机构;
[0053]5–
中层框架;
[0054]
51

中层框架第一开口;
ꢀꢀꢀꢀꢀꢀ
52

中层框架第二开口;
[0055]6–
外层框架;
[0056]
6a

外层框架纵凹槽;
ꢀꢀꢀꢀꢀꢀꢀꢀ
6b

外层框架横凹槽;
ꢀꢀꢀꢀꢀ
6c

外层框架卡口;
[0057]
6d

透明盖体撬口;
[0058]
61

外层框架第一开口;
ꢀꢀꢀꢀꢀꢀ
62

外层框架第二开口;
[0059]7–
透明盖体;
[0060]
7a

透明盖体第一凸起;
ꢀꢀꢀꢀꢀꢀ
7b

透明盖体第二凸起;
ꢀꢀꢀ
7c

透明盖体第三凸起;
[0061]8–
握把;
ꢀꢀꢀꢀꢀꢀꢀꢀꢀꢀꢀꢀꢀꢀꢀꢀꢀꢀꢀ
81

抓握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62]
现在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而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所举出的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0063]
参见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示出了可拆卸炸桶组件中炸桶本体1、耐高温玻璃层2和密封圈3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立体结构;图2示出了内层框架4和中层框架5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立体结构;图3示出了中外层框架6、透明盖体7和握把8处于分离状态时的立体结构。应当注意的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会使用到“上/上方”、“下/下方”、“外/外侧”以及“内/内侧”或是与之相近似的这四类方向性描述词语。其中,“上/上方”和“下/下方”被定义为以空气烤箱纵向高度方向为参照,在该纵向高度方向中产生的上与下的相对概念,并且“上/上方”与“下/下方”两个方向作为矢量的指向,两者之间的角度为180度;“外/外侧”和“内/内侧”被定义为以可拆卸炸桶组件所在平面为参照平面,与该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中产生的外与内的相对概念,其中“外/外侧”的概念对应于以可拆卸炸桶组件为起始面,垂直指向空气烤箱外部方向的一侧,“内/内侧”对应于以可拆卸炸桶组件为起始面,垂直指向空气烤箱内部方向的一侧。
[0064]
优选地,本说明书上下文中所提到的“固定连接”可采用螺纹连接、卡榫连接、焊接(例如碰焊)或铆钉固定的方式实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0065]
所述可拆卸炸桶组件主要由炸桶本体1、耐高温玻璃层2、内层框架4、中层框架5、外层框架6以及透明盖体7这六大元件构成。参见图1,在所述炸桶本体1中,除了上方放置食物的开口外,在炸桶本体1与空气炸锅外表壳贴合的侧面,设有炸桶本体第一开口11。参见图2,所述内层框架4被固定于所述炸桶本体第一开口11所在平面的外侧,并在所述内层框架4上,也相应地设有与所述炸桶本体第一开口11相对应的内层框架第一开口41。所述耐高温透明层2固定设置于所述内层框架(4)的内侧,被夹设于所述内层框架4和所述炸桶本体1之间。相应地,在所述内层框架4的外侧表面,设有所述中层框架5,并且与所述第一开口11
和所述内层框架第一开口41相对应地,设有中层框架第一开口51。一并参见图2和图3,所述中层框架5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外层框架6的内侧表面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结合,并且相应地,与所述炸桶本体第一开口11、内层框架第一开口41以及中层框架第一开口51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外层框架第一开口61。因此,当所述炸桶本体1、内层框架4、中层框架5和外层框架6以层层相叠的方式固定在前者外侧面时,所述炸桶本体第一开口11、所述内层框架第一开口41、所述中层框架第一开口51以及所述外层框架第一开口61这四个相互独立的平面的表面积,在垂直于所述空气炸锅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相互对齐重叠。
[0066]
参见图3,由透明材料制成的透明盖体7被设置于所述外层框架6的外表面,所述透明盖体7以嵌入结合的方式覆盖所述外层框架第一开口(61)。因此,所述透明盖体7垂直于所述空气炸锅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将与前述炸桶本体第一开口11、内层框架第一开口41、中层框架第一开口51以及外层框架第一开口61这四个相互独立的平面在垂直于所述空气炸锅的高度方向上的投影相互对齐重叠。并且更重要的是,所述外层框架6与所述透明盖体7的连接方式为可拆卸式地连接。
[0067]
下面将进一步结合通过图3结合图4说明所述透明盖体7与所述外层框架6的可拆卸结合方式,其中,图4示出了所述可拆卸炸桶组件组装完成后,将所述透明盖体7拆卸后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所述外层框架第一开口61呈“口”字型结构,因此该第一开口具有一左一右两条纵向的边沿以及一上一下两条横向的边沿。
[0068]
如图3中所示,在外层框架第一开口61的右侧纵向边沿处,设有外层框架纵凹槽6a,与之相对应地,在所述透明盖体7的内侧纵向边沿处也设有透明盖体第一凸起7a。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层框架纵凹槽6a的数量和所述透明盖体第一凸起7a的数量均为两个,并且两者以相隔一定距离的方式分布于各自相对应的零件之上。在结合时,由于所述透明盖体第一凸起7a为凸出结构,而所述外层框架纵凹槽6a为内凹结构,所述透明盖体7以滑动嵌入的方式与所述外层框架6连接,即,透明盖体7通过“滑入”的方式使所述透明盖体第一凸起7a与所述外层框架纵凹槽6a嵌合。
[0069]
一并参阅图3和图4,在外层框架第一开口61的上下两侧横向边沿处,设有外层框架横凹槽6b,与之相对应地,在所述透明盖体7的内侧横向边沿处也设置了透明盖体第二凸起7b。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层框架横凹槽6b的数量和所述透明盖体第二凸起7b的数量均为两个,并且两者以相隔一定距离的方式分布于各自相对应的零件之上。在结合时,由于所述透明盖体第二凸起7b为凸出结构,而所述外层框架横凹槽6b为内凹结构,所述透明盖体7以滑动嵌入的方式与所述外层框架6连接,即,透明盖体7通过“滑入”的方式使所述透明盖体第一凸起7a与所述外层框架纵凹槽6a嵌合。
[0070]
当所述透明盖体7与所述外层框架滑动嵌合后,所述外层框架第一开口61的左侧纵向边沿同样设有卡扣式结构确保两者的紧密贴合。在外层框架第一开口61的左侧纵向边沿处,设有外层框架卡口6c,与之相对应地,在所述透明盖体7的内侧纵向边沿处也设有透明盖体第三凸起7c。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层框架卡口6c的数量和所述透明盖体第三凸起7c的数量均为两个,并且两者以相隔一定距离的方式分布于各自相对应的零件之上。在结合时,由于所述透明盖体第三凸起7c为凸出结构,而所述外层框架卡口6c为内凹结构,所述透明盖体7以嵌入的方式与所述外层框架6连接,即,透明盖体7通过“卡入”的方式使所述透明盖体第一凸起7a与所述外层框架纵凹槽6a嵌合。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保证结合的
牢固度的前提下兼顾快速拆卸的能力,所述透明盖体第三凸起7c与所述外层框架卡口6c的结合方式为过盈配合。
[0071]
此外,由于所述外层框架第一开口61为开孔式结构,当两者装配时,所述透明盖体7以嵌入结合的方式将正好填平所述外层框架第一开口61所形成的的开孔,并且两者将结合成同一平面。因此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考虑到用户难以从没有落差的平面中不使用工具而能够轻易地撬出所述透明盖体7,相应地在所述外层框架第一开口61的边沿处增设有向内侧凹陷的透明盖体撬口6d。以这样的方式,当用户试图将所述透明盖体7从外层框架第一开口61处分离时,只需用手指插入向内凹陷的所述透明盖体撬口并向外侧施力,便能轻易地将透明盖体7从外层框架第一开口61处分离出来。
[0072]
在另一方面,为保证炸桶组件良好的隔热效果避免烫伤用户,与所述透明盖体7相对应地,在所述内层框架4与所述炸桶本体之间也设有耐高温透明层,并且为了防止烹饪时产生的油烟、蒸汽、污渍等通过流入或渗入的方式泄漏到炸桶组件框体和透明零件间形成的腔体,需要确保所述耐高温透明层2进行良好的密封性能。参见图1和图2,在所述内层框架第一开口41的内侧四周边沿(即靠近于所述炸桶本体1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槽,而与之相对应地,在环绕于所述耐高温透明层2的外周边沿,设置了密封圈3,通过两者的紧密结合,可以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并且,为保证所述耐高温透明层2与所述密封圈3的紧密结合,在所述密封圈3的内周侧也设有用于容纳所述耐高温透明层2的第二安装槽31,所述第二安装槽31的尺寸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尺寸是相互匹配的,因此当所述炸桶本体1与所述耐高温透明层2及所述内层框架4相互结合时,夹设其间的密封圈4能够确保所述耐高温透明层2能够与所述内层框架4密封连接。
[0073]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中、外层框架的结合方式既有卡扣连接的方式结合,也有螺纹连接的方式结合。参见图2和图3,所述内层框架4上还设有第一连接机构44、第二连接机构45以及第三连接机构46,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机构44与所述炸桶本体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5与所述中层框架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机构46与所述外层框架6固定连接。此外,由于所述中层框架5与所述外层框架6都需连接至所述内层框架4,因此当所述内层框架4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5与所述中层框架5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三连接机构46不会因中层框架5与内层框架4的结合被遮挡,而是会露出于所述中层框架5。此外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机构44、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5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机构46都设置为多个,优选地为4个,并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机构44、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5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机构46均分布于所述耐高温透明层2的角部外侧。
[0074]
就连接方式而言,所述第一连接机构44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将所述内层框架4与所述炸桶本体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连接机构45同样采用了螺纹连接的方式将所述内层框架4与所述中层框架5相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机构46而是采用了卡扣连接的方式将所述内层框架4与所述外层面板6通过卡设的方式实现紧固连接。
[0075]
此外,如图2所示,所述内层框架4的上表面还开设有多个通风口43。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通风口43的作用不仅只是让气流自然流入,而是与空气炸锅内的冷风风道相连通,以这样的方式,可使得可拆卸炸桶组件的中间腔体部分能够与经风扇增速后的冷气流相贯通,通过快速流动的冷空气带走该空间内可能的水雾或蒸汽,同时也从另一方面优化了隔热效果。
[0076]
另应当注意的是,如图1至5所示,优选实施例中的所述炸桶本体1实际上为双炸桶结构,因此,在炸桶本体相平行的一侧,与所述炸桶本体第一开口11、所述内层框架第一开口41、所述中层框架第一开口51及所述外层框架第一开口61轴对称地,可设有炸桶与该相平行的第二开口。相应地,所述炸桶本体1还包括炸桶本体第二开口12,所述内层框架4还包括内层框架第二开口42,所述中层框架5还包括中层框架第二开口52,所述外层框架6还包括外层框架第二开口62。如图1所示,相对地在所述炸桶本体第二开口12与所述内层框架第二开口42之间,也夹设有另一组由所述耐高温透明层2及所述密封圈2组成的透明隔层,并且在所述外层框架第二开口62的外表面同样也相应地设置了另一具所述透明盖体7,该所述透明盖体7可拆卸地与所述外层框架6固定连接。
[0077]
此外,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可拆卸炸桶组件还可设有握把8,并且所述握把8可以采用单握把结构也可采用双握把结构,并且所述握把8还提供了设于透明盖体7外侧以供用户抓持的抓握区域81,方便用户在烹饪过程中取出和放入炸桶,同时避免了烫伤。
[0078]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炸桶本体1的目的是用来盛放待空气炸锅烹饪的食材,为抵御空气炸锅烹饪时产生的高温热流,所述炸桶本体1采用镀铝板制成,并且为了防止食物加热过程中粘黏,在所述炸桶本体1的上表面还喷覆有防止食物粘黏的不沾涂层。
[0079]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由于所述耐高温玻璃层2在实现高透明度的同时,还需具备良好的隔热效果,防止热量过快通过所述可拆卸炸桶组件传递到所述透明盖体7的外表面,带来烫伤使用者的潜在风险,因此,所述耐高温玻璃层2优选地采用钢化玻璃,从而可在保证高透明度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阻隔热量的传递,同时还兼顾了该零件的表面强度并有助于提升炸桶组件的整体结构强度。
[0080]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保证所述耐高温玻璃层2与所述内层框架4的结合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防止食物烹饪时的水蒸气、油渍或污渍渗入可拆卸炸桶组件形成的中空夹层中,在所述耐高温玻璃层2的外圈相应地套设有密封圈3,并且优选地,所述密封圈3的材料由食品级硅胶制成。食品级硅胶在一方面保证了长期高温状态下仍保持良好的弹性,提高了密封效果,在另一方面也确保高温加热后的该部件不会释放有毒物质,杜绝了对食材产生有害影响的可能性。
[0081]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内层框架4和所述中层框架5均使用pbt 20gf的材料,并通过注塑的方式制成。其中,在pbt树脂(polybutylece terephthalate,即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中添加有20%的玻璃纤维(glass fiber),通过采用pbt 20gf注塑的方式,在确保高拉伸强度的同时还使材料兼顾了非常高的热变形温度,非常适合空气炸锅类需要高温烹饪的厨电产品。
[0082]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层框架6和所述透明盖体7均选用pc材料制成(polycarbonate,即聚碳酸酯),其中外层框架6选用不透明的pc材料,透明盖体选用了透明的pc材料。采用pc材料作为外层框架的原因在于,pc材料在具有非常高机械强度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阻燃性。因此,当空气炸锅使用时,嵌入了所述透明盖体7的外层框架6将共同成为空气炸锅外表壳的一部分,需具备良好的表面强度和结构强度,同时还需兼顾良好的阻热阻燃效果。
[0083]
因此,本实用新型可拆卸炸桶组件通过采用内层框架4、中层框架5及外层框架6层
层叠合的形式,配合内层框架4和炸桶本体1之间的耐高温透明层2,以及外层框架6处附着的透明盖体7,使得用户在能够清楚观察到空气炸锅内部烹饪情况的同时,亦兼顾拥有良好的隔热效果,避免了潜在的烫伤使用者的危险。
[0084]
本实用新型可拆卸炸桶组件通过在外层框架6处以卡扣连接的方式设置容易快速拆装的透明盖体7,并配合在外层面板6外表面增设的透明盖体撬口6d,令使用者可随时、方便且快速地拆卸透明盖体7,从而使得使用者可轻易地清洁附于耐高温玻璃层外表面的蒸汽、油渍、污渍等容易阻碍视线的污物,或是清洁滞留于炸桶组件中容易滋生细菌的物质。
[0085]
本实用新型可拆卸炸桶组件通过在内层框架4的上侧面增设通风口43,并且将通风口43与空气炸锅中的冷风风道相连通,在增强隔热效果的同时抑制了最内层和最外层透明面板间水蒸气的生成。
[0086]
至此,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